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报道以修复为导向的上前牙美学区数字化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方法通过口内数字化光学扫描印模,结合CBCT扫描,CAD/CAM技术虚拟植入种植体、设计个性化钛基台穿龈形态及临时修复体,并生成种植手术导板及临时牙,辅助完成微创手术。结果本技术达到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即刻修复临时牙冠能够在病人第二次就诊手术后即刻完成,最终实现保存软组织轮廓的美学种植修复。结论种植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以往工作流程,使美学种植修复更加简单、高效、精确。  相似文献   

2.
种植体、骨组织、软组织和修复体形态是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交界美学的4个构成要素,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位于这4个构成要素的交界区,是粉色美学的重要表现区。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穿龈轮廓的塑造也涉及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塑造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种植修复体的穿龈轮廓是指其在种植体肩台到龈缘之间的跨黏膜区域的外形轮廓。对穿龈轮廓的合理设计有助于使种植修复体获得类似天然牙的美学效果,与邻牙的软组织轮廓相适应,并在维护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长期健康,减少生物学与美学并发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影响种植体穿龈轮廓设计的考量因素及穿龈轮廓对种植体周组织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中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的设计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振杰  蔡苗  郝鹏杰 《口腔医学》2022,42(5):476-480
获得理想粉色美学效果是美学区实现成功种植治疗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前牙美学区种植后为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临床中可通过临时修复体引导软组织塑形来实现。由于种植体周围组织与天然牙周组织存在明显差异,修复体穿龈轮廓的形状和尺寸将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美学、健康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当设计不当时,穿龈轮廓将影响该区域的血液供应、疾病的检测和专业维护措施的实施,从而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体积的损失和疾病的发生。透彻地了解种植修复体周围组织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修复体穿龈外形设计原则有助于修复医生通过修复体对软组织进行可预测的管理和塑形来实现种植体周围组织稳定的美学、功能和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31种植系统EncodeR愈合基台水平取模技术进行美学区域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价.方法:拔除患牙,即刻植入31 OsseotiteTM CertainR直形种植体,软组织愈合后临时基台修复.8周后换EncodeR愈合基台,行愈合基台水平取模,模型送往技工中心利用CAD/CAM设计、制作个性化Encode基台和全瓷冠,临床完成基台和冠的戴入.结果:临时基台修复促成了软组织成形和良好的牙龈外形,之后由Encode愈合基台取模,操作简便;在此基础上的印模转移了进行Encode个性化基台修复的所有信息,制作完成了个别Encode基台和全瓷冠,达到了个性化的美学修复.结论:31种植系统EncodeR愈合基台水平取模技术是理想的个性化美学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唇侧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是前牙区种植治疗后临床常见的美学缺陷,解决此类缺陷往往需要通过多学科及数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文章中展示的病例在控制牙周炎症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治疗设计、手术导板确定植入位点、适当的三维植入方向,结合引导骨再生、结缔组织移植和个性化牙龈诱导成形技术,完成了上前牙的种植美学修复,取得了较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且在修复后3年维持健康稳定的效果。本病例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8,(3):273-276
前牙区美学种植修复为目前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良好的美学效果要求有足够的软硬组织量,而前牙区多因为炎症及外伤等原因导致种植骨量的不足和角化龈的萎缩,从而导致种植修复后无法取得满意的美学效果。本病例通过钛网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技术重建了上前牙重度骨缺损,并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软组织增量,最终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个性化牙龈塑形与美观基台的种植修复应用,提高前牙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效果.方法:75例患者96颗植体牙龈应用高频电刀个性化牙龈塑形、树脂冠压迫塑形,CAD/CAM设计制作美观基台修复前牙缺损,并进行半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96颗修复体,91颗牙龈塑形效果满意,3颗较满意,2颗欠佳,成功率为:94.7%.结论:个性化牙龈塑形能形成与同名牙相近的牙龈形态,美观基台具有牙龈塑形、穿龈愈合、维持牙龈乳头形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前牙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不翻瓣即刻种植(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IIP)和采用根盾技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 SST)即刻种植术在不同牙龈生物型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的美学和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共纳入30例需要进行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并符合适应证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SST(n=15)和对照组IIP(n=15)组。并根据插入牙龈沟内的牙周探针的可见性,将患者分为薄龈生物型和厚龈生物型。术后即刻修复,4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于12个月后复诊并进行临床检测。通过石膏模型数据分析种植位点唇侧轮廓突度、唇侧龈缘位置变化并采用粉色美学评分(PES)评估美学效果。临床检查包括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统计并发症及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12个月后复查,种植体存留率100%。唇侧轮廓突度变化IIP组(-0.49±0.18)mm, SST组(-0.21±0.18)mm(P<0.05),其中薄龈生物型中IIP组(-0.58±0.17)mm, SST组(-0.20±0.19)mm(P<0.05)。唇侧龈缘位置变化IIP组(-0....  相似文献   

