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引起的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病人采用薄型泡沫敷料,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28例PICC置管后用透明敷料发生MARSI的病人改用薄型泡沫敷料,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28例MARSI病人在使用薄型泡沫敷料换药后皮肤发红、痒感得到缓解,8例病人应用后水疱、红斑减轻。[结论]对PICC置管后引起的MARSI病人,改用薄型泡沫敷料,可有效缓解MARSI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范祖燕  刘光娥  李欢云 《护理研究》2011,25(33):3056-3057
[目的]探讨乙醇预防春夏季节的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过敏的疗效,减少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过敏的发生率。[方法]将53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消毒换药护理(先用3次乙醇清洁皮肤,再用3次安尔碘Ⅱ型消毒皮肤,待干,再粘贴透明贴膜),观察组25例采取常规消毒后,待干,再用乙醇脱碘,待干,最后粘贴透明敷料。[结果]观察组过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248,P<0.01)。[结论]乙醇能有效预防春夏季节的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过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赵兴扬  李芃 《天津护理》2020,28(6):737-739
对各种功能性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护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双腔PowerPICC导管。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BD双腔PICC导管,严格执行标准的导管置管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比较两组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管腔破裂6例(16.6%)及脱管8例(22.2%),观察组无管腔破裂,脱管1例(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87.9%,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0.9%,对照组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有明显优势,更能满足复杂化疗方案同时需持续输液,以及反复高压注射造影剂肿瘤患者的需求,但须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贴膜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两种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导管穿刺处局部皮肤过敏、局部感染、敷料松脱、导管滑脱、穿刺处渗血渗液等情况。结果:在中心静脉置管期间患者易出现各种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皮肤过敏、导管滑脱及局部感染,敷料松脱的患者以 CAD 敷料组较多,渗血渗液以 IV3000组较多。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处护理需要根据临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敷料。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需应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置管后至拔管(含化疗间歇期)均在医院住院,接受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36例患者置管后于化疗间歇期带PICC进入家庭休养,由社区护士或肿瘤科护士到家庭进行导管护理,每周1.2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PICC期间的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7/36),其中发生感染2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脱落1例,导管异位2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42),其中发生导管阻塞2例,导管脱落2例,导管异位2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0.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在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到社区接受导管护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接触性皮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门诊PICC置管并实施导管维护的11752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除外51例先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后发生接触性皮炎的病人,导管相关感染病人501例(4.26%),接触性皮炎病人1092例(9.29%).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是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0).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病人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病人(P=0.000),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病人(P=0.000).重度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接触性皮炎者(P=0.000),局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接触性皮炎者(P=0.000).结论: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是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者,且重度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更高.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应当做好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对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对症处理,加强干预,从而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125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125例患者中,121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6.8%,留置时间10~103 d,平均留置时间为61.2 d。结论: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集束化管理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中的应用效果,为减少肿瘤患者留置PICC期间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4月至8月678例留置PICC的门诊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发生MARSI的病例进行回顾,从护理人员及患者两方面分析患者出现MARSI的原因,制订护理干预措施。2016年9月开始护理人员采取加强对MARSI知识的学习,对患者皮肤的评估、改进导管维护方法、选择合适的敷料种类等护理干预措施。将2017年4至8月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1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发生MARSI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MARSI的发生率由2016年的12. 39%下降至2017年的2.61%,差异有显著性(χ~2=67. 86,P<0.001)。结论实施预防控制等护理措施对降低MARSI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应用效果,以选择更好的封管方式。方法:将1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遵循SAS法(S生理盐水,A给药,S生理盐水),即在给药前后采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试验组遵循SASH法(S生理盐水,A给药,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即在对照组SAS法的基础上追加3 ml浓度为50 U/ml的肝素盐水。结果:试验组PICC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导管维护,遵循SASH脉冲式正压封管法,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顺利完成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入中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12年4~12月对23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穿刺后导入PICC的技术,并进行了置管维护。结果: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为23例晚期肿瘤患者穿刺置入PICC管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X线拍片定位导管末端达上腔静脉内,无异位。输液通畅。结论: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穿刺置管后导入PICC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真正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总结2001年7月~2008年1月为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54例,观察和记录各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4.81%,其中静脉炎2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脱落1例。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加强护理,均顺利恢复并完成治疗。结论:熟练掌握PICC的操作技能,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可以降低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PICC置管给药,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04.78±10.77)d,长于对照组的(73.26±1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3,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皮损所致疼痛发生率、导管滑出发生率分别为5.3%,7.9%,2.6%,均低于对照组的21.1%,28.9%,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114,7.085,3.667;P <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有助于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俊英  李虹 《华西医学》2005,20(2):385-386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广泛用于中期至长期(5天~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PICC不仅减少病人直接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然而,PICC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婉仪  麦银琴  陈少敏  曹莎 《护理研究》2012,26(32):3026-3027
[目的]探讨在透明贴膜上涂药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局部过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PICC置管后出现局部过敏性皮炎的病人4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999皮炎平乳膏涂擦,其中实验组在透明贴膜外面涂药,对照组在皮肤上直接涂药。[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脱管率(8.7%)低于对照组(68.2%)。[结论]在透明贴膜外面涂药,通过渗透作用,对治疗PICC置管后轻中度过敏性皮炎有一定疗效,同时可防止导管脱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陈连带  李燕娥  黄红友 《当代护士》2021,28(10):104-107
目的 探讨隧道式PICC在肿瘤晚期患者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某院106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置管,观察组采用隧道式置管,两组均置入三向瓣膜式4FrPICC(美国巴德公司).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置管后出血、滑管、静脉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置管时间、导管异位、皮疹、穿刺口渗液、置管48 h穿刺口渗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针穿刺成功观察组为98.08%,对照组为81.4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24 h穿刺口出血、导管滑管、静脉炎等发生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隧道式PICC,大大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及延长了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性,降低了滑管的概率,减轻了局部渗血、静脉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两种方式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行静脉切开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行穿刺置入PICC导管.观察、比较两组置入PICC导管期间并发症情况及置管时间.结果:两组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及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切开置入PICC导管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此项技术可作为穿刺置入PICC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寻求预防PICC发生静脉炎的针对性防护措施,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对226例PICC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回顾性总结,将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静脉、置入长度、留置时间与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6例PICC患者中发生静脉炎37例占16.37%,其中机械性静脉炎25例,细菌性静脉炎10例,血栓性静脉炎2例;贵要静脉发生静脉炎18例,肘正中静脉8例,头静脉11例。患者PICC置入长度与发生静脉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静脉、留置时间与发生静脉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静脉、留置时间因素与发生静脉炎具有相关性,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保证PICC安全性,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对160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静脉炎发生率为3.8%,无1例患者发生渗透性损伤,无1例发生置管感染、局部红肿及静脉血栓等,全部完成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PICC导管为需要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患者配合治疗,对完成化疗计划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