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前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临床见子冠脉搭桥和冠脉溶栓等多种情况,它直接影响心脏术后心肌功能的早期恢复。因此,如何防治再灌注损害已是近几年来极受重视的问题。控制性再灌注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用以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2 h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心肌细胞Bcl-2、Bax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IR)组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EGB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P<0.01).IR组和EGB组Bax、Bcl-2、P53基因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EGB明显促进Bcl-2基因表达,同时抑制Bax、P53基因表达(P<0.01),Bcl-2和Bax的比值也随之升高.结论 EGB可明显下调Bax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后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扩张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心肌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reperfusioninjury ;MRI)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多因素复杂的机制 ,概括起来 ,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研究表明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氧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加。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1)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心肌缺血时 ,能量消耗 ,细胞内三磷酸腺苷 (ATP…  相似文献   

5.
钙超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冠脉供血量不能满足心肌对能量的需要时即发生心肌缺血,缺血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这是众所周知的。血液的重新灌注是防止损伤,使组织细胞存活下来的必要措施。但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再灌注不一定使缺血损伤的组织细胞得到恢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加重了损伤,由此逐渐形成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再灌注损伤概念以来,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但关于I-RI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彻底阐明,本文仅从钙超载方面对I-RI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作一综述。1 研究现状1.1 1972年She…  相似文献   

6.
镁与心肌缺血—再灌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镁作为钙天然的拮抗剂,近来有不少文献报道,镁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就其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1心肌缺血一再灌注过程中镁的改变及后果早在70年代初shen等在狗的实验中发现,当狗的冠脉左旋支闭塞40分钟、再灌注20分钟,缺血区心肌组织Mg~(2+)显著降低,Ca~(2+)Na~+含量增加,而持续缺血60分钟,却未见类似的改变,提示缺血心肌再灌注会加速镁的丢失。最近Kirkels等采用~(31)P-磁  相似文献   

7.
8.
卡托普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分别在离体和在体条件下就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心律失常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卡托普利对离体和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且可加速昏厥心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的是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流后,不仅没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和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不可逆损伤的现象。研究最多的就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等血管再灌注疗法通过恢复缺血组织的供血有效挽救濒死心肌。但是再灌注受缺血组织血管再通时间限制并存在再灌注损伤等问题,因此随着新的再灌注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冠心病治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宋思宜  李瑜  臧圆圆 《山东医药》2020,60(34):100-103+11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正常血流受阻时,通过及时重建心肌血供挽救即将梗死的心肌,心肌损伤却加重的一种现象。在MIRI中,除了会损伤心肌细胞外,还会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非心肌细胞,如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非心肌细胞损伤是加剧MIRI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护冠状动脉微循环中非心肌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改善MIRI预后至关重要。七氟烷由于血气分配系数低,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在MIRI中,七氟烷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增加对维持内皮细胞功能完整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表达和平衡,抑制白细胞和炎症因子过度激活,减轻血小板过度活化,抑制血小板自身相互作用或与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所介导的血流阻塞和炎症反应,调节非心肌细胞在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作用,减少MIRI中无复流现象发生,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氧化氮(NO)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舒张血管,抗粒细胞,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既有减轻再灌注损伤,又有介导灌注损伤的双重作用。调节体内L-精氨酸,NO合成途径,可望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皮内素作为细胞因子之一,在局部通过特异性受体参与调节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及炎症反应,其生物特性及作用机理已阐明,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内皮素可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着重探讨内皮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病理作用,可能机制及其针对内皮素升高的治疗进展,为心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观察肥厚心肌在低温(22℃)心脏停跳液保护下,缺血停跳2h后再灌注30min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心肌更易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4~6月龄),体重130~160g,建立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CK和MPO试剂盒检测肌酸激酶(CK)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运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与伪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大鼠的AN/AAR比值明显增高(P〈0.05),CK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MPO与ICAM-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可能与体循环中炎性介质的作用及肺组织的炎性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1987年Palmer等确认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即为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 factor,EDRF)的实验揭开了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它由内皮细胞产生,介导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对控制局部血流有重要作用。最近有实验显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也存在血管内皮严重受损,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受限。现就此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机体内皮功能紊乱与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3只雄性大鼠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方式模拟心肌缺血,并根据大鼠的缺血再灌注时间(30 min、90 min、180 min)和是否使用卡托普利将其分成观察Ⅰb组、观察Ⅰa组、观察Ⅱb组、观察Ⅱa组、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丁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d)丁香酚及30 mg/(kg·d)盐酸地尔硫䓬灌胃14 d,假手术组、MIRI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于末次给药1 h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处仅穿线不结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摘取大鼠心脏,TTC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比.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丁香酚作用于MIRI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LDH水平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MIRI组(P均<0.05).与MIRI组比较,丁香酚低剂量组共有1 0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94个基因上调、441个基因下调;丁香酚中剂量组共有5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7个基因上调、316个基因上调;丁香酚高剂量组共有1 9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151个基因上调、811个基因下调.丁香酚各剂量组与MIRI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酚作用于MIRI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免疫反应、氧气输送、急性期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染色体、细胞外基质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趋化因子的活动、载氧活性、钙离子结合等.丁香酚各剂量组与MIRI组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酚作用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其中以HIF-1信号通路富集得分最高且差异最明显.结论 丁香酚可抑制大鼠MIRI,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葛根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后处理组,每组8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5 min,后再灌注120 min;葛根素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5 min,后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前3 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葛根素1.25 mg/kg。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表达率,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假手术组和葛根素后处理组心肌凋亡细胞数较低(P0.05),Bax表达较低(P0.05),Bcl-2表达较高(P0.05)。结论葛根素后处理可以影响心肌细胞Bcl-2、Bax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以来,人们对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结论不甚一致,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的产生是增加还是减少?2NO是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还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NO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澄清N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一、NO的产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的产生量,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结论。Tsao等[1]在猫局部心肌缺血90min后再灌注实验中,发现再…  相似文献   

20.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吴弘综述章同华审校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因复杂,涉及了多种因素,其中炎症反应与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在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粘附分子在再灌注损伤发生中的机制日益引起关注。从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