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肠外营养治疗的药学实践,探索适宜的营养支持的工作模式。方法:临床药师以肠外营养(PN)为切入点,依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为平台,参与PN适应症评估、处方设计、PIVAS环节质量控制和治疗后的追踪评估。结果:通过PN的全程化管理,对比2020年7~12月与2021年1~6月数据,无适应症发生率从48.60%下降至16.26%,输注方式不合理发生率由75.48%下降至33.91%,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不合理发生率由43.31%下降至15.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基于PIVAS平台可在肠外营养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了医院肠外营养治疗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对降低某医院外科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抽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干预前( 2016年 11月至 2017年 1月) 5 487条肠外营养医嘱,干预后( 2017年 5—7月) 5 466条肠外营养医嘱,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统计。干预措施主要有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嵌入营养风险筛查表、每日对肠外营养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每月进行总结点评。结果普通外科的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率由 19.7%(435/2 205)降至 8.2%(195/2 370)(P<0.05);肝胆外科的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率由 63.7%(1 345/2 110)降至 49.5%(1 070/2 160)(P<0.05);泌尿外科的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率由 87.7%(1 028/1 172)降至 49.4%(462/936)(P<0.05),其中泌尿外科 7月不合理率为 6.2%(24/388)。结论该院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对提高全院外科肠外营养合理用药水平有促进作用,但仍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肠外营养因其复杂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需要每天临时配制的特殊要求,成为临床应用中最具挑战性的药物制剂,临床营养药师的职责是保证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院临床营养药师自2008年11月起采用定期审核配置中心肠外营养处方、及时与病区沟通以及在使用肠外营养较多科室轮转的方式开始规范肠外营养处方后,其合格率由原先的56%上升至97%。临床营养药师在保证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相容性、组方合理性以及高效益、低成本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在肠外营养支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20,(2):283-28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营养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为营养支持在SA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消化ICU 2017年6月至12月收治的SAP患者行营养支持药学监护,对营养支持方案进行药学建议,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70条建议,58条(82.86%)建议被临床医师完全采纳,35条(50%)药学建议为临床药师主动的用药干预。最常见的3种建议为调整肠外营养(PN)处方组分、调整肠内营养(EN)制剂、调整肠外营养类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营养支持治疗十分有必要,可协助医师制订更加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保证营养支持药物安全、合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 (screening tool risk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growth)评分观察不同营养风险等级的肠套叠患儿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对营养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是否有影响,根据结果对医生进行宣教并干预,推动肠外营养的使用更加合理,减少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STRONGkids评分对肠套叠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STRONGkids评分的不同分值将患儿分组,各组按仅使用肠外营养、未使用任何营养支持再分为A、B组,分别统计2组的比例,以及术后第7天患儿营养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住院费用,观察不同分值组肠外营养使用率以及使用肠外营养是否有必要。临床药师根据研究结果与医生沟通并干预,1年后比较干预前后肠外营养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1~2分的患儿中A组与B组在营养指标、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但A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B组;3分的患儿中B组较A组患儿的体质量、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显著降低,住院天数A组显著短于B组;总体使用肠外营养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临床药师根据上述结果指导医生根据相关指南对肠外营养适应证进行探讨和改进。干预1年后再次统计,STRONGkids评分1分组肠外营养使用率由77.78%下降至7.50%,2分组由85.42%下降至17.6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由18.80%下降至7.27%,住院费用由16 599.50±1 952.22元下降至14 647.09±2 300.16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低营养风险患者肠外营养使用率降低,合理性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降低。临床药师在推动肠外营养合理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外科科室所开具全肠外营养处方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从而保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范用药风险发生。方法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外科24个科室2014年1~6月所开具肠外营养液处方进行事前审核,从中记录不合理处方并归类分析。结果对审核的4 012张不合理处方实例进行具体分析,我院肠外营养液常见不合理问题包括营养组分缺失或超量、电解质离子浓度超标、特殊营养制剂使用不合理、糖脂比不合理、营养组分重复用药等。结论药师对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审核和问题干预,对于保证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参与胃癌术后肠外营养处方设计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NRS2002评分≥3分的145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中75例患者接受医生自主设计的肠外营养处方(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临床药师参与制定的个体化肠外营养处方(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术后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指标。