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及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行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组(胸腔镜组)和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组(纵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456例患者,其中纵劈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23~66(49.5±11.8)岁;胸腔镜组405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70(47.2±12.2)岁。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无术中转开胸。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优于纵劈组(P<0.05)。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站数、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肌无力缓解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手术彻底性、安全性不亚于纵劈胸骨术式,但其更加微创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分析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及单侧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在治疗合并胸腺异常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并评价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接受手术治疗61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组(剑突组,520例)和单侧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组(单侧组,92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剑突组获得与单侧组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92例患者,其中剑突组男52例、女40例,年龄26~70(50.2±10.3)岁;单侧组男47例、女45例,年龄20~73(51.5±12.1)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脂肪清扫彻底性、术后肌无力缓解情况、患者满意情况、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中转开胸。剑突组、单侧组在手术时间[(46.2±19.5)min vs.(53.4±23.5)min]、胸腔引流时间[0 d vs.(3.4±1.2)d]、术后住院时间[(2.9±1.9)d vs.(3.6±1.7)d]、患者满意度评分[(7.9±2.1)分vs.(6.7±1.2)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52.2±12.7)mL vs.(51.2±10.3)mL]、脂肪清扫彻底性(8.1±0.6 vs.7.9±0.9)、术后肌无力缓解率(89.1%vs.85.9%)、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0.9%vs.6.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合并胸腺异常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是一种更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入路与肋间入路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病例资料113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经肋间多孔VATS (multiple-port VATS,MVATS)组46例(肋间MVATS组)、剑突下MVATS组40例与剑突下单孔VATS (uniportal VATS,UVATS)组27例(剑突下UVATS组)。比较手术相关参数的差异。 结果肋间入路组5例、剑突下入路组7例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无中转开胸手术或死亡。剑突下UVATS组3例中转剑突下MVATS。肋间MVATS组与剑突下MVATS组、剑突下UVATS组比较,手术时间短[(64.0±15.1) min比(71.4±18.1) min比(87.4±18.7) min, P<0.05],胸腔引流时间短[(1.5±0.7) d比(2.3±1.1) d比(2.9±1.3) d, P< 0.05]、胸腔引流量少[(131.4±66.5) ml比(169.9±110.6) ml比(231.5±111.9) ml, P< 0.05]、术后住院时间短[(1.9±1.1) d比(3.1±2.0) d比(3.7±2.8) d, P< 0.05],而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高[(4.2±1.3)分比(3.7±1.1)分比(3.5±1.2)分,P< 0.05]。剑突下UVATS组2例术后出现MG危象。CT提示剑突下MVATS组1例、剑突下UVATS组5例术后前纵隔脂肪影残留。 结论剑突下入路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是可行的,但与肋间入路MVATS比较无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胸腔镜(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XVATS)与经肋间VATS(conventional intercostal VATS,C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扩大切除术MG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有疗效随访评价的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XVATS组与C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52.3岁。XVATS组41例,CVATS组43例。全组患者无死亡、心肺血栓、肺漏气或纵隔内感染。CVATS组5例(11.6%)中转开胸、1例(2.3%)术后MG危象、1例(2.3%)胸腔内出血、1例(2.3%)乳糜胸。两组在手术时间[(127.4±50.4)min vs.(122.9±38.6)min]、术中出血量[46.9(25.7,79.2)mL vs. 45.7(21.9,92.1)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 v...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完全无管化(totally no tube,TNT)与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ymectomy surgery,SVATS)治疗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胸腺肿瘤切除术4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腺全切术及纵隔脂肪清除。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NT组及S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 TNT组168例,其中男83例、女85例,平均年龄(61.920±9.210)岁;SVATS组267例,其中男147例、女120例,平均年龄(61.460±8.119)岁。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及术后肌无力危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540±0.500)d vs.(3.400±0.561)d,P=0.000]、术中出血量[(13.450±5.498)mL vs.(108.610±54.462) mL,P=0.000]、术后2...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孔与三孔剑突下胸腔镜(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XVATS)全胸腺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连续开展的60例XVATS全胸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53.1(27.0~76.0)岁。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XVATS组(30例)与三孔XVATS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长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胸腔引流量与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血栓或纵隔感染病例。单孔X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三孔X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19.0)min vs.(75.8±15.7)min,P=0.012];此外,单孔组术后3~14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三孔XVATS组(P=0.001)。结论单孔XVATS全胸腺切除术是可行的,患者术后疼痛较三孔组患者轻,但开展初期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切口入路与经侧胸壁切口入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1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剑突组(n=17)与肋间组(n=24),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剑突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短于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剑突组为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天、第5天,剑突组VAS疼痛评分低于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个月~1年,两组各复发1例,均为胸腺癌患者,出现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88%与4.17%;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63,P=0.5799)。