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Nrf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rf2的表达。结果 Nrf2总阳性率91.8%,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97.4%(38/39),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81.8%(18/22)(P0.01);未侵犯包膜组阳性率100%(24/24),侵犯包膜组阳性率86.5%(32/37)(P0.01);提示Nrf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呈负相关关系。结果还显示,在Nrf2阳性的病例中,未侵犯包膜与侵犯包膜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16.7%(4/24)及43.8%(14/32)(P0.05),提示尽管Nrf2阳性,侵犯包膜组明显比未侵犯包膜组淋巴结转移机会大;在侵犯包膜的病例中,Nrf2阴性及Nrf2阳性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80%(4/5)及43.8%(14/32)(P0.05),提示侵犯包膜即使Nrf2阴性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仍很大。结论 Nrf2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Nrf2阳性率降低能抑制肿瘤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
钱连连  潘晓培  张清君  殷德涛 《全科护理》2021,19(26):3617-3619
目的:探讨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相关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7例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病人基本资料及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7例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随访调查结果显示,5年后病人死亡29例,占22.83%;存活98例,占77.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病灶是否突破包膜、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远处转移、肿瘤分期是影响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远处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期是影响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是否远处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期是影响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分子Shh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病理蜡块标本中Shh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hh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甲状腺髓样癌组织中Shh阳性表达率72.7% (8/1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9.1%(1/11).癌组织中Shh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Shh在肿瘤直径≥1 cm和直径<1 cm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h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h信号通路的主要配体Shh蛋白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中表达升高,并与肿瘤发生、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hh蛋白为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判断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银成  陈灼怀  关弘  徐洪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45-347,i0007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5例甲状腺髓样癌进行研究,观察其病理形态特点。结果25例甲状腺髓样癌的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及梭形细胞组成,可呈多种组织学类型,其中巢状型8例,束状/带状型6例,腺样(管状和腺泡)型3例,弥漫和类癌型各3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型(髓样和滤泡癌)各1例。免疫组化降钙素、铬粒素A均( ),2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1例癌胚抗原( ),18例突触素( ),1例HMB45( ),1例癌组织甲状腺球蛋白( )。CD44V6( )表达分别为髓样癌40%,滤泡癌30%,髓样癌80%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结论诊断时应注意与形态相似的肿瘤相鉴别,CT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标记物,若CT阴性,CEA及内分泌激素的阳性表达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annexin A2在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在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甲状腺滤泡癌、22例甲状腺髓样癌及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检测annexin A2的表达.结果 乳头状癌中annexin A2的阳性率为45.8%(11/24),明显高于滤泡癌、髓样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阳性率(4%、9.1%、8.3%)(P<0.05).annexin A2的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滤泡癌髓样癌及滤泡癌与髓样癌之间无显著差异.乳头状癌中,annexin A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nnexin A2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髓样癌(micro-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micro-MTC 24例,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36~71岁,中位年龄47岁,男女比1∶1.7,均为单侧甲状腺孤立性病变,直径0.1~1 cm,中位直径0.6 cm。镜下肿瘤无纤维性包膜,浸润周围甲状腺组织,13%(3/24)可见卫星结节;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罕见,未见坏死及脉管侵犯。临床Ⅰ期占75%,Ⅲ期占25%,30%(6/20)见淋巴结转移,无其他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随访时间5~1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生化治愈率100%。结论 micro-MTC多发生于成年人,表现为单侧甲状腺孤立性病变,女性较男性多见,罕见复发转移,预后极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1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1例,共169个病灶。分析肿瘤大小、甲状腺被膜外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超声表现,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6版)甲状腺癌分期标准行术前分期,并与病理分期对照,评估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评估甲状腺被膜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60/67)、72.2%(39/54)、80.0%(60/75)、84.8%(39/46)。术前超声诊断T1~T4正确率分别为75.0%(36/48)、100%(1/1)、81.9%(59/72)、0。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5%(29/61)、90.0%(54/60)、82.9%(29/35)、62.8%(54/86)。 