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9例,切取皮瓣面积21 cm×10cm~17 cm×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皮瓣外形良好,供区均无腹壁薄弱及腹壁疝的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不带腹直肌及前鞘,只含有皮肤、皮下脂肪和血管蒂,避免了供区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供区隐蔽,手术操作方便,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证。方法 以健侧腹直肌为肌蒂、患侧腹壁下动、静脉穿支为吻合血管蒂形成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患侧胸背血管或胸廓内血管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自2003年以来,于临床应用17例,所有皮瓣皆成活,随访3~12个月,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结论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提供组织量丰富、塑形自由度大、供区损伤较小等优点,尤适宜需要移植体积多以及胸廓内血管受损的乳房再造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蒂腹部皮瓣单侧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8年3月,19例接受双蒂腹部皮瓣单侧乳房再造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2~51岁,中位年龄45岁。一期乳房再造3例,二期16例。左侧7例,右侧12例。术中采取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8例,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例,双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7例,一侧保留部分肌肉的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腹壁下穿支皮瓣1例。腹部皮瓣切取范围为24 cm×7 cm~43 cm×13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例发生皮瓣血管危象,经探查处理后缓解;1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经清创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2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术后4例行再造乳房修整术,2例因对侧乳房下垂行对侧乳房下垂矫正术。末次随访时采用BREAST-Q评分系统评价,腹部评分为(84.1±11.7)分,胸部评分为(86.5±8.9)分,乳房评分为(67.6±16.4)分。结论对于体型较纤瘦以及存在腹部切口瘢痕尤其是纵行切口的患者,双蒂腹部皮瓣能够提供充足组织量和良好血供,是一种较好的自体组织单侧乳房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大面积前背阔肌皮瓣联合腹直肌皮瓣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大面积的前背阔肌皮瓣联合腹直肌皮瓣移植术的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实施手术的3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0~40个月,平均24.7个月.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3例患者均有皮肤缺损伴骨裸露.创面创伤性皮肤缺损1例,肿瘤切除导致皮肤缺损2例,皮瓣面积分别是:60cm×32 cm,55 cm×30 cm和50 cm×25 cm,皮瓣应用形式:带双血管蒂游离移植1例,一端带蒂一端游离移植1例,两端均带蒂移植1例.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创面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为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1例创伤患者骨折愈合,完全负重行走,恢复原有工作.结论 前背阔肌皮瓣联合腹直肌皮瓣移植术能够一次性修复体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而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带蒂转移修复四肢及颈部、腋窝、肩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同侧带血管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颈部、腋窝、肩背部创面;选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1例四肢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其中12例以胸背动静脉-外侧支-穿支为血管蒂,4例以胸背动静脉-前锯肌支-穿支为血管蒂,皮瓣不携带深筋膜、背阔肌和胸背神经.皮瓣面积最小10 cm×5 cm,最大26 cm×10 cm.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 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肩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供区隐蔽、血管蒂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背阔肌和胸背神经.带蒂转移是修复同侧颈、肩、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瓣手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以减少皮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14年2月-12月,在14例皮瓣手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评价皮瓣血流灌注情况,并对应调整手术方案。男2例,女12例;年龄23~58岁,平均35.5岁。乳房再造11例,其中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P)皮瓣3例,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4例、带蒂TRAM及对侧游离TRAM 2例、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2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胸壁软组织缺损1例;带蒂股深动脉穿支(profunda artery perforator,PAP)皮瓣修复大腿后方瘢痕挛缩1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内侧缺损1例。皮瓣切取范围9 cm×6 cm~26 cm×12 cm。结果术中共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32次,未出现造影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根据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结果调整手术方案,其中3例(1例TRAM、1例DIEP皮瓣、1例PAP皮瓣)切除皮瓣血流灌注不良部分,2例拟行TRAM乳房再造者改为带蒂TRAM和对侧游离TRAM;其余患者按照术前设计顺利切取皮瓣修复创面。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个月,平均5个月。除1例PAP皮瓣发生远端坏死外,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无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瓣手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实时评价皮瓣血流灌注情况,及时调整手术方案,保证术后皮瓣顺利成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肌皮瓣的临床解剖及其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4月—2016年1月,采用不同形式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44例舌癌术后缺损。男40例,女4例;年龄32~71岁,平均46.3岁。原发舌缘24例,舌腹17例,口底癌累及舌3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4N0M0 16例,T4N1M0 11例,T3N1M0 9例,T3N2M0 8例。