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集中管理模式下日间病房收治的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并分析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日间病房在2021年收治的VATS患者,分析患者围术期资料及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83例患者,其中男179例、女204例,年龄(46.09±14.82)岁。11例(2.87%)患者住院期间发生3~4级术后并发症,18例(4.70%)患者出院7 d内非计划门急诊就诊,6例(1.57%)患者出院30 d内再住院,其余患者出院30 d随访中均无明显不适。平均住院时间(2.27±0.35)d,48例(12.53%)患者延期出院。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或肺联合切除手术[OR=3.015,95%CI(1.174,7.745),P=0.022]是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集中式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下进行VATS安全有效,延迟出院与手术切除范围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的9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29例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肺部细菌感染,感染率为30.21%,其中感染G-需氧菌19例(65.52%),感染G+需氧菌10例(34.48%)。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OR=2.165,P=0.001)、术中输血量(OR=1.952,P=0.003)、术后3 d血肌酐平均值(OR=1.913,P=0.001)、术后3 d液体负平衡时间(OR=0.196,P=0.023)及术后住院时间(OR=1.923,P=0.003)均与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有关。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肺部细菌感染。术前改善患者基础状况、术中控制输血量、术后控制输液量和住院时间及术后改善肾功能均可减少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报告疼痛评分与临床记录的一致性,为优化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根据患者疼痛数据的来源,将患者分为两组:自我报告组由患者自我报告疼痛评分,临床记录组由电子病历系统提取疼痛评分。采用Kappa检验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6 d和出院当天疼痛评分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s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组疼痛强度等级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重度疼痛(7~10分)不一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354例患者,其中男191例、女163例,平均年龄(55.64±10.34)岁。术后中位住院时间6 d。两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缺乏一致性(Kappa=–0.035~0.262,P均<0.05),且疼痛强度等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布不一致(P均<0.001)。重度疼痛评估不一致的比例为0.28%~35.56%,术后第1 d重度疼痛评估不一致比例最高(35.56%)。单孔胸腔镜手术入路是术后第3 d重度疼痛评估不一致的影响因素(OR=2.571,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后随访静息疼痛评分、术前住院时间、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根据术后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出院组(术后住院时间≤14 d)和延迟出院组(术后住院时间>14 d),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延迟出院的因素。结果共纳入908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正常出院组比较,延迟出院组的年龄明显偏高,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075,95%CI 1.287~3.346,P=0.003)、手术时间>3 h(OR=1.997,95%CI 1.181~3.375,P=0.010)、术中失血量≥800 ml(OR=2.898,95%CI 1.449~5.794,P=0.003)、PACU时间>60 min(OR=1.745,95%CI 1.064~2.859,P=0.027)、术前住院时间≥7 d(OR=1.805,95%CI 1.114~2.924,P=0.016)、术前有合并症≥2个(OR=2.912,95%CI 1.513~5.825,P=0.003)是导致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及术前合并症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管癌患者术后延迟康复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78例胆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 d)分为早期康复组(≤12 d)和延迟康复组(>12 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用来筛选延迟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中年龄、手术时间、预后营养指数(PN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OR=1.069,P=0.001)、手术时间(OR=1.005,P<0.001)、PNI(OR=0.913,P=0.022)、ALT(OR=1.008,P=0.045)是术后延迟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手术时间、ALT、PNI是原发性胆管癌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并改善这些指标可能加速原发性胆管癌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肛肠手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择期行肛肠手术746例患者资料,并记录人口学特征、合并症、术前疼痛情况、围术期情况等。通过电话随访术后1、3个月时的疼痛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CPSP组和非CPSP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有37例(4.96%)患者发生CPSP。与非CPSP组比较,CPSP组术前合并疼痛、高血压、贫血、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3分、术后发生出血、睡眠障碍和便秘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疼痛(OR=3.022,P=0.013)、术前贫血(OR=2.235,P=0.017)、术后出血(OR=3.511,P=0.034)、术后睡眠障碍(OR=2.345,P=0.003)以及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3分(OR=4.323,P=0.006)是发生肛肠手术后CPSP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肛肠手术CPSP发生率较低,术前疼痛、术前贫血、术后出血、术后睡眠障碍以及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3分是发生肛肠手术CPS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2020年1月多中心肺癌手术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Ⅱ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88例患者,其中男203例、女185例,平均年龄(56.14±10.36)岁。