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臂操预防胃肠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置入PICC行化疗的胃肠肿瘤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置管后,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导管维护,观察组在PICC常规导管维护基础上给予手臂操锻炼.观察比较2组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栓发生时间及血栓形成部位.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5例,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17例,2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于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分别为2、2、1例和5、7、5例,2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臂操可早期预防胃肠肿瘤化疗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高健慧  姚菲  刘艳红  顾晓锋 《全科护理》2021,19(33):4714-4720
目的:探究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对泌尿系统肿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肿瘤根治术手术治疗的571例泌尿系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月—2018年4月入组的282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5月—2018年10月入组的289例病人设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干预.以术后1周双下肢多普勒超声(B超)结果为DVT发生的诊断标准.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571例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1周内下肢DVT共发生3例,发生率为0.53%,其中对照组发生率为0.71%,干预组发生率为0.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肢B超报告的血流缓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Caprini得分、手术类型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1周内血流缓慢发生的影响因素.3例发生DVT的病人术前Caprini均分为5分(2例高危、1例极高危),术后Caprini等级均为极高危,该模型不能区分出拟手术的泌尿外科肿瘤病人中发生DVT的高风险人群.术中出血量、术后低分子肝素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率低.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干预无法改善DVT的发生,但可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术中出血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术前Caprini得分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血流缓慢发生的预测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在围术期护理中关注该类病人,预防DVT的发生.Caprini量表在肿瘤病人中的高危临界值需进一步分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Autar评分的VTE护理对策对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utar量表评估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对髂股静脉取栓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髂股静脉取栓术患者,术后除常规用药外,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两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等级以及DVT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DVT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髂股静脉取栓术后下肢血栓复发及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Autar量表对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同期选取我院妇科肿瘤术后病人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妇科肿瘤手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改良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采取相应的DVT预防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DVT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vs 2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9.4d±1.3dvs 13.5d±2.6d,P0.05)。[结论]应用改良Autar量表可预警妇科肿瘤术后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中高风险病人采取预见性护理治疗干预,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肿瘤化疗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双号为观察组58例,单号为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同伴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中日常导管维护、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及总体得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可以提高PICC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机移动教育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信行的影响,为制定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PICC带管出院患者100例,根据出院时间分组,2016年5—6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8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机移动教育进行出院后健康宣教.观察比较2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信行得分水平的差异.结果 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在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的知识、信念、行为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手机移动教育,能提高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水平,改善其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促进其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行为,为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移动教育完善了延续性护理,便于更好更高效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王玲  牛丽英  朱丽  李潇 《当代护士》2017,(11):65-66
目的讨论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术后手握弹力球对预防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9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置管后的常规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给予患者置管后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指导其手握弹力球锻炼,于置管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手握弹力球可以有效降低肢体肿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干预模式对术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外科病房术后产生跌倒恐惧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团队协作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 并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跌倒恐惧情况。结果干预前, 两组MF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MFE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的同一Morse跌倒风险等级中, 观察组患者的MFES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可有效改善外科术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恐惧,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例=32)和对照组(例=32),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而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护理的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6例为受试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之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置留时间、血栓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与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对其实施干预,能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泵运动对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外科术后评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外科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37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前列地尔10ug1次/d,连用3d。2个月后所有患者经血管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2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前列地尔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设为血栓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设为未血栓组.分别对比两组资料,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此外,将70例血栓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血栓组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均为影响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而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导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在肾移植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治的60例肾移植术后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将其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风险分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风险评分和UE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的UEDVT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在干预后1周、2周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UEDVT发生率为3. 33%(1/30),对照组为26. 66%(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PICC患者治疗中开展基于风险评估风险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PICC-UE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AS)对预防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老年肿瘤PICC术后患者120例,术后护理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AS,分别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周腋静脉流速及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腋静脉流速术后3周较对照组有显著加快(P〈0.05);实验组DVT发生率(1.7%),对照组发生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结论AS能明显改善老年肿瘤患者PICC术后置管上肢的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PICC静脉置管患者应用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02-740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PICC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PICC静脉置管和维护,出现护理风险时予以对症处理。观察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PICC静脉置管和维护时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预防。结果两组患者对PICC置管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PICC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杨华  毕敏 《当代护士》2017,(11):135-13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48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维护依从性。结果 PICC置管患者护理满意度由对照组的71.0%提高至观察组的92.7%,PICC维护依从率由75.8%提高至87.1%;观察组患者血栓、感染、导管滑落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降低了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与满意度,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孙媛媛  倪春湘  赵浩  马丽  仲畅 《循证护理》2024,(7):1249-125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DT风险管控护理,比较两组PICC穿刺、维护质量、相关性静脉血栓及腋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维护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腋下静脉Vmax、Vmean快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腋下静脉Vmax、Vmean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1%,低于对照组的11.58%(P<0.05)。结论:MDT风险管控可提高肿瘤病人PICC穿刺、维护质量,改善腋下静脉循环,有利于改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6例,采用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分级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风险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