结论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甲状腺外侵犯范围及颈侧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2,ROR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ROR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表达水平的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ROR2蛋白表达水平与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PTC组织中RO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46%,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13.75%(χ2=83.419,P <0.001),其中PTC组织中ROR2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ROR2高表达与PTC患者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高呈正相关。ROR2蛋白高表达是影响P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3,95%CI:1.119~4.597,P <0.001)。ROR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并比较最大径>1.0 cm及≤1.0 cm的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检查及手术切除的36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及病理结果。总结甲状腺髓样癌病灶的超声特征,并依病灶最大径分为>1.0 cm及≤1.0 cm两组,比较两组间超声图像表现的差异。 结果甲状腺髓样癌病灶共42个,最大径为(2.6±1.5)cm(0.4~5.4 cm)。甲状腺髓样癌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32个,76.2%),所有病灶均为低回声,以实性为主(39个,92.8%),多数伴有钙化(25个,59.5%)。与≤1.0 cm的病灶相比,>1.0 cm的甲状腺髓样癌病灶血流信号多丰富(65.5% vs 7.7%,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79.3% vs 15.4%,P<0.001),病灶超声诊断准确性更高(93.1% vs 61.5%,P=0.037)。 结论甲状腺髓样癌病灶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实性低回声为主,多数伴有钙化。不同大小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特征不同,准确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和131Ⅰ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阴性时,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否可以反映DTC的复发和转移以及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对这些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临床随访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经手术和131Ⅰ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后的DTC患者随访发现11例患者(21.15%)的血清TgAb浓度均为阳性(>40 IU/ml,范围为84.0~5450.0 IU/ml),但血清Tg<0.2 ng/ml;随访期间行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和131 Ⅰ全身显像,计算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必要时行全身骨显像、X/CT、B超、MRI检查等.结果 11例血清TgAb浓度均为阳性的患者中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和131Ⅰ全身显像共发现8例患者阳性病灶13个,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发现阳性病灶8个,其中纵膈转移2个,颈部病灶(包括残留病灶和颈淋巴结转移)6个,阴性病灶5个(假阴性),其中颈淋巴结转移3个,纵膈和肺转移各1个,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的灵敏度61.5%,特异性100%,阳性预期值100%;131Ⅰ全身显像发现阳性病灶10个,其中纵隔转移2个,肺转移1个,颈部病灶(包括残留病灶和颈淋巴结转移)7个,阴性病灶3个(假阴性),其中纵隔转移1个,颈淋巴结转移2个,131Ⅰ全身显像灵敏度76.92%,特异性lOO%,阳性预期值90.9%.结论 当DTC患者上血清Tg处于低水平状态时,如果TgAb水平持续升高,可以作为诊断DTC转移或复发的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对DTC复发和转移较敏感,可用于血清TgAb浓度升高而Tg水平阴性时的DTC复发和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6例甲状腺髓样癌进行分析,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例甲状腺髓样癌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6例甲状腺髓样癌中呈经典型表现的11例,类癌型(小细胞型)2例,腺泡型1例,乳头型1例。免疫组化calcitonin阳性thyroglobulin阴性。结论:甲状腺髓样癌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多样,尤其非经典型改变的病例易误诊为甲状腺其它肿瘤,易后确诊依靠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和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0例,淋巴结转移者42例)组织中p27、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62.0%,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45.2%,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和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且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 (M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6例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光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患者大多以颈部肿块就诊 ,可伴腹泻症状。术后 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7%和 5 7.1%。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 15例 ,家族型甲状腺髓样癌 1例。癌组织中降钙素 (CT)阳性 16例、CgA阳性 15例、NSE阳性 10例、Syn阳性 7例、3例见甲状腺球蛋白 (Tg)阳性细胞 ,淀粉样物质染色均阳性。结论 MTC具有多分化肿瘤的特点 ,可以表达多种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少数可出现类癌综合征或顽固性腹泻。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 ,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MTC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意义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SP法检测105例存档蜡块标本中CD105的表达。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标本30例,无CD105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中26例阳性,滤泡状癌20例中17例阳性,未分化癌标本15例中14例阳性,上述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4例中22例阳性,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16例中4例阳性,二者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CD10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膜上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中依次升高。