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疗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胸腺瘤Masaoka病理分型:Ⅰ期22例,Ⅱ期12例,Ⅲ期13例;MG改良Osserman法分型:Ⅰ型20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6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3例,前胸切口19例,后外侧切口15例。以累积生存率、MG转归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平均随诊76.5(10~178)月。①11例(显性MG10例,隐性MG1例)术后围手术期出现肌无力危象(23.4%)。全组随诊共6例死于MG(12.8%),7例死于胸腺瘤(14.9%)。②显性MG32例,术后随诊5年总完全缓解率达34.4%,总改善率为62.5%。隐性MG15例,发作时间平均为术后37.7(0~137)d,出现MG后的5年自然缓解率为25.0%。③影响MG转归的因素为术后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危象,出现者MG转归较差(P〈0.05)。④经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随诊中MG病情反复且有加重(优势比OR=2.16),胸腺瘤病理分期(OR=2.03)和手术方式(OR=1.63)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肿瘤综合治疗、MG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及其长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计1 793例患者,其中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组874例,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组919例。纳入文献NOS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更少[MD=-22.45,95%CI(-34.16,-10.73),P<0.001]、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MD=-80.29,95%CI(-144.86,-15.72),P=0.010]、术后引流时间更短[MD=-0.69,95%CI(-1.08,-0.30),P<0...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影响MG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0年6月~2009年10月47例MG接受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MGFA分型、胸腺病理类型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例完成随访,随访16~111个月,平均51个月。根据MGFA提出的治疗后状况分类:完全稳定缓解占64.4%(29/45),药物缓解占17.8%(8/45),微小症状表现占8.9%(4/45),恶化占2.2%(1/45),复发占4.4%(2/45),死亡占2.2%(1/45)。年龄(β=0.059,P=0.027,OR=1.060,95%CI为1.007~1.117)和胸腺病理类型(β=1.558,P=0.025,OR=4.750,95%CI为1.214~18.584)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论 MG行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满意,年龄和胸腺病理类型是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胸腔镜(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XVATS)与经肋间VATS(conventional intercostal VATS,C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扩大切除术MG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有疗效随访评价的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XVATS组与C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52.3岁。XVATS组41例,CVATS组43例。全组患者无死亡、心肺血栓、肺漏气或纵隔内感染。CVATS组5例(11.6%)中转开胸、1例(2.3%)术后MG危象、1例(2.3%)胸腔内出血、1例(2.3%)乳糜胸。两组在手术时间[(127.4±50.4)min vs.(122.9±38.6)min]、术中出血量[46.9(25.7,79.2)mL vs. 45.7(21.9,92.1)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 v...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经验。方法回顾1990年1月~2004年12月对102例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程、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等6个方面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0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21.6%),其中危象14例(13.7%),死亡2例(2.0%),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放弃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年,治愈率为29.4%(30/102),总有效率为82.4%(84/102)。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对有效率有影响(P〈0.05)。结论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围手术期处理是综合治疗MG的重要组成部分;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经验,对比胸腺瘤和非胸腺瘤MG患者的术后效果,分析胸腔镜联合纵隔镜和单纯胸腔镜治疗非胸腺瘤MG的远期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11年,采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患者500例,根据是否合并胸腺瘤和术中是否联合纵隔镜分组:胸腔镜胸腺瘤组(A组)118例,胸腔镜非胸腺瘤组(B组)301例,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非胸腺瘤组(C组)81例.结果 全组无术中死亡.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495例.A组手术(128.5±77.8) min,术后24.6%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B组手术(111.3±31.6) min,术后11.0%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C组手术(145.0 ±71.6) min,术后9.9%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术后随访3个月至11年,A、B、C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SR)分别为28.7%、37.3%、36.5%.无病生存曲线示术后3年B、C组CSR高于A组,术后5年C组CSR高于B组.术后第5年C组CSR接近60%,B组为50%,而A组仅为36%.结论 胸腔镜基础上联合纵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清除颈部、前纵隔脂肪组织及异位胸腺更为彻底,远期效果更加理想.