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慧臻 《天津中医药》2006,23(6):448-449
简介:李永成(1944-),男,主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2003年被评选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编写了《汉英中医辞海》、《中国食疗食养大全》等书,  相似文献   

2.
黄静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00-800
黄兴谷主任医师为重庆市渝中区名中医,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长于脾胃病的诊治;在临床中灵活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痞,疗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蒙受教诲,获益良多。现将黄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改变.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或痞满,纳差,胀满,暖气,上腹饱胀疼痛泛酸、暖气、恶心、肠鸣,伴或不伴腹泻等.而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及促进胃肠动力等治疗.胃炎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腹痛等疾病范畴.中医药在治疗胃炎时,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常较单用西医治疗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辨证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胃消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雷尼替丁胶囊联合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和胃消痞合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消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胃脘胀痛、胸胁疼痛、纳差、嗳气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5.
王伟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32-2132
急性胰腺炎经临床治疗痊愈后,患者易出现胃脘胀满、食欲差、恶心而不能恢复正常进食的状态,即中医之“胃痞”。《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扶正祛邪,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胃气得复,痞证消除。  相似文献   

6.
毛燕  李立华 《世界中医药》2021,16(3):491-495,499
五泻心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高才达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泻心汤屡治沉疴,并结合临床拓展了五泻心汤的应用范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胃痞病在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比例较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魏玉霞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胃痞病临床治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胃痞,又称痞满,是指自觉心下痞塞不适,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在临床上主要以中焦痞塞、满闷不舒为特征[1].因现代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此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症状或轻或重,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脾胃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通过辨证论治,随证选方,往往能有较好的疗...  相似文献   

9.
胃痞证是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塞不适,胸膈部满闷不舒,然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中医病名,为脾胃系统疾病的常见证侯。刘师认为,对于该证中医的辨证论治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故将胃痞证分为饮食内停、肝胃不和、脾胃虚弱、气滞血瘀、寒热错杂证五个证型,并善于巧用半夏泻心汤、丹参饮等经典名方。就刘华一教授治疗胃痞证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胃痞证是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塞不适,胸膈部满闷不舒,然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中医病名,为脾胃系统疾病的常见证侯。刘师认为,对于该证中医的辨证论治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故将胃痞证分为饮食内停、肝胃不和、脾胃虚弱、气滞血瘀、寒热错杂证五个证型,并善于巧用半夏泻心汤、丹参饮等经典名方。就刘华一教授治疗胃痞证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1 湿热致痞,气机壅塞,拟泻心汤法 病例1;董某,男,52岁。患胃疾史20余载,素嗜烟酒。近日病情加重,来诊时中皖痞满如堵,嗳气频频,口干且苦,胃纳不馨,大便带搪,脉弦细,苔黄腻,舌偏红。1980年胃镜检查示胃小弯有血管纹,大弯及后壁有高低不平颗粒状改变,伴糜烂,病理示:萎缩性胃炎,重度肠腺化生。此乃湿热内蕴,气机壅塞,胃失和降,治宜辛开苦降、开结散痞。拟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甘露消毒丹加减调治。服药3周之后症状基本消失。1981年复查胃镜示:胃窦大弯侧增生糜烂消失,诊断为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示:慢…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3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痞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比青壮年高.文章探讨治疗老年人胃痞病的诊治经验,分析病因病机,通过两则验案,分享临床体会.老年人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程迁延,医治时用药宜平和,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相似文献   

14.
指出寒热错杂型胃痞,乃因各种原因导致中焦升降失常,反复或病久导致寒热错杂,胃气失于和降。治宜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痞满自愈。  相似文献   

15.
张超  张政 《浙江中医杂志》2022,(12):872-873
<正>万斌主任中医师,系湖北省名中医,行医五十余年,在内科系统各种疾病,特别是脾胃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万师抄方学习数年,受教良多,现将其治疗胃痞病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痞证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纳差、恶心呕吐或呃逆嗳气,或兼见反酸、胸闷等症,许多胃部疾患,如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病都可出现此类症状。笔者依据健脾理气、和胃降逆的治疗原则,自拟胃动健方加减用于胃痞证,每获良效,兹略谈体会,以求正于同道。1...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见义教授运用六味消痞方治疗胃痞的经验。认为胃痞的病机以脾胃运纳失司、中焦气机壅滞为主,核心病机为脾虚痰阻气滞。临床以制厚朴、佛手、紫苏梗、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组方,即六味消痞方,适用于脾虚痰阻气滞之胃痞证,收效甚佳。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加穴位埋线对80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80例患者显效43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半夏泻心汤加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经临床治疗痊愈后,患者易出现胃脘胀满、食欲差、恶心而不能恢复正常进食的状态,即中医之“胃痞”。《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扶正祛邪,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胃气得复,痞证消除。  相似文献   

20.
刘华一运用香附、紫苏梗配伍治疗胃痞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刘华一教授运用香附、紫苏梗配伍治疗胃痞证的经验。刘教授认为胃痞证病位在胃,与肝、脾等密切相关,临证治疗需首辨虚实,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总纲。而将利气之药紫苏梗与理气活血之药香附二者巧妙结合,治疗胃痞证,特别是肝胃不和之胃痞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