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合并糖尿病老年髋部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35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其中包括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27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围手术期,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3例获得随访,随访期间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此类患者,患者可以早期下地,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通过完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加强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特征,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8-06完成的584例初次或翻修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出现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初次手术13例,翻修手术4例。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折组与未骨折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侧别、疾病类型、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状态、假体类型、假体覆盖比例及主刀医师手术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高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生物型假体、假体覆盖比例>80%、主刀医师手术量≤80台/年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高于初次手术。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选用生物型假体、假体覆盖比例>80%、主刀医师经验不足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需要警惕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完成的516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然后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病史、糖尿病史、假体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引流放置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内有21例(4.07%)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体重指数、心脏病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性别、年龄、术前血红蛋白、呼吸系统病史、假体类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引流放置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0.216,95%CI(0.998,1.006),P=0.009]与手术时间[OR=1.035,95%CI(1.009,1.060),P=0.007]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及手术时间延长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假体周围感染与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无关。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优化手术策略、缩短手术时间可能有利于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21-12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资料(观察组27例),并与同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照组30例)相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预估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脱位率、二次手术率、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等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56个月,平均34.0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预估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感染,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二次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观察组3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经全身麻醉下手法闭合复位联合髋关节支具固定后未再脱位;1例主诉活动后股骨大粗隆疼痛,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疼痛缓解。对照组1例髋关节过屈时脱位,经手法复位,避免髋内旋过屈后未再脱位。两组均有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增加抗凝药物剂量治疗后血栓消失。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丛宇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1,24(2):178-18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手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是其并发症之一,假体周围骨折分为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和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危险因素包括微创技术的使用、压配式非骨水泥假体柄的使用、髋关节翻修术和骨质疏松等。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325-132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终末期肾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9例,行人工半髋置换术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髋骨性关节炎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围术期管理,对比术前及术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30~36个月的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32分(10~55)分提高到85分(80~92)分。1例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例出现术后高热。经治疗后好转。其余9例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良好,围手术期需充分准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伟  刘军  周胜虎  李生贵  乔永杰  刘建  甄平 《中国骨伤》2018,31(10):971-975
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围术期贫血是造成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通过影响细胞机制及自身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影响。既往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后贫血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前贫血的相关性探讨较少。术前贫血可使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源性感染增加,术后康复时间延长,进而诱发假体周围感染。故对于术前合并贫血的患者,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外,术前应补充铁剂、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影响血红蛋白生成的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对符合输血指征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输血治疗,从而更好地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减少二次或多次翻修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6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本中心共对北京地区210例225侧髋关节进行初次THA。其中单侧髋关节置换术195例,双髋同时置换术15例。半髋置换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15例。骨水泥固定假体18例,非骨水泥固定假体207例。围手术期及术后处理基本一致。术后定期随访,最新的随访时间平均为6.5年(5.5~8.5年)。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干骨折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8例,无肺栓塞病例;术后伤口感染4例;术后4周内脱位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3例。术后平均6.5年时176例183髋得到随访,34例42髋失访。远期感染病例1例,脱位2例,股骨干骨折4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6分(-12~5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0.4分(75~94分)。其中152例评分〉80分,19例评分位于70~80分之间,5例评分〈70分。影像学检查3例髋臼假体、4例6髋股骨假体周围出现小范围的透亮线,2例3髋发现位于髋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其余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结论 THA是治疗各种晚期重度髋关节疾病很好的方法,6年以上的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303-230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快优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93例,男33例,女60例;年龄55~90岁,平均(73±5.6)岁,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采用快优康复护理程序,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功能训炼及术后康复程序。[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内无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并发症。术后初次扶拐下床活动时间为2.8 d,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5±7.6)分,较术前(48±11.7)分明显改善。[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围手术期快优康复护理大大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达到了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刘伟群  王莉 《护理学杂志》2006,21(11):35-36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75例患者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术前护理指导、术后正确搬动患者、保持髋关节正确位置、加强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预防THA术后假体脱位、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调节、康复锻炼、疼痛干预和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均获随访6~8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脱位及松动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红  李希斌  谭洁  李浩  邵银初  双峰 《中国骨伤》2017,30(11):1008-1012