结果 肠外营养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胃癌分型,以及血浆蛋白水平、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外营养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以及血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胃癌术后患者的肠外营养处方设计,可提高处方的合格率,对患者术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保证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肠外营养(TPN)医嘱智能审方系统,与审方药师个体化审核相结合,保证临床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方法:基于医院已上线的计算机辅助审方前置审核系统,建立TPN审核规则,开发TPN智能审核模块,包括TPN医嘱监控、处方点评、报表中心、知识库建设等四个部分。结果:肠外营养医嘱审核体系不断改进与优化,目前建立并完善4级、5级、7级TPN方案规则共62条。使用TPN智能审方系统,结合药师个体化审核干预后,TPN医嘱合理率由2018年12月的86.09%提升到2019年12月的97.03%;2019年对于不合理TPN医嘱医生接受并修改比率为85.83%。结论:TPN智能审方系统上线后,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应用,基本做到从源头上对医生开具的不合理TPN医嘱进行干预,保障临床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药师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临床营养支持应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建议 ,由医师、营养师、护师和药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 ,共同完成临床营养支持工作 ,以确保每位患者得到最适宜的全方位服务 [1]。而药师的参与可以提高疗效 ,降低药物副作用和费用。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 ,笔者认为药师可就以下几方面做些工作。1处方的审查和标签通过对肠外营养配方的审核 ,在了解患者状况的基础上 ,既应注意营养组分的量 ,也应关注配成TNA(全营养混合液 )后各组分的实际浓度 ,使处方配比合理化 ,协助医师真正实现个体化给药。同时 ,还应关注配方和配制操作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区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方法 统计上海市奉贤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药师接受上海市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共12周)实施前(2013年至2016年)、实施后(2017年至2020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及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 规范化培训项目实施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率由14.25%降至7.77%;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率由0.88%降至0.37%;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率由4.15%降至2.06%;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单用不合理率由26.22%降至13.30%,联用不合理率由31.76%降至21.14%;门诊每季度DDDs、住院每季度DDDs和每季度抗菌药物占比均较培训实施前显著下降(P <0.05)。结论 社区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实施可显著降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率及DDDs,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自主设计肠外营养医嘱智能分析工具,并调研其应用实效。方法:基于微软电子表格软件设计肠外营养医嘱智能分析工具;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肠外营养医嘱两组,由审方药师分别进行人工计算审核和智能计算审核,比较分析其审核速度和准确度;回顾性调研某院2017年1月至10月和2018年1月至10月期间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住院患者病例,点评其肠外营养医嘱合理性,比较分析工具应用前后肠外营养医嘱合格率变化。结果:运用肠外营养医嘱智能分析工具审核肠外营养医嘱的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人工审核(P<0.01);该工具推广应用后,2017年和2018年同期相比肠外营养医嘱合格率平均由13%提升至80%。结论:肠外营养医嘱智能分析工具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审方药师的工作效率和肠外营养医嘱合格率,临床药师在肠外营养临床规范化应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吴海燕  韦炳华  陈杰 《广东药学》2014,(10):732-734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术后肠外营养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随机调查2012年我院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348张全肠外营养液(TPN)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依据《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处方中存在热量供应不合理(83.33%)、热氮比不合理(35.06%)、糖类供能的比例不合理(61.78%)、组分不合理(73.28%)等问题。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给药方案;药师有必要对TPN的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确保TPN处方用药合理、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制订更专业适用的肠外营养用药自定义审方规则,更有效完成肠外营养医嘱的审核,促进肠外营养处方合理、规范。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临床营养专业药师、营养师、临床医师、审核药师参与制订肠外营养自定义审方规则,并嵌入医院审方系统,实现更有效地审方干预。结果:启动自定义审方规则后,全院肠外营养医嘱点评扣分项明显下降;普遍存在的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不合理配伍和氨基酸、脂肪乳单瓶输注现象显著减少。结论:审方系统嵌入自定义规则后,药师对肠外营养医嘱审方效率提高,有效地解决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肠外营养处方得到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34):4842-4845