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经剑突下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独特微创优势,适于大多数前纵隔肿瘤患者,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经剑突下及双侧肋弓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51例,年龄42~70(34.0±11.0)岁,合并重症肌无力者6例。结果所有入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无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全胸腺切除术,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全胸腺心包前纵隔脂肪切除术。手术时间60~120(85.0±18.0)h,出血量20~50 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3(2.0±0.7)d,术后住院时间5~10(7.0±1.5)d。术后病理:胸腺瘤45例,胸腺癌6例,胸腺囊肿32例,胸腺脂肪瘤1例,胸腺增生1例。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疗效判断标准,合并重症肌无力(6例)术后完全缓解1例(16.7%),药物缓解5例(83.3%)。所有患者术后至2017年7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部分胸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病人93例。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剑突下组(40例)和侧进胸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围术期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均完成胸腔镜胸腺全切或胸腺扩大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剑突下组胸腺全切手术时间为(60.32±1.53)分钟,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时间为(114.52±11.63)分钟,术后带管时间为(3.20±0.91)天,术后住院时间为(4.00±0.16)天,侧进胸组分别为(66.62±1.45)分钟、(138.76±6.35)分钟、(4.00±1.22)天和(4.70±0.1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下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为(3.8±0.8)分、48小时VAS评分为(3.0±0.7)分、72小时VAS评分为(2.6±0.9)分,侧进胸组分别为(5.7±0.9)分、(4.7±0.8)分和(3.2±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天感觉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11年12月行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13例,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及头灯照明,经颈横切口从胸骨后间隙完整游离肿瘤及全胸腺并切除。结果1例因游离中发现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肿瘤。12例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8.1min(38—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ml(30~50m1),平均术后住院3.7d(2~7d)。1例术后第2天出现房颤,药物治疗后转窦性心率。13例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病理:MasaokaI期胸腺瘤2例,Ⅱ期胸腺瘤3例,Ⅲ期胸腺瘤1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异位甲状旁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各1例。5例MasaokaI/Ⅱ期胸腺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3~57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1例MasaokaⅢ期胸腺瘤术后放疗50Gy,随访14个月,无复发;胸腺增生3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14~28个月均完全缓解;其余4例良性胸腺肿瘤随访31—59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早期小病灶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胸腺内病变的早期重症肌无力患者及≤5cm的MasaokaI/Ⅱ期胸腺瘤患者的手术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病例数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对开胸患者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8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自控静脉镇痛组(I组)和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组(P组)。I组患者不给予胸椎旁神经阻滞, 术毕时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组患者手术开始前在手术切口肋间水平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注入0.3%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10 mg共20 ml, 术毕时也给予自控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24、48、72 h静息和咳嗽时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 术后l、3、6、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询问是否存在静息时伤口疼痛以及NRS疼痛评分。结果 P组术后6、24、48、72 h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低于I组(P<0.05)。P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静息时NRS疼痛评分低于I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静息时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3、6、12个月静息时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同一医疗组收治的经剑突下入路接受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RATS)组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RATS组41例,男13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61±14.99)岁;VATS组38例,男14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84±15.05)岁。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RATS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高于或长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水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第1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视觉模拟评分,术后第3 d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镇痛泵使用时间,自主按压镇痛泵次数,纵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比较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留置与不留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54例良性胸腺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27)与对照组(n=27)。观察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对照组术后则留置引流管。对比评估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1,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4,P0.001;t=-5.988,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合肋缘下切口的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3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11~70(40.70±17.31)岁。所有患者采用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胸或延长手术切口长度患者。患者切口长度平均(2.76±0.40)cm,手术时间平均(138.4±35.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28.6)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13.40±9.84)h,采用延迟拔管1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少量胸腔积液1例、肺炎1例。