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霞  唐金萍 《上海护理》2020,20(9):66-68
正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发生在消化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大多为转移瘤。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最早于1906年被报道[1],原发于胆囊[2]、胃[3]、胃食管结合部[4]的恶性黑色素瘤后续也有文献报道。原发性胃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罕见,且转  相似文献   

2.
<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是一种结外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常原发于胃、肺、甲状腺、腮腺、乳腺、眼附件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的肿瘤,偶见复发与转移[1-5]。现已有原发于胃[6]、肝脏[7]和甲状腺[8]的MALT淋巴瘤在经过最初的诊断和治疗后发生肺转移的报道,然而关于原发性腮腺MALT淋巴瘤伴肺转移的报道罕见。  相似文献   

3.
<正>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soft tissue clear sarcoma, CCS)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发病率非常低,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1],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的肌腱和腱膜[2]。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相似[3],但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征,即由t(12;22)(q13;q12)染色体易位导致的EWSR1-ATF1基因融合。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正>肠内营养是危重患者的最佳营养支持方式[1],但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腹泻、腹胀等肠内喂养不耐受现象[2],其发生率为41.27%~73.6%[3]。肠内喂养不耐受会导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暂时中断,营养支持不足,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4]。  相似文献   

5.
<正>甲状腺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有部分晚期患者容易复发,因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没有针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SOX2在肝癌、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2~4],但在甲状腺癌中鲜有报道。本次研究旨在分析SOX2在甲状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占所有癌症的2%~3%,其中皮肤原发占95%,非皮肤原发只有 5%[1]。非皮肤原发MM包括两大类:眼部MM和黏膜MM,黏膜MM起源于多个不同的黏膜表面,包括鼻窦、胃肠道(即食管、肛门直肠和胆道MM)和泌尿生殖道(即阴道和尿道MM)。发生在其他部位的MM,包括原发性脑膜和肾上腺MM,很少见[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告1例经伊红-苏木精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诊断的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同时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入院,术前诊断为原发性食管癌,于全麻下行食管中下段切除和胃代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表达HMB45、S-100,不表达CgA.结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三个方面,以利准确分期,从而为制定合理治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21年美国癌症学会统计,胰腺癌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四位[1]。胰腺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10%,且对化疗的敏感性较低[2-3]。近年来,随着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的进步,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外科手术仍然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4]。胰腺手术的复杂性与其解剖位置有关,胰腺邻近胃、十二指肠、小肠、脾等器官并被包裹于其中,后方有脾动静脉经过,上缘有肝动脉走行,纵向则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静脉等腹腔大血管包绕[5-7]。同时,由于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导致胰腺癌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当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时,肿瘤往往有一定进展,更加提高了手术难度[8-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与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相似,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S-100、Vimenlin阳性;Cytokeratin(AE8),Cytokeratin(AE1/AE3),EMA,CgA阴性.结论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恶性度极差,应与一些食管原发肿瘤如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间质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卵巢畸胎瘤以成熟性畸胎瘤较为多见,成熟性畸胎瘤恶变本身少见,常见恶变类型为鳞癌,其次为腺癌,恶变为黑色素瘤则更少见,其发生率为0.2%~0.8%[1]。卵巢畸胎瘤内的皮肤、脑膜、视网膜及幼稚神经脊等可含有正常卵巢组织中不存在的黑色素母细胞,故大多数卵巢黑色素瘤来源于成熟畸胎瘤的恶变[2]。我们收治1例卵巢恶性黑色素瘤合并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胃癌 (G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GC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环境和遗传因素都会对其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2]。胃癌由于其恶性高,侵袭性及其高度异质性,造成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3]。GC最流行的分类是劳伦分类。根据这一划分,显示了GC的两个亚类型:肠道和扩散。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遗传学、形态学、流行病学和扩散特性[4]。研究显示,GC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2.
<正>吞咽障碍是指唇、舌、下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送到胃内的过程,其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障碍[1]。器质性吞咽障碍是指口、咽、喉、食管等解剖结构异常,而导致吞咽困难[2]。而气管切开患者破坏了正常的吞咽解剖结构和机制,可致吞咽困难。研究显示,43%~83%的气管切开患者伴有吞咽障碍[1,3]。功能性吞咽障碍是由于吞咽肌暂时失去神经控制,吞咽肌、骨骼肌运动的不协调引起的吞咽障碍[2]。  相似文献   

