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维英  刘永锋 《新中医》2023,55(12):140-144
章门穴可治疗脾胃、肝胆、肠腑、心系疾病,内科急症,儿科疾病,外科疾病。分析总结《针灸 大成》中关于章门穴的定位、刺法、灸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可为临床运用章门穴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艺慧  徐福 《新中医》2023,55(14):215-219
总结分析章门穴在《针灸大成》中的应用规律。通过对《针灸大成》中章门穴的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并结合中医相关书籍和文献,辅以佐证,总结归纳章门穴的定位、穴性、刺灸方法、配伍规律、临床应用及使用禁忌。分析认为,章门穴属足厥阴肝经,是交会穴、脾募,亦为脏会。临床多刺灸并用,针刺深度和灸量宜辨证施用,三因制宜。配伍以多穴配伍应用为主,主要与足三里、期门、中脘结合使用,主治脾胃肝胆疾患。  相似文献   

3.
明·高武《针灸聚英》载《百症赋》云:“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针灸聚英》,上海科技出版社,1961年。)说的是胸胁支满一症,可取章门、不容二穴治疗,胸胁支满,即胸胁满闷不舒,大多由于肝胆、脾胃疾病所引起。分布在胸胁部位的经脉主要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章  相似文献   

4.
针灸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脂肪肝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永生 《陕西中医》2009,30(9):1207-1207
目的:观察针灸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针刺内关、丰隆、天枢等穴,艾灸关元、足三里、肺俞等穴。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口服。结果: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针灸取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腧穴,调理脾胃祛湿化痰,合用中药,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降脂之效。  相似文献   

5.
四关穴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首见于《针灸大成》,为对穴范畴。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主治头痛,齿痛,失音等多种疾病;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和原位,主治头痛,眩晕、口渴等诸多疾病,四关穴为临床证治之要穴,有行气活血,平肝熄风,镇惊安神,祛风止痛之功,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10年四关穴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穴,为合谷、太冲之总称,为对穴范畴。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和原穴,二穴为临床证治之要穴,现据1998~2008年之间的文献,将临床研究进展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小儿科疾病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太冲穴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笔者临床上,运用毫针针刺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高血压病查某某,男,50岁,农民,入院时间1994年10月9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a,半月来,头痛头昏,行走飘浮,...  相似文献   

8.
浅议三阴交穴在妇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诸晓英 《中国针灸》1997,17(9):554-555
浅议三阴交穴在妇科中的应用诸晓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杭州310012)主题词穴,三阴交,中医妇产科疾病/针灸疗法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穴属足太阴脾经,又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该穴统治脾、肝、肾三阴经...  相似文献   

9.
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郄穴,《会元针灸学》:梁丘者,是膝粱上起肉如丘,故名粱丘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急性胃痛、乳痈、血尿。笔者在针灸临床从医二十余年,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基本都是用梁丘、足三里、内关、中脘脾、胃俞穴交替运用。肝胃不和者加太冲、章门等穴,但从没有单独用过粱丘穴,是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了此穴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郄穴,《会元针灸学》:梁丘者,是膝梁上起肉如丘,故名梁丘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急性胃痛、乳痈、血尿。笔者在针灸临床从医二十余年,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基本都是用粱丘、足三里、内关、中脘脾、胃俞穴交替运用。肝胃不和者加太冲、章门等穴,但从没有单独用过梁丘穴,是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了此穴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四关穴治疗癔病性失音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穴治疗癔病性失音1例康洪源(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针灸科兴国332400)关键词癔病性失音针灸疗法四关穴四关穴是双合谷、双太冲,具有平肝泄热、理下焦、清利头目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为阳主气;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为阴主血。两者均为原穴。...  相似文献   

12.
三阴交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江西中医药》2008,39(5):53-53
三阴交位于足太阴脾经,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三阴交本属足太阴脾经输穴,它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因此,它不仅治疗脾经病证,也可以治疗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病证。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浅析蠡沟穴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归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肝胆两经的作用。蠡沟是临床常用穴,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现对蠡沟穴命名、定位及功用主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关于命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相似文献   

14.
一、针灸对于血吸虫的作用针灸治疗血吸虫病,所以能改善体征,减轻症状,变病理机制为生理常态者,是由于通过针灸刺激,引起神经传导反射作用,使衰沉的血管神经,初因刺激而收缩,复起反应而充张,调节血液循环,旺盛新陈代谢,促进组织吸收,使有机体抗力增强,从而恢复生理上自然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二、取穴方法1.痞块: 首取足厥阴肝经的章门穴、(章门为血会)  相似文献   

15.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为理气之主穴、调血之要穴,临床应用广泛。太冲穴与他穴相配,对眩晕、厥证、郁证、胃痛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赵静 《山西中医》2012,28(5):38-39
太冲穴最早见于《灵枢经.本输》,为足厥阴肝经之输原穴,为肝之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具有疏肝利胆,熄风宁神,健脾化湿的功效。《难经.六十八难》云:"俞主体重节痛",针刺太冲穴还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临床上取太冲穴为主穴或配穴,采用针刺、穴位注射或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疾病,现将其近3年来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太冲穴治疗疑难病症举隅山东省德州医学科学研究所(253016)王剑发王亚楠苗卫平王桂英关键词太冲穴针刺疗法太冲穴,别名大冲,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既是本经原穴,又是俞土穴。笔者在临床中,针刺本穴治疗一些杂症,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1顽...  相似文献   

18.
李志道教授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取穴,总结出以任脉三穴为主的"补三气"疗法。"补三气"法即以任脉之膻中、中脘、气海三穴为主穴组成基础方,依次补充清气、谷气及元气。临床中,根据三气虚损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侧重,随证灵活配穴,分别治疗以心肺气虚、脾胃气虚和先天元气不足的不同临床表现为主的疾病,并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9.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具有疏肝理气、益肝明目、舒筋通络的功效,为临床常用腧穴。笔者谨守异病同治原则,以太冲穴为主,灵活配用他穴,用于治疗皮肤、乳腺、内分泌等疾病获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债 《中国针灸》1997,17(7):398-398
太冲穴临床运用举隅胡倩(南京市建邺医院针灸科,江苏210004)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平肝、理血、通络之效,根据“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肝经诸疾取用大冲有其独到之功,临床用之常取捷效,现举验案如下。1治火谭××,女,45岁,1993年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