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室间隔(IVS)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利用 Sigwart法行 PTSMA治疗 HOCM25 例,术前后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电图变化;消融前及术后1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 IVS 厚度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结果:术后即刻,静息时LVOTG由(72.6±25.9)mmHg(1 mmHg=0.133 kPa)降至(21.8±7.4)mmHg,主动脉收缩压由(120.5±7.1)mmHg升至(140.8±8.2)mmHg,主动脉舒张压由(68.5±6.8)mmHg升至(79.3±7.5)mmHg,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压由(44.1±6.0)mmHg升至(55.7±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IVS平均厚度为(23.2±3.7)mm,术后1 个月为(21.6±3.8)mm;术前 LVOTG为 (74.6±28.8)mmHg, 术后 1个月为(18.0±6.2)mmHg(均P<0.05)。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3.1±0.4)级,术后 1 个月提高到(1.8±0.5)级。术后有永久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5 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 例。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LVOTG,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改善症状,治疗HOCM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67岁。因“阵发性心悸2年、再发加重3小时”于2020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时自觉心跳加速不适,持续30分钟左右,与活动、体位等无明显相关,可自行好转,患者未予以重视,未进行治疗。今晨患者再发心悸不适,性质等大致同前,持续3小时后终止,为求诊治至我院住院治疗。既往有骨关节炎、高血脂病史。入院体格检查:Bp 128/95 mmHg, P 180次/分,体重75 kg。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C-ECG)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HOCM患者在无水酒精注射前进行了IC-ECG检测,其中7例完成了ASA术后即刻的复查;以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下降幅度作为ASA术后即刻疗效的评价标准;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24、48、72 h检测血浆肌酸激酶(CK)和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 7例患者无水酒精用量为(2.11±1.27)ml;IC-ECG检测显示,与酒精注射前比较,ASA术后ST段增幅达(6.36±3.54)倍(P0.05);术后即刻静息LVOTG下降57%[(41±38.30)mmHg vs(85.71±43.53)mmHg,P0.05];室性早搏激发LVOTG下降48%[(86±24.98)mmHg vs(163.75±31.46)mmHg,P0.05]。术后血浆CK峰值为(917.54±327.86)IU/L;CK拟合曲线下面积为(32 544.17±13 723.28)IU·h/L;CK-MB峰值为(123.46±52.46)IU/L;CK-MB拟合曲线下面积为(4 125.78±1 964.95)IU·h/L。ST段增幅与CK-Area、CK-MB-Area及LVOTG降幅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酒精用量正相关(r=0.846,P0.05);CK-MB峰值与无水酒精用量之间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C-ECG在ASA术中检测准确可靠,操作方便,通过IC-ECG检测ST段升高与否,对术中即刻判断是否有心肌坏死发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2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观察手术前后参数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手术成功。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由术前的77.3±3.2mmHg下降至术后的33.8±7.5mmHg,收缩期二尖瓣前向移动均从术前阳性转为术后的阴性,室间隔厚度由术前的29.0±1.4mm降至术后的25.5±1.3mm,左室后壁厚度术前为12.5±2.4mm术后为12.0±2.2mm。心肌酶均明显升高呈急性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听诊心脏杂音较术前减轻Ⅰ~Ⅱ级。10例均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失败2例中1例在预阻断时出现心脏骤停;另1例出现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持续室速、间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右心衰,植入永久性DDD起搏器。结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是治疗HOCM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其术中及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对心源性猝死的影响需要长期观察。选择恰当的一支或多支间隔支动脉行化学消融,提高技术熟练性,加强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室间隔缺损(VSD)17年"拟行介入治疗,于2008年10月3日入住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查体: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节律规整,P2〉A2,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发作心慌40年,加重伴胸闷、气短半年入院。40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慌,每次持续3~4min,当时测P180次/min,开始每年发作1次,呈突发突止型。以后逐渐频繁,有时每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数小时,需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才能终止。近半年心慌发作频繁,每次持续数天,伴胸闷气急,偶有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口服胺碘酮效果不佳,近半个月一直感心慌气急,不能平卧。入院体检:P160次/min,R22次/min,BP130/80mmHg(1mmHg=0·133kPa),半卧位,双眼睑水肿,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双肺底可闻及细湿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弥散…  相似文献   

7.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7岁,因"发作性心慌半年余,加重10 h"入院。患者症状间断发作,每次持续几分钟不等。本次发作时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快心室率型心房颤动(房颤),给予西地兰针0.4 mg、胺碘酮针150 mg静推10 min后心率由150 次/min降至90次/min,但房颤未终止,患者出现黑矇,测血压80/60 mmHg,遂急转诊至我院。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  相似文献   

8.