CD105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P2X7受体表达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46例PTC患者及39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P2X7受体的表达,分析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甲状腺组织。使用半定量方法评价染色强度和程度。所有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46例PTC标本中,荚膜侵犯17例(37.0%),淋巴结受累25例(54.3%)。其中28例(60.9%)P2X7受体阳性表达,18例(39.1%)为阴性表达。受体表达阳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78.6%vs.27.6%,P=0.001);在细胞亚型中,受体表达阴性组多为滤泡亚型,受体表达阳性组多为乳头状亚型(P=0.046)。39例良性结节患者中有37例为阴性表达。PTC患者的P2X7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得分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4.21±1.11)分vs.(0.41±0.15)分,P0.001)],但PTC各亚型之间乳头状亚型和滤泡亚型之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PT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的单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荚膜浸润、P2X7受体表达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P2X7受体阳性表达(OR:6.23,95%CI:1.51~11.44,P0.001),肿瘤大小(OR:3.52,95%CI:1.32~6.38,P0.001)和荚膜浸润(OR:2.35,95%CI:1.05~5.15,P0.001)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P2X7受体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有助于作为PTC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病理科收集的胰腺癌组织标本75例(癌组织)、获取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收集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检测两组标本中的IGFBP-2、LC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IGFBP-2、LC3蛋白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门脉或腹腔神经侵犯、肿瘤病灶直径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的IGFBP-2蛋白阳性表达率81.33%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的LC3蛋白阳性表达率34.67%显著的低于癌旁组织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IGFBP-2蛋白表达阳性与胰腺癌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癌组织中的LC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IGFBP-2蛋白高表达、LC3蛋白低表达,两者均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IGFBP-2蛋白高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AGE)表达变化,探讨其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的价值。方法 1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肝癌根治术,术后给予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取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GE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肝癌患者RAGE阳性表达率。对134例患者随访5年,记录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比较RAGE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期、复发转移率及病死率。以术后5年复发转移及死亡者为预后不良组,其余为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一般临床资料和RAGE阳性表达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组织RAGE阳性表达率(64.9%)高于癌旁组织(15.7%)(χ2=5.678,P=0.021)。134例患者中RAGE阳性表达87例,肿瘤直径≥5 cm(79.7%)、病理分级低分化(84.6%)、有微血管侵犯(8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髓样癌患者17例,采用患侧叶+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或近全切除治疗,常规Ⅵ、Ⅶ区淋巴结清扫,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择区(Ⅱ~Ⅴ区)性颈淋巴结清扫;均经术中冰冻及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5a生存14例。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确诊困难,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环氧化酶-2(COX-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中的表达,评价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在颈侧区、颈侧后区(Ⅱ-Ⅴ区)淋巴结阴性(cN0)的PTC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临床cN0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检测Ⅵ区、Ⅱ-Ⅴ区淋巴结COX-2的表达。结果Ⅵ区淋巴结转移10例(20%),COX-2阳性9例(90%);Ⅱ-Ⅴ区转移6例(12%),COX-2阳性5例(83%);Ⅵ区淋巴结转移者中Ⅱ-Ⅴ区转移率为50%(5/10),Ⅵ区未转移者中Ⅱ-Ⅴ区转移率15%(1/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者COX-2阳性率Ⅵ区占15%,Ⅱ-Ⅴ区20%。结论COX-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明确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对于cN0的PTC患者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清扫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至2015年间初治的305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央区(喉返神经前方Ⅵa区、喉返神经后方Ⅵb区)转移率及临床病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5例 cN0期PTMC 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或右侧腺叶切除加同侧中央区清扫,肿瘤中位直径为6.75 mm.中央区总转移率为35%,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1.1%.患者男女性别、年龄〈45岁、肿瘤直径≥0.8 cm、双侧多发病灶、有被膜侵犯,Ⅵa转移淋巴结≥3,均为PTMCⅥb区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χ2值分别为6.913、4.241、4.517、5.185、12.400、34.745, P均〈0.05).结论 由于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高以及术前对中央区转移评估存在不足,故对于肿瘤≥0.8 cm、多发病灶、存在被膜侵犯及右中央区浅层淋巴结转移个数≥3的尤其是男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时应包括喉返神经后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