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CABG+二尖瓣成形术(MVP)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疗效以及影响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215例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CABG组(n=124)和CABG+MVP组(n=9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项目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分为无并发症组(n=179)和并发症组(n=36)。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移植血管数、平均远端吻合口、远端吻合口分布、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ABG+MV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LVEF、LVESd均高于CABG组,二尖瓣反流面积低于CABG组(P<0.05);CABG+MVP组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6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术,其中2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于心力衰竭,余59例均治愈岀院。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52.8±11.3)mm降至(47.9±8.9)mm(P<0.01),LVEF从(46±11)%升至(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同期处理二尖瓣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冠心病(CAD)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病例及手术经验。方法 27例就诊于大庆油田总医院胸心外科的冠心病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MVR)手术5例。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瓣膜反流程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大小。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瓣膜反流程度、左心室大小较术前均减轻(P<0.05),MVR组较CABG组在左室大小和LVEF方面改善更明显。结论对于CAD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瓣膜反流原因、心脏改变情况、反流束情况、心功能以及术中食道超声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冠心病伴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搭桥单纯血运重建手术后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探讨冠心病伴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59例冠心病伴中度IMR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对30例冠心病伴中度IMR行体外循环下搭桥术(CABG)同期二尖瓣成形术(MVP).术后随访7~71(35.69±17.88)个月,比较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反流程度、心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平均吻合血管数无差异;OPCAB组术后引流量平均(591±346)ml,明显少于CABG+MVP组[(706±371)ml],P〈0.05.术后6个月两组NYHA心功能均优于术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P组IMR减轻程度明显大于OPCAB组(P〈0.05);OPCAB组术后LVEDD无改善,CABG+MVP组术后LVEDD减小(P〈0.05);两组术后LVESD均无明显变化;术后LVEF两组均改善(P〈0.05),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CAB单纯血运重建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虽然二尖瓣成形术在降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方面更有效.但对于中度IMR和有高度手术风险的患者,OPCAB可能是更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valve replacement,MVR)与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MVP)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单独冠状动脉移植术(CABG)或者联合二尖瓣手术(CABG+MVS)这两种术式对缺血性二尖瓣轻-中度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选与缺血性二尖瓣轻-中度反流外科处理有关的文献(CABG vs.CABG+MVS),进行Meta分析对比CABG与CABG+MVS的近期病死率及远期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共有8篇文献入选,8项研究总样本量为1 152,其中CABG组样本量为749,CABG+MVS组样本量为403。CABG组术后随访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残留率明显高于CABG+MVS组(OR=5.58,95%CI:2.59!12.03);两组近期病死率及远期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95%CI:0.46!1.67)及(OR=0.91,95%CI:0.63!1.33)。结论:CABG+MVS比单独CABG更能改善二尖瓣术后反流,但近期及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左室重构是IMR的主要发生机制。心肌梗死后发生IMR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重度IMR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处理二尖瓣已形成共识,但对于中度IMR患者,CABG同期是否行二尖瓣成形术尚存争议。该文介绍IMR的发生机制、反流程度的评估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左室成形术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左室室壁瘤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32例患者因左室室壁瘤并发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期进行左室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左室成形术手术方式包括:线性缝合16例(50%);心内膜环缩成形术9例(28%);心室内环状补片成形术7例(22%)。二尖瓣成形术入路包括:左室入路20例(62%),右房-房间隔入路11例(34%),房间沟入路1例(3%)。全部患者均同期行CABG。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上述患者手术中及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46~175个月随访。 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3%)。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7%和74%。随访期间,9%(3例)出现二尖瓣中量及以上返流,9%(3例)出现NYHA心功能Ⅲ~IV级。左室成形方式及二尖瓣成形入路对远期效果无显著影响。 结论 左室成形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左室室壁瘤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后的近远期临床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复合二尖瓣成形术(MVP)与二尖瓣置换术(MVR)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CHD合并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尖瓣...  相似文献   

12.