病程1~22个月,平均8.6个月。皮瓣切取范围为8.5 cm×4.0 cm~12.0 cm×6.5 cm,肌瓣切取范围为4.0 cm×3.0 cm~7.5 cm×5.0 cm。其中11例采用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大收肌肌皮瓣,大收肌穿支血管蒂长度为(8.3±0.5)cm;33例采用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股薄肌肌皮瓣,股薄肌穿支血管蒂长度为(8.1±0.8)cm。大腿内侧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肌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3.8个月。所有患者再造舌形态良好,舌体活动可,吞咽和语言功能恢复满意,无1例肿瘤局部复发。大腿内侧瘢痕位置隐蔽,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游离股深动脉蒂嵌合穿支肌皮瓣可以以不同形式切取,适用于舌癌术后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供一种修复会阴前区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腹壁下动静脉为血管蒂,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形成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带蒂移位,修复会阴前区皮肤肿瘤切除或放疗所致的大面积创面。结果本组6例患者,皮瓣切取面积6.0cm×12.0cm~10.0cm×28.0cm。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无腹壁薄弱、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血运丰富,不损伤腹直肌,是修复会阴部大面积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巨大胸壁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14例巨大胸壁缺损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32~57岁,平均44.2岁。左侧8例,右侧6例。晚期乳腺癌5例,胸壁原发肿瘤5例,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骨坏死4例。胸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6 cm~22 cm×22 cm。切取大小为26 cm×8 cm~35 cm×14 cm的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根据胸壁缺损面积将其制备成面积基本相等的两个皮岛,转移至胸壁缺损区域后重新拼接,具体方式:7例低位对侧皮岛位置不变、高位同侧皮岛旋转90°,7例两侧皮岛均分别旋转90°后重新拼接。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外观及活动无影响。所有肿瘤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灵活设计并切取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皮瓣血运,充分利用皮瓣组织修复巨大胸壁缺损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髂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旋髂深动脉的肌皮穿支在髂骨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四肢复合组织缺损,采用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共35例36侧.选用的血管蒂有三种类型:采用传统单纯以旋髂深动脉为蒂8例8侧,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共干为蒂2例2侧,以旋髂深动脉及肌皮穿支为蒂25例26侧;皮瓣面积最大22cm×10cm,最小8cm×6cm,骨瓣长度最长达10cm,最短5cm.结果 传统单纯以旋髂深动脉为蒂髂骨皮瓣移植8例,术后3例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扩创植皮愈合;以旋髂深动脉及肌皮穿支为蒂及浅深血管共干为蒂髂骨皮瓣移植共27例28侧,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经8~12个月随访,所有病例组织瓣供区愈合良好,未发生腹壁疝等并发症,骨瓣与受区骨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髂骨皮瓣是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术中保护并充分利用旋髂深动脉的肌皮穿支有助于术后皮瓣的顺利成活,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2021年6月15日, 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例43岁女性右侧乳腺癌患者。患者13年前曾接受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6年前接受带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左侧乳房再造术。入院后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双侧游离臂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右侧乳房再造术, 术中以同侧臂内侧皮瓣再造外侧半乳房, 尺侧上副血管蒂与胸外侧动脉近心端和胸外侧静脉远心端吻合, 以对侧臂内侧皮瓣再造内侧半乳房, 尺侧上副血管蒂与胸廓内血管吻合。完成血管吻合后见皮瓣通血良好, 两侧臂内侧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患者术后病程稳定, 皮瓣成活良好, 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 皮瓣供区外观、功能好, 未见明显并发症, 再造乳房外形欠满意。本病例提示双侧游离臂内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适合用于再造中小容量的乳房, 不足以用于大容量乳房再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 ,对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横行腹直肌 (TRAM)肌皮瓣的切取进行完善和改进 ,将其精确为腹壁下动脉穿支 (DIEP)皮瓣 ,从而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胸壁创面修复的皮瓣。方法 切取DIEP皮瓣 ,移植至胸壁受区 ,腹壁下动静脉分别与胸廓内动静脉相吻合 ,用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结果 解剖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自腹壁下动脉有粗大的肌皮穿支或皮支自血管主干发出 ,穿过腹直肌纤维直接进入皮瓣 ,因此 ,术中只剪开腹直肌前鞘 ,钝性分离腹壁下动静脉及其穿支周围的腹直肌纤维 ,无须离断腹直肌纤维 ,临床应用DIEP皮瓣再造乳房 4例 ,修复胸壁缺损 2例 ,皮瓣面积 (10cm×l2cm)— (12cm× 35cm) ,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结论 DIEP皮瓣是对传统的TRAM皮瓣的一种技术改良 ,既保留了TRAM皮瓣血运丰富、组织量大、易于塑形的优点 ,尚可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 ,同期进行腹壁整形  相似文献   

