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诊断淋巴水肿的价值和显像图的特征.方法 110例临床拟诊为淋巴水肿的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统计该方法诊断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淋巴水肿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图上有明显的表现,该方法诊断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86%.结论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是一种诊断淋巴水肿的非创伤性方法,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4名下肢水肿患者进行了核素淋巴显像,以探讨下肢淋巴显像的应用价值。图像按正常回流、不完全性梗阻及完全性梗阻进行分型与分析,结果表明:淋巴显像诊断下肢淋巴性水肿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8.4%及95.6%,15例患者按显像所示淋巴管梗阻部位进行了静脉一淋巴管吻合术,治疗总有效率达93.3%。研究提示核素淋巴显像不但具有安全、无创与简便的优点,而且能准确显示淋巴回流功能及梗阻部位,为治疗方法选择提供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淋巴水肿治疗仪在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淋巴水肿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对60例乳腺癌术后合并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应用淋巴水肿治疗仪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腕部周长测量值较治疗前减少(8.40±4.43)mm,肘部减少(9.70±3.53)mm,肩部减少(11.30±6.18)mm。结论淋巴水肿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治疗乳腺癌后常见严重并发症,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发生不可逆组织学变化。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影像学方法用于诊断和评估BCRL。本文就淋巴闪烁显像、吲哚菁绿淋巴造影、MR淋巴造影和超声评估BCRL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13例乳腺癌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即沿淋巴回流方向和途径手法轻柔的按压和按摩体表(包括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系统,配合低弹性绷带包扎、皮肤护理和功能锻炼。采用测量上肢周径的方法检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13例患者患侧上肢的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为患侧上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结论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有效地促进了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既减轻了肢体的肿胀,又改善了患肢的外形,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继发性淋巴水肿MR淋巴造影(MRL)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11例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19条肢体进行MRL成像,探讨其MRL表现及临床应用。结果 11例中,1例为上肢,10例为下肢;6例出现双侧水肿,2例出现会阴水肿,4例出现单侧肢体水肿;临床分期,19条肢体中,6条为0~Ⅰ期,8条为Ⅱ期,5条为Ⅲ期;有2条肢体淋巴管未见显示,其余17条淋巴管均显示,其中有5条肢体出现淋巴网及侧副管。结论 MRL可直观全面显示淋巴管走形及堵塞情况,在疾病发展的各个时期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是现代女性健康的"致命杀手",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乳腺癌的外科手术切除和放化疗等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5年内的淋巴水肿累积发生率高达42%,手术方式、患病群体、淋巴水肿诊断标准、术后放化疗等都会对其发生率产生影响~([2-3])。淋巴水肿可以导致各类型的上肢功能障碍,例如肢体疼痛、麻痹、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疲乏无力等~([4])。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顽固的、渐进式发展的、损伤外形并致残的疾病~([5])。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最常见的干预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疗法以及手术治疗等。对于轻中度的淋巴水肿患  相似文献   

8.
