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区域破裂或阻塞出现神经元缺氧、功能损伤或坏死而导致持续性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1],已经成为当今成年人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2]。其引发的功能障碍由神经元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决定[1]。一般包括认知水平下降、平衡能力不足、言语功能障碍和上下肢功能障碍,导致步行能力下降,社会参与缺失,直接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6]。步行能力是实现日常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动脉血流中断,继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造成缺血性坏死[1]。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应对AIS最为有效的方法,且进行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预后越好[2]。“中国卒中急救地图”App可实现信息化时间追踪、缩短急救流程,并提前通知医疗机构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3]。本次研究总结卒中急救地图结合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AIS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占脑卒中的10%~15%,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个月死亡率高达30%~55%[1-2]。在脑出血的早期阶段,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造成原发性脑损伤。随后在血肿降解过程中产生毒性物质、纤溶系统活化和出现炎症反应,导致以脑水肿为主的继发性脑损伤[1,3]。目前尚无针对脑出血原发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案,即便手术治疗亦难以改善预后[4]。因此,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1]。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临床体征主要为姿势控制异常、肌张力、肌力异常、平衡功能下降等。有研究指出[2],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stroke)是一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五大特点的脑血管疾病[1]。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报道称[2],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00万人患脑卒中,总体患病率约为2.5%—3.7%,医疗耗费高达280亿美元。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3],脑卒中在≥40岁人群中患病数高达1242万,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脊髓损伤拥有高致残率、致死率[1—2],是康复医疗环境中主要的病种。其造成的步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3]。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参与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其步行能力,增加其对生活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4—5]。  相似文献   

7.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大量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和人体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典型特征是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其中炎症触发信号如Toll样受体、补体系统、B细胞与天然抗体、作为前炎症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的激活犹为重要.而且,在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针对炎症触发信号如补体蛋白分子[1]、细胞因子[2]和粘附分子等的抗炎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的特点[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2]显示,2019年脑血管病的住院总费用为1360.28亿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出院准备服务作为兼顾成本和结果效益的服务模式,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缩短住院时长、实现连续性照护等具有重要意义[3-4]。高质量的出院准备服务基于精准细致的评估。根据Wiess出院准备概念模型[5]和专家共识[6],完整的出院评估包括患者入院24h内风险筛查以确定高危人群,及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全面评估。科学实用的评估工具有助于使这一过程结构化、简单化。然而,多项研究[7-8]表明,我国内地的出院准备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科学的评估工具,导致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时无据可寻,无从下手。因此,本研究基于系统的文献检索,从风险筛选和需求评估两个方面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选用、开发评估工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心血管疾病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生活。据估计,每年有4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40%。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升高更为明显,在我国单病种死亡率中排名第二[1]。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并发心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类常见心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前列[2]。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血流不能顺利通过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一项针对中国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造成的残疾或死亡已超过了其他疾病。而在发病和流行的卒中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则分别占69.6%和77.8%[1]。虽然临床上已采用如动静脉溶栓、血管介入及神经保护等疗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且有颅内出血的危险;介入治疗则要考虑手术时间和术后药物应用的问题;神经保护治疗虽然理论上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实际作用并不理想[2]。  相似文献   

11.
<正>肠内营养是危重患者的最佳营养支持方式[1],但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腹泻、腹胀等肠内喂养不耐受现象[2],其发生率为41.27%~73.6%[3]。肠内喂养不耐受会导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暂时中断,营养支持不足,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4]。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1]。近15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皆呈上升趋势,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均高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2]。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会存在信息需求、心理服务需求、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3-5]。采用系统化、标准化的需求评估工具快速识别脑卒中患者的不同需求,可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和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状态和生活质量[6]。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已构建出多种脑卒中患者需求评估工具,评估工具种类较多,但尚无统一的评估工具,需对国内外工具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工具的选择和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本研究主要对国内外脑卒中患者需求评估工具的特点、内容等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1],约70%—80%的卒中患者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循证医学指出,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途径[3],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脑卒中康复发展的必然趋势[4]。  相似文献   

14.
<正>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无力、痉挛、运动协调异常以及运动控制障碍等。80%脑卒中患者在首次发病后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即使经过6个月的常规康复训练后,仍有65%的脑卒中患者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2]。  相似文献   

15.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1]是一种常见的大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是全球相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美国,2020年报告了近15万例结直肠癌病例和超过5万死亡病例,预计到2030年,结直肠癌将有超过220万新发病例和110万死亡病例[4]。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严重限制其功能独立性,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因此,改善平衡功能以促进其回归家庭和社会是重要的康复目标[2]。近年来,有研究人员通过动态平衡测试仪的感觉统合测试系统(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本体感觉、前庭觉和视觉得分较健康人均降低,并且脑卒中患者整合这三大感觉信息以调节平衡的能力均下降[3]。目前,针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干预方向主要集中于本体感觉训练、  相似文献   

17.
<正>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加[1]。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18.
<正>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高发疾病,死亡率较高[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炎症可促进AS的形成,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已被证明具有较强的促AS作用[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直接参与了AS的形成过程,对血管炎症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较低的生物学变异性[3-4]。本研究拟探讨hs-CRP和Lp-PLA2在早期AS评估中的价值,为AS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步行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1]。既往的研究表明,约38%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仍不能行走[2],而那些出院时可以步行的患者,回归家庭后的步行能力也大幅下降[3]。因此,恢复步行功能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脑外伤和脑瘫等造成的大脑半球损伤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我国平均每年有至少550万人因为脑卒中导致残疾或死亡,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超过一半患者生活终生不能自理[1—2]。现有的康复措施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还十分有限。既往的康复研究多数集中在激发患侧大脑的残余功能,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一侧大脑半球损伤后,健侧半球也具有支配同侧上肢的潜在能力[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