胡启钧  李艳 《心电学杂志》1997,16(2):100-101
患者男,73岁。因咳嗽、咳痰10天,以“支气管炎”入院。5年前曾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体检:R24次/min,BP20/12kPa(150/90mmHg)。双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0次/min,律齐,心音稍钝,未闻及杂音,腹部无殊。住院期间心电图(附图上行)示:V_1、V_2导联呈rS型,V_3呈QS型,V_4呈Qrs型,V_5、V_6有起始q波。次日患者胸痛、胸闷、烦躁,BP10/8kPa(79/60mmHg),心率64次/min,偶闻期前收缩。临床诊断:再发心肌梗死。出现症状3h后心电图(中行)可见Ⅰ、Ⅱ、Ⅲ、aVF、V_4—V_6导联ST段明显下移,T波倒置,STv_3较前次下降,STv_1、avR抬高,V_2导联r波稍增高,V_3由QS变为rS型,V_4Q波亦消失,出现r波,V_5、V_6q波消失,V_(3R)—V_(5R)均呈QS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改良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的疗效。方法  5例患者在常规PTSMA治疗HOCM方法基础上 ,改良如下操作 :1.简化测压方法 :采用大一号动脉鞘与小一号猪尾管同步测股动脉与左室流入道压。 2 .酒精用量指导 :采用球囊闭塞靶间隔支后造影能充分显示间隔支血管供血范围 (即造影剂呈云雾状渗入心肌 )所需的造影剂量 ,指导消融酒精用量。3.尽量避开靶间隔支高位靠右分支 (右前斜位 30°观察 )消融。结果  5例患者均获成功 ,术后即刻心导管测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由术前的 ( 78 4± 2 5 2 )mmHg降至 ( 11 6± 4 7)mmHg。酒精用量为 3~ 9( 4 8± 2 3)ml,2例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半年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由术前的 ( 19 2± 2 3)mm减至 ( 16 1± 2 4 )mm。结论 适当改良的PTSMA方法简便 ,指导消融酒精用量充分 ,消融疗效肯定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患女性,64岁。8年前因头晕心电图示二度Ⅱ型窦房阻滞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现因时感头晕就诊。体检:BP125/75mmHg,心率61次/min,律齐,双肺(-)。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人工起搏器安置术后。心电图示:起搏心律,起搏信号规律出现,频率61次/min,每个钉样刺激信号紧随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后出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5岁。因突感持续性心悸、气急3天就诊。4年前曾有一次类似发作,可自行缓解。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有嗜烟、酒史20年。体检:T37℃,P180次/min,R28次/min,BP100/75mmHg。神志清,精神较差。心界不扩大,心率约1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心  相似文献   

12.
