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颤属中医学“心悸”的范畴,痰瘀互结之证是房颤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主要证型。这一时期,病情缠绵多端,较为棘手,但万变不离其宗。从痰瘀互结论治房颤,须谨守化痰祛瘀之大法,同时分清痰瘀之主次,以抓住主要矛盾;房颤多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临证要注意扶正祛邪并用;治疗痰瘀要重视理气疏肝,气机畅则病多易迎刃而解;痰瘀易产生“郁热”变证,因此适时佐以清热有如画龙点睛之妙。  相似文献   

2.
痰饮瘀血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痰饮、瘀血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综合临床中医文献、西医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分析。结论: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提示此病源于脾虚,脾虚则生痰,痰滞则血瘀;痰饮、瘀血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从痰瘀互结来分析胰岛素抵抗的特点而在临床运用通络祛痰活血化瘀之法,配合相应的药物,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痰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痰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痰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痰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痰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痰和瘀共存是痰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痰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痰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痰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痰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痰瘀互结致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瘀血致病各有特点 ,临床多见痰瘀互结致病者。夫痰饮之成也 ,源于津液 ;瘀血之生也 ,源于血液。血和津液既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二者具有“津血同源”、“津血互化”的关系。《灵枢·邪客》指出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又说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说明血和津液旺则俱旺 ,伤则均伤。在生理条件下 ,津液与血在“气化”作用下可相互资生转化。故在病理条件下 ,气化失常 ,痰饮和瘀血亦能相互影响 ,终致痰瘀互结。如气不化津 ,则津液停聚 ,凝结而形成痰…  相似文献   

6.
从痰瘀互结论治冠心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炜 《江苏中医药》2004,25(5):16-17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根据临床观察,笔者认为现代中医学对此病的论治应强调两点:一是重视病性的“邪实”方面,在疾病全过程,特别在疾病早期应以“祛邪”为主,兼顾“补虚”;二是重视“痰瘀同治”,在运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时,结合“化痰软坚法”。  相似文献   

7.
郭玲  远方  栗睿 《环球中医药》2021,14(2):246-249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本文围绕痰、瘀的致病特点探究其病机本质,创"痰瘀膜肾方"应用于临床.痰邪因水液运化失常而产生,其致病因素可贯穿于疾病始终,且导致疾病变化多端.久病不愈后因气、痰而产生瘀血,瘀血阻于肾络,也是膜性肾病重要的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痰瘀交结互为因果,使病情缠绵.而痰或瘀的产生,是因为脾肾亏虚...  相似文献   

8.
王占华 《陕西中医》1990,11(2):75-76
<正> 中风一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由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清喻昌语)其病理机制,中医多认为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瘀血)六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突然发病。笔者认为,此六端因素中,痰瘀二因尤为重要,可以说痰瘀互结阻滞经脉,蒙闭清窍是中风的关键病机。现就此略呈管见。一、痰湿与中风祖国医学对痰湿与中风  相似文献   

9.
从痰瘀互结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曙琴 《中医药学刊》2006,24(1):189-18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应用痰瘀互结理论自拟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并与口服西药弥可保30例作对照,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薛轶燕  苏励  田雨 《江西中医药》2011,42(12):21-2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全身性风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3%。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研究进展较快,随着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使RA的疗效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浅析从痰瘀互结论治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日益增寿 ,但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亦有趋升之势。这一疾病可视为常见病 ,中医学称之为呆病 ,又名文痴。本病是以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和退行性改变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 ,它起病渐缓 ,智能呈进行性减退 ,特别是记忆障碍最为明显 ,初则限于近事遗忘 ,渐而往事也不复记忆 ,严重时自己和亲属的名字也忘记。定向力、理解力也逐渐发生障碍。情感变得迟钝 ,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 ,发音含糊不清 ,语无伦次 ,病程后期生活不能自理 ,终日卧床。中医学对本病的表现早已有描述 ,如清·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云 :“呆…  相似文献   

13.
安辰  王蕾 《中医药信息》2014,(5):116-118
脑为元神之府,虽独居身之高巅,但与脏腑联系密切。若脏腑病,津停血滞,易使痰瘀内生,影响脑之功能,导致多种脑病的发生。常见脑病如眩晕、头痛、中风、痴呆等皆可因于痰瘀为害,临床上仔细辨别痰、瘀及痰瘀的存在,根据不同证型予以不同治法。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应用痰瘀互结理论自拟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并与口服西药弥可保30例作对照,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  相似文献   

15.
<正>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3~6岁儿童,RRTI发病率约为20%[1-2]。RRTI通常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不适当的喂养及居住环境等有关[3-4],治疗不当或疾病进展可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和/或其他疾病,这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手段单一且疗效有限,因此,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  相似文献   

16.
《国医论坛》2021,36(4):48-50
符为民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两端,实证为清窍不利、闭阻脑络,虚证为肝肾不足、髓海失养。病理因素为气、火、痰、瘀,且常相兼致病,其中以痰瘀互结最为常见。符老强调精准辨证、主次合参,治疗上主张标本兼治、注重预后;方选涤痰汤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合用,以化痰通瘀、熄风和络。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的疾病。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血压病与痰瘀互结的现代研究,其次探讨了高血压病痰瘀互结的中医分析。本文的研究希望为高血压痛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中国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膳食构成也随着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持续上升,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查阅近年关于中医药治疗NAFLD的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目前业内临床学者大多认可痰瘀互结既是NAFLD的重要证型,也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结合NAFLD痰瘀互结的理论渊源、生物学研究基础、临床研究及因机证治等几个方面阐述NAFLD的中医研究进展,以期为NAFLD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9.
痰浊、瘀血紧密相关,均为病理代谢产物,互为因果,相互夹杂。痰瘀同治治疗冠心病疗效已医学工证实。从痰瘀理论的形成基础、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病机、以及辨证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究其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网清 《江苏中医》1996,17(3):33-34
痰浊、瘀血均为人体病理产物,而痰瘀同病者临床较多见。本文对痰瘀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论述:(1)理论渊源;(2)形成机理;(3)辩证要点;(4)临床意义;(5)治疗方药;并介绍治案一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