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协会临床分型及定量评分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临床分型及定量评分(QMG)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3年3月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病人36例,分别按Osserman分型与MGFA分型并作比较,以探讨手术治疗前后OMG定量评分的变化,及与临床分型、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MGFA临床分型中的Ⅰ型与Osserman Ⅰ型相同,Osserman Ⅱa型与Ⅱb型分别包含不同的MGFA临床类型;治疗后QMG评分随时间呈明显降低;不同疗效病人其QMG有显著差异,与Osserman疗效评分相一致。结论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临床分型较Osserman分型更为细致、客观,其定量评分准确反映出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以加强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与协作。  相似文献   

2.
Zhang HT  Liu DR  Guo YQ  Ge BS  Tian YC  Shi B  Liang C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46-1548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因素以及预防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05年6月78例接受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21例,明显改善38例,改善11例,无变化8例。病程长短、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Osserman分期和胸腺病理类型均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在围手术期处理方面,新方案疗效明显优于旧方案。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Masaoka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64例接受胸腺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5~74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标准对胸腺瘤进行组织学分型,分析胸腺瘤组织学分型与MG、胸腺瘤的Masaoka病理分期,MG与Masaoka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胸腺瘤组织分型:A型6例,AB型6例,B1型12例,B2型18例,B3型10例,C型(胸腺癌)12例。胸腺瘤组织学各亚型与MG发生之间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60,P〈0.05),伴有MG的组织学分型为B2型〉B3型〉B1型〉AB型。Masaoka病理分期:Ⅰ期8例,Ⅱ期26例,Ⅲ期20例,Ⅳ期10例,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χ2=11.650,P〈0.05)。结论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MG的发生关系密切,同时与Masaoka病理分期有相关性,对评价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女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9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6例(包括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41例,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145例)MG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64岁,平均年龄43.9岁。按Osserman临床分型,小儿MG45例,成人MG141例,其中眼肌型25例,轻度全身型63例,中度全身型29例,急性暴发型19例,晚期严重型5例。合并胸腺瘤166例,按Masaoka分期I期40例,Ⅱ期69例,Ⅲ期44例,Ⅳ期13例。152例患者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行胸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34例胸腺无明显增生经颈部横切口行单纯胸腺切除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术期发生MG危象22例,经相应的处理治愈。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165例,失访21例。痊愈30例(18.18%)、基本痊愈28例(16.97%)、显效60例(36.36%)、好转25例(15.15%)、无效22例(13.33%)。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和Ⅳ型有效率分别为100.00%、93.10%、90.00%、77.27%和53.85%。结论女性MG患者经胸腺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加强围术期处理,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可减少各种MG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危象期中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肌无力危象期中手术的体会周德韶蒋耀光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时机,大多强调病情稳定期施行。于危象期手术,国内未见报道,国外仅有少数病例报道[1,2]。1979年5月~1995年5月我科共行胸腺切除118例,其中3例属危象期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66~1991年期间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83例,取得较好效果,与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有重要关系。现重点讨论手术前后处理、手术时机选择、麻醉及围手术期乙酰胆碱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营养、调节电解质平衡等。强调重症肌无力危象及乙酰胆碱危象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1988年~2000年12月手术治疗3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结果.方法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5例,Ⅲ期12例,Ⅳ期3例.结果术后18例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均行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1例死于危象.术后随访半年~10年,3年内MG缓解率为72.2%,5年生存率为65.4%,10年生存率为24.8%.结论胸腺切除手术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法,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及时行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是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MG)与单纯MG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8年至 2 0 0 3年 2 4 3例MG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胸腺瘤合并MG组 (6 8例 )与单纯MG组 (175例 )的临床特点 ,以及术后并发症、缓解率、生存情况。结果 胸腺瘤合并MG组较单纯MG组年龄大 [平均年龄分别为 (41± 14 )与 (2 8± 16 )岁 ,t=6 .138,P =0 0 0 0 ]、病程短 (平均分别为 10、2 4个月 ,t =3 783,P =0 0 0 0 ) ,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 [分别为 5 0 0 % (34/ 6 8)与 5 7% (10 / 175 ) ,χ2=6 4 77,P =0 0 0 0〗 ,两组Osserman分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7 6 78,P =0 10 4 )。