患男性,73岁,发作性心悸、胸闷3年.再发4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3℃.血压145/65mmHg(1mmHg=0.133kPa),心率80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学和T3、T4检查正常。12导联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诊断:室胜心动过速(室速)待查,于2005年12月6日行射频消融(RFCA)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11例HOCM患者,经心脏超声及导管测压证实存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选择靶间隔支注入无水乙醇消融后记录LVOTG变化,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1例患者中消融第1间隔支者9例,消融第2间隔支者1例,同时消融第1、第2间隔支者1例;术后即刻导管测量LVOTG较术前明显下降[(90.40±41.95)∶(52.90±34.12)mmHg(1 mmHg=0.133 kPa),P<0.01]。11例中1例术后4 h死亡,1例术后第5天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其余9例度过围术期并出院随访。10例存活者出院时与术前相比,LVOTG和二尖瓣收缩期前移(SAM)幅度较术前明显改善[(44.56±28.87)∶(82.98±36.46)mmHg,(2.3±1.06)∶(4.1±1.37)mm,P<0.01)];术后1个月超声测量LVOTG、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和SAM幅度分别为:(40.43±19.27)mmHg、(18.6.1±1.17)mm、(15.5±1.08)mm和(0.5±0....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性,41岁。因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浮肿10 d,于2012年6月入院。入院查体:P 120次/min,R 22次/min,BP130/100mmHg(1 mmHg=0.133 kPa),强迫高枕卧位,急性病面容,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界两侧扩大,心音低钝,可闻及S3奔马律,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中度浮肿,四肢远端湿冷,指端发绀。入院后查血气分析示pH 7.375,剩余碱(BE)-10.0 mmol/L,碳酸氢盐离子(HCO3)15.1 mmol/L,PCO225.9 mmHg,PO23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SMA)方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验,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8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计算术前及术后经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最长为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结果 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88.7 ±25.4)mm Hg,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平均分别为(26.2±13.6) mm Hg、(26.2±13.4) mmHg、(26.1 ±13.5) 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4.2±6.7) mm,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分别为(17.9±3.4)mm、(17.8 ±3.4)mm、(17.8±3.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1个月到5年,76例患者晕厥、头晕、心绞痛、心悸、气喘等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3例症状复发,1例术后因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经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最后随访至2年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PTSMA治疗HOCM能够显著降低IVS厚度及LVOTG,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这表明PTSMA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心率变化的时间效应。方法入选导管消融术后随访无房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复发的症状性房颤患者52例,平均年龄64.65±10.18岁(38~76岁)。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52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术前平均心室率为68.92±7.53次/min,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心室率分别为75.58±6.48次/min、71.13±6.45次/min和68.90±7.28次/min。43例随访6个月时的心室率为70.47±5.95次/min。22例随访12个月时的心室率为69.95±5.35次/min。除术后1周平均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消融可引起心率增加,以术后1周最为明显。症状明显者可增服控制心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1病例简介患者,女,65岁,因发作性胸闷痛3年,再发加重1h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胸闷痛,持续3~5min,含服速效救心丸有效。1h前胸闷痛再发,含服速效救心丸无效而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曾达180/100mmHg以上,现服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入院查体:T36.5℃,P 86次/min,R 20次/min,BP 150/90mmH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HOCM)行经皮腔内室间隔无水乙醇消融术 (PTSMA) ,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PTSMA治疗前后系列监测 ,初步探讨PTSMA治疗HOCM的安全性及急性期效果。方法 :对8例伴症状性HOCM患者实行PTSMA。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监测。术中给予第 1或第 2间隔支注射无水乙醇 1.5~ 5 .0ml,同时行左心导管及心电图系列监测。术后急性期连续观察心肌酶谱、心电图 ,测血压 ,检测左室流出道 (LVOT)压差。结果 :①术后并发症 :在PTSMA后 ,5例 (6 2 .5 % )患者发生了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例 (5 0 % ) ,均为暂时性阻滞 ;所有患者在出院时束支传导阻滞均已消失 ,无一例安装起搏器。且无一例发生窦性停搏。术后有 2例 (2 5 % )患者出现了低血压 ;8例 (10 0 % )患者均出现了胸痛 ;有 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频发室性期前收缩。②LVOT梗阻情况 (压力差的变化 ) :PTSMA后 ,静息时LVOT压力阶差从术前 (4 1.5 8± 13.37)mmHg(1mmHg =0 .133kPa)下降到 (2 4 .0 5± 12 .98)mmHg(P <0 .0 5 )。术前有 6例患者存在收缩期前向运动 (SAM )现象 ,术后有 2例患者SAM现象消失。③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和左室肥厚 :术前、后患者在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房直径、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2岁。因上腹痛20d.加重3d入院。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阵发性隐痛,餐后加重.无放射痛,无其他胃肠道症状.无发热。体重下降5kg。20年前患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已愈。体检:体温37℃.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及异常,除左上腹及脐周压痛外无其他腹部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20.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后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完成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 ,观察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 :5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均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术中 3例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中 1例发生心室颤动 ,1例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未见新发Q波 ,QRS时限、QT和QTc间期明显延长 ,Sv1+Rv5显著降低 ,动态心电图随访未见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结论 :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但常为一过性。 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最为实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