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的ACD患者90例为观察组,2017年1月—12月常规护理的ACD患者8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护理人员SAP预防考试成绩观察组为93.24±2.45分,高于对照组的86.23±5.58分;患者及家属预防SAP依从性良好率观察组为94.44%(85/90),高于对照组的79.07%(68/85);SAP发生率观察组为4.44%(4/90),低于对照组的11.63%(10/85);SAP治疗时间观察组为10.23±2.28天,短于对照组的13.78±3.74天;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8.89%(89/90),高于对照组的91.86%(79/8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D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SAP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中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9月在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9.59%)明显低于观察组(95.92%),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中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成陶然  孙冬惠  万梅 《大家健康》2016,(10):279-279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对于该院10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将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记录对照组和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认知、自身行为意向差异以及不安全因素意识情况,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认知、自身行为意向差异以及不安全因素意识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明确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未对其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对其实施了风险意识管理。对比并分析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8.00%(16/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1.50%(3/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00%(170/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00%(198/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护理安全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85.3±7.6)分,低于观察组(96.2±2.3)分,且护理满意度83.3%低于观察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缺陷与医疗纠纷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护理与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德尔菲法的优化管理在手术室防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21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临床资料,于2021年6—12月实施常规管理,2022年1—7月实施基于德尔菲法的优化管理,比较基于德尔菲法的优化管理实施前后手术室环境卫生合格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评分和防控知信行评分。结果:实施后手术室空气质量、手卫生、物品表面、消毒剂、消毒物品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手术器械准备、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巡回护士配合度等护理质量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标本送检、用药准确、器械消毒和感染防护等技术操作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知识、态度、行为等防控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德尔菲法的优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防控感染可提高手术室环境卫生合格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评分和防控知信行评分,效果优于常规管理。  相似文献   

7.
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32-133
目的:观察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8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实施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在被接入手术室前、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手术的配合度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接入手术室前干预组的SBP、PBP、MAP、HR值分别为(16.7±2.5)、(9.6±1.4)、(12.7±1.4)、(86.8±9.7),对照组分别为(17.1±2.0)、(10.0±1.2)、(12.8±1.6)、(87.2±11.3);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干预组的SBP、PBP、MAP、HR值分别为(17.8±2.1)、(10.6±1.4)、(13.1±1.7)、(90.2±13.3),对照组分别为(20.2±3.4)、(12.8±2.2)、(14.8±2.5)、(103.5±10.4),其中干预组、对照组的SBP、PBP、MAP、HR值与接入手术室前比较,t值分别为2.31、2.14、2.05、3.46,2.45、2.15、2.24、3.47,干预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2.53、2.12、2.03、3.79。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SBP、PBP、MAP、HR较接受手术室前有变化,且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干预组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明显提高,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的手术室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的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在高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高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护理1个月,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应用于高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可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2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1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介入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廖香梅 《当代医学》2014,(14):110-1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8例行外科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2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手术的各项指标以及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为20.31%(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51.56%(3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44%(63/64),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5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绩效管理模块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工作且以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22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另将2013年1~6月以绩效管理模块进行管理的22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将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与干预后3、6个月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及护理人员自身、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总优良率为90.91%和100.00%,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很高者比例为59.09%和72.73%,护理人员自身、医生和患者的总满意率分别为100.00%、99.00%和100.00%,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绩效管理模块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实施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1);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实施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9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9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的发展,使医院实施的护理措施更加人性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华商 《当代医学》2011,17(8):133-134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2月外科手术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手术及麻醉医生、手术室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宣教及护理;干预组实施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结果人性化护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水平测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组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手术的整个过程,减轻了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治疗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在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未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为2.20%。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为0.4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00%,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6S管理模式在眼科门诊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建立6S管理小组,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护理人员48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6S管理模式。统计2组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眼科门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环境秩序、服务态度、护理安全、仪器设备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护患基本语言沟通能力、护患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团队沟通能力、情感支持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困难情景沟通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眼科门诊应用6S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提高患者对眼科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让更多的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干预对手术室护士深静脉血栓预防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以8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护士对DVT认知及预防掌握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手术室护士DVT病因、临床表现、危害、推荐意见认知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手术室护士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消毒隔离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手术室护士预防DVT措施的操作认知、行为及总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提升手术室护士对DVT的认知程度及预防,有效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江燕 《大家健康》2016,(1):191-19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选取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来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就诊顺序把7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分别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临床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几率为5.7%,对照组为20%;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4.3%,对照组为77.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63±2.19)d、对照组为(12.29±3.49)d,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对手术过程积极配合,对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有良好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将2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3.22%)高于对照组(7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郑定萍 《中外医疗》2010,29(11):157-157
目的探讨手术室应对切口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感染例数为4.4%(2/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6/4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才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切口感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