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自制覆膜支架在冠状动脉穿孔封堵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穿孔的患者15例,术中使用自制覆膜支架进行封堵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封堵治疗、住院期间及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结果 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64.3±4.6)岁,合并高血压病者8例,9例冠状动脉穿孔分布于左前降支,病变类型中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有5例、钙化病变7例,穿孔类型以EllisⅢ型居多共10例。13例患者术中使用自制覆膜支架封堵成功,成功13例(13/15)。2例自制覆膜支架置入失败者转入心外科急诊开胸手术,其中1例因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患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死亡。2例患者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 使用自制覆膜支架封堵冠状动脉穿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无市售覆膜支架或心外科支持的介入中心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PCI术中发生的32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占同期7102例PCI患者的0.5%。病变特点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进行分型,其中B2+C型病变占81.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62.5%。冠状动脉穿孔的Ellis分型:Ⅰ型14例(43.8%),Ⅱ型10例(31.2%),Ⅲ型8例(25.0%)。发生原因:钢丝引起21例(65.6%),球囊预扩张引起6例(18.8%),球囊后扩张引起3例(9.4%),支架置入引起2例(6.2%)。处理措施: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4例(43.8%),穿孔近端球囊封堵9例(28.1%),心包穿刺引流7例(21.9%),置入带膜支架4例(12.5%),急诊外科修补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6.2%)。预后:死亡3例(9.4%),急诊外科修补加CABG2例(6.2%),急性心脏压塞6例(18.8%),迟发性心脏压塞1例(3.1%),急性心肌梗死9例(28.1%)。结论Ⅲ型冠状动脉穿孔后果严重,需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37%~0.93%。处理不当短时间内即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acute cardiac tamponade,ACT),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现将我院成功处理PCI术中冠状动脉穿孔1例的临床抢救及经验教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tion,PCI)治疗在过去的2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冠状动脉穿孔(coronary artery perfora-tion,CAP)是PCI治疗中少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其发生率在0.1%~3.0%、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10%[1]。冠状动脉穿孔不仅可以增加PCI的难度,同时可以导致动脉瘤、动静脉瘘、心包填塞、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1例支架术中高压后扩张所致冠状动脉穿孔,在采用带膜支架处理失败后,经球囊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凝血酶处理成功,避免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未发生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PCI的患者12 113例,冠状动脉穿孔64例为研究组;在其他患者中,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倍于研究组的患者例数即19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PCI资料。冠状动脉穿孔按照Ellis分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治疗策略。结果 PCI术中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病率为0.53%(64/12 113),病死率为7.8%(5/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07,P=0.03)、高血压(OR:3.194,P0.01)、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OR:3.339,P0.01)、右冠状动脉病变(OR:2.517,P=0.02)、钙化病变(OR:4.273,P0.01)及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OR:5.077,P0.01)是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治疗方面:EllisⅠ型冠状动脉穿孔采取观察保守治疗;Ⅱ型穿孔以观察和低压球囊扩张为主,分别占61.1%和22.2%;Ⅲ型穿孔以低压球囊扩张、置入带膜支架和外科手术为主,分别占40.9%、27.3%和22.7%。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钙化病变、NSTEACS、高血压、右冠状动脉病变及女性患者是PCI中冠状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其中CTO病变是最强的预测因素;治疗方面,应依据冠状动脉穿孔Ellis分型不同,采取不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3岁,以"劳力性心前区闷痛2年,加重1周"入院。2年前患者在散步后出现胸骨后闷痛,可放射至后背,持续约10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以"冠心病"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胸闷、胸痛症状显著改善。1周前患者因生气后胸闷、胸痛症状加重,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未缓解,遂由门诊入住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穿孔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 :连续 14 70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过程中有 7例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根据不同类型 ,分别采用密切观察、支架覆盖、弹簧圈堵塞等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外科手术 ,预后良好 ,康复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系冠心病介入治疗急性严重并发症 ,处理适当预后良好 ,处理不当将致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处理时并非都需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带膜支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本中心共对8例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后植入带膜支架的老年患者进行了1年随访,观察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年龄65±76岁,平均(70.4±4.1)岁。植入带膜支架直径平均(3.2±O.3)mm,长度平均(21.0±3.4)mm,所有患者破口均被成功封闭,术中无死亡病例。随访1年,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后19天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随访期间死亡率为12.5%(1/8),MACE发生率为12.5%(1/8)。结论带膜支架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穿孔能达到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6岁,因"阵发性胸痛5个月"于2014年6月10日入院。患者5个月来快步行走时发生胸痛,位于心前区,手掌大小,程度较剧烈,尚能忍受,伴出汗,无放射痛,持续3~5 min,休息后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正规服药,血压最高达170/100 mmHg,控制不理想,无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5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5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导联T波倒置(图1)。入院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心功能1级,高血压2级。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  相似文献   

12.
