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病变患者72例.实施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恰当的瓣膜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余69例恢复满意。认为对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病变实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和适宜的瓣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二尖瓣交界分离术以隔膜型单纯二尖瓣狭窄病例最相宜,合并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或明显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不宜行二尖瓣分离术。因此,术前明确瓣膜病变情况很重要。典型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并不难。但重度二尖瓣狭窄由于常伴有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有肺动脉高压而产生功能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不易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利用患者自体三尖瓣后叶进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技术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4年7月,13例患者接受了用自体三尖瓣后叶瓣膜成形手术.二尖瓣成形术6例,主动脉瓣成形术7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29.7±11.3)岁.体外循环下剪除并修整三尖瓣后叶,作为成形材料进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结果: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成形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值较术前均显著减小(P<0.05).平均随访(11.4±1.6)月后,主动脉瓣成形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中食道超声及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均未探及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存在.结论:自体三尖瓣后叶装置作为重建材料进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成形术,近期效果良好,取材后的三尖瓣功能完好,为瓣膜成形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1994年1月~2000年1月,我院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180例,死亡8例。术后进行随访,就资料完整的150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随访150例,男72例,女78例;年龄17~68岁,平均46.9岁。二尖瓣狭窄6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7例,主动脉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例,双瓣膜病变3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136例,房颤139例,合并左房血栓形成37例,有栓塞史15例。心功能IV级56例(31.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巨大心脏(心胸比≥0.70)瓣膜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行二尖瓣替换(MVR),主动脉根部横切口进行主动脉瓣替换(AVR)。本组男18例、女42例,年龄15-64岁,平均39.42±12.7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7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二尖瓣病变44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5例),Ebstein畸形1例。其中对25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进行同期三尖瓣成形术,对9例巨大左心房进行左心房折叠术,有10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 病历统计发现,巨大心脏各型中以左心房型发生率较高(71.7%),其次为左心室型(21.7%),全心型(5%)和右心型(1.7%)。其中手术效果以左心房型最好。手术死亡3例(5%),术后并发严重低心排血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结论 根据瓣膜病变性质以及各房、室腔扩大的程度进行分型,能较全面反映患者瓣膜病变类型,临床特征,术后早期及晚期效果,同时对手术方法的设计及围术期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对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病理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13例.其中4例主动脉瓣的功能基本正常,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重度关闭不全7例,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者,继续随访中.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早期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34±5.17)年,心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 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时,可以随访;当合并主动脉瓣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4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均在全麻、低温及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期行主动脉瓣环扩大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结果本组术后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低心排综合征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其余患者随访1~2 a,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术期的心肌保护、合适的瓣膜型号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急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施行急诊瓣膜置换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2~64岁,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二尖瓣病变17例,其中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7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断裂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预激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主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衰)3例,血栓形成致人工瓣功能障碍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并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心衰2例,外伤性主动脉瓣撕裂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替换18例,其中再次心脏瓣膜替换11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9例,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1例。主动脉瓣替换8例。置入机械瓣22例,生物瓣3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80 min,转流时间70~160 min。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体会。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3月,5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年龄43~81岁,平均60·5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19例,Ⅲ级31例,Ⅳ级7例;二尖瓣病变29例,主动脉病变13例,联合瓣膜病变15例,瓣膜病病因中,风湿性31例,退行性13例,缺血性9例,二瓣化畸形4例。共搭桥103支,平均1·8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做血管桥。行二尖瓣成形17例,二尖瓣置换12例;主动脉瓣成形10例,主动脉瓣置换1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13例。术中放置经食管超声监测检测瓣膜成形效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为出血、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和小面积脑梗塞。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瓣膜成形效果满意;术后随访平均13·5个月,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综合使用多种成形技术行主动脉瓣成形,取得较好的近中期效果。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测并结合注水试验对于了解成形术的效果有重要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地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床旁血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1994- 0 1~ 1999- 0 4,我科为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替换术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5 7岁 ,病程 2~30年 ,其中 1例曾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术前心功能(NYHA)均为 级 ,房颤心律 ,心胸比率大于 0 .7,心源性恶液质 5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严重 ,三尖瓣前瓣缩小 ,中、重度返流。  经长时间术前准备 ,瓣膜替换术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5例直接行三瓣膜替换 ;1例先行双瓣替换 ,三尖瓣改良Devega法成形失败 ,在并行循环下行三尖瓣替换。 5例三瓣均选用机械瓣 ,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选…  相似文献   

11.
