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间接受外科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术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15年连续随访。评价这种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观察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共109例接受外科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术及左心耳切除术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到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内科经导管射频消融失败的患者,其中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5例(59.6%)及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4例(40.4%)。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40.7±55.5)个月。阵发性心房颤动及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35.4%和11.4%。总体术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随访过程中死亡患者共27例(24.7%),均为非心源性死亡。结论:从远期效果来看,单纯行肺静脉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是不理想,并且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较高。但是长期随访中发现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5.5%,初步证明左心耳切除在预防脑卒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外科治疗心房颤动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微创外科消融手术作为一种创伤小的、治愈率高的治疗手段在治疗心房颤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心房线性消融和自主神经节消融的具体手术策略因尚无统一的标准术式而倍受关注;微创外科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在应用中也暴露了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也正因如此,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和创新理念被融入微创外科消融手术中来,并日渐加以改进和完善。相信伴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良、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理念的创新,微创消融手术治疗心房颤动会不断拓展其手术适应证并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相似文献   

3.
56例微创外科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56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高效性及微创外科治疗房颤的特点和优势。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对56例单纯性房颤患者施行了胸腔镜辅助下心表双侧肺静脉隔离术。本组病例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患者。手术切口包括每侧胸壁各2个1cm腔镜及器械入口,1个5cm手术操作切口。主要方法有双侧肺静脉分离和肺静脉与左心房间的射频消融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术中使用了WOLF分离器和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夹,EZ45G软组织切割缝合器。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消融术后应用多导生理仪测试证明肺静脉电隔离完全。除14例术后在手术室行电复律外,其他病例术后均为窦性心律。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80mL,无手术死亡。除2例患者因术后低血氧症再次气管插管和因术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外,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5±2.3)d。术后随访至6个月,无死亡及中风发生。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3个月81.3%;6个月90%。结论:本组手术证明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经济、简单、创伤小、肺静脉隔离确切、安全性及有效性高等特点,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使肺静脉电活动与心房电活动分离,介绍这一手术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初步经验。方法2004年4月至11月,共收治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25~67(48·5±11·4)岁,房颤病史0·5~13·0(4·3±3·3)年。3例有原发性高血压史,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直径为31~46(37·5±4·6)MM。所有患者在建立ENSITE-NAVX左心房几何构型后,于肺静脉开口外0·5~1·0CM处设置环右侧肺静脉和左侧肺静脉的环状消融线径。盐水灌注导管沿拟定消融线逐点消融,完成右侧消融环线至LASSO电极上肺静脉电位消失;再完成左侧消融环线至肺静脉电位消失。术后服用普罗帕酮450MG/D、培哚普利4MG/D,共3个月。结果22例患者,除1例术中因心包填塞未达消融终点外,余21例均达到消融终点;其中3例于房颤节律时消融,余18例于窦性节律下消融。手术时间5·0~10·0(6·6±1·3)H,X线时间为30~84(56·1±18·0)MIN。随访3~11(5·3±2·7)个月,10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HOLTER示偶见房性早搏。2例经再次手术后未再有房颤发作。3例术后1个月内有阵发性房颤发作,但1个月后未再有发作。2例术后仍有心悸症状,但无房颤发作,HOLTER示频繁房性早搏,少数组成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仍有房颤发作;1例患者房颤发作更趋频繁。术中共2例发生心包填塞。本研究组总成功率为81%。结论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的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高成功率,其长期结果有待于更多病例的积累和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之一.长期以来,房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房颤的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大对AF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AF相关因素中,老年、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瓣膜病是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胸腔镜辅助微创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17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83例行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微创组),另89例行环同侧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导管组).其中男116例,女56例;年龄32~80(56±12)岁.