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N分期的评估价值及其不同N分期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的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作为标准,将358例病例分为pN0期(无淋巴结转移)、pN1a期(中央淋巴结转移)和pN1b期(侧区淋巴结转移)。比较不同N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是否多灶、包膜外侵犯、桥本甲状腺炎、BRAF突变),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超声评估N分期与实际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 结果358例患者均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其中pN0期196例,pN1a期129例,pN1b期33例。术前超声评估N分期与实际病理结果分期基本一致(Kappa=0.320,P<0.01);在pN0期和pN1期(pN1a期+pN1b期)2组之间,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BRAF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4、4.818、7.126,P均<0.05)。pN1b期与非pN1b期(pN0期+pN1期)2组之间,患者的肿瘤大小、多灶癌、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8、14.193、9.330,P均<0.01)。 结论术前超声对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N分期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诊疗支持。年龄<55岁、肿瘤>1 cm及BRAF阳性患者更倾向于发展为pN1期;在pN1b期中,肿瘤>1 cm、多灶癌和包膜外侵犯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308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50/129),特异度为96.1%(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38/121),特异度为96.7%(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34/42),特异度为98.4%(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247/266)。6.4%(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4.3%(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80%~88%[1-2]。尽管具有相对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但30%~90%的PTC在确诊时已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尤其是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局部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其危害较原发灶更为严重,甚至需要二次或二次以上手术进行切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1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1例,共169个病灶。分析肿瘤大小、甲状腺被膜外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超声表现,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6版)甲状腺癌分期标准行术前分期,并与病理分期对照,评估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评估甲状腺被膜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60/67)、72.2%(39/54)、80.0%(60/75)、84.8%(39/46)。术前超声诊断T1~T4正确率分别为75.0%(36/48)、100%(1/1)、81.9%(59/72)、0。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5%(29/61)、90.0%(54/60)、82.9%(29/35)、62.8%(54/86)。 结论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甲状腺外侵犯范围及颈侧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超声造影(CEUS)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朝阳市第二医院接受甲状腺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扩大清扫的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进行CEUS检查,根据淋巴结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表达评价临床病理特征,随访无复发生存情...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征象,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对159例(169个结节)最大直径≤1.0 cm的甲状腺结节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PTMC的发生率与甲状腺结节单发或多发关系不大;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60.8%)、边界不清晰(70.6%)、周边无声晕(96.1%)、低回声(94.1%)、回声不均匀(78.4%)、实性结节(100%),内可见微小钙化(58.8%),颈部淋巴结肿大(43.1%),内部血流信号为主(68.6%).各征象对良、恶性结节诊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各征象,超声对于PTMC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89.0%,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944.结论 超声对PTMC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296例,手术期间不对颈中央区淋巴结进行特殊处理)以及研究组(297例,进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以及病灶远期转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以及手术后3 d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手术前以及手术后1个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后复发率(3.03%vs 10.14%),病灶远期转移率(1.01%vs1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0、28.908,P<0.05);两组手术后3 d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血钙水平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组,且两组手术1个月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预防性颈中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方法乳头状癌组12例,共16个结节,微小乳头状癌组23例,共29个结节,分析结节内部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不规则、Ⅲ型血流信号及甲状腺最大横径与纵径比值(A/T)≥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节Ⅲ型血流信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最高,A/T≥1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A/T≥1有助于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节内紊乱血流信号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的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及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性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的最大径>10 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的有56个,囊性变的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的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外侵犯(ETE)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PTC患者116例,共151个结节,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特点,观察结节与甲状腺被膜邻接长度占结节周长百分比(A),分析以A≥1%、A≥25%及A≥50%预测PTC ETE的诊断效能。