赵雨辰  崔彬  徐东辉  吕锋 《心脏杂志》2019,31(3):312-314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室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再次手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患者42(男11,女31)例。年龄30~66(52±11)岁。18例(43%)为人工瓣膜功能正常,其余24例(57%)均并发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瓣周漏。两次手术间隔1~19(11±4)年。采用三尖瓣成型环成形31例;采用三尖瓣置换11例,其中,3例为生物瓣膜,8例为双叶机械瓣膜。术后早期院内死亡6例,病死率为14%,其中三尖瓣成形2例,三尖瓣置换4例。致死原因,右心功能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因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导致死亡1例。全组随访37例,随访率88%,随访时间6~120(73±31)个月,失访5例(失访率为12%)。随访病例中,5例三尖瓣人工瓣置换患者三尖瓣功能良好。26例三尖瓣成形患者中无或少量返流22例,中量以上返流4例。 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三尖瓣置换或三尖瓣成形术可达到满意疗效。术前心功能的调控及全身各脏器功能的评估是手术成功的保障。依据三尖瓣结构不同的病理改变,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细小主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手术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瓣膜外科常见的手术,对于细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办法亦有多种,我们1 999年5月~2 0 0 3年5月对6例细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行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6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2 6~5 7(平均42 )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并发主动脉瓣狭窄5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例;心功能(NYHA)Ⅲ级2例,Ⅱ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环1 5~1 8(平均1 6.5 )mm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4例,左心室肥厚2例。本组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5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行主动脉…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是风湿病发生病变后侵犯心脏诱发的疾病,多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其中二尖瓣瓣膜是最为常见的受损瓣膜,其次为主动脉瓣膜和三尖瓣瓣膜,严重时可造成几个瓣膜同时受损,称之为联合瓣膜病变[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表现为乏力、咳嗽、心慌气短、肢体水肿、  相似文献   

14.
1975年1月至1988年6月,连续275例患者施行二尖瓣修复术。其中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148例,二尖瓣双病变(关闭不全+狭窄)127例,单纯二尖瓣狭窄已剔除。瓣膜病变原因:风湿性180例(65.5%),年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替换术。28例病人均为风湿性心脏病。其中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型。全组病例均置入人工机械瓣膜,其中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晚期死亡3例。本文对广义的心肌保护,主动脉瓣病变的判定,二尖瓣全周连续缝合,保留二尖瓣装置,三尖瓣的处理,主动脉瓣替换的一些方法,自体输血以及晚期死亡原因及预防等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功能正常,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17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在首次手术中10例曾行三尖瓣DeVega法成形术。结果:三尖瓣成形术13例;三尖瓣置换术12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16%。随访7个月~8年,平均(5.1±2.6)年,2例三尖瓣置换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长期生存15例,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3例,多数仍需强心、利尿药维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最近出版的欧美瓣膜性心脏病指南均对PBMV的适应证作了明确论述,但不一定符合我国实情。笔者认为除了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外,二尖瓣狭窄合并轻中度关闭不全,或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病变,或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合并心房颤动及左心房血栓、瓣膜钙化均可行PBMV。这部分患者在PBMV术后服用利尿剂及控制心室率很重要。左房影"井"字定位法在房间隔穿刺时简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生物瓣衰坏等原因引起的复发性瓣膜病变进行再次手术的效果和相关因素。方法: 复发性瓣膜病患者331(男143,女188)例,年龄12~73(46±12)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月~25(17±8)年。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143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术后瓣膜病变复发53例,生物瓣衰坏32例,瓣周漏26例,换瓣术后其它瓣膜病21例,人工瓣膜替换或瓣膜成形术后心内膜炎17例, 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5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故障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并行瓣膜成形术后心内膜炎7例,完全或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术后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6 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再次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主动脉瓣替换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三尖瓣替换术,瓣周漏修补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等。结果: 全组共死亡27例,占8.2%,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左心室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随访259例,随访期6月~21(10±7)年,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89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心功能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急诊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长等。结论: 针对再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治,适时而妥善的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仍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胸闷、气促半月"于2015年6月2日就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诊断: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反流,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Ⅲ级。患者瓣膜病变诊断明确,为行进一步外科手术,于2015年6月8日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单支病变,回旋支远段节段性、偏心性狭窄,长约11 mm,狭窄程度60%(图1)。完善术前检查,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白塞病所致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相关手术方式和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白塞病所致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外院行主动脉瓣置换后来我院行改良Bentall手术,另1例在我院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成形,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结果两名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白塞病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单纯行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脱落的发生率较高,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