分叉病变始终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难点,尽管药物洗脱支架减少了介入术后主支的再狭窄,但分支血管的术中急性闭塞风险和术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问题仍值得关注。现回顾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定义、分类和各种治疗方法,以期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发生的17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籍以提高对合并假性动脉瘤的认识。方法 60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共有17例患者(0.28%)在介入治疗时出现冠状动脉穿孔。结果 17例冠状动脉穿孔发生后,13例采用即刻球囊间歇低压(1~2atm)封堵法治疗,其中4例在球囊封堵过程中出现假性动脉瘤,4例中1例24小时后自行封闭,2例安装带膜支架治愈,1例当时未发现和处理,30分钟后发生心包填塞,呼吸心跳骤停。最终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穿孔发生后立即用球囊间歇低压封堵法治疗,发现或怀疑有假性动脉瘤时应植入带膜支架,只要发现及时,处理措施得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S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单中心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517例,检出SCAD13例,借用冠状动脉夹层分型系统对病变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SCAD的发生率、影像特点及随访临床事件。结果13例SCAD患者中,2例(2/13,15.4%)发生2处夹层,共存在15处夹层。12例(92.3%)发生临床事件,包括心肌梗死10例(76.9%)与心绞痛2例(15.4%)。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夹层9处(9/15,60%),前降支6处(6/15,40%),左回旋支未见夹层。A型病变1处(6.7%),B型2处(13.3%),D型8处(53.3%),E型2处(13.3%),F型1处(6.7%),壁间血肿1处(6.7%)。4例5处保守治疗,9例10处病变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9处病变PCI治疗成功,1处未成功改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D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夹层无明显变化,无心绞痛发作;l例D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仍有心绞痛,给予PCI治疗;1例A型夹层患者PCI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夹层复发,无再狭窄。其余患者电话随访6~12个月无临床事件。结论SCAD可以按照NHLB1分型。A、B、E型及壁间血肿采取PCI治疗相对容易。D型夹层占比例最高。D、F型治疗难度最大。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可以根据病变的类型、长度,选择性地采取PCI治疗,保守治疗是否可以自愈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纳入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行PCI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25例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llis分型,对各型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策略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率为0.82%(25/2036),其中Ⅰ型穿孔13例(52%),Ⅱ型穿孔3例(12%),Ⅲ型穿孔9例(36%),死亡2例(8%)。Ⅰ型穿孔患者采取严密观察,但未行特殊处理。Ⅱ型穿孔患者予以停用抗凝药物,球囊长时间低压扩张,其中1例于术后24h出现心包填塞,心包穿刺引流后病情逐渐稳定。Ⅲ型穿孔患者4例经球囊低压力贴附封堵穿孔部位后破口消失,3例行带膜支架置入,2例在球囊长时间低压力贴附封堵穿孔部位同时使用鱼精蛋白,但使用鱼精蛋白后均出现冠状动脉内慢血流死亡;Ⅲ型穿孔患者中4例出现急性心包填塞。结论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低,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正确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带膜支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本中心共对10例PCI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后置入带膜支架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置入带膜支架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mg/d共2年,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8.6±5.2)岁,范围60~76岁。置入带膜支架直径平均(3.3±0.3)mm,长度平均(22.1±3.7)mm,所有患者破口均被成功封闭,术中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1.7±24.5)个月,范围0.6~67个月,1例术后19天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13个月猝死;1例患者术后53个月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6个月查多层CT示支架内无再狭窄;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只有1例患者在PCI术后6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带膜支架内再狭窄;另3例病例带膜支架内均无再狭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1/10);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为10%(1/10);在整个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率为20%(1/5),死亡率为20%(2/10),MACE发生率为40%(4/10)。结论带膜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穿孔能达到较好的长期疗效,两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能有效预防带膜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破裂、穿孔和此后的心脏压塞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PTCA约为0.1%,在冠状动脉介入新技术(如斑块旋切、旋磨、激光成形等)约为1%。若不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冠状动脉穿孔分3型:Ⅰ型穿孔一般仅局限于动脉中层及外膜,形成蘑菇状向管腔外突出,造影显示造影剂渗漏,可无症状;Ⅱ型穿孔指心肌和脏层心包下形成血肿,造影显示片状造影剂渗漏;Ⅲ型穿孔为冠状动脉破入临近心腔、静脉或心包腔,引起心脏压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 1989年 9月至 2 0 0 3年 9月期间发生的冠状动脉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 72 32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 18例 ,发生率为 0 2 5 % ,多数发生于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83 3% ) ,其中引导钢丝所致穿孔者 9例 ,球囊扩张后穿孔 7例 ,置入支架后穿孔 2例。 14例 (77 8% )穿孔为少量对比剂排至心包腔内或心肌内 ,其中 7例用球囊长时间低压力贴附封堵破口 ,穿孔征象消失 ;6例用鱼精蛋白静脉注射中和肝素 ,1例未做特殊处理 ,穿孔消失。4 (2 2 2 % )例发生急性心脏压塞 ,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包积液 ,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病情平稳。 2例外科急诊修补血管破口 ,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无一例死亡。结论 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少见 ,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时间、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近8个月来100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经桡动脉(A组50例),股动脉(B组50例)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似(94%vs90%,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62±14与62±10min,P>0.05)。但A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B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相似,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明胶海绵栓塞成功治疗冠状动脉穿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技术水平的提高,复杂病变也已成为PCI的适应证,而PCI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虽然发生率低,但可导致心脏压塞、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本文报道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