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BMI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315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14例、正常体重组(18.5 kg/m22)137例、超重组(25 kg/m2≤BMI<30 kg/m2)115例、肥胖组(30 kg/m2≤BMI<35 kg/m2)34例和严重肥胖组(BMI≥35 kg/m2)15例,分析各组基线资料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与BMI的关系。结果:2年随访结果显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和严重肥胖组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0%、32.1%、13%、5.9%和6.7%,其中超重及肥胖组的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P<0.001),但严重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对康复进程以及其卒中后康复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卒中于广东燕岭医院住院的患者共95例,本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三组,其中18.5 kg/m2≤BMI<25 kg/m2为正常组(n=40),25 kg/m2≤BMI<30 kg/m2为超重组(n=37),BMI≥30 kg/m2为肥胖组(n=18),记录三组患者康复干预前、干预后及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 结果三组患者干预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干预3个月肥胖组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显著低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而肥胖组的手、前臂和下肢Ashworth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 结论超重及肥胖的BMI降低了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了生活能力、四肢功能及平衡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其内脏脂肪(VAT)含量的差异。 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符合纳排标准的1094例于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的VAT含量、皮下脂肪(SAT)含量和腰围(WC)。根据上述患者的BM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2,n=56),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n=444),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253)和肥胖组(BMI≥28.0 kg/m2,n=81)。采用秩和检验方法探讨四组患者VAT、SAT和W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了解BMI分别和VAT、SAT、WC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1094例患者中数据齐全的共834例,其中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71例,呼吸系统疾病114例,消化系统疾病349例,泌尿系统疾病210例,生殖系统疾病1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29例。不同疾病种类患者在各BMI水平的VA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的VAT、SAT和WC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SAT含量在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VAT含量及WC两个指标的组间比较则显示,超重及肥胖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在肥胖与超重两个组别间的比较则未发现差异的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BMI与VAT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02、0.195,P<0.05);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性(P>0.05)。BMI与SAT在正常体重组呈正相关关系(r=0.296,P<0.05),而在其余三组则未发现(P>0.05)。BMI与WC的正相关关系体现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r分别为0.199、0.144,P<0.05),而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关系(P>0.05)。 结论BMI作为肥胖程度判断的临床常用指标,与影像学肥胖的判断指标存在有限的相关关系。一定范围内的BMI水平有助于推测内脏脂肪含量,当体重过轻或肥胖达到某种程度时,BMI水平可能难以用于推测内脏脂肪的严重程度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是否参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从江苏省高邮地区采用电脑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自然人群,最终4 508名纳入研究。采集人口学特征信息、身体测量指标、血常规、生化、病史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等信息。根据BMI将人群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BMI和baPWV的相关性。中介效应分析探究白细胞计数是否参与BMI与baPWV相关性。结果:多因素调整年龄、性别、收缩压、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吸烟、饮酒、糖尿病和降压治疗后,与正常体重组相比,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与ba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0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0kg/m2)、超重组(23.0 kg/m2≤BMI<27.5 kg/m2)和肥胖组(BMI≥27.5 kg/m2),比较三组临床病理因素,并分析BMI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正常体重组37例(34.6%),超重组54例(50.5%),肥胖组16例(14.9%)。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5.3%、81.9%、74.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均P<0.05)。BMI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P=0.039),对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BMI增加,5年生存率呈上升趋势(69.2% vs 72.0% vs 93.8%,P=0.239)。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是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MI非独立危险因素(P=0.343)。 结论BMI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eIicobacterpyIori,Hp)相关性胃炎及体质量指数(BMI)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同时行胃镜及甲烷氢乳果糖呼气试验(lactulose breath test, LBT)检查的156例年龄≥65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分析比较2组SIBO阳性率;根据患者的BMI分为营养不良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0~28.0 kg/m2)、肥胖组(>28.0 kg/m2),分析BMI与SIBO的关系。结果 156例患者中,SIBO阳性者109例(70%)。Hp阳性组、Hp阴性组的SIBO阳性率分别为80%(76/95)、54%(33/61),Hp阳性组的SIBO阳性率高于阴性组(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于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检测仪测算的相位角(PhA)在超重和肥胖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63例营养科就诊患者,其中体质量指数BMI≤23.9 kg/m2(正常组)161例、24 kg/m2≤BMI<28 kg/m2(超重组)179例、BMI≥28 kg/m2(肥胖组)323例,采用InBody 770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检测仪检测三组PhA、体脂肪相关指标、人体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及人体水分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hA与超重和肥胖患者体脂肪相关指标、人体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及人体水分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肥胖和超重患者PhA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hA对超重和肥胖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PhA水平高、体脂肪相关指标、人体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及人体水分相关指标水平高;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PhA水平高、体脂肪相关指标水平高、人体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及人体水分相关指标水平高(P<0.01)。PhA与超重和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肌少症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 纳入女性RA患者(RA组)402例和健康女性(对照组)98例。根据BMI将RA组患者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2,62例)、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221例)及超重/肥胖组(BMI≥24.0 kg/m2,119例),再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将RA组患者分为肌少症组(247例)和非肌少症组(155例),根据是否合并OP将RA组患者分为OP组(158例)和非OP组(244例)。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断法测定四肢和躯干骨骼肌质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活动性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关节功能分期、X线分期及Sharp评分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影响因素。结果 RA组患者除L1外各部位BMD及SMI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9.
