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将两种心电图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88.33%)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率(85.33%)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发时间段为06∶00~11∶59;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快频率比例(84.90%)高于慢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可有效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并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数据。结果:ST段缺血性改变共363次,其中SMI309阵次(85.1%),有症状54阵次(14.9%)。时间集中于6:00~20:00,其中6:00~12:00发作147次(51.6%),12:00~17:00发作100次(32.4%),17:00~20:00发作62次(20%)。结论:动态心电图能连续监测心脏电生理情况,对心肌缺血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6例,其中单纯无症状心肌缺血68例.结论 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有心前区疼痛、胸闷或类似症状,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的改变,但无心绞痛或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12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诊疗结果。结果经分析对比得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例(90%)、42例(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诊治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变化特点;方法: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67例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及发作时生活状态、缺血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心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增多,心主经无明显增快,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长期缺血引致心肌变性,窦房结功能不全以及心肌供氧与氧需平衡失调,感觉神经末梢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果差异.方法:将80例研究对象均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扫描检测,比较两种方式检测结果中心肌缺血呈阳性例数及比例.结果:动态型阳性率93.7%明显高于常规型阳性率65%.动态性心电图检测准确度高于常规型,两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上优于常规心电图.由于动态心电图准确性高、易操作等诸多优点,值得在基层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崔跃  陈琴 《铁道医学》1996,24(6):346-347
将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一过性心肌血与高血压病未检出心肌缺血进行分组。选择了年龄、性别、室上性异位心律、室性异位心律、平均心率、左室肥厚、糖尿病等为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伴一过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危害因素为左室肥厚,其次为平均心率〉100次/分、年龄〉60分、室性异位心。临床对高血压病患者一矣出现左室最,尤其同时有平均心率加快、年龄较大者应高度重视其心肌供血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 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12例老年患者的Holter资料。结果:Holter检出有236例检出ST段压低,其中单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192例,有症状心肌缺血44例。SM I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P〈0.05),发生于凌晨6-12 h频率最高。结论:Holt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这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大鼠心肌缺血(寒瘀凝滞型)模型,观察三七吴茱萸流浸膏对大鼠心肌缺血(寒瘀凝滞型)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ER大鼠分为6组,即:等体积生理盐水组,模型组,阳性组,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天饲以高脂饲料(含1%胆固醇,10%猪油,0.7%甲基硫氧嘧啶,88.8%基础饲料)[1],实验时间为28天,从第19天同时给药,阳性组每天1粒复方丹参片,大、中、小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5、2.5g/kg,每天1次。除生理盐水组以外,其余各组均从第25天开始在灌胃1h后,以2.5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并同时将大鼠放入0℃冰水中3min,每天1次,连续3天,最后一次注射24h后,用0.3%的戊巴比妥钠以30mg/kg剂量麻醉大鼠。麻醉后将大鼠仰窝放置,开胸取血(抗凝),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高、中、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指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均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吴茱萸三七流浸膏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有效的保护和治疗寒瘀型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y Saponins,PNS)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NS小剂量组、PNS大剂量组。治疗7d后,分别测定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PNS可以降低LVEDP,升高±dp/dtmax。[结论]PNS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大剂量应用对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38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使用美国DELMAR263型动态心电仪,每位患者均连续监测24小时,记录采取为CM1、CM3、CM5,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383例患者中共检出2536阵次缺血发作,其中69%(1749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型ST段下降,31%(787阵次)为有症状缺血发作,ST段下降幅度为1.0mm-3.5mm;结论:从防治方面考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应该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同样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60岁以下中年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两者心肌梗塞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相近,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心梗发生率分别为46.7%、21.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14.
伴或不伴有症状的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而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因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对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中行Holter监测证实有SMI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529阵次,其中428阵次(81%)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有症状发作101阵次(19%)。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60%);16∶00~17∶00(30%);其他时间(10%)。结论:SMI有明确的节律性及活动诱发因素,与心率正相关;Holter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85-8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9例,研究组8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心电图诊断,研究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发生率、心律失常症状发生率的诊断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率,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自1997年4月~1998年2月,随意选择具有发作性心肌缺血改变的冠心病患者57例,冠心病诊断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 197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85±6.25)岁(45~70岁),其中19例伴高血压.均未服用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常规心电图显示均无引起心电图ST段继发性改变的因素(如左室肥厚及劳累、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及心房纤颤等).  相似文献   

18.
210名中老年职工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情况分析首都国际机场医院黄颂宁,张再新,李文英,潘舜华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那开宪为了解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简称SMI)在中老年人群中存在情况,对首都国际机场210...  相似文献   

19.
何明  夏姿奇 《大家健康》2013,(13):16-17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符合3个1标准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从心肌缺血时间分布、频度、持续时问、ST段偏移幅度、心肌缺血阈值、心肌缺血总负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缺血发生在8-20时占35.68%,20~8时占64.32%。24h发生l阵者占36.67%,2-3阵占28.33%,3阵占35%。每阵持续l-5min占45.40%,5-10min占36.76%,10min占17.84%。ST段上移者占16.67%,ST段下移占83.33%。ST段上移幅度均在3.0mm以上,ST段下移1.0~2.0mm占68%,2.0mm占32%。心肌缺血阈值100bpm占73.33%,≥100bpm占26.67%。心肌缺血总负荷60mm·min/24h者占70%,≥60mm·min/24h者30%,最高l34.8mm·min/24h。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发现和定量评价日常活动状态下心肌缺血的方法,并且可以对心肌缺血的预后做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右心室起搏患者并发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回颐分析8例起搏器右心室起搏后出现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结果任何部位的心肌缺血,起搏心电图均可见ST段和T波的动态变化。有ST段的水平压低或ST段水平上抬,T波可出现对称性倒置。结论心室起搏的患者并发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从ST段、T波动态改变。同时结合临床表现与症状、前后的心电图对比、自身心律心电图及酶学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