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9年12月,安贞医院单一医疗组共实行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行常规旁路移植术388例,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CE+CABG组和CABG组各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术后随访9~74个月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绘制生存分析曲线,评价患者中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在术后30d病死率、围术期心肌梗死、卒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重症监护室时间、血管移植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随访9~74个月,CE+CABG组1例死亡,CABG组无死亡,两组中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中远期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CE+CABG能实现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CE+CABG组与单独CABG组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二尖瓣成形(MVP)两种手术方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排标准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125例,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ABG组和CABG+MVP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在院病死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EF、LVEDD、二尖瓣反流面积、随访期病死率、MACCE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内动脉使用率(69.9%vs. 57.1%,P0.05)、旁路移植支数[(3.05±0.66)vs.(2.95±0.59)支,P0.05]、悬红[(1.73±2.77)vs.(2.57±4.48)U,P0.05]、血浆[(139.7±300.8)vs.(190±375.63)mL,P0.05]、血小板[(0.31±1.31)vs.(0.24±0.7)U,P0.05]使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BG+MVP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CABG组[(348±87.1)vs.(236.79±65.3)min,P0.001]。两组在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 9.5%,P0.05)。但CABG组IABP使用率(15.7%vs. 33.3%,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26.0(21.0,52.0)vs. 46(24.3,70.5)h,P0.05],ICU滞留时间[42.0(23.2,65.9)vs. 63.4(44.3,118.8)h,P0.05]、术后心房颤动(0 vs. 14.3%,P0.05)、二次开胸(1.2%vs. 9.5%,P0.05)、术后肾衰竭(1.2%vs. 9.5%,P0.05)、低心排发生率(3.6%vs. 19%,P0.05)、总住院时间[(11.1±4.3)vs.(13.8±6.6)d,P0.05]均低于CABG+MVP组。两组随访MACCE事件发生率(6.25%vs. 5.26%,P0.05)、病死率(6.25%vs. 5.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去死亡病例,对比两组超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EF [(52.2±8.8)%vs.(50±9.8)%,P0.05]、术后LVEDD [(49.7±6.1)vs.(49.8±6.3)mm,P0.05]、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1.7(0,2.7)vs. 0.6(0,2.4)cm~2,P0.05]、随访EF [(56±8.8)%vs.(52.8±9.1)%,P0.05]、随访LVEDD [(49.8±5.6)vs.(50.9±5.6)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年期随访二尖瓣反流面积CABG+MVP组明显少于CABG组[2.4(1.3,3.6)vs. 0.8(0.4,2.2)cm~2,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行OPCABG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中期疗效满意,或可作为此类患者一种可选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规CABG)术后5年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常规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常规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利用双源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常规CABG组及OPCABG组左乳内动脉(u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都达到100%,静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和94.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5年通畅率可以和常规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应用二尖瓣成形环行瓣环环缩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并发室壁瘤的患者72例,根据二尖瓣病变部位及性质选择成形方案,其中33例使用二尖瓣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术。回顾性分析手术的近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4例(6%)。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1例(1%)。术后随访(5±3)年,随访期死亡11例(16%),出现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12例(18%)。是否使用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术后早期二尖瓣返流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但远期成形环环缩组较对照组二尖瓣返流程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并发室壁瘤的患者中,二尖瓣成形术可安全、有效地重建二尖瓣功能。使用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可改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外科治疗(附3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外科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自 1996年 12月至 2 0 0 1年 4月 ,38例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5例 ,年龄 32~70岁 ,平均 (5 8± 8)岁。术前纽约心脏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 4例 ,Ⅲ~Ⅳ级 34例。轻度二尖瓣返流 6例 ,中度 16例 ,重度 16例。合并室壁瘤 6例。除 6例轻度返流患者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 ,其余 32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手术。结果 无手术及术后早期死亡 ,无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症状消失 ,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Ⅰ~Ⅱ级。随访 37例 ,平均随访 (2 0 8± 14 3)个月 ,除 1例远期死亡 ,1例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外 ,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 中度以上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二尖瓣成形术应为首选 ,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经验。方法21例冠心病合并IMR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同时行MVP,其中交界环缩4例、人工瓣环成形术7例、双孔成形术5例、腱索修复术3例、双孔成形术+交界环缩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1例。术中及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和左房内径均较前缩小(P均〈0.05)。结论中度反流以上的IMR应进行积极MVP手术治疗,MVP术式的选择取决于瓣膜病理改变和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并双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患者比较先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行微创二尖瓣手术(MIVS)与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二尖瓣手术(CABG+MVS)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病外科住院患者3358例中,接受PCI+MIVS 18例,CABG+MVS 24例,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结果 PCI+MIVS组与CABG+MVS组二尖瓣修复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时间、1月内死亡率、心力衰竭、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141. 12±25. 39) min vs(202. 67±45. 94) 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78. 63±17. 85) mis vs (129. 44±33. 72) min]和呼吸机辅助时间[(17. 42±3. 88) h vs (24. 54±2. 63) h]和输注红细胞单位[3. 54(1-5) VS 1. 5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重度IMR合并双支CAD的患者选择PCI+MIVS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1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对患者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搭桥3.5根,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9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住院一段时间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时行二尖瓣手术治疗的近中远期结果,探讨CABG术复合二尖瓣手术(MVP)治疗中度IMR的手术策略。方法:将2012年至2017年,进行手术的62例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单纯CABG组49例,B组为:同期行二尖瓣成形复合手术(CABG+MVP)组1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围术期手术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LVEDD、LVEDV、LVEF、二尖瓣关闭不全(MR)程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生存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s)等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既往介入术、卒中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在围术期移植支数、术中复合其他手术(室壁瘤切除等)、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二次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LCOS、呼吸功能不全、再次MR、院内死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随访3、12、24个月除LVEF外, LVEDD、LVEDV较术前改善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分级术前无差别(P0.05);术后24个月随访时:再次MR发生率B组低于A组(18.2%vs. 36.5%,P0.05),NYHA分级B组优于A组(P0.05),A组对B组的死亡率(8.7%vs.零,P0.05)、MACCEs发生率(8.7%vs.零,P0.05)。结论:在充分冠状动脉再血管化原则下,CABG术复合二尖瓣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术后并发症不多,中远期二尖瓣再次处理机率较低,心功能较好,未显著增加中风等MACCEs,有稳定和长期的获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