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杂交和冷冻象鼻(FET)技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诊治的937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815例(86.9%)患者行常规全弓替换+FET植入术(FET组);122例(13.1%)患者行头臂血管去分支+同期全弓腔内介入支架修复术(杂交组)。通过匹配分析方法确定了109对患者进行均衡比较。结果:(1)全组患者分析结果:全组平均年龄48.6岁,杂交组高于FET组(61.3岁比46.7岁,P<0.001)。全组早期死亡98例(10.5%,98/937),杂交组11例(9%,11/122),FET组87例(10.7%,87/815)(P=0.577);全组复合并发症率19.6%(184/937),杂交组[15.6%(19/122)]和FET组[20.2%(165/8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杂交组术后无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FET组有72例(8.8%)(P=0.010)。(2)匹配组分析结果:杂交组死亡率及复合并发症率均低于FET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0/109)比17.4%(19/109),P=0.073;15.6%(17/109)比25.7%(28/109),P=0.066]。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以及截瘫发生率,杂交组均低于FET组(P=0.013,P=0.022及P=0.014)。胸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杂交组均高于FET组[支架段:87.8%(79/90)比75.3%(58/77),P=0.044;下胸段:43.3%(39/90)比27.3%(21/77),P=0.038]。杂交组3、5及7年生存率分别为95.7%、91.7%及91.7%,FET组分别为95.6%、93.7%及82%(P=0.320)。结论:杂交全弓技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有改善术后早期死亡和复合并发症的趋势;相比FET技术,杂交技术显著降低术后脊髓损伤和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更能促进中远期胸段夹层假腔的完全血栓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夜间手术与白天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04年1月至2013年3月,195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从白天急诊手术患者(127例)中选出与晚夜间手术患者(68例)倾向指数相同或相近的个体进行配对,共匹配58对患者,包括夜间手术组[n=58,男45例,女13例,(48.3±14.6)岁]和白天手术组[n=58,男43例,女15例,(47.7±14.6)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透析率、气管切开率、住ICU时间、住院死亡率。结果夜间手术组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率[19.0%(11/58)VS.6.9%(4/58),P=-0.053]、住院死亡率[8.6%(5/58)VS.6.9%(4/58),P=0.729]与白天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夜间手术组与白天手术组比较,前者手术时间延长[(485.7-t-93.5)minVS.(428.5±123.3)min,P=0.048]、术后胸腔引流量偏多[(979.5±235.7)mlVS.(756.6±185.9)ml,P=-0.031]、机械通气时间延长[(67.9±13.8)hVS.(55.7±11.9)h,P=-0.025]、术后透析率增加[17.2%(10/58)VS.5.2%(3/58),P=0.039]、住ICU时间延长[(89.4±16.2)hVS.(74.8±12.5)h,P=-0.023]。术后随访107例患者,随访时间4~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13例术后透析患者中有12例已经不需要定期行透析治疗。结论夜间急诊主动脉夹层手术并不增加住院死亡率,但是增加术后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无论是夜间还是白天,对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应该以更充分地准备、更饱满地精力去积极认真对待,必要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支架修复术后再发逆撕型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其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8月既往行腔内修复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再发逆撕型A型主动脉夹层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患者均常规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 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9.1±12.2)岁。再发A型夹层时症状为胸痛12例,头痛和意识障碍各1例,无症状2例。16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植入术。主动脉根部行Bentall手术2例,行根部成形术10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中发现夹层破口明确位于近端金属裸支架周围共10例,另外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前侧壁。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152.2±29.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6±27.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9.8±8.3)min。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无死亡。术后随访32~85(57.4±18.3)个月。随访期间均存活,1例于术后3年因腹主动脉夹层再次行腔内支架植入术。结论 采用全弓置换合并支架象鼻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2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腔内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89例,其中试验组利用体外开窗技术重建,44例,男36例、女8例,平均年龄(58.02±13.58)岁;对照组利用烟囱技术重建,45例,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10±12.3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126.16±7.53)min vs.(96.49±6.52)min,P<0.01]。中位随访时间31(13~48)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内漏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在脑卒中、心肌梗死、假腔血栓化、逆撕性主动脉夹层、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的短中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共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了血管腔内修复术,其中男113例,女8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6.7岁。急性期夹层(从发病至手术间隔≤7d)35例,亚急性期夹层(从发病至手术间隔8~30d)57例,慢性期夹层(发病至手术间隔〉30d)29例。结果即时手术成功率100%,住院并发症发生率27.3%,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3%,术后内漏发生率15.7%。住院死亡率4.1%,其中急性期夹层死亡率2.9%,亚急性期夹层0.0%,慢性期夹层13.8%。108例患者获随访(93.1%),平均随访17.5(1-67)个月。随访工具为CTA,结果显示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44.3%,部分血栓形成55.7%。随访期间死亡率2.8%。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短中期结果显示,它是一种微创、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评价其外科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3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4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26~72 (47.6±9.2) 岁。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至确诊<14 d) 43例,慢性5例。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9例+主动脉瓣良好、但合并马方综合征6例,行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主动脉根部、但瓣膜功能良好的8例行改良David+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升主动脉10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部分主动脉弓5例行升主动脉+次全弓置换术。出院后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存情况、血压控制情况、有无疼痛复发、运动、活动情况和复查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CTA)。 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21~500 (191.4±5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212 (112.3±31.7) min;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56 (34.8±8.7)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250 (76.2±35.6) h;住ICU时间3~20 (7.1±3.4) d。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680~1 600 (1 092.5±236.3) ml。围术期死亡7例,病死率14.5%,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肾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难治性出血1例、昏迷1例。