13.
<正>鼻咽肿瘤常出现在咽隐窝,靠近颅底,是起源于鼻咽黏膜的上皮性癌,相较于其他癌症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高,远处转移是其治疗难点[1]。EB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导致鼻咽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它主要编码EB病毒核抗原1(EBNA-1)、潜伏膜蛋白(LMP)1、LMP2等多种蛋白[2-3]。LMP1在大部分EB病毒相关恶性肿瘤中都有表达,对鼻咽癌的发展有深远影响[4]。以上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在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4.
<正>吞咽是呼吸道、口咽及食管结构的一项重要神经肌肉功能,在保护气道的同时,将物质从口腔运输到胃[1]。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经口送到胃内,可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粘滞感、咽下困难、吞咽乏力等症状[2]。由神经性统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neurogenic dysphagia, ND),以卒中后吞咽障碍最为常见[3]。研究表明,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37.0%~78.0%[4],吞咽障碍易诱发吸入性肺炎、窒息、脱水和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于泪腺区的肿瘤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眼眶肿瘤的6%~12%[1-2],其中以泪腺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约占所有泪腺肿瘤的50%左右[3]。泪腺上皮性肿瘤成分复杂,组织结构易变异,术后易复发,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目前对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多采用常规CT及MRI的定性研究[4],也有DCE-MRI、DWI及ADC值核磁功能成像技术应用于眼眶病变的研究,王永哲等[5]应用表观扩散系数鉴别泪腺77例良恶性肿瘤,杨本涛等[6]应用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研究泪腺上皮性肿瘤,在上皮及非上皮性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高。尽管如此,受阅片医生经验等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对于个别病例仍然较难鉴别。难点一,对于一部分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病例,MRI影像表现为良性的特征,影像诊断医生很难鉴别良恶性。近些年,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8-9],  相似文献   

16.
<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内的酸性食物和液体回流到食管中,引起胃灼热、烧心、咳嗽等症状,但无食管黏膜破损或巴雷特食管等表现。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50%~70%左右[1]。常规使用西医抑酸药治疗NERD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中药通过调节脏腑阴阳改善患者体质,从而治疗NERD并改善其症状,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2]。本次研究采用半夏厚朴汤联合黄连汤加味治疗NERD并观察其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结节[1-2],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出现甲状腺炎症以及自身的免疫性疾病导致[3]。早期鉴别患者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并及时诊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4]。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可以较为准确的鉴别和诊断甲状腺结节,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固醇调和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是参与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相关因子,也是脂肪酸合成的重要核转录因子,其在多种肿瘤中呈现异常高表达,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有研究发现,SREBP1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是甲状腺癌的癌基因和促增殖因子[7]。本研究主要探讨CDUS联合SREBP1检测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1]。早发现、早治疗是提升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肺部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SPN)较为常见,恶变概率高达48%[2],目前临床对于SPN的处理意见是长期随访。近些年来,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高分辨率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SPN被检出,提高了肺癌的早发现率[3]。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治疗SPN、早期肺癌较成熟的胸部微创手术[4],在临床已开展多年。  相似文献   

19.
<正>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和首选方式[2]。淋巴结转移在肺癌转移中最早出现,是肺癌转移的主要方式,手术治疗时清扫转移淋巴结对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3]。随着低剂量螺旋CT应用的普及,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4]。早期肺癌很少伴有淋巴结转移,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如何更好地了解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对于合理的进行淋巴结清扫,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5]。  相似文献   

20.
<正>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是最常见的重症监护病房收住指征,在这部分患者中,大约2/3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插管,并且与高达50%~70%的死亡率相关[1]。目前推荐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是避免插管的一种方法[2],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ARF一线策略被纳入国际指南[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