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治疗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技术(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TEER)称为M-TEER。其具有靶点精确、植入物少;原理简单,容易经导管实现;医学原理可靠,以不变应万变的优势;并且TEER相对于外科缘对缘修复(surgical edge-to-edge repair, SEER)更有术中实时评估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的优势。对于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M-TEER应该追求更完美的手术效果,使M-TEER术后即刻MR 0~1+,而对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TEER允许中度残余分流或者轻度压差,不影响患者预后并且降低并发症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6例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采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护士做好患者术前访视,完善手术物品和仪器准备,构建瓣膜病介入应急预案;术中安置手术体位,细致观察病情,积极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结果 5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即刻反流由重度下降至轻度48例,由重度下降至中度8例,器械操作平均时间76 min。患者术后3~7 d均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55例患者反流在中度及以下,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DragonFlyTM系统的应用对护理人员提出很大的挑战。 护士熟悉手术路径和器械操作, 积极做好手术配合、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监测与应对,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对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该成形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0例中至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二尖瓣后叶脱垂患者施行后叶楔形切除二尖瓣成形术;实验组:15例,前叶或双叶脱垂患者施行"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均用二尖瓣成形环(Medtronic成形环)成形。用漂浮Swan-Ganz导管监测术前、术毕、术后2 h、4 h、6 h和12 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和术后1周,运用脉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左心室舒张峰值血流速度E峰与A峰的比值(E/A),舒张期E峰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Em),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m/Am)。结果两组患者二尖瓣成形二尖瓣瓣口面积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减小(对照组3.63±1.06 cm2vs.7.18±2.41 cm2;实验组3.44±1.02 cm2vs.6.51±3.06 cm2;P〈0.05),二尖瓣反流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减少(对照组0.53±0.64 cm2vs.3.60±0.51 cm2;实验组0.67±0.82 cm2vs.3.40±0.63 cm2,P〈0.05);但术前、术后两组间二尖瓣瓣口面积和二尖瓣反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E/A、E/Em和Em/A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 1.28±0.36 vs.1.95±1.06;E/Em 8.79±2.16 vs.8.13±3.02;Em/Am 1.39±0.38 vs.1.31±0.41;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动脉楔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3.60±4.37 mm Hg vs.12.20±3.53 mm Hg,P〉0.05)。结论"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良好,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双孔二尖瓣具有与正常二尖瓣相似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通过睑缘切口入路方式来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采用上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患者共28例(32只眼),其中提上睑肌前徙6例、提上睑肌缩短12例、CFS8例、上睑提肌缩短联合CFS2例。术前术后评估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上眼睑外形满意度、睑缘切口瘢痕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眼睑闭合不全、结膜脱垂、上睑下垂矫正不足、上睑下垂矫正过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6月,术后满意率高(96.43%);所有患者MRD1、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眼睑外形满意度及睑缘切口瘢痕满意度高;未出现结膜脱垂、上睑下垂矫正不足、上睑下垂矫正过度等并发症。结论:通过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术后消肿快、瘢痕不明显恢复后上睑自然美观等优点,较传统切口入路方式有更高的满意率,更具有美容应用的实际意义,可作为上睑下垂矫正术的一种补充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见的以左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在成年人群中HCM的发病率在0.2%左右,约70%的HCM会发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进展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1-3]。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是HOCM病人的典型血流动力学表现[4-5]。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室间隔心肌切除术(Morrow手术)是目前治疗的金标准[6-9]。然而,大多数HOCM病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MR),单纯应用Morrow手术是否可以同时消除合并的MR,目前仍存在争议[10-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组(CABG组),CABG+二尖瓣手术(mitral valve surgery,MVS)组(CABG+MVS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30例,年龄40~79(62.70±7.90)岁。CABG组34例,CABG+MVS组71例(二尖瓣成形42例、二尖瓣置换29例)。围术期死亡5例,术后3个月死亡2例,7例均为CABG+MVS组患者,两组围术期和术后3个月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中远期随访87例,两组患者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P=0.59)和左房内径(P=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CABG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大于C...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是单臂、前瞻性、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纳入2022年6月—2023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接受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对比围术期及随访期间二尖瓣反流的差异,探索研究期间全因死亡、中转开胸、再次手术、严重的反流复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全组共纳入28例,女14例、男14例,平均年龄(70.9±5.4)岁。术前28例(100.0%)患者均被诊断为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Ⅱ型,脱垂宽度为12.5(11.0,16.1)mm,反流程度均达4+,导致肺静脉逆流,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均≥Ⅲ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分别有2例(7.1%),21例(75.0%),5例(17.9%)患者二尖瓣反流改善至0,1+,2+;二尖瓣压差为2.5(2.0,3.0)mm Hg;无死亡、中转开胸,无单边夹持、夹合...  相似文献   

8.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11例12只眼,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局部病灶,然后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良好,无排斥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1只眼复发,复发率为8.3%。结论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为受损的角膜缘提供新的健康干细胞,可有效地防止翼状胬肉复发,起到美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用于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波理疗)和对照组(传统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水肿消退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疼痛、水肿消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换药方法。结论微波理疗在防治痔术后肛缘水肿方面临床疗效肯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病历资料,将6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试验组(n=3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结膜瓣愈合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泪膜破裂时间(TBUT)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术后结膜瓣愈合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的1月、3月、6月时TBUT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Xue Q  Han L  Zhang GX  Li BL  Lu FL  Xu JB  Xu ZY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32-34