目的 :探讨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总失血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病例,共131例,男55例,女76例;年龄40~89岁,平均64.5岁。根据观测指标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压积值变化情况,利用Gross方程计算出患者围术期失血量,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实际失血量受发病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的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假体材料、麻醉方式对置换后失血量形成的影响不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实际失血的程度可以通过调整非手术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假体材料、发病因素)和手术中的人为因素(术后并发症、麻醉方式等)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0—2021-03诊治的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期采用生物型加长股骨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随访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进行评定;临床疗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32.0个月。术后切口按时换药,均一期愈合并拆线,围手术期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无辅助行走。本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89±4.64)分,较术前(53.11±3.45)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评价: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一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见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实施心理、康复锻炼指导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9例(2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61.3岁。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8年,平均4.2年,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0±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0±7.5)分。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包括股骨劈裂骨折3例,神经并发症3例,截骨延迟愈合2例,术后脱位3例。结论: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早期疗效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使用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骨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1例脑卒中偏瘫侧肢体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选择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资料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排斥反应、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随访时间7~19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定量评价髋关节功能:优5例,良11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6.19%(16/21)(P0.05)。[结论]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股骨颈骨折,可避免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对于患侧肢体肌力≤Ⅲ级的病例选择性使用,配合积极的术后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头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多伴有假体松动,患者年龄大,并存疾病多,骨质条件差,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 目的:评价Solution广泛多孔钛涂层长柄假体结合钢丝环扎固定治疗股骨头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的中期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4例股骨头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66-80岁,平均70.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固定结合Solution股骨柄进行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由于骨折未能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用于评价骨折复位及愈合,假体初始固定及中期生存情况。 结果:共16例患者,1例术后3年死于肺癌,1例失访,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年,平均4.2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8.7分。X线显示骨折复位,股骨柄超过骨折远端的固定长度超过5 cm,与股骨压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8&#177;1.3)个月。末次随访时未见股骨柄松动、下沉。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结论:Solution股骨柄结合钢丝环扎固定治疗股骨头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中期疗效好,其远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在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使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对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65~70(66.50±1.38)岁;左侧12例,右侧6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4例,Ⅳ型14例。偏瘫侧肢体肌力Ⅳ级。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双动全髋关节假体。通过X线检查评价假体植入位置、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erle D'aubigne髋关节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70~90(81.56±7.48) min。出血量160~200(170.32±12.56)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28~60(36.0±3.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16.94±0.73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6.19±1.27(P0.05)。Merle D'Aubigne评分由术前的3.96±0.06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6.81±0.63(P0.05)。术中未发生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关节脱位、假体内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大腿前方疼痛、髂骨处自攻螺钉断裂及迟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及假体脱位率低的优点,在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手术,包括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加锁定钢板固定术、环抱器固定术以及锁定钢板固定术等几种手术方法。结果 7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前髋关节H arris平均分值为84分,术后髋关节为78分,无骨折不愈合、松动、假体感染及深静脉栓塞形成。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应根据骨折类型、骨骼的质量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的具体原因,并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6完成的93例全髋关节翻修术,翻修术前均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假体使用时间5年)和晚期组(假体使用时间≥5年),统计行翻修手术的原因,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45例(48.4%)全髋关节翻修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19例(20.4%)为假体周围感染,15例(16.1%)为假体周围骨折,8例(8.6%)为聚乙烯内衬磨损,4例(4.3%)为髋关节反复脱位,髋关节疼痛、骨水泥游离体各1例。93例假体使用时间为(7.72±6.39)年,早期组38例,假体使用时间为(1.50±1.50)年;晚期组55例,假体使用时间为(12.02±5.09)年。早期组中13例假体周围感染,10例假体无菌性松动,9例假体周围骨折,4例髋关节反复脱位,1例聚乙烯内衬磨损,1例骨水泥游离。晚期组中35例假体无菌性松动,7例聚乙烯内衬磨损,6例假体周围感染,6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髋关节疼痛。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翻修原因,随后依次为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聚乙烯内衬磨损、髋关节脱位等,这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