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52%(99/388),≥Ⅱ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10%(78/388)。术后最常见的5个并发症分别为:肺炎(6.96%)、持续性肺漏气(>7 d,5.67%)、切口裂开(4.64%)、心律失常(3.87%)和手术后胸腔积液(3.3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手术[参照为单孔胸腔镜,OR=2.18,95%CI(1.01,4.70),P=0.047]、扩大切除[参照为亚肺叶切除,OR=2.86,95%CI(1.11,7.19),P=0.030;参照为肺叶切除,OR=2.20,95%CI(1.10,4.40),P=0.026]和手术时间≥3 h[OR=2.07,95%CI(1.12,3.85),P=0.021]是肺癌术后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间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患者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 方法回顾性审查370例日间PCNL患者的电子病历,根据患者是否在24 h内出入院,将其分为延迟出院组(61例)和正常出院组(30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术后1 h生命体征和血液学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以预测延迟出院的风险,应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内部校准性能。 结果370例患者中有61例(16.5%)出现延迟出院,18例(4.9%)住院时间超过48 h。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992,95%CI:1.792~8.892,P=0.001)、通道数量(OR:3.139,95%CI:1.548~6.367,P=0.002)、术中严重出血(OR:12.207,95%CI:2.761~53.973,P=0.001)、术后1 h体温>38℃(OR:4.623,95%CI:1.445~14.789,P=0.010)、中性粒细胞比率>75%(OR:1.951,95%CI:1.008~3.777,P=0.047)和钾<3.5 mmol/L(OR:5.469,95%CI:1.641~18.226,P=0.006)是日间PCNL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延迟出院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通过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 结论基于年龄、通道数量、术中严重出血、术后感染和低钾血症构建的延迟出院风险预测列线图预测性能良好,可帮助医护人员快速识别术后延迟出院高风险患者,以便尽早实施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特征。 方法 回顾性调查48 398例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21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匹配438例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特征。 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较高(OR=1.086)、术前Braden评分<23分(OR=4.600)、术前白蛋白异常(OR=3.896)、麻醉时长延长(OR=1.009)是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手术期患者体质量、术前Braden评分、术前白蛋白及麻醉时长,积极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同时关注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771例行肺叶切除术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将患者分为正常恢复组(551例,男317例、女234例,中位年龄59岁,术后住院时间8.0 d)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220例,男148例、女72例,中位年龄60岁,术后住院时间≥8.0 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偏小、一侧全肺切除术、手术持续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长、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为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OR=4.100,95%CI(1.677,10.026)]、一侧全肺切除[OR=2.563,95%CI(1.473,4.460)]、FVC%89.05%[OR=1.500,95%CI(1.020,2.206)]、清扫淋巴结数目≥13.5个[OR=1.826,95%CI(1.262,2.642)],手术持续时间≥126.5 min[OR=1.858,95%CI(1.200,2.876)]以及心律失常[OR=2.944,95%CI(1.380,6.284)]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FVC%、清扫淋巴结数目、心律失常、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可影响术后住院时间。明确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细致评估和有效管控相关因素可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1例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住院时间是否超过中位住院时间12 d将患者分为住院时间正常组(NLOS组,≤12 d,n=50)和住院时间延长组(PLOS组,>12 d,n=4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用AUC和Brier分数评价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10 min(OR=8.850,95%CI 2.699~29.013,P<0.001)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OR=5.753,95%CI 1.062~31.155,P=0.042;腹腔镜胰腺体尾切除术(LDP:OR=8.547,95%CI1.908~38.291,P=0.005]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时相应的AUC为0.785,Brier分数为0.182。