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PD-L1表达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241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D-L1表达状态分为阳性和阴性组、高表达和低表达组。Pearson χ2检验比较组间分类变量的差异;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连续变量的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NSCLC中,PD-L1阳性组SUVmax、TLG均高于阴性组(P<0.05)。PD-L1高表达组SUVmax、MTV、TLG均高于低表达组(P<0.05)。鳞癌PD-L1阳性率、高表达率均高于腺癌(P<0.05)。在腺癌中,PD-L1阳性组、高表达组的SUVmax分别高于阴性组、低表达组(P<0.05),组间MTV、TL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中,代谢参数与PD-L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NSCLC的腺癌中,SUVmax是PD-L1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也是PD-L1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ALK阴性腺癌中,SUVmax均是PD-L1阳性、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结论   SUVmax能够预测腺癌患者PD-L1的表达状态,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PD-1/PD-L1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放化疗以外治疗多种难治性、复发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只有部分患者从中获益。PD-1/PD-L1靶向核素分子探针核医学显像可以无创、实时、重复地进行全身(包括肿瘤及其他组织中)的PD-1/PD-L1表达水平的活体检测,便于:(1)帮助临床筛选获益患者;(2)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3)动态监测PD-1/PD-L1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有力依据。本文将对PD-1/PD-L1靶向核素分子探针的临床前及临床转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展帅 《现代肿瘤医学》2023,(23):4318-4325
目的:基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PD-L1+/TIL+和PD-L1+/TIL-小鼠黑色素瘤模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基因编码分子H-2Kb-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筛选出H-2Kb+的细胞,使用动物试验、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H-2Kb+的细胞生长速度、成瘤快慢、细胞因子分泌、T淋巴细胞浸润和PD-L1的表达等。结果:筛选得到了8株H-2Kb+的细胞,其中2F10和2G1两株细胞的H-2Kb表达持久稳定,细胞生长慢、成瘤慢,分泌MCP-1和IL-6,可在2F10肿瘤组织中检测到T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均可检测到PD-L1表达。结论:利用H-2Kb+细胞构建出了符合临...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在正常机体中,PD-1/PD-L1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1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本文从PD-1/PD-L1的发现及其结构、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PD-1/PD-L1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研究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治疗前景值得期待。本文对PD-1/PD-L1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与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l,PD-L1)是目前免疫治疗中关注的焦点.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导致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衰竭及免疫逃逸,阻断PD-1与PD-L1结合是有效的治疗靶点.针对阻断PD-1/PD-L1通路的单克隆抗体通过美国FDA的审批己应用于临床,并已证实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胃癌、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该疗法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治疗研究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当前PD-1/PD-L1的分子结构、肿瘤免疫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在结直肠癌微环境中的特点、临床病理分子特点、PD-1/PD-L1抑制剂治疗与耐药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新热点,其中PD-1/PD-L1免疫治疗在很多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起关注。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靶向PD-1/PD-L1药物主要有Nivolumab、Pembromizumab和Atezolizumab等,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后18F-FDGPET/CT显像结果。并与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PET/CT对97.70%(85/87)淋巴瘤治疗后患者进行了准确疗效评价。而单纯CT对74.71%(65/87)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准确评价。18F-FDGPET/CT在诊断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8F-FDG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乏氧是恶性肿瘤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肿瘤侵袭性以及对放化疗抗拒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可以全面、无创和重复地检测肿瘤乏氧。并可用来预测肿瘤预后、评价疗效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11 C-PD153035PET/CT分子影像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状态,为EGFR靶向治疗患者的选择与疗效评价等提供新型、有效的影像学手段。方法:经组织学确诊的21例晚期NSCLC患者(ⅢB~Ⅳ期),接受EGFR靶向治疗(厄罗替尼)前1周内行11 C-PD153035PET/CT检查,测定其基准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口服厄罗替尼150mg/d,服药6周再次行11 C-PD153035PET/CT检查,获取治疗早期的SUVmax并评价疗效。ROC曲线确定治疗有反应和无反应者的SUV最佳界值。结果:治疗前SUVmax能够预测患者生存,高代谢组(SUVmax>2.46)的中位生存期(11.7个月)与低代谢组(SUVmax≤2.46)中位生存期(4.9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1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周时SUVma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P=0.209。