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抽签法随机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8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各44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饮食治疗态度量表(ASDTH)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和饮食治疗态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现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便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采用调查问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测查。依据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高低分为A组(评分>60分)、B组(评分≤60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相关性。结果A组疾病透析时间、并发症发生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A组自我管理行为、家庭关怀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患者家庭关怀程度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存在正相关性(P<0.05);透析时间、并发症严重程度、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家庭关怀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与透析时间、并发症严重程度、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呈负相关。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注重修复家庭关怀程度,减少并发症,并结合透析时间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远程健康管理模式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MHD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及对照组(n=58),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 观察组行远程健康管理模式,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血液透析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总评分及中文版肾脏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TM1.3)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为3.45%(2/58), 对照组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10/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疲劳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某医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接收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2020年6月—2021年1月)与研究组(2021年2月—2022年1月),对照组实施常规透析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跨理论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透析后疲劳感变化。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81.25±10.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24±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透析后疲劳感评分为(39.25±4.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4±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透析护理的同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跨理论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干预,能够逐步转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效减轻患者的透析后疲劳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MCHB)对腹膜透析(PD)患者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2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IMCHB;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HD-SMI)]、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D-SMI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IMCHB可提高PD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延续性行为认知干预对定期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度、健康行为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180例定期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行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分、营养不良-炎症(MIS)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各项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PL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PBS评分、M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行为认知干预可提升定期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度,改善其机体健康状态、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及透析期间体重控制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5月94例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透析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6)和干预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基于知信行理论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透析治疗依从性及自我体重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护能力总分及各维度(除健康知识外)得分、治疗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透析方案依从除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透析期间的体重控制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维持理想的体重增长值,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给予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透析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液体控制和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两组健康教育后,对干体重的概念、控制液体摄入的必要性及小技巧、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的正常范围、IDWG过多并发症的认知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的认知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透析间期干体重增加5%例数、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IDWG5%例数均显著增加(P0.05),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更明显(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提高,但ADL评分在40~100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控制中效果明显,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陈玲  杨连招 《全科护理》2013,11(13):1159-1160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饮食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8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给予授权教育。在干预前及第12周采用授权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饮食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第12周授权量表评分、GSES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第12周饮食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水-离子控制行为、蛋白质-热量摄入行为评分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教育有利于提高授权能,增强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病人饮食自我管理,从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155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和自我感受负担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压分层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压管理,观察组采用血压分层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疾病知识知晓率及血液透析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血压发生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IDWG)低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充分率(Kt/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压分层管理将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及心脑血管事件,有利于患者血压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素养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观察组实施动机性访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情绪处理、实施自我照顾活动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素养总分及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干预后经济支持意愿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防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长、原发病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感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量表4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并发症防控效果,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庄佳影  马静  汤雨 《当代护士》2023,(10):102-106
目的 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心理痛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2月于本院进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化疗依从性、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化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A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中的PCS与MCS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可帮助患者提高化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择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前(2014年7月至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223例患者(共透析17 617例次)设为对照组,选择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后(2015年1月至6月)配合进行血液透析的223例患者(共透析17 281例次)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每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 dialytic weight gain,IDWG)、IDWG/干体重比值(inter dialytic weight gain/dry weight ratio,IWGR%)指标及血液透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IDWG、IWGR%、血液透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IDWG、IWG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患者透析间期IDWG,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护理基础上应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通过临床综合指标和尿素清除指标评估两组病人透析充分性。[结果]两组病人干体重、超滤量、血钾、血磷、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素下降分数(URR%)与尿素清除指素(KT/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可以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认知偏差,促进自我管理,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达到充分透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nteraction model of client health behavior,IMCHB)的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希望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冠心病CHF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Cox-IMCHB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2组希望水平、健康素养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T)]和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MLHFQ)]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健康素养评分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6MWT均高于对照组(均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我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饮食指导及控制、饮食记录引导患者自我饮食管理。共3个月,第4个月开始记录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记录3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期间体质量(IDWG)增长与干体质量的比值、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饮食管理可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控制在理想范围,从而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对患者在自我管理行为中遇到的问题采用聚焦解决模式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疾病有关知识自我保健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集中群组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1日~2018年10月1日收治的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集中群组干预,比较两组健康行为(采用健康行为评分量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家庭功能[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FA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集中群组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家庭功能,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