结果 151个PTC中,手术病理证实59个(59/151,39.07%)有被膜外侵犯(ETE组),92个(92/151,60.93%)无被膜外侵犯(non-ETE组)。超声发现结节位于甲状腺实质内(A0)84个(84/151,55.63%),1%≤ A< 25%、25%≤ A< 50%、A≥50%分别有25个(25/151,16.56%)、15个(15/151,9.93%)、27个(27/151,17.88%)。A≥1%、A≥25%、A≥50%的结节个数在ETE组和non-ET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A=50%为截断值,诊断PTC被膜外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29%(22/59)、94.57%(87/92)、72.19%(109/151)、81.48%(22/27)、70.16%(87/124)。结论 高频超声可有效预测PTC有无ETE,为术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对患者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高频超声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9)。分析2组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及转移性淋巴结的颈部分布区域。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颈部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且淋巴门消失、回声增强,淋巴结长短径比<2,淋巴结短径>5mm,淋巴结内多个点状强回声,淋巴结血流呈混合型或周围型,淋巴结血流丰富者分别占86.24%(94/109)、70.64%(77/109)、41.28%(45/109)、17.43%(19/109)、53.21%(58/109)、48.62%(53/109);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上述征象分别占16.50%(17/103)、2.91%(3/103)、11.65%(12/103)、1.94%(2/103)、17.48%(18/103)、16.50%(17/103),2组间各超声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手术所见分区为标准,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术前超声对淋巴结分区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颈Ⅵ区57.58%(38/66)、颈Ⅴ区75.00%(3/4)、颈Ⅳ区81.25%(13/16)、颈Ⅲ区76.92%(10/13)、颈Ⅱ区70.00%(7/10)。结论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频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外科确定颈部淋巴结处理策略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以期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9例(32个)经手术病理确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声像图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灰阶声像图、血流特征以及颈区淋巴结受累情况,并将其前后径 /长径之比值与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个良性结节的前后径/长径之比值作对照分析。结果:29例PTMC(32个)术前超声发现结节25例(28个),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25个(89.3%),不规则形21个(75.0%),边界不清19个(67.9%),内见微钙化9个(32.1%);颈区淋巴结受累9例(32.1%)。肿瘤的形态、边界、回声、晕环、钙化、血流特点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部位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8个恶性结节前后径/长径:0.86(0.64~1.05),63个良性结节其前后径/长径:0.67(0.46~1.02),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TMC声像图特征以结节呈不规则、不均质低回声,饱满或竖立感,前后径/长径较良性结节为大,边界模糊不清、毛刺样,内见点状或簇状钙化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以内部血供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前超声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能力。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患者352例,共有413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对其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的各变量进行逻辑向前回归分析,建立超声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后,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纳入186例PTMC患者作为模型的验证组,共有229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应用模型预测186例验证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比较,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以术前超声特征为自变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无)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X1(癌灶最大径)、X2(癌灶个数)、X6(微钙化占癌灶面积)以及X9(甲状腺包膜外侵犯),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2.52+1.36X1+0.63X2+2.06X6+2.19X9;P=eZ /1+eZ(P是转移概率,e是自然数2.72)。应用模型预测验证组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对比,其准确性为89.08%,敏感度为91.36%,漏诊率为8.64%,特异度为87.84%,误诊率为12.16%,阴性似然比0.098,阳性似然比7.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 结论超声预测模型对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提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PTC患者(共36枚结节)术前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声像图资料。应用Qlab软件绘制结节边缘及中心区域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得结节内不同部位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值,包括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及曲线下面积(AUC);术后对组织标本均进行CD31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结节边缘区域及中心区域的MVD,并分析上述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PTC结节整体呈不均匀低增强,结节边缘区域增强程度多高于中心区域。PTC结节边缘区域RT、PI、AUC及MVD分别为(3.24±2.10)s、(7.84±2.55)d B、(182.63±87.83)d B·s、(35.09±9.61)条/HP,均高于结节中心区域测值[(2.42±1.93)s、(4.01±2.36)d B、(89.90±54.67)d B·s、(15.97±6.07)条/H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结节边缘区域的PI和AUC与边缘区域MVD均呈正相关(r=0.831、0.705,均P=0.000);PTC结节中心区域的PI和AUC与中心区域MVD均呈正相关(r=0.678、0.684,均P=0.000)。