13.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和胸壁溃疡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目的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 ,对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横行腹直肌 (TRAM)肌皮瓣的切取进行完善和改进 ,将其精确为腹壁下动脉穿支 (DIEP)皮瓣 ,从而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胸壁创面修复的皮瓣。 方法切取DIEP皮瓣 ,移植至胸壁受区 ,腹壁下动静脉分别与胸廓内动静脉相吻合 ,用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修复。 结果 解剖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自腹壁下动脉有粗大的肌皮穿支或皮支自血管主干发出 ,穿过腹直肌纤维直接进入皮瓣 ,因此 ,术中只剪开腹直肌前鞘 ,钝性分离腹壁下动静脉及其穿支周围的腹直肌纤维 ,无须离断腹直肌纤维 ,临床应用DIEP皮瓣再造乳房 4例 ,修复胸壁缺损 2例 ,皮瓣面积 (10cm× 12cm )~ (12cm× 35cm) ,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 结论 DIEP皮瓣是对传统的TRAM皮瓣的一种技术改良 ,既保留了TRAM皮瓣血运丰富、组织量大、易于塑形的优点 ,尚可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 ,同期进行腹壁整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小腿(7例)和前臂(6例)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7 cm×17 cm-8 cm×26 cm。外侧支和内侧支穿支皮瓣分别是7例和6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个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较好。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很适宜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1例,缺损范围4cm×8cm至8cm×22cm。皮瓣切取连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血管蒂呈T形,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血管蒂用中厚网状游离植皮覆盖。结果除1例术后皮瓣远端发生小的表浅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外,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个月至3.6年(平均2.9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供区与受区外形较好,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后,患者仅存1条主要动脉者;行桥式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移植不损伤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降低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18例。其中,足后跟软组织缺损伴骨感染4例,跟腱部缺损3例,内踝部缺损3例,外踝缺损伴死腔8例,皮肤缺损范围9 cm×4 cm~16 cm×9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18 cm×10 cm,携带的深层腓肠肌肉面积4cm×3 cm~9cm ×6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7例,游离植皮11例。 结果 术后18例肌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5~14个月,无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术后皮瓣感觉恢复欠佳。 结论 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手足感染性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对12例外伤导致的感染性创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0 cm×8.0 cm~6.0 cm×15.0 cm,供区11例予以直接美容缝合,1例给予游离植皮。结果 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术后远端皮缘坏死,经扩创、换药后愈合,12例获随访2~15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供区线性瘢痕。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不牺牲主要血管,带腓肠肌的复合组织肌瓣填塞死腔,利于感染控制,是修复感染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足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单纯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肌皮瓣9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9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血管皮瓣19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9 cm~4 cm×3 cm,皮瓣面积13 cm×9.5cm~6 cm×5 cm。结果 43例皮瓣完全存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清创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感染及淤血,皮瓣蒂部无臃肿。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术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缺失的病人建立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逼真,多数病人愿意接受的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的方法.方法 在以腹直肌为蒂的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的基础上,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形成以腹壁下动脉及其肌肉穿支直接供血的横行下腹部游离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受区血管选择同侧或对侧胸廓内动、静脉.根据再造乳房的水平高度,血管吻合点定位在不同肋间.皮瓣移植后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本组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共46例,41例双蒂穿支皮瓣的病例全部成活;5例单侧穿支供血的皮瓣其中2例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个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质地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瘢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横行下腹部DIEP瓣乳房再造,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这种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皮瓣移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多种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放疔继发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乳腺癌术后放疗继发前胸肇放射性溃疡患者24例.采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11例)、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术(9例)和健侧乳房皮瓣(4例)转移修复溃疡.肌皮瓣面积为18 cm×12 cm~36 cm ×9 cm,乳房皮瓣面积为13 cm ×6 cm~16 cm×6 cm.2例患者在行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胸背动脉的位置.背阔肌肌皮瓣供区行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其余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例因下腹腹直肌肌皮瓣巨大、脂肪过于肥厚而出现尖端皮肤干性坏死和脂肪液化,其余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溃疡无复发.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是修复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首选皮瓣.术前行DSA检杳明确胸背动脉的位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带蒂下腹腹直肌肌皮瓣因手术难度和创伤较大,可作为次选.健侧乳房皮瓣可导致健侧乳房畸形,且供瓣区面积有限,因而尽可能避免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