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帅  孔祥朋  柴伟 《骨科》2022,13(1):91-96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现代外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精准的假体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机器人辅助THA进入临床已近30年。有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THA在假体位置、下肢长度控制、并发症以及短期功能预后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因其操作技术复杂、手术时间延长、学习曲线陡峭、费用昂贵等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手术机器人可依据准确的数据进行操作、精准实施手术,但是其仍然是"死板"的,应由有一定临床资历的医师去掌握、实施机器人手术,才能着实为病人带来益处,但仍需长期、高质量的随访研究进行验证。目前我国主流仍然使用进口机器人,未来应着手研制国产机器人,而软组织张力评估、柔性控制、微型化、非影像依赖是未来关节机器人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2.
张帅  孔祥朋  柴伟 《骨科》2022,13(6):562-567
关节置换术是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技术的完善和病人预后的改善,该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主动型”ROBODOC系统,并且随着精准化、微创化及快速康复等理念的推广,国内外机器人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一定优势,但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远未达到业内认可,目前仍处于探索期。在机器人技术相关的研究与应用中,应当以病人收益为出发点,而不是盲目使用新技术,应当在保证高质量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费用,才能为病人带来益处并进行下沉和普及。  相似文献   

3.
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关节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研究表明手术机器人在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TJA)精准度上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存在手术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成本增加等局限性。有必要了解机器人辅助TJA的应用现状,思考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及不足,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我们努力完善技术并改善患者预后,该手术仍在不断发展。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主动型” ROBODOC系统,随着精准化、微创化及快速康复等理念的推广,国内外机器人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国内外机器人的发展。本文回顾了2021年有关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客观、全面地评价其在关节置换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单髁置换术(UKA)对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来说是一种可选择的术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比较,UKA的优势包括手术风险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等。然而,与TKA比较,UKA的翻修率更高,假体生存率更低。假如能提高传统UKA的假体生存率和降低其翻修率,UKA将会发挥独特的优势。目前,机器人辅助UKA正引起人...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于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中机器人辅助植入假体与人工植入假体做一前瞻性对比分析,随访至少5年。结果发现,在术后2—3年,关节JOA评分机器人辅助组略高,而5年之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机器人辅助组5年后随访双下肢长度差异更小,人工组术后2年应力遮挡效应显著增高,术后5年差异更加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钱文伟  翁习生 《骨科动态》2007,3(3):153-161
引言 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是关节置换术后继假体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文献报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4%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左右5,60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技术与临床结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17例患者在MAKO机器人辅助下行THA。术前行腰椎、骨盆和同侧膝关节CT扫描,建立一个三维模型,输入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全髋关节系统,确定假体组件的大小和位置。术中对骨性标志登记,在机械臂辅助下进行截骨,安装假体。[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现1例(5.88%)股骨距轻度劈裂骨折,术后无脱位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26±0.71)分,Harris评分(91.17±3.82)分。术后影像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外展角为(41.33±3.84)°,前倾角为(16.42±1.46)°,17例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均在10 mm以内。[结论] MAKO机械人辅助后外侧入路THA假体置入更精准,有利于保持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全踝关节置换术(total ankle arthroplasty,TAA)治疗晚期踝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AOA)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传统TAA手术效果、计算机辅助TAA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目前TAA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结果晚期AOA常导致患者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踝关节融合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的进步,保留关节活动度的TAA病例逐年增加,手术效果也取得明显进步。精确的假体安置和力线恢复对TAA至关重要,手术相关的踝关节置换力线不良是影响假体寿命的重要因素。计算机辅助个体化设计导板可以简化关节置换操作难度,满足胫骨和距骨截骨的精准度。结论基于术前CT的个体化导板技术,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同时需要进一步开发适合TAA的术中导航和机器人手术系统。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RAA)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开启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新时代。由于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的总体时间较短,而国内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系统还未广泛投入临床应用。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现状,本刊特邀请国内数家医院关节外科的同仁就自己及所在科室使用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技术的工作进行总结,内容涉及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的技术流程、病例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文献综述、病例报告等,以便为骨科临床医师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辅助关节置换术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尅戎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649-650