核素淋巴显像在四肢淋巴性水肿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 对117例四肢水肿(94例下肢水肿和23例上肢水肿)患者行SPECT淋巴显像,分别获得5 min,15 min,30 min或延迟1~2 h影像,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并与术后或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117例四肢水肿中临床确诊淋巴水肿108例;核素显像94例下肢水肿,诊断为淋巴性水肿78例(包括原发或继发),淋巴回流正常6例,淋巴回流缓慢lO例;23例上肢水肿(全部有乳腺癌手术史)包括淋巴性水肿22例,淋巴回流正常1例.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2.6%及100%.结论 核索淋巴显像简便无创、安全可靠,能鉴别四肢水肿性质,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患者的选择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惠  杨金丽  陈莺之 《全科护理》2023,(19):2627-2630
手法淋巴引流以独特、精确、轻柔的手法和良好的效果,成为预防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淋巴水肿的重要手段。对手法淋巴引流在不同部位的应用方法、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总结其不足并提出展望,为预防淋巴水肿制定规范化、个性化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发病年龄比西方早10年。随着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进展,其预后明显改善。但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始终是治疗的难点。水肿一旦发生,往往不断加重,引起上肢感觉运动障碍,并且反复感染,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后续相关抗肿瘤治疗。近年开展的基因治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也许是未来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相关性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由于淋巴系统无法充分运输淋巴液而造成淋巴液聚积引起的慢性间质组织肿胀[1],是乳腺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日常活动、心理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淋巴水肿的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佳,现阶段淋巴水肿还没有一个彻底的根治方法,患者一旦发生淋巴水肿将伴随其一生.因此早期积极有效地预防淋巴水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临床淋巴水肿三级预防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综合影像学诊断下肢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下肢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27侧下肢肢体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DLG)、造影后CT、核素淋巴显像检查,其中4例接受盆腔MR扫描,11例接受下肢MR扫描.结果 DLG示26例患者可见下肢乳糜反流,26例胸导管出口不同程度受阻;造影后CT所见与其基本吻合.核素淋巴显像显示27侧下肢肢体淋巴肿,伴9例阴囊淋巴水肿,19例胸导管出口梗阻;21例接受单侧淋巴显像,均证实乳糜反流存在.MRI示下肢、盆壁水肿呈网格状长T2信号.结论 DLG及核素淋巴显像可直接、动态显示淋巴系统异常;DLG后CT可弥补二者空间分辨力较低的缺陷,并可清晰显示周围组织的情况.MRI可以明确肢体淋巴水肿的部位及范围,鉴别水肿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压力治疗仪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中对其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9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压力治疗仪。观察两组淋巴水肿发生情况、上肢活动(上举、旋转、外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手术前相比,观察组上肢上举相差(5.67±1.28)cm,旋转相差(51.53±6.45)度,外展相差(29.97±3.29)度,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压力治疗仪,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防止相关功能丧失,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水肿综合治疗(CDT)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性护理,观察组给予CDT疗法(包括手法引流、局部皮肤护理、淋巴水肿加压治疗及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上肢周径变化情况,并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锻炼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除了术后1个月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淋巴水肿严重程度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T疗法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降低术后淋巴水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上肢淋巴流量、上肢功能、上臂周径差值。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淋巴水肿程度及上臂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淋巴水肿程度,促进上肢淋巴回流,改善术后上肢功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生物电阻抗和臂围测量在评估继发性淋巴水肿中的相关性及生物电阻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单侧肢体淋巴水肿患者,记录患者的肢体周径值及肢体电阻抗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患者健、患侧肢体间周径差异的显著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频率下患者健、患侧肢体的电阻抗差异的显著性,以及患者健-患...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治疗后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BCRL并有效管理极为重要。超声现已逐渐用于临床诊断及评估BCRL。本文对超声技术针对BCRL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霞  丁焱 《护理研究》2014,(26):3209-3212
介绍了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评估方法、危险因素,从复合理疗、微波热疗、药物治疗、中医护理、手术疗法5方面阐述了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及护理研究,并介绍了围术期预防措施。提示,医护人员应掌握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好对病人的出院指导,教会病人自我识别淋巴水肿的症状和体征,以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切断了大量淋巴管,造成上肢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主要依靠代偿机制进行引流,如果出现损害代偿机制或增加淋巴负荷的因素则较容易发生淋巴水肿。有文献报道,约6%~30%的患者在乳腺癌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肿,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导致外观异常、乏力、反复感染、丹毒发作和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水肿是由于组织间隙过量积液引起的临床症状。其发生机理主要有血浆蛋白的量变与质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淋巴系统障碍、静脉充血及血循环变慢、肾功能障碍及引起水钠潴留的其他因素。临床对水肿的诊断多从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性、内分泌性、结缔组织病、妊娠期、药物性、功能性、静脉阻塞性淋巴回流受阻、局部炎症、变态反应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逻辑推理,综合技术、经验与临床思维于一体,做到病因诊断。 本文分析我院近年以“浮肿”为主诉入院诊治病历20例,追踪诊断过程,探讨超声诊断在临床诊断思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