围术期发生其它并发症20例,经治疗均痊愈或好转出院。随访38例,随访率92.7%(38/41),随访时间3~48 (13.0±8.9) 个月;失访3例。随访期间36例存活,无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死亡,因其它慢性疾病死亡2例。无因主动脉夹层继续形成、假腔扩张行二次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CTA检查未见吻合口渗漏及人工血管扭曲或血流不畅。 结论 根据主动脉夹层破口的位置、升主动脉直径及夹层累及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脏器保护策略是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的关键。应用腋、股动脉联合灌注及提高术中最低温度等策略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早期急性胃肠道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并构建AGI发生风险列线图疾病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6—2021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ATAAD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并将患者分为AGI组和non-AG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并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纳入188例患者,其中男166例、女22例,年龄22~70(49.70±9.96)岁。AGI组60例,non-AGI组128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危险评分、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灌注不良、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输注红细胞均为AGI的预测因素(P<0.05)。两组在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肠外营养、院内感染以及术后30 d死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累及膈下(T8)乃至腰椎水平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行选择性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覆盖全降主动脉后的脊髓局部缺血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病变累及膈水平以下(T8)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2例,女6例;年龄36~ 82岁,平均(58.46 ±8.37)岁.主动脉夹层41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14例,主动脉瘤19例,主动脉二次支架置入4例.采用开放性游离一侧股动脉或选择性穿刺预埋Perclose ProGildTM两种方式,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依据病情选择长230 mm的支架或置入2枚覆膜支架(部分重叠),累计长度(244.74±18.67)mm.结果 术后脊髓损伤3例(3.8%),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性治疗后痊愈.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支架内漏和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长支架覆盖全降主动脉处理病变范围累及T8水平以下的病变,会引起脊髓缺血,应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危险因素,并讨论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存在GIB将患者分为GIB组和non-GIB组。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GIB的危险因素。结果 GIB组纳入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0.11±10.63)岁],non-GIB组纳入患者511例[男384例、女127例,平均年龄(49.81±12.88)岁]。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95%、术中停循环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撤除呼吸机时间>72 h、术后吸入气氧浓度(FiO2)≥50%、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及双瓣置换(double valve replacement,DVR)的早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全胸腔镜下行AVR和DV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VR组和DVR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0.0±11.2)岁。退行性病变8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6例。AVR组16例,DVR组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瓣周漏2例。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87.0±39.9)min和117.0(99.0,158.0)min,术后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分别为9.5(4.8,18.3)h和41.0(34.0,64.0)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214.0±124.6)mL,术后住院时间5.5(4.0,8.3)d。DVR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AVR组长,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AVR组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AR)治疗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采取EVAR手术治疗的63例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EVAR的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术后夹层假腔直径的变化。 结果: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3例置入支架66个,其中有3例患者分别置入支架2枚,平均手术时间(159.1±21.7)min,手术中出现3例内漏,其中1例患者出现极少量内漏、术后CTA复查未发现,1例在支架置入后发现近端内漏、1例患者发现支架远端内漏,分别予以增加支架封堵,术后CTA复查仍然存在少许内漏;全组手术的技术成功率95.24%(60/63),临床成功率为92.06%(58/63);患者术后6个月左锁骨下动脉真腔开口直径、近端破口真腔水平直径mm、瘤体最大真腔直径、膈肌水平真腔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P<0.05),假腔大直径测定值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P<0.05),整体腔径最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5)。 结论:EVAR治疗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三分支全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施行三分支全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65~75(68.2±5.0)岁。行改良David术6例,Bentall术1例,Wheat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术37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35~183(131.1±10.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l~100(61.5±1813)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9~28(24.4±5.6)min。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胸骨哆开1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未发生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三分支全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适合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创伤所致主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34例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交通肇事伤31例、坠落伤2例、物体砸伤1例)。男23例,女11例。患有高血压病10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胸主动脉离断6例,主动脉夹层共19例。开放手术5例,年龄(44.80±20.57)岁;2例A型主动脉夹层行Bentall+孙氏手术,1例B型夹层及2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9例,年龄(45.93±11.01)岁。结果开放手术时间(403.20±30.30)min,患者住院(19.00±6.04)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05.72±27.76)min,患者住院(5.76±3.08)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09±23.10)个月,两组均无死亡,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因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未开通而出现左上肢乏力麻木。结论创伤性主动脉损伤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损伤等级、损伤累及部位及解剖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远期预后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14.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2月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其中男86例,女37例;年龄29~72岁,平均(53.7±13,8)岁。