结论 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是预测pNETs患者腹腔镜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局麻下部分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普通MPCNL的临床结果,探讨局麻无管化MPCNL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行局麻PCNL患者,局麻无管化MPCNL组的患者68例,局麻普通MPCNL组患者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管化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15 d,有管化组为6.48 d(P<0.01);术后6 h VAS评分无管化组为4 h,有管化组为6.24(P<0.01);术后第l天VAS评分无管化组为2.50,有管化组为3.84(P<0.0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穿刺位置、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出院当天VAS评分、术后发热、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局麻下行PCNL术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无管化MPCNL治疗肾结石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适,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对肺癌手术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指导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0年6月~2006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5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死亡率为0.66%(3/4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5%(40/452),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胸腔出血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70岁(OR=17.823)、吸烟指数〉400支年(OR=5.666)、合并重要器官基础疾病(OR=8.290)、行全肺切除术(OR=7.991)和一秒率(FEV1.0%)≤60%(OR=0.922)是肺癌患者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肺癌患者术前评估上述相关因素,可初步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供积极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原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髋关节置换术的高原患者1 010例,男373例,女637例,年龄24~76岁,BMI 19.0~34.7 kg/m2,ASA Ⅰ—Ⅲ级。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原患者发生POD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7 d内有120例(11.9%)患者发生PO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OR=2.106,95%CI 1.616~2.745,P<0.001)、脑梗死病史(OR=9.712,95%CI 3.620~26.055,P<0.001)、术后中重度疼痛(OR=6.826,95%CI 2.991~15.578,P<0.001)以及常居海拔高度3 500~4 500 m(OR=2.844,95%CI 1.448~5.587,P=0.002)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OR=5.374,95%CI 3.900~7.404,P<0.001)是发生POD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脑梗死病史、术后中重度疼痛以及常居海拔高度3 500~4 500 m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患者全麻下髋关节置换发生PO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的病例选择和术中决策。 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共收治上尿路结石患者364例,根据术前综合评估标准筛选拟行无管化经皮肾病例,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留置肾造瘘管,分为无管化经皮肾镜组和传统经皮肾镜组,分别评价两组的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可视化疼痛评分(VAS)及围手术期并发症。 结果经术前评估,42例患者符合拟行无管化经皮肾镜条件,根据术中评估,最终37例实行了无管化。术后两组患者的结石均清除干净。两组患者Ⅰ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24),无Ⅱ级以上并发症。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P=0.207)、术中出血量(P=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当天(P=0.029)、术后第一天(P<0.001)及出院当天(P=0.025)无管化组的可视化疼痛评分(VAS)均比传统组明显减轻。无管化组平均住院天数比传统组明显缩短(P<0.001)。 结论术前需从四个方面选择合适病例,术中注意四个关键操作,做到五个确认,无管化经皮肾镜是安全的,并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骨科行颈椎手术治疗的2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8例,女104例,平均年龄68.9±6.1岁(60~91岁)。根据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评估患者术后7d内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睡眠障碍史、圣路易斯大学精神状态(Saint Louis University Mental Status,SLUMS)评分、手术入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红细胞压积和电解质浓度、术前和术后1d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术后是否进入ICU及术后3d内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等情况;麻醉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胆碱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右美托咪定等;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状态、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颈椎功能。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对两组间有差异的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者31例,未发生谵妄者221例,术后谵妄发生率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卒中病史、帕金森病、肺部疾病、睡眠障碍史、SLUMS评分、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术后白蛋白水平、术后入住ICU、术后低氧血症等13个因素在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疾病类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BMI、BMD、手术入路、ASA分级、术前和术后VAS评分、JOA评分、NDI及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红细胞压积和电解质浓度、抗胆碱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2.844,P=0.031)、脑卒中病史(OR=3.476,P=0.012)、帕金森病(OR=18.815,P=0.003)、肺部疾病(OR=7.213,P=0.000)、睡眠障碍史(OR=3.010,P=0.025)、SLUMS评分≤21分(OR=4.529,P=0.012)、术后进入ICU(OR=4.131,P=0.005)是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脑卒中病史、帕金森病、肺部疾病史、睡眠障碍史、SLUMS评分≤21分、术后进入ICU是老年患者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影响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主要风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 