目的:降低我院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的发生率,促进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我院普通外科2016年第一季度的肠外营养医嘱,统计其不合理医嘱数量及发生类型,然后运用FOCUS-PDCA(Find-organize-clarify-understand-select-plan-docheck-act)循环管理对肠外营养医嘱开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再收集改善后(2016年第三季度)的肠外营养医嘱对其不合理医嘱数量及发生类型进行统计,评价管理效果。结果:我院通过采取成立营养支持小组、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沟通、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加入肠外营养审方模块等多项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使普通外科肠外营养的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由改善前的48.25%(1 433/2 970)下降至改善后的5.67%(120/2 118),不合理类型中阳离子超量、遴选药品不适宜、配伍不适宜发生率降为0。结论:采用FOCUS-PDCA循环管理可降低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发生率,促进医院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在干预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效果及其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2月的处方13 000张(临床药师干预前)及2021年1月~6月处方13 000张(临床药师干预后)进行分析,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一联使用率、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一类切口预防率、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情况、前五位抗菌药物DDDs值。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二联以上使用率、一类切口预防均下降至41.22%、6.12%、7.50%,抗菌药物一联使用率升高至93.92%(P <0.05);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处方不规范、用药不适宜、超常处方比例及处方不合理总数从2.62%、2.02%、1.06%、5.70%下降至0.97%、0.75%、0.39%、2.11%(P <0.05);临床药师干预后,前五位抗菌药物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头孢呋辛酯片、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的DDDs值均降低。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能够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不断完善肠外营养处方审核策略,提高药师处方审核的效率和准确率.药师设计计算公式和电子处方审核系统,对审核策略不断进行改进,改进分为三个阶段:改进前、改进第一阶段和改进第二阶段.对2019年1月至5月、2019年6月至10月和2020年6月至10月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估肠外营养处方审查的准确率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合理使用方法,提高含该制剂肠外营养处方合格率。方法:查阅文献,明确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规范化使用要点;调研我院含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肠外营养处方289份,分别从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三方面评价其处方合格率,并进行药师干预、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的多重药学干预;再次调研干预后含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肠外营养处方117份,并评价其处方合格率。结果:含20AA处方数占总肠外营养处方数由干预前的66.59%下降为22.29%,总超适应证不合格率由干预前的59.17%下降为33.33%,干预成功率由干预前的0%上升为10.3%。结论:多重药学干预大大减少了含20AA处方比率以及不合格处方率,并且增加了不合格处方的干预成功率,在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医院滴眼剂使用合理性、安全性及费用支出的影响,为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7月上饶市眼科医院门诊眼科患者处方作为对照组(n=9 902),采用常规药学管理;选取2022年9月至11月门诊眼科患者处方作为干预组(n=11 08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对两组处方金额、处方用药数量、用药类别、不合理用药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干预组滴眼剂平均处方金额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每张处方中滴眼剂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金额和数量前两位均为感染炎症治疗药物、干眼与视力疲劳治疗药物;干预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无效处方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能够降低滴眼剂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减少患者滴眼剂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9.
普外科全肠外营养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 调查某院普外科住院患者全肠外营养( TPN) 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院 2012年8月~2013年7月普外科住院患者的TPN处方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6例患者接受TPN治疗共1 013例次,以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为主,占48.3%;平均用药天数为(8.7±3.2)d;总能量在900~1 500 kcal之间;糖脂比值<1的处方878张(86.7%);热氮比值为100~150的处方689张(68.0%);一价阳离子浓度<150 mmol·L-1的处方有1 008张(99.5%)、二价阳离子浓度<5 mmol·L-1的处方879张(86.8%);使用谷氨酰胺的处方共765张(75.5%),糖和胰岛素的比值(g:u)<3的处方共42张(4.1%)。结论: 该院普外科住院患者TPN 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处方糖脂比偏低,少数处方存在热氮比不合理,阳离子浓度超量、胰岛素用量过高的等现象。临床医师应加强肠外营养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应积极对肠外营养处方进行合理性干预,促进临床规范合理地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中成药重复使用的效果,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12月使用中成药的患者299例为对照组,2019年1—6月使用中成药的患者301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方点评,干预组通过完善中成药重复用药点评细则、规范培训点评中药师、加大临床监测力度和中成药合理用药宣教等药学干预手段进行点评,对比干预前后中成药重复使用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我院中成药重复使用率由干预前46.15%(138/299)下降至13.95%(42/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本院中成药重复使用排名前10位的组合中,9组的重复使用率在药师干预后明显下降,仅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复方黄芪益气口服液组合的重复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34%(4/299)上升至3.99%(12/301)。结论:药师干预有效降低我院中成药的重复使用率,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但仍存在重复用药情况,还需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