胸腺瘤合并MG组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术后 1年分别为 10 2 % (6例 )、6 2 7% (37例 ) ,术后 3年分别为 2 1 6 % (8例 )、75 7% (2 8例 ) ,低于单纯MG组 [术后 1年分别为 2 2 1% (30例 )、94 1% (12 8例 ) ,术后 3年分别为 4 4 4 % (44例 )、94 9% (94例 ) ,P值分别为 0 0 4 9、0 0 0 0、0 0 15、0 0 10 ];术后 5年两组比较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4 5 7,P =0 6 99)。胸腺瘤合并MG组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3%、84 4 % ,显著低于单纯MG组的 9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158例患者,男65例,女93例,年龄3—61岁,OssemanⅠ型93例,Ⅱa型38例,Ⅱb型17例,Ⅲ型10例。术前正确处理合并症,使用药物控制肌无力症状,术中完整切除胸腺并清扫前纵隔脂肪;术后联合使用抗胆碱酯酶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防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结果全组患者均无手术或住院死亡,Ⅰ型MG患者术后早期症状缓解26例,明显改善19例,改善27例;Ⅱ、Ⅲ型MG患者术后早期症状缓解33例,明显改善21例;总有效率为76.6%。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经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安全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报告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治疗效果。本组包括完全切除肿瘤和胸腺26例,次全切除肿瘤10例,组织活检4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2.5%),术后1年内死亡8例(20.5%)。31例术后随访3~12年,5年生存率为61.3%,10年生存率27.7%;其中非浸润型胸腺瘤分别为76.9%和30.0%,浸润型胸腺瘤则为50.0%和25.0%。MG术后缓解改善率为80.6%,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40.0%,抢救成功率为93.8%,结论显示手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MG,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情况分为正常拔管组(47例)和延迟拔管组(1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术前MGFA临床分型、QMG评分、肝肾功能、电解质、术前新斯的明及强的松用量等情况。绘制术前MGFA分型及QMG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QMG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同时对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延迟拔管组(14例)在术毕麻醉苏醒后需呼吸支持或拔管后48h内再次插管,延迟拔管率为22.95%。MGFA分型、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866,以QMG评分8.5为阈值,预测延迟拔管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7.2%,而MGFA分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63.8%。结论术前MGFA分型、QMG评分可作为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24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围术期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方法对我科自1990年至2004年收治的24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病人围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选用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诱因分析,得出发生危象的诱因.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可引起呼吸肌麻痹,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发生危急,死亡率高.需立即给予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患者生命.如果医务人员针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能够进行早期知识的宣教,就会有效避免或降低危象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yis,MG)病人术后症状进展或恶化,出现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呼吸衰竭,需用呼吸机治疗,其原因复杂,临床上很难在术前作出准确判断.我们收集126例行胸腺切除术MG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术后发生MC,现分析其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65例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47.7%)、女34例(52.3%),年龄15~78(45.7±17.8)岁。分析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病理类型等与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关系。结果手术时间、病理类型是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影响因素。Osserman分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临界值为ⅡB型,灵敏度37.5%,特异性90.5%,约登指数0.280。Masaoka分期的AUC为0.682,临界值为Ⅱ期,灵敏度62.5%,特异性66.7%,约登指数0.292。出血量的AUC为0.658,临界值为90 mL,灵敏度87.5%,特异性69.6%,约登指数0.304。结论术前Osserman分型、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发生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影响因素,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快捷仔细的术中操作和积极的术后处理可减少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谈锦艳  徐晓蓉 《护理学杂志》2003,18(12):898-899
回顾性分析107例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23侧,其中22倒抢救成功,1例死亡(4.3%)。危象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4.6d。提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雏持有效呼吸、药物治疗后的观察、营养支持和预防感染、严格掌握脱离呼吸机标准是此类病人监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例重症肌无力术后危象的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3年6月至1992年3月采和胸腺-胸腺瘤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95例。作者认为危象发生后立即施行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调整药物剂量,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往研究表明,伴胸腺瘤与不伴胸腺瘤的病人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我们拟通过10年间胸腺切除术治疗的204例MG病例分析,总结伴胸腺瘤的MG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