结论 PTC结节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I和AUC能反映PTC结节内不同部位组织的MVD,超声造影可作为术前评估PTC结节MVD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分区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的21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316枚颈部可疑淋巴结进行了术前超声诊断,以石蜡病理为"金标准",将淋巴结分为良性和恶性,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将淋巴结分为中央区和颈侧区,分析了超声对不同分区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和不同分区淋巴结的超声特征。采用四格表计算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性。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分区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点。中央区与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大小采用秩和检验比较。 结果213例患者均进行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中央区联合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在纳入的161枚中央区淋巴结和155枚颈侧区淋巴结中,分别有102例(63.35%)和112例(72.26%)最终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各超声征象:大小(Z=7.596)、形态趋圆(χ2=36.43)、钙化(χ2=10.59)、液化(χ2=8.89)、团状高回声(χ2=41.85)、淋巴门消失(χ2=11.13)及边缘或混合型血流信号(χ2 =5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纳入的可疑超声征象中,淋巴门消失和团状高回声能较好的提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χ2=18.559,P<0.05),然而,这些可疑超声征象对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都不具备足够的诊断效能。 结论传统的可疑超声征象在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中诊断效能不足,超声评估中央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低于颈侧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7)
目的探讨超声征象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被膜外侵犯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62例,共77个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无被膜外侵犯组(non-ETE)和有被膜外侵犯(ETE)组。回顾分析声像图特点,探讨其预测PTMC存在被膜外侵犯的能力。结果 non-ETE组43例、55(71.43%)个结节,ETE组19例、22(28.57%)个结节。结节紧邻甲状腺被膜在non-ETE组(8/55)和ETE组(19/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该超声征象诊断PTMC存在被膜外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0%、70.37%、85.71%、85.45%和86.36%。甲状腺被膜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在non-ETE组(3/55)和ETE组(15/22)比较,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其诊断PTMC存在被膜外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88.14%、87.01%、68.18%和94.55%。上述两项超声指标联合诊断PTMC存在被膜外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0.790~0.981)。结论应用超声观察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以及被膜的完整性对判断PTMC是否存在被膜外侵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预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外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共96个PTMC病灶的超声特征及相关的病理结果,超声特征包括病灶的数量、位置、最大径、内部回声、边界、弹性评分及应变率等。分析PTMC超声特征与甲状腺外浸润、中央淋巴结转移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和病理测得的96个PTMC病灶最大径分别为(7.32±2.16)mm、(7.46±2.2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05)。病理T分期T1、T2、T3分别为4、16、76个,超声T分期T1、T2、T3分别为5、13、78个,二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5.5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T分期、甲状腺外浸润及弹性评分与甲状腺外浸润相关;中央淋巴结转移与超声诊断双侧性、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超声诊断的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有助于预测PTMC甲状腺外浸润。 相似文献
19.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8)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效能,比较超声对PTM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与不合并HT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高频超声对2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CLNM的诊断效能,并将其分为HT组与非HT组,比较超声对两组患者CLNM的诊断效能差异。比较分析两组病例中央区淋巴结(CLN)数量及超声可探查到的CLN最大径差异。结果术前超声对HT组与非HT组CLNM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4.5%、18.2%,准确率分别为90%、76.5%,对两组CLNM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T组患者CLN平均数量多于非HT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HT组病例中超声可探查到的CLN最大径均值高于非HT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超声对PTMC患者CLNM诊断的灵敏度低,特性度高,对PTMC合并HT的患者CLNM诊断的准确率高,对外科手术方式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前超声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宣武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20例,依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未复发组292例和复发组28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超声特征(肿瘤内部构成、回声、边界、形态、微小钙化、纵横比、TI-RADS分类4a~4b及4c~5)及病理特征(病灶大小、多灶性、被膜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320例患者中有28例复发,复发率为8.7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c~5 PTCs、肿瘤囊性变、肿瘤边界、纵横比、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方式均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1、<0.001、=0.002、=0.006、=0.003、<0.001、=0.03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c~5 PTCs、肿瘤囊性变、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0.001、=0.001、=0.005)。 结论PTC恶性超声特征越多,其复发可能性越大,其中TI-RADS 4c~5是PT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肿瘤囊性变、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有助于预测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