目的 探讨缘对缘瓣叶缝合技术的特点及其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58例因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缘对缘瓣叶缝合技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3~65岁,平均(56±6)岁.二尖瓣中度反流18例,重度反流40例.前瓣叶脱垂50例,双瓣叶脱垂8例.58例患者均采用缘对缘瓣叶缝合技术,其中44例患者同期行瓣环成形术.通过电话、信件、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58例患者术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左心房明显缩小(P均<0.05),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无反流9例、微量反流30例、轻度反流19例),且无狭窄发生.58例患者术后随访24~95个月,平均(58±2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非心源性.二尖瓣重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3例,无狭窄发生.术后5年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免除率为91.9%.随访中根据手术时是否行瓣环成形术,将58例患者分成缘对缘瓣叶缝合组14例和缘对缘瓣叶缝合+瓣环成形组44例,生存分析显示,缘对缘瓣叶缝合+瓣环成形组患者术后远期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免除率更高(x2=4.034,P=0.045).结论 缘对缘瓣叶缝合技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围手术期及术后远期成形效果良好,与瓣环成形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术后远期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及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行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组(胸腔镜组)和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组(纵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456例患者,其中纵劈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23~66(49.5±11.8)岁;胸腔镜组405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70(47.2±12.2)岁。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无术中转开胸。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优于纵劈组(P<0.05)。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站数、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肌无力缓解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手术彻底性、安全性不亚于纵劈胸骨术式,但其更加微创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20例(20眼)重症眼表疾病患者行结膜角膜缘异体移植治疗,结果20例患者植片均一级愈合。术眼视力全部提高。提出术前加强供受体的心理护理,训练患者眼球向下固视,做好眼部准备;术后加强术眼观察和眼部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患者混合痔术后肛门创缘水肿、出血与肛门括约肌痉挛程度和直肠内压力的关系,将40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术后留置镇痛泵组和不留置镇痛泵组,各200例,进行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情况的比较。400例患者术后按首次排便时间分为:①组〈24h84例;②组25~48h236例;③组〉48h80例,观察患者术后排便时间与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的关系。结果显示,留置镇痛泵组和不留置镇痛泵组患者术后创缘水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的关系,②组与①组和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留置镇痛泵组患者和术后排便时间在25~48h的患者肛门创缘水肿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在25~48h既能减轻创缘水肿,又能减少创缘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在本院肛肠科的98例环状混合痔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组(治疗组)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作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临床治愈,两组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疗程、术后水肿、术后光滑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更少,肛门整复效果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利用睑缘切口进行重睑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长沙爱 思特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197例行睑缘切口入路重睑修复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24个月 随访拍照,观察修复效果、修复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接受重睑修复的患者中,164例满意,26例 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6.45%(190/197)。修复满意的患者睁眼时重睑线弧度流畅,内眦赘皮 无牵拉,术后2个月重睑形态达到自然状态,闭眼时重睑线弧度流畅,无明显的切口痕迹。7例不满意患者 中,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重睑线变浅或者消失,1例出现睫毛脱落,未出现结膜炎、瘢痕明显、眼睑肿胀等 其他不良反应。说明睑缘切口入路行重睑修复有适应症广、损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重睑形态自然、 避免瘢痕形成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比较对斜视患者应用改良Parks切口与角膜缘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 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例。两组均接受斜视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角膜缘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Parks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 效、眼表环境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斜视患者应用改良Parks切口治疗的效果优于角膜缘切口治疗,前者对 眼表环境影响小,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消肿止痛膏外敷防治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将140例混合痔行内扎外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外用消肿止痛膏治疗,观察痔术后两组肛缘水肿的发生率及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肛缘水肿发生率为8.6%,对照组肛缘水肿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缘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外用消肿止痛膏在防治痔术后肛缘水肿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晕缘切口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中的疗效与临床应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乳房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乳晕缘切口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9.3±2.8)d,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3.5±3.1)d(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乳房对称、瘢痕可接受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分别为95.0%、93.3%、85.0%与90.0%,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0%、75.0%、65.0%与71.7%(P〈0.05)。两组患者在局部血肿、切口感染、乳晕感觉异常以及术后复发等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痔术后肛缘水肿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和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灵活正确选用手术方式与操作,包括正确扩肛、保护齿状线、保留皮桥、选择性内括约肌切断术等治疗痔病患者960例,观察术后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肛缘水肿发生率为4.1%。结果表明,正确选用手术方式,把好手术关,治疗个体化,可较好地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