结论:11 C-PD153035作为一种新型示踪剂,通过PET/CT分子影像来检测晚期NSCLC肿瘤组织的EGFR状态,为EGFR靶向治疗的患者筛选和预后预测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小细胞肺癌是以广泛转移和预后不良为特征的一种恶性肿瘤。虽然34%~85%的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有效,但疾病进展迅速,后续的二线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并且近几十年的治疗方案没有突破性进展。近几年生物治疗迅速发展,免疫治疗成为继靶向治疗后的又一次飞跃。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结合,抑制了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负性调控机体免疫机制应答过程,从而介导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PD-1/PD-L1拮抗剂在SCLC中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良好效果,让更多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受益,尽可能的延长生存时间。本文就PD-1/PD-L1拮抗剂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68Ga-PSMA-617在神经胶质瘤U87MG荷瘤鼠的显像情况。方法 将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的新型探针DKFZ-PSMA-617进行68Ga核素标记,利用Radio-TLC对68Ga-PSMA-617的放射化学纯度进行快速质控,然后进行细胞水平实验,尾静脉注射5和40 min后对U87MG荷瘤鼠进行micro-PET显像,同时对PSMA阻滞剂ZJ-43(25 mg/kg)共注射组进行注射后40 min的图像采集。结果 Radio-TLC对68Ga-PSMA-617的标记率及放化纯测定可在10min内完成,放化纯高达(99.0±1.9)%,细胞水平实验显示68Ga-PSMA-617分子探针的特异性,同时也显示U87MG细胞表面仅有较少量PSMA表达,而U87MG荷瘤鼠的micro-PET显像可见随时间延长肿瘤对PSMA靶向分子探针的放射性摄取的逐渐增高,靶与非靶比值从1.85±0.02(5 min)增长至3.62±0.175(40 min),且肿瘤对该探针的摄取可被PSMA阻滞剂ZJ-43所抑制。结论 68Ga-PSMA-617不仅可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也有望应用于新生血管丰富的神经胶质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因其显著的疗效而迅速发展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与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因此,PD-1/PDL1信号通路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新靶点。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淋巴瘤治疗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对该类药物的相关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抗体应用于淋巴瘤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6.
郭建宾  段华  钱海利  张颖 《癌症进展》2017,15(12):1380-1382,1388
靶定免疫检查点的治疗为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其中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在包括子宫内膜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极大优势.本文针对PD-1/PD-L1的作用机制及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信号通路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并且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进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重要存在,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和人体其他系统协调,一起维护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统完善的人体依旧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提示人们恶性肿瘤可以逃避免疫监视,具有免疫逃逸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氟-18-2-脱氧-D-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CT)的标准摄取值(SUV)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18F-FDG PET-CT扫描并经手术确诊的NSCLC患者33例,Survivin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NSCLC病例PET-CT的SUVmax平均为10.5±5.4,SUVmax与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r=0.432,P=0.012)、临床分型(中心型和周围型,r=0.379,P=0.029)及病灶大小(r=0.743,P=0.000)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为84.8%(28/33),腺癌的阳性表达高于鳞癌,u=2.29,P=0.022;SUVmax与Survivin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ET-CT的SUVmax与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型及病灶大小有关,Survivin的表达与组织病理类型有关,SUVmax与Survivin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56例T-LBL/ALL(实验组)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H)(对照组)组织中PD-1与PD-L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HC结果:PD-1在T-LBL/ALL肿瘤细胞不表达,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17.9 %(10/56),与对照组(90.0 %,18/2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D-L1蛋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7.5 %(21/56)和10.0 %(2/2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qRT-PCR结果:T-LBL/ALL组中PD-L1 和P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2.255比2.575;37.990比3.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年龄、PD-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D-L1蛋白高表达及患者年龄≤25岁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PD-1/PD-L1可能参与T-LBL/ALL的免疫逃逸,有望成为治疗T-LBL/ALL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