纪群  王咏波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55-758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2型糖尿病(T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及肥胖对TSH、TH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T2DM患者275例,根据BMI不同将其分为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88例)、超重组(24kg/m2≤BMI<28kg/m2,90例)和肥胖组(BMI≥28kg/m2,97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再根据性别和WC不同将其分为M1组(男性WC<85cm)、M2组(男性WC≥85cm)、F1组(女性WC<80cm)、F2组(女性WC≥80cm),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TSH水平明显增加(P<0.05)。F2组TSH水平明显高于F1组和M2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M2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BMI与TSH呈正相关(r=0.25,P<0.05),TC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呈负相关(r=-0.39,P<0.05),BMI、WC与FT4(r=-0.31,r=-0.29,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TSH的独立相关因素,WC是FT4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肥胖T2DM患者TSH水平升高,FT4下降,女性较男性腹型肥胖者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KD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胱抑素C(Cys-C)与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50例,根据UACR水平分为<30 mg/g的单纯T2DM组(n=50)、30≤UACR<300 mg/g的微量白蛋白尿组(LDK,n=50)及≥300 mg/g的大量白蛋白尿组(HDK,n=50),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NC,n=50)。根据BMI分为BMI≥25 kg/m2组(n=81)和BMI<25 kg/m2组(n=69)。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检测FPG、FIns、Hb A1c、TG、TC、HDL-C、LDL-C、血肌酐(Scr)、BUN、Cys-C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Chemerin。结果 NC、T2DM、LDK、HDK组血清Chemerin、Cys-C依次升高(P<0.05)。BMI≥25 kg/m2组血清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体质指数(BMI)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20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根据有无斑块将病人分为斑块组(133例)和无斑块组(68例)。分析病人临床资料、BMI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斑块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年龄、BMI、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 kg/m2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28.3%,BMI≥24.0 kg/m2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49.4%。BMI≥24 kg/m2组较BMI<24 kg/m2组更易形成不稳定斑块(P<0.05),BMI≥28.0 kg/m2组较BMI<28.0 kg/m2组更易形成不稳定斑块(P<0.05);BMI、吸烟、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随着BMI升高,缺血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现状及原因过去十几年间,超重和肥胖在我国T2DM患者中越来越普遍。目前中国成人DM合并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的比例为41.0%、24.3%、45.4%[1-2]。DM患者体重和BMI随病程进展持续增加,DM患者确诊后平均每年BMI增加0.2 kg/m2[3]。已确诊T2DM患者体重增加不仅与BG控制效果不佳密切相关[4],还可能导致DM相关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骨关节炎及癌症等[5]。  相似文献   

13.
王伟  葛亮  余宁  熊晓芸 《肝脏》2023,(3):360-363
目的 评价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织学特征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院诊治NAFLD患者152例,依据BMI=25kg/m2将NAFLD分为非肥胖型36例、肥胖型116例。比较非肥胖型、肥胖型NAFLD组织学特征及临床结局。结果 非肥胖型NAFLD BMI、腰围、舒张压分别为23.5(22.4,24.6)kg/m2、(83.4±7.0)cm、74(60,86)mmHg,肥胖型分别为28.8(26.5,31.5)kg/m2、(99.2±11.2)cm、86(75,9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肥胖型NAFLD患者AST为25(18,31)U/L、32(21,4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NAFLD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分别为15例(41.7%)、13例(36.1%),肥胖型68例(58.6%)、77例(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NAFLD脂肪变性、NAFLD活动度积分、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纤维化分期...  相似文献   

14.