与非胸腺瘤MG患者相比,胸腺瘤MG患者术后远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提高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率,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1991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胸腺瘤合并MG23例,术前均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对发生MG危象患者予以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发生MG危象,经处理后痊愈。随访20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3个月~10年,缓解3例,明显改善11例,改善5例,无变化1例。其中1例胸腺瘤部分切除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胸腺瘤合并MG患者除临床证实肿瘤无法切除或已胸外转移者外,其余均应手术治疗,完全切除胸腺瘤并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及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行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组(胸腔镜组)和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组(纵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456例患者,其中纵劈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23~66(49.5±11.8)岁;胸腔镜组405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70(47.2±12.2)岁。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无术中转开胸。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优于纵劈组(P<0.05)。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站数、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肌无力缓解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手术彻底性、安全性不亚于纵劈胸骨术式,但其更加微创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施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4例,年龄32.6(16~50)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计算有效率,了解疗效随时间的变化,并对患者性别、年龄、Osserman分型、病理类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45例完成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58.3(36~108)个月。有效率80.0%(36/45),随访时间越长有效率越高。影响重症肌无力疗效的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P=0.666)不是MG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年龄(P=0.019)、Osserman分型(P=0.024)和病理类型(P=0.043)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胸腺扩大切除术远期疗效满意,且随访时间越长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情况,分析疗效和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436例,其中58例合并胸腺瘤。肌无力按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7例,Ⅱa型23例,Ⅱb型12例,Ⅲ型6例;胸腺瘤Masaoka分期Ⅰ期30例,Ⅱ期18,Ⅲ期7例,Ⅳ期3例。对术后近期疗效和发生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缓解16例(27.59%),无效18例(31.03%),恶化11例(18.97%),危象及死亡13例(22.4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G合并胸腺瘤者发生危象的可能性是无胸腺瘤者的1.286倍,MG伴有胸腺瘤者、MGⅡ型及以上者是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人群。Ⅰ型与Ⅱ型及以上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及以上胸腺瘤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合并胸腺瘤的病人术后危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GⅡ型及以上型术后更容易发生危象,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 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7例,均为男性.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抗胆碱酯酶的剂量、肺通气功能、病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术后可能发生MG危象的高危患者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2020年1月多中心肺癌手术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Ⅱ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88例患者,其中男203例、女185例,平均年龄(56.14±10.36)岁。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52%(99/388),≥Ⅱ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10%(78/388)。术后最常见的5个并发症分别为:肺炎(6.96%)、持续性肺漏气(>7 d,5.67%)、切口裂开(4.64%)、心律失常(3.87%)和手术后胸腔积液(3.3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手术[参照为单孔胸腔镜,OR=2.18,95%CI(1.01,4.70),P=0.047]、扩大切除[参照为亚肺叶切除,OR=2.86,95%CI(1.11,7.19),P=0.030;参照为肺叶切除,OR=2.20,95%CI(1.10,4.40),P=0.026]和手术时间≥3 h[OR=2.07,95%CI(1.12,3.85),P=0.021]是肺癌术后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MG)与单纯MG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8年至 2 0 0 3年 2 4 3例MG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胸腺瘤合并MG组 (6 8例 )与单纯MG组 (175例 )的临床特点 ,以及术后并发症、缓解率、生存情况。结果 胸腺瘤合并MG组较单纯MG组年龄大 [平均年龄分别为 (41± 14 )与 (2 8± 16 )岁 ,t=6 .138,P =0 0 0 0 ]、病程短 (平均分别为 10、2 4个月 ,t =3 783,P =0 0 0 0 ) ,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 [分别为 5 0 0 % (34/ 6 8)与 5 7% (10 / 175 ) ,χ2=6 4 77,P =0 0 0 0〗 ,两组Osserman分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7 6 78,P =0 10 4 )。