10.
和谐、迷人的微笑是口腔美学治疗追求的目标,发生于上颌前部牙弓美学区的唇齿龈关系不调及粉白美学缺陷都可能影响整体的微笑美学效果。牙齿被动萌出不足导致的露龈笑是常见的微笑美学缺陷之一,美学区牙冠延长术可以行之有效地重建牙龈外形;而上颌美学区牙周表型偏薄,如伴有唇侧软组织轮廓塌陷,不仅损害粉色美学效果,也增加了发生根面透色、牙龈退缩等并发症的风险。如何重建牙龈外形、改善唇齿龈关系,同时恢复协调的软组织轮廓,改善牙周表型,是临床粉色美学治疗的难点。本文展示了1例上前牙美学区露龈笑伴有唇侧软组织轮廓塌陷的美学分析及临床诊治过程,详细介绍了美学区牙冠延长术同期实施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的手术过程,联合冠修复重建协调的粉白美学,并采用数字化模型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评价,最终获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在美学区种植病例中的应用,评价其在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一定软、硬组织缺损的病例,二期手术时将缺损区域腭侧的带蒂结缔组织瓣翻转到唇侧的组织袋内,同时保存腭侧的薄层黏膜瓣封闭供区,并结合个性化临时修复体进行牙龈塑形。术后连续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2例的软、硬组织缺损区域均得到唇侧和(或)垂直向的软组织增量,在术后8至12周软组织结构已经稳定,形成角化黏膜,获得了理想的萌出形态,最终修复体具有美学的穿龈轮廓。讨论:由于受到腭侧解剖结构的制约,实际操作中制取厚度均匀的腭侧带蒂结缔组织瓣具有一定难度。结论:对于美学区种植体周一定软、硬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可以得到成功矫正。该技术重建了天然软组织形态,使美学区种植修复体获得了自然协调的穿龈轮廓。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美学区牙根折断且薄龈表型的单颗牙微创拔牙骨增量后,同期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对1例美学区薄龈表型患者术前以修复为导向设计种植方案,微创拔牙后,植入骨水平种植体,骨增量后临时修复体即刻修复,11个月后完成最终永久修复.随访36个月后,发现种植体周形成良好骨结合,负荷后种植体边缘骨稳定,龈缘高度与对侧同名牙协调...  相似文献   

13.
牙齿美学修复是当今临床工作中的一个热点,作为修复流程中的基础,印模的制取将直接影响修复体的质量。要制取合乎标准的印模,必须了解美学修复印模的特点、印模前龈组织的处理、印模材料的特性及其操作要点,从院内感染控制的角度,还应重视对印模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排龈取模方式对固定修复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排龈取模技术对固定修复模型质量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对门诊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患者107例144颗牙中,随机分为3组,分刖采用不同排龈取模技术,制取印模,完成修复体。对排龈止血效果、牙预备体肩台、模型清晰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备牙前排龈组与备牙后排龈组的牙体预备有显著性差异,备牙前排龈组印模质量明显高于备牙后排龈组。结论:正确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帮助取得清晰的印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种植义齿修复开窗式印模的护理配合。方法34例牙种植体修复时选择开窗式印模的患者,采用统一规范的操作程序,观察二次印模的精确性,转移体有无松动、移位,义龈制作是否标准,翻制的石膏工作模型是否清晰准确,替代体有无松动。结果除2例需要重新印模外,32例印模光滑、清晰、元气泡、义龈制作标准,翻制的石膏工作模型清晰完整,替代体无松动。成功率94.12%。结论熟悉医生的操作流程,掌握印模材料及义龈制作材料的性能、操作方法,才能做到护理配合规范、熟练、主动,取得精确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固定修复中龈下牙体预备时,如何保护龈沟底上皮附着,采集准确印模,确保牙周的生物学宽度不受侵犯。方法:对86例患者242颗牙行冠桥修复时,干备牙术中排龈线排龈及龈挡保护周围组织,术后排龈膏排龈。结果:排龈及止血效果良好,肩台与龈沟处印模清晰程度均取得良好的结果。结论:排龈技术的合理应用,避免了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迅速打开龈沟,并且牙龈收缩是完全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前牙美学区牙齿缺失往往会影响患者的发音、咀嚼及美观,甚至会导致患者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种植医生在保证种植修复高成功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如何采取快速、微创的治疗方法,尽早恢复缺牙区的功能与美观。尤其在前牙美学区,软硬组织轮廓的恢复是影响美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种植时机的选择对能否获得良好的软硬组织轮廓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针对种植体植入时机报道了多项研究结果,但观点不一,文章就前牙美学区种植时机的选择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卢群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89-1290,1295
目的:探讨牙周明显萎缩的患者在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及瓷贴面修复取模时如何减少印模的形变,提高印模精确度。方法:对于牙周明显萎缩的患者做活动义齿修复或保留邻接关系的瓷贴面修复时,采用粘蜡填充暴露穿通龈间隙,降低印模阻力的方法制取印模,印模清晰完整准确,临床修复效果良好。结果:采用粘蜡填充穿通龈间隙可有效降低印模阻力,避免局部印模的不可逆形变,提高印模精确度和清晰度。结论:对牙周萎缩明显的病例,采用粘蜡局部填充降低印模时阻力,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口腔种植认知度的提高,种植治疗的最终效果尤其是美学效果变得更为重要。当缺牙区状况一定时,临床中可从外科手术与后期修复两方面来取得更好的美学效果。术前诊断与评估可为种植治疗制定最适宜的方案;手术中减少软硬组织损伤,并根据骨量缺失程度不同,采用人工骨粉、自体骨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增加骨宽度和骨高度,同时适时进行软组织移植;术后预防感染以防止术区龈退缩。后期修复过程中,适时选用过渡义齿引导龈缘成形并使用全瓷基台及全瓷冠修复可取得更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下颌磨牙即刻种植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颗下颌磨牙经微创拔牙后,不翻瓣植入特定形状的种植体和愈合基台,无须植入人工骨或覆盖胶原膜,种植体采用穿龈愈合方式。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常规印模,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种植体完成修复后随访3-24月。结果:所有的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周软硬组织保持完好,美学效果令人满意。随访期内所有种植牙正常行使功能。结论:下颌磨牙不翻瓣即刻种植方法简单易行,临床效果可靠,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