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假体位置、肢体力线和长度、软组织平衡以及关节活动度是影响手术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传统的关节置换术主要依靠机械对线系统完成截骨、假体安放和肢体力线控制,其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者的经验。而且所用导引工具针对的是形态正常的骨骼,而患者骨骼的多变性常导致假体位置判断失误,或给使用机械定位装置带来困难。研究发现行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经验丰富的医生发生髋臼角度误差超过9°的概率高于14%,而经验较少者则高达45%。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假体的内、外翻较易调节和测定,但沿股骨、胫骨长轴的旋转则较难把握…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改善患者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仍有较多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与传统TKA相比,机器人辅助TKA可以提高骨切除的准确性,减少医源性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但是,机器人辅助TKA也存在设备成本高昂、软件需要更新、额外辐射暴露、手术时间增加等问题。该文对机器人辅助TKA的利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20°或伴有严重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例(16膝),其中关节内畸形15膝,关节外畸形1膝,年龄50~80岁,平均(65.1±8.8)岁。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冠状面下肢力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患者遗忘关节评分(FJ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5±2.5)个月,手术时长(95±7)min,术中出血量(23±5)ml,假体位置:胫骨平台内翻0.13°±0.34°,胫骨平台后倾2.75°±0.86°,股骨假体屈曲3.13°±1.45°,股骨假体外旋2.38°±1.20°,股骨假体内翻2.28°±1.00°,冠状面下肢力线内翻3.63°±1.50°,膝关节屈曲9.38°±2.78°。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至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11.4...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易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一个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仅次于假体松动[1]。目前报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在0.5%~12%[2]。本文通过对脱位的易发因素研究,为有效地预防和恰当地治疗术后脱位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980~1998年,共有252例患者(275侧髋关节)在我院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进口关节占54%,国产关节占46%。手术均由我科关节小组的高年资医师完成。在275侧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有14侧(例)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均为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国产关节和进口关节分别占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431-1434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成人髋关节重建中最常见的手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痛苦,恢复关节运动功能,维持髋关节稳定。术后效果与外科手术技术、生物材料和假体设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人工假体按材料分为金属对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陶瓷对陶瓷和金属对金属几种[2]。相比于其他材料,陶瓷对陶瓷假体在临床效果、使用寿命等方面上有着明显的优势[3],其硬度高、抗磨损力强、磨损产物少、润滑性好,有着更好的活动性能和生物惰性,但因陶瓷的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进口骨科机器人的引入和国产骨科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机器人辅助人工关节置换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骨科医生应用于临床。机器人辅助系统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 但同时也有很多学者质疑它的临床意义, 因具存在手术时间延长、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增加医疗花费以及与机器人相关的并发症等。随着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改进,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不利因素也有逐渐改变的趋势。因此, 只有提高对机器人辅助人工关节置换的认知, 才能促进相这一交叉学科在骨科的应用。本文从机器人可提高假体安放位置的精确性、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术前计划两方面阐述机器人在辅助关节置换方面的优势;从学习曲线、经济学因素及相关并发症方面叙述其可能存在的不足;最后基于当前的临床现状, 指出未来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导航模板与个性化定制假体在复杂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6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和个性化定制假体完成的3例复杂关节置换术,病例1为肩关节结核行肩关节置换术,病例2为股骨近端骨肿瘤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3为创伤性踝关节炎行踝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导航模板进行肿瘤切除、截骨,放置关节假体重建关节功能。结果病例1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左肩关节外展45°、内收15°、前屈60°、后伸20°,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病例2获得18个月随访,术后双下肢完全等长,1周后疼痛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无假体松动、下沉及骨溶解,无感染,髋臼侧可见骨长入。病例3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可部分负重行走,伴有轻度疼痛,可忍受;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疼痛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未见假体塌陷、松动。结论 3D打印导航模板可提高复杂关节置换术的精度,避免术中反复X线透视,减少创伤,联合个性化定制假体可重建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引流管被常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它可以引流出关节内积血,减轻关节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医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引流管的常规应用提出质疑。初次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长、早期康复等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引流管在初次关节置换术后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髋膝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我国人口老年化逐渐加重,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初次置换术后由于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聚乙烯磨损引起的骨缺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需要翻修的患者也逐渐增加。现阶段,人工髋膝关节翻修中主要面临的难题有:骨缺损处理、术前规划、个性化假体需求。随着软件工程技术、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将为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翻修带来新的解决方案。3D打印技术在关节外科手术有以下方面的应用:优化术前规划、个性化手术;个性化内固定材料;个性化术中导航模板的制作;个性化假体设计。本文就髋膝关节翻修中的关键问题及3D打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研究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5例,其中男61例,女64例,平均年龄(65.2±7.6)岁。收集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及诊断。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7例患者(21例次)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髋臼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14例次、股骨柄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1例次、重度贫血及输血4例次、脑梗死1例次和肺炎1例次。所有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正常康复。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和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贫血组和无重度贫血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重度贫血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存在一定的假体周围隐匿性骨折风险,但是该种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不影响术后正常康复。同时,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