<正>1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目前,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是肥胖人群,而且,这一趋势也向儿童、青少年发展,17%的美国儿童、青少年也达到了肥胖标准~([1])。肥胖的严重程度通常用体质指数(BMI)描述,BMI=体重/身高(kg/m~2)。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肥胖基于BMI进行了分类:低体重(18.5 kg/m~2),正常体重(18.5~24.99 kg/m~2),超重(25~29.99 kg/m~2),Ⅰ型  相似文献   

15.
<正>该研究在正常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18.50~24.99kg/m~2]、超重(BMI 25~29.99kg/m~2)和肥胖(BMI≥30kg/m~2)中,使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结局,对脑卒中、全身性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在正常体质量(3289例)、超重(5535例)和肥胖(5206例)人群的发病率进行比较。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事件发病率(每100人年):正常体质量组(对照组)2.93、超重组2.28(调整后HR=0.81,95%CI:0.66~0.99,P=0.04)以及肥胖组1.88(调整后HR=0.69,95%C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体重指数(BMI)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艾滋病住院患者482例,按BMI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3.9 kg/m2)、超重/肥胖组(BMI≥24.0 kg/m2),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MS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重或肥胖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辅助的女性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VA ECMO辅助的女性患者48例,按体质量指数(BMI)高低分为未超重组(NOW),BMI<24/(kg/m~2),n=34和超重或肥胖组(OVO),BMI≥24/(kg/m~2),n=14,比较两组患者ECMO辅助前基本资料、ECMO辅助参数、并发症和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相关基础病、ECMO辅助前心功能、是否心肺复苏及ECMO前乳酸水平均无明显差别。OVO组患者的出院生存率为42.9%,高于NOW组的14.7%(P<0.05),两组患者的ECMO辅助时间和输血量没有明显差别,住院时间、ICU(intensive care unit)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重或肥胖的VA ECMO辅助女性患者出院生存率可能高于偏瘦的患者,应辩证看待肥胖对VA ECMO辅助的女性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MI对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发症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过食管ESD治疗的病例的一般信息、病变信息、手术信息和并发症信息,并按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其中低BMI组(BMI<18.5 kg/m2)患者16例,正常BMI组(18.5≤BMI≤23.9 kg/m2)患者167例,高BMI组(BMI>23.9 kg/m2)患者130例,观察ESD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手术情况的差异,不同分组并发症的差异先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再使用由P<0.2的变量作为调整变量构建的校正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来验证。结果 根据BMI区分的三组患者在有无高血压史和病理类型构成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与固有肌层损伤和术后发热的减少有关,其他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住院高血压患者中真性难治性高血压(RH)检出率及临床特征,并分析合并心脑血管病(CCVD)的相关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高血压患者并筛出真性RH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原发病、合并症、血清学化验检查指标、血压控制情况、降压药应用情况等。根据是否合并CCVD分为CCVD组(n=543)及非CCVD组(n=527),分析CCVD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患者18 360例,分为表观RH(n=1 566)、真性RH(n=1 070)、假性RH(n=146),占高血压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8.53%、5.83%、0.80%。年龄<30、30~<40、40~<50、50~<60、≥60岁住院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真性RH患者占0.39%、0.88%、1.69%、3.95%、15.12%。体质量指数(BMI)<18.5、18.5~<24.0、24.0~<28.0、≥28.0 kg/m2住院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真性RH为1.21%、3.62%、8....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老年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BMI)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安慰剂组患者资料的二次分析。共纳入350例非心脏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的老年患者(≥65岁)。主要终点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BMI分级与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关系。结果 350例患者中有35.1%(12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BMI 18.5~23.9 kg/m~2)患者相比,体质量过低(BMI18.5 kg/m2)伴随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OR=2.210,95%CI 1.069~4.570,P=0.032);而超重和肥胖(BMI≥24.0 kg/m2)对术后并发症风险无明显影响(OR=0.820,95%CI 0.497~1.354,P=0.438)。结论对于在全身麻醉下非心脏手术后入ICU的老年患者,体质量过低伴随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