胸腺瘤合并MG组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术后 1年分别为 10 2 % (6例 )、6 2 7% (37例 ) ,术后 3年分别为 2 1 6 % (8例 )、75 7% (2 8例 ) ,低于单纯MG组 [术后 1年分别为 2 2 1% (30例 )、94 1% (12 8例 ) ,术后 3年分别为 4 4 4 % (44例 )、94 9% (94例 ) ,P值分别为 0 0 4 9、0 0 0 0、0 0 15、0 0 10 ];术后 5年两组比较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4 5 7,P =0 6 99)。胸腺瘤合并MG组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3%、84 4 % ,显著低于单纯MG组的 9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6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26例、女37例,平均年龄(54.51±12.62)岁。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性别、手术时年龄、术前病程、伴有其他疾病、危象史、术前激素服用时间、Osserman分型、Masaoka分期、WHO病理分型、手术路径、肿瘤大小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5~96)个月。随访期间,12例(19%)患者完全缓解,39例(62%)部分缓解,7例(11%)病情稳定,5例(8%)加重,总有效率为81%。Log-rank分析显示术前病程(P=0.027)、肌无力危象史(P=0.035)和Osserman分型(P=0.018)与术后MG未完全缓解有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病程(P=0.001)、Osserman分型(P=0.012)是术后重症肌无力未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扩大根治术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式,但术前病程≥12个月和Osserman分型ⅡB、Ⅲ和Ⅳ型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肌无力症状不易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6月至2015年5月行胸腺肿瘤切除术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7 5例,年龄31~73(51.71±14.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无MG,术后病理确诊为胸腺瘤。分析患者术后发生MG的相关因素。结果 9例患者术后出现MG(7.1%)。不完整切除(P=0.024)、病理类型(P=0.048)、合并免疫疾病(P=0.024)、术后肺部感染(P=0.036)为术后发生MG的危险因素,术中未能完整切除者或侵袭性胸腺瘤术后放化疗(P=0.011)可降低术后MG的发生风险。结论肿瘤不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A型和AB型、伴随免疫疾病、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后易发生MG,术中未能完整切除者或侵袭性胸腺瘤术后应行放化疗。  相似文献   

18.
11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分析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原因。方法 115例MG患者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Ⅰ型12例,Ⅱa型20例,Ⅱb型68例,Ⅲ型10例,Ⅳ型5例。术前口服平时用量的溴吡斯的明;诱导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麻醉维持用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醚。术中不用非去极化的肌松药。拔管指征;患者完全清醒,抬头坚持5s,潮气量大于10ml/kg,吸气负压峰值大于-20cm H2O。术后6h内开始口服小剂量的溴吡斯的明。根据术后是否需要呼吸支持分成两组:术后立即拔管组和术后延迟拔管组。结果 101例在手术室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87.8%;14例术后需呼吸支持6h至7d,术后延迟拔管率为12.2%;术后需要带气管导管和呼吸支持的患者随MG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结论 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麻醉诱导,吸入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醚维持,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MG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236例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3,他引:34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 (MG)胸腺切除的经验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78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手术治疗 2 36例 MG患者术前、术后的处理 ,危象发生的有关因素及远期疗效。 结果  2 36例术后发生危象 4 4例 (18.6 % ) ,危象的发生与术前准备、Osserm an临床分型、是否伴胸腺瘤密切相关。全组术后死亡 3例(1.3% ) ,1例死于误吸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例死于危象 ,占危象病例的 4 .5 % ,1、3、5年的有效率分别为 84 .6 %、91.0 %和 89.0 %。 结论  MG行胸腺切除安全、有效 ,对术后发生危象高危因素的患者延期气管拔管可减少气管切开 ,部分胸骨劈开径路创伤小 ,其远期效果与文献报道其他径路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0.
185例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79年10月~2004年7月外科治疗的18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胸腺瘤94例(胸腺瘤组),胸腺瘤合并MG 91例(胸腺瘤合并MG组);手术根治性切除155例(83.8%),姑息性切除16例(8.6%),探查术14例(7.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按Masaoka病理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后死亡5例,其余均缓解或治愈.两组患者的Masaoka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胸腺瘤病理分型与MG临床分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胸腺瘤组随访57例,随访1~10年,平均随访40.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40/57)、66.7%(22/33)、59.3%(16/27);胸腺瘤合并MG组随访5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54/55)、86.4%(38/44)、81.6%(31/38),比较两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随访112例中,Masaoka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7%,Ⅱ期79.2%,Ⅲ期51.4%,Ⅳ期0%,各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年=51.62,P<0.01).结论 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MG的临床分型无关,胸腺瘤术后生存率与分期显著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胸腺瘤伴MG以全身型为主,病理类型以淋巴细胞型常见.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