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鲁炎 《河南中医》1995,15(2):107-108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腺病12例李鲁炎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主题词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是妇科中的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肌腺病。此病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数字减影术(DSA)下经导管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子宫动脉灌注结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并对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疗效作一比较。方法选择33例根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并经B超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再在Selding's方法完成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造影证实为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和局灶型子宫肌腺病(或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分成两组,用MTX50mg子宫动脉局部灌注,并加用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3mm)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观察MTX药物灌注子宫动脉栓塞前后,患者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变化。结果MTX灌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无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经治疗的全部病例月经量减少,痛经疼痛程度减轻,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且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微创介入技术和药物相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尤其适合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赵瑞华教授认为腺肌病以寒凝血瘀为主,治疗重在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同时重视顾护脾胃功能,内外合治,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常被认为是宫腔操作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而青春期女性子宫腺肌病仍有发生,其诊断往往是延迟的,所以青春期子宫腺肌病更要引起重视。中医古籍无“子宫腺肌病”的记载,依据其临床症状,常归于“痛经”“癥瘕”等范畴。青春期女性,若先天肾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瘀血阻滞,常形成肾虚血瘀证。此文旨在总结青春期子宫腺肌病中西医常见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子宫腺肌病,这一妇科常见病也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认为,子宫腺肌病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均不相同,已予以区别[2].子宫腺肌病在手上前不易诊断,误诊率高,多误诊为子宫肌瘤[3].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鲁炎 《山西中医》1994,10(3):19-20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李鲁炎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据报道[1]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腺肌病。此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目前西医对...  相似文献   

7.
褚玉霞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褚玉霞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褚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癥,补肾益精为治疗的基本法则,临证选方用药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为难治性疾病。通过回顾性分析实践中治验1例,总结治疗经验,进一步讨论子宫腺肌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以丰富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思路,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学属性偏序理论揭示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坤寅教授门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病案,以病案为对象,药物为属性,生成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分析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经验。结果:李坤寅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病机为肾虚血瘀,临证注重从肾、从瘀论治。经后期用药以补肾益精、健脾养肝为法,经前2~3日至月经期用药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或补肾固冲、化瘀止血为法,经间期、经前期用药以理气化痰、养心安神或补肾养心兼清虚热为法。结论:基于数学属性偏序理论的知识发现方法能有效发现李坤寅教授辨治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原因,为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7年8月-2011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76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十分的相似是造成子宫腺肌病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原因。结论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水平及尽量完善相关检查是减少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治疗子宫腺肌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6首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处方,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并研究了子宫腺肌病的组方规律和潜在治疗新方,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内异宁联合针灸顺应月经周期节律干预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优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5例子宫肌腺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3例、中药组32例,中药组采用复方内异宁顺应月经周期加减变化,针药组经前1周至经行第2天联合针刺加艾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内异宁能在较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一个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继发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继发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继发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疼痛是影响育龄期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孙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症的病机为血瘀,久病伴气虚肝郁,治疗上分期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非经期与经期用药区分开来,采用活血化瘀,兼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之法。  相似文献   

15.
鞠叶芷  刘文娥 《光明中医》2023,(12):2381-2384
子宫腺肌症作为现代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已成为临床棘手问题。刘文娥教授认为瘀血阻滞为其基本病机,针对此病最常见的痛经症状,治疗上以益气扶正,化瘀止痛,疏肝行气为法,并联合中医外疗法。笔者通过整理研究导师刘文娥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医案,从病因病机、临证施治等方面对导师诊治子宫腺肌症痛经的经验进行浅述并举一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病女性的生育能力。李坤寅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因"正气不足,瘀血内阻"而起病,治疗时应当谨守病机,标本兼顾,身心同治,并结合月经周期针对用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加受孕几率。现举在跟随恩师门诊过程中所见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典型病例1则,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汪慧敏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明洁  金颢璇 《光明中医》2011,26(8):1545-1546
汪慧敏教授在中医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研究多年,开创地运用针刺、隔药饼灸,适当配合中药治疗,缓解经期腹痛,提高妊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轻中度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疑难病,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且价格高,根治手术让年轻患者不能接受,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化瘀消瘕汤口服配合消痛散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收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10例,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痊愈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结论: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统称崩漏。可见于西医子宫功能性出血及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巧克力囊肿引起的子宫出血患者。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崩漏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