219例TOF患者根据手术后近期疗效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n=110):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2周内能顺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Ⅰ或Ⅱ级,随访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B组(n=109):术后2周内未能出院,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Ⅱ或Ⅲ级,随访6个月内LVEF〈0.5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和模型选择分析影响TOF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心功能恢复好、无死亡患者,出院时心功能(NYHA)为Ⅰ或Ⅱ级,LVEF〉0.50;B组死亡8例(7.34%),生存患者出院时心功能(NYHA)为Ⅱ或Ⅲ级,LVEF〈0.50(P〈0.01)。A组患者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辅助呼吸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维持循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B组(P〈0.01);而B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A组,跨瓣环补片的比率大于A组,Nakata指数小于A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OR=0.69)、术前血氧饱和度(0R=0.98)、红细胞压积(OR=0.94)、跨瓣环补片数(OR=46.86)、Nakata指数(OR=16.90)、术后胸腔引流量(OR=0.84)、心律失常(0R=0.87)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OR=63.57)等对TOF根治术后近期疗效有明显的影响(P〈0.01)。结论 提早行TOF根治手术的年龄、术前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外周血氧饱和度、早期加行姑息手术以促进肺动脉发育,加强围手术期监护等是提高TOF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术后糖皮质激素注射时间与剂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防治肩关节镜术后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肩关节镜手术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73例)。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病率和病原菌分布。探讨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等与术后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预测糖皮质激素注射时间与剂量对肩关节镜术后感染的影响。 结果肩关节镜术后感染者共21例,感染率为22.3%,其中革兰阴性菌8株(38.0%),革兰阳性菌12株(57.2%),真菌1株(4.8%)。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治疗日均剂量和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 = 1.238、P = 0.026)、糖皮质激素治疗日均剂量(OR = 1.485、P = 0.019)和使用时间(OR = 0.968、P = 0.018)均为肩关节镜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肩关节镜术后糖皮质激素的累计治疗时间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685~0.924,临界值为5.16;肩关节镜术后糖皮质激素日均剂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30~0.988,临界值为1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 结论肩关节镜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长时间与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注射可能会导致术后感染的风险增高。肩关节镜术后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避免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过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L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9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上午接受LC,术后24 h内出院,术后4~6h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改良的Aldrete评分,术后3d进行电话随访,术后7d门诊复查.采用t检验比较OLC和同期住院LC患者住院费用.结果 149例患者施行OLC,130例患者Aldrete评分≥9分;118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分,31例VAS评分>4分,对该31例患者密切监测,均给予吗啡镇痛治疗,疼痛随之缓解.手术当天未出现明显异常,144例患者于术后24h内出院,5例患者因为发热、腹腔积液、腹痛等原因转入普通住院病房.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 (3/149);病死率为0.术后患者随访率为100.0% (149/149),无患者出院后因手术原因再住院治疗者.术后平均无工作能力时间为5.2 d(2~7 d).本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7888±396)元,明显低于本单位同期住院LC患者的住院费用(12121士960)元(t=38.97,P<0.05).结论 OLC安全、可行,而且符合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PHE)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1~5 d、6~10 d、11~15 d内的头颅CT平扫进行脑血肿和PHE相关指标的评估。脑血肿CT值选择范围为37~100亨氏单位,PHE区域选择血肿周围密度骤减的5~23亨氏单位区域。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 RS)0~2分定义为预后好,3~6分定义为预后差。结果 共104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与预后好组(n=33)相比,预后差组(n=71)患者年龄更高,基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更低,浅表血肿占比更低,PHE最大体积(the maximum PHE absolute volume,PHEAVmax)更大(皆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HEAVmax是出院时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38,P=0.019)。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白蛋白水平(B=-1.501,P=0.025)、GCS评分(B=-3.440,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