Stanford B型114例、Stanford A型4例,外伤致胸降主动脉破裂3例。4例因主动脉破裂行急诊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以上发热35例,Ⅳ型内漏11例,Ⅰ型内漏1例,肾功能衰竭1例,均经治缓解。术后平均住院(4.0±1.3)d。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急慢性期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2002年5月到2006年12月由于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处于急性期的23例,处于慢性期的27例。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分析其临床特点、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与慢性主动脉夹层组相比,急性主动脉夹层组胸腔积液(17.4%vs0,P=0.04),肢体或内脏缺血(26.1%vs3.7%,P=0.04)发生率较高。急性主动脉夹层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慢性主动脉夹层组高(43.5%vs14.8%,P=0.02)。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平均17±16个月的随访,与慢性主动脉夹层组相比,急性主动脉夹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6.1%vs3.8%,P=0.04)。急性主动脉夹层组在随访期间死亡率有高于慢性主动脉夹层组的趋势(8.7%vs3.8%)。两组随访期内生存率无差别(91.3%vs.96.2%;LogRank,P=0.42),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组4年生存率为86.4%,慢性主动脉夹层组4年生存率为92.3%。在随访期间慢性主动脉夹层组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组(73.9%vs96.2%;LogRank,P=0.02)。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其并发症与就诊时病情急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不同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有95例主动脉夹层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主动脉断端的加固方法不同,将其中72例患者(23例Bentall手术患者未纳入本研究)分为3组,A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8.67±9.23)岁,其中主动脉壁内外均使用毛毡条行“三明治”加固;B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8.00±9.17)岁,仅主动脉内膜内侧使用心包条加固;C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49.20±8.57)岁,主动脉断端不进行任何加固,与人工血管直接吻合。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转归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死亡8例[其中A组1例(4.35%,1/23),C组7例(18.42%,7/38)],住院死亡率11.11%。1例(A组)死于创面广泛渗血,最后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均为C组)死于术后针眼、吻合口广泛渗血,循环不能维持;4例(均为C组)术后三尖瓣重度反流,继发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严重并发症包括肾功能衰竭5例,呼吸功能不全7例,严重脑梗死致偏瘫1例,轻瘫3例,延迟苏醒2例,下肢缺血坏死1例。术后胸腔引流量C组最多,A组胸腔引流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4例,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5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只有1例定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余4例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可以拄拐行走;3例轻瘫患者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主动脉夹层断端的吻合质量异常重要,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使用毛毡条行“三明治”加固可以减少吻合口渗血,预防吻合口撕裂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术后死亡率;若主动脉夹层剥离累及冠状动脉开口,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间22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资料。平均年龄(52.3±8.7)岁,男162例(73.6%)、女58例(26.4%)。按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2组:发生AKI者40例(A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6±9.2)岁;未发生AKI者180例(B组),男133例、女47例,平均年龄(48.5±7.9)岁。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多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住院死亡12例(5.5%),发生AKI组患者死亡7例(17.5%),未发生AKI组患者死亡5例(2.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血清肌酐值、术前白细胞水平、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间、主动脉根部处理、主动脉弓置换、术中及术后24 h输注红细胞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肌酐值、术前白细胞水平、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及术后24 h输注红细胞量是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肌酐值、术前白细胞水平、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及术后24 h输注红细胞量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的临床经验与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8月至2012年3月,73例急性A型夹层患者施行了孙氏手术,其中男6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6(26 ~79)岁.手术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30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加孙氏手术10例,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12例,主动脉瓣成形加孙氏手术21例(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1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9例,术后通过CTA评价胸腹主动脉塑形及假腔愈合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平均(248.1±69.8)min,选择性脑灌注(38.2±10.5)min.手术死亡5例(6.85%,5/73例).术后60例随访2个月~7.6年,术后3个月CTA复查显示,91.7%的患者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在膈肌水平形成血栓,患者术后1、5和7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7%、87%和81%.结论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且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Bentall术同期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危重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12例危重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0.1±9.5)岁.急性夹层10例,慢性2例.主动脉根部内径平均(5.3±1.8)cm.包括马方综合征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例,持续剧烈胸痛9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8例,心包填塞4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Bentall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结果 急诊手术9例,从发病到手术完成的时间(41.0±15.9)h.全组心肺转流时间(191±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31)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50.0±14.5)min.术后死亡1例;出现神志异常6例,偏瘫、偏盲1例,截肢1例,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积液2例.11例随访8周~3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在充分的器官保护和完善的心肺转流下,Bentall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危重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老年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7例分为两组,开放组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下带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31例,介入组经股动脉行腔内覆膜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16例.结果 开放组,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梗;2例术后出现脑梗塞,其中1例死亡;一过性精神障碍11例,声音嘶哑3例.介入组,术后出现左上肢缺血3例,脑梗塞2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塞,8d后死亡.结论 对老年胸降主动脉夹层者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