房颤病史平均(72 ±68)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隔离左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护理。方法:对17例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隔离左房线性消融术进行观察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常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随访3~26个月,14例(82.4%)无房颤发作;3例(17.6%)有房颤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治疗可控制(术前胺碘酮治疗无效)。无血栓及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三维标测系统下肺静脉隔离治疗房颤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是三维标侧系统下肺静脉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共对连续100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系统(76例)或EnSite-NavX系统(24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的彻底电学隔离。结果100例患者共完成200个环形消融环,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95.0%。操作时间150~365(240±65)min,X线时间为23~61(37±12)min。其中8例(8.0%)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随访5.5~12(10.2±5.7)个月,累计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为85.0%。术后1、2、3、4、5、6个月时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分别为66.0%、82.0%、87.0%、85.0%、85.0%、88.6%。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经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结论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观察到一种类型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 ) ,其心电图表现介于典型心房扑动 (房扑 )与房颤之间 ,有学者称之为阵发性房扑 房颤〔1 ,2〕或不纯性房扑〔3〕。近期国内外文献均有三尖瓣环 下腔静脉峡部 (isthmus)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扑 房颤的报道〔1~ 3〕,本文报告 2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 5 7岁、60岁。病史分别为 4年、1年。心悸发作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典型房扑与阵发性房颤 ,两者交替发生 ,相互转换。典型房扑时体表心电图F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 ,呈典型的锯齿状 ,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电解剖(Carto)系统引导左房(left atrium,LA)内环肺静脉(pulmo-naryvein,PV)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和再消融治疗。方法共对77例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治疗,其中男性58例,20~76岁;阵发性房颤56例,持续性房颤21例。穿刺2~3次房间隔送入2~3支2·67mm(8F)长鞘至LA,送入1~2支Lasso导管入PV。应用Carto-XP系统,3·5mm生理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LA内建立三维电解剖结构图。行PV选择性造影标识出PV口。在沿PV口外0·5~1·0cm的LA,设定围绕左或右侧上、下PV的环状消融线,消融终点为PV-LA电隔离。结果71/77例左侧和右侧PV-LA均达到电隔离,6/77例仅单侧PV-LA电隔离。复发病例中,14例再次消融,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8例,房速-房颤5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13例(93%)有左和/或右侧PV-LA传导恢复,其中左、右两侧均恢复8例,左侧和右侧恢复分别为3例和2例。7例患者在术中记录到左房房速,均起源于PV。13例再次消融均达到PV-LA电隔离,1例典型心房扑动达到三尖瓣峡部双向传导阻滞;随访3~30个月,其中12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结论采用Carto系统引导环同侧PV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PV-LA传导恢复可以是房颤消融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再次消融达到PV-LA电隔离可进一步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发病率为0.73%[1].房颤治疗原则包括: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缓解症状、治疗基础心脏病和诱发因素、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房颤的药物疗效差,不能预防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抗凝药物的应用虽然减少血栓栓塞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导管及外科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12-4].内、外科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各有优缺点,可结合其优点联合治疗房颤.  相似文献   

13.
导管消融源于左上肺静脉的心房颤动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 ,电生理检查时发现有 90 %以上起源于左心房的肺静脉开口及开口内 10~ 40mm ,在此处消融治疗效果尚满意。我院于 1999年 11月及 2 0 0 0年 10月分别在高原地区对 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2例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37和 40岁 ,各项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它导致房颤的疾病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发现频发房性早搏 (房早 ) ,短阵房颤。曾服用 3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 3~ 5年。电生理检查术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 5个半衰期。常规穿刺送入 6F多极导管于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冠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联合复杂碎裂电位(comp 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 s,CFAEs)消融及环肺静脉电隔离(c ircum ferential pu lmonary ve in isolation,CPVI)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持续性AF患者36例,首先进行环肺静脉消融,然后进行左房CFAEs消融,消融中恢复窦性心律则予以诱发AF;结束CFAEs消融未恢复窦性心律者进行电复律。结果 36例患者完成CPVI及CFAEs消融,5例恢复窦性心律;4例于消融中转为房扑;27例患者完成左房CFAEs消融后仍为房颤节律,31例患者进行了电复律,2例患者电复律失败继续进行了线性消融。平均随访12±2个月,CFAEs+CPVI组32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67.6%。