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平均2.77分。结论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技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容易操作、清扫彻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深入研究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侧胸入路完全无管化三孔胸腔镜(totally no tube three-port thoracoscopic surgery,TNTT)胸腺肿瘤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NTT组和传统单操作孔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11例患者,其中TNTT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11±8.64)岁;SVATS组67例,男30例、女37例,平均年龄(62.40±7.9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TT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SVATS组患者术后疼痛更轻(P<0.05)。结论 TNTT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在加速康复外科方面有明显优势,但SVATS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三孔式"经剑突肋缘下胸腺切除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该研究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13例,均采用"三孔式"前纵隔剑突下胸腺切除治疗,统计分析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胸腺完整切除率、周围脂肪清扫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死率)、疼痛评分和伤口满意度。 结果剑突下观察孔长度为(20±2)mm;平均手术时间(95.1±23.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5±9.2)ml(除去中转手术);中转开胸率3.53 %(4/113);胸腺完整切除率100%;周围脂肪清扫率(92.37±6.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4±1.2)d(术后不留置引流管);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疼痛评分(VAS)为(2.3±0.3)分;患者切口满意度评分(93.0±5.6)分。 结论"三孔式"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作为胸腺切除的新方法,不仅满足了传统手术观念所要求的"en bloc"切除原则,同时又兼顾了现代社会微创美观的要求。该术式在安全性和术后并发症等各方面均不劣于传统手术,可作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新方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改良经颈胸腺手术牵开器开展经颈切口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u例;年龄14~69岁,术前临床诊断均为胸腺瘤。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经颈切口行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术中利用自制改良胸腺手术牵开器向上牵开胸骨,扩大前纵隔手术操作空间,确保经颈部切口可施行胸腺及胸腺瘤的完整切除。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l~2h,术中出血量30~50ml,平均术后引流量20ml,住院时间2~4d。21例患者均在术后第2d拔除颈部引流管。21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瘤12例(2例伴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l例(不伴胸腺瘤),胸腺增生4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脂肪瘤1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无切口疼痛主诉,咳嗽、胸闷及眼睑下垂等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利用自制改良胸腺手术牵开器行经颈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术中切口湿露好,肿瘤、胸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切口美观,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与经胸骨(胸骨正中切口、第2肋间胸骨横断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不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和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增生的手术患者共355例,对其中272例回馈随访结果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胸腔镜组58例,胸骨正中纵行劈开组23例,第2肋间胸骨横断小切口组191例。结果与胸骨正中纵行劈开组相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96.90±47.69)ml vs(152.30±93.19)ml,χ~2=3.497,P0.001]、引流时间短[(1.93±0.97)d vs(2.61±0.94)d,t=2.857,P=0.006]、住院时间短[(3.48±1.68)d vs(8.04±4.23)d,t=6.993,P0.001]。与第2肋间胸骨横断小切口组比,胸腔镜组引流时间短[(1.93±0.97)d vs(2.75±0.97)d,t=5.612,P0.001]、住院时间短[(3.48±1.68)d vs(6.87±4.16)d,t=6.042,P0.001]。术后随访12~7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5个月。三组患者手术对重症肌无力的总效率分别为79.3%、86.9%和8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424;χ~2=1.200,P=0.273)。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不仅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还能够达到经胸骨手术切除胸腺治疗重症肌无力相似的临床效果。因此,建议不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应首选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倾向性评分匹配配对良好的情况下,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与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田辉教授肺外科团队因原发性肺癌行肺叶或亚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术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RATS)肺切除术,为RATS组;156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外科(VATS)肺切除术,为VATS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进行混杂因素校正,比较匹配后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结果。 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每组88例配对成功。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发现RATS组手术时间略长于VAT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RATS组术中出血量较VATS组更少(P<0.001)。RATS组淋巴结清扫站数(P<0.001)及清扫个数(P=0.031)均高于VATS组;RATS组住院费用较VAT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3天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TS组术后第1~3天NRS评分更高。两组淋巴结升期率、术后第1~3天引流量、术后全部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可切除肺癌手术治疗上,RATS与VATS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相似。此外,RATS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上存在优势,缺点是增加了住院总费用,潜在增加了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经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4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组织及前上纵隔的脂肪软组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均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16.3(65-1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1.7(52-1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5(6-16)d。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2例,予机械辅助通气及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病理示26例为胸腺增生,16例为胸腺瘤。35例获随访,平均27.2(4-43)月,完全缓解7例,改善27例,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方法可行、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