结论联合CFAEs+CPVI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随访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近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对远期成功率的影响,并探讨发生机制。方法2004年4月至2005年9月共入选52例房颤患者,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24~67(52.6±12.0)岁,病程2-280(35.8±37)个月。其中42例为阵发性房颤,10例为持续性房颤,所有患者均有房颤发作的心电图。13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为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消融术后,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在建立En- Site-NavX左心房几何构型后,于肺静脉口外0.5~1.0 cm处环左侧和右侧肺静脉设置消融线。盐水灌注消融导管于系统导航下沿拟定的消融线逐点消融至肺静脉电位消失。阵发性房颤患者均每日服用普罗帕酮450 mg,培哚普利4 mg,共3个月;持续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第1周0.6 g/d,第2周O.4g/d,以后0.2g/d,共3个月;培哚普利4 mg/,d,共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23 (15.0±5.1)个月。4例因并发症排除;余48例患者,1例术后1个月内发作非典型心房扑动,持续2 d后自行转复窦性心律,随访7个月未有房性心律失常发作。20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有阵发性房颤发作,3个月后,12例患者房颤不再发作,余8例随访至6个月,仍有房颤发作。结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近期房颤发作者,并不能预测远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术后3个月内有房性心律失常发作而以后不再发作者,可能是心房电学和组织学重构逆转的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研究和治疗均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对房颤治疗的未来仍感到一丝忧虑。房颤治疗的现状呈现出药物、导管消融、外科治疗(尤其是微创外科)三足鼎立之势,体现了对不同的患者因病施治的原则,但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房颤的治疗缺乏最优的治疗选择。谁将主宰房颤治疗的未来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逐级消融策略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40例非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逐级消融手术,第一步行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术(PVAI),未复律者继续行线性消融,仍未复律者再继续行碎裂电位消融,直至复律或电复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40例患者PVAI后有11例转为窦性心律,线性消融后11例转为窦性心律,碎裂电位消融后6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行电复律.术后复发4例房颤,2例心房扑动,3例房性心动过速,以单纯PVAI后明显.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逐级消融策略治疗非阵发性房颤是安全可靠的;单纯PVAI,成功率低,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导管消融治疗慢性心房颤动两种消融策略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纯性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CPVA)和CPVA结合左房内碎裂电位消融(CFEA)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7月,对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药物无效的慢性房颤患者134例(男性7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56.8±12.3(38~76)岁,行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随机分为两组:CPVA组68例患者行CPVA术,CPVA CFEA组66例患者在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完成后,对左房碎裂电位进行消融。房颤消融术后随访ECG和Holter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VA CFE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增加(185min比147min,P<0.01),但X线透视时间并无明显增加;术后随访6个月时,CPVA组有41例(60%)患者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连续3个月未再发作症状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CPVA CFEA组有51例(77%)达此标准(P<0.05);CPVA组术中出现1例无症状性左上肺静脉狭窄和1例心脏压塞,CPVA CFEA组有1例气胸,和1例股动脉静脉瘘,无其他重要并发症。结论对于慢性房颤,单纯CPVA的疗效并不理想,合并其他消融策略(如碎裂电位消融)可提高治疗成功率,且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接受首次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85例,按年龄大小分为老年人房颤组(≥60岁,45例)和非老年人房颤组(〈60岁,40例),所有患者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房颤的复发情况。结果通过(37.2±3.2)月的随访,85例患者中,共23例(27.1%)出现房颤复发,其中≥60岁与〈60岁年龄组在复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12/45 vs 11/40,P=0.931)。85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与非老年人群并无临床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评价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13.6(39~77)岁,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6年(6个月~24年)。左心房内径43.2±6.4(42~58)mm。在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并进行左心房后壁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34(150~240)min,X线透视时间23±10(12~45)min。环左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83.3%,环右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78.3%,其余病例结合节段性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止房颤7例;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5例,其中2例消融终止。48例电转复成功,术后房扑/房速10例(16.7%),8例自愈,2例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平均随访6.5±3.2(4~11)个月,43例(71.7%)无房颤发作(其中18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安全性好,疗效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