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联合孕三烯酮及联苯双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瘤患者中要求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痛经及月经量都较治疗前好转,复查彩超子宫大小正常,附件未发现异常.复发者与未复发者相比,年龄、初潮年龄、产次、瘤体大小、瘤体个数、手术方式及治疗前月经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病灶切除手术后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联苯双酯可减少孕三烯酮对肝脏的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选择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治疗方式。病灶切除术是子宫腺肌病经典的保守性治疗方式,也是该病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拟对不同类型病灶切除术的特点及其相关联合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对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施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第3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后12个月,16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4.1%。1例复发,4例不孕患者中3例妊娠。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复发率低,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5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第1天、第4天各口服孕三烯酮2.5mg一次,以后每周服用两次,剂量同前,连续服用6个月为一疗程。结果:51例患者在服药后4~6周后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后全部消失。B超检查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CA125水平明显降低,随诊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孕三烯酮治疗轻症子宫肌腺病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轻症子宫肌腺病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效果,减少重症子宫肌腺病的发生率。方法:给59例轻症子宫肌腺病患者服用国产孕三烯酮,月经的第1天、第3天各服1次,每次2.5 mg,以后每周2次,剂量同前,连续服用6个月为1疗程。结果:患者在服药后的1~2个月,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后全部消失,且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CA125水平明显降低。6个月后46例完全治愈,即症状消失、B超检查子宫无异常、随访3~4个月无复发。结论:孕三烯酮治疗轻症子宫肌腺症具有很好的效果,可达治愈目的,从而可防止其发展为重症子宫肌腺病,减少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研究其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的变化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术后半年内痛经缓解率达100.0%,术后1、3、6个月和1、2、3年痛经消失和明显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8例(87.2%)、72例(92.3%)、66例(84.6%)、53例(68.0%)、31例(39.7%)和20例(25.6%),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痛经缓解率逐渐降低(P<0.05)。术后1、2、3年分别有7例(9.0%)、12例(15.4%)和13例(16.7%)复发,多为术前严重痛经或病灶弥漫者。56例月经过多患者中,47例术后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复查彩超提示患者子宫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37例术后有生育要求或未避孕者中27例妊娠,25例自然受孕(67.6%),16例(59.3%)发生在术后1~2年内,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受孕率降低,孕期合并自然流产7例(26.0%)、早产2例(7.4%)、子宫破裂1例(3.7%),孕足月者13例(48.1%),均以剖宫产方式分娩。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痛经及月经过多等近期疗效确切,能提高不孕患者受孕率,对年轻、未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值得应用;但病灶弥漫、广泛者术后痛经等症状易复发,妊娠期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7.
陈雪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32-2833
目的:观察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术后予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结果:26例患者治疗后痛经缓解率为100%,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亦无潮热、多汗、阴道干燥、性欲下降等低雌激素症状,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能有效缓解痛经、经血过多等症状,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器官,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同时行粘连松解术,观察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7±17)%,30例(60%)痛经完全消失,13例(26%)痛经明显缓解,7例(14%)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亮丙瑞林注射液)或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手术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手术加米非司酮、单纯手术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及月经量都较治疗前下降,月经量下降例数百分比分别为:88.00%、86.67%、55.00%.手术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痛经评分(0.91±1.20分)明显低于手术加米非司酮组(2.01±1.90分)及单纯手术组(3.87±2.24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P=0.025;t=2.563,P=0.01),而后两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2,P=0.10),且痛经缓解和消失率明显高于手术加米非司酮组及单纯手术组(χ2=5.658,P=0.024;χ2=5.746,P=0.020),而后两组在痛经缓解和消失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3,P=0.102).3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12.00%、20.00%和37.50%.复发者与无复发者相比,年龄、初潮年龄、产次、瘤体大小、手术方式及治疗前月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腺肌瘤病灶多发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单发患者(χ2=9.134,P=0.002).结论 病灶切除手术后无论是否辅助药物治疗均能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对于经济困难或不能耐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不良反应者可选择口服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孕三烯酮及放置曼月乐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孕三烯酮30例和曼月乐30例。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1个月及月经干净1~3天,行阴道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内膜厚度等指标;于6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阴道B超测量不同治疗周期后子宫体积及内膜厚度。结果:孕三烯酮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9.8±1.9)mm,治疗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8.9±3.1)mm,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6.5±1.1)mm,明显较治疗前薄(P<0.05);曼月乐组放置前子宫内膜厚度(9.7±1.6)mm,放置后6个月厚度(8.5±2.6)mm,放置后12个月厚度(5.9±1.4)mm,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或P<0.01)。两组子宫体积治疗后有缩小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置曼月乐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优于口服孕三烯酮,两组均对子宫增大有抑制作用,但宫内放置曼月乐较口服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降低复发率,提高手术治疗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检查.根据随访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72例)和未复发组(324例).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病灶TNF和VEGF的表达,以及两种因子与痛经评分、子宫体积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设未用药组为对照组,对30例子宫腺肌病子宫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病灶组织中VEGF和TNF表达;用药组患者在停药后1个月、未用药组在术前分别进行痛经评分,以及术前通过妇科B超监测子宫体积大小。结果(1)经统计,用药组的子宫腺肌病病灶VEGF和TNF表达均较未用药组低,P=0.0000〈0.05。(2)未用药组的VEGF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1,P=0.046〈0.05;三组数据统计得TNF与VEGF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7,P=0.000;TNF与痛经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397,P=0.030。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组织中的VEGF和TNF的表达强弱,显示了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能力、血管生成能力及病灶局部的炎症免疫反应情况。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与异位子宫内膜病灶组织VEGF和TNF的表达成正相关性。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都可以通过降低VEGF和TNF的表达,改善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整理我院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作为对照组,术后的临床指标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月经量、痛经情况等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月经量、贫血情况、子宫体积以及痛经情况均明显由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治疗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于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棉酚片,观察组患者术后放置曼月乐.比较两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优势。方法:对大庆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21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与单纯手术切除组比较术后治疗效果。结果:与单纯病灶切除术比较,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在治疗痛经、缩小子宫体积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既解除了患者子宫腺肌症痛经、月经增多及子宫体增大等主要临床表现,又满足了年轻有生育要求患者妊娠分娩的需求,而且皮下埋植较之曼月乐节育器及口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费用低廉,兼有避孕及治疗双重功效,手术简单方便,远期疗效也十分肯定,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子宫全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SH组(n=100)和LTH组(n=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情况),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安置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远期随访指标(术后痛经缓解状况、性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质量评价、盆底组织支撑情况、宫颈残端病变及恶变率,以及是否存在术后持续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LSH和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结果LS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LTH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结论LSH治疗子宫腺肌病优于LT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比手术与中药少腹逐瘀汤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缓解程度和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水平,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每组30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评估两种疗法的疗效和优势.结果 (1)手术组临床有效率(100%)显著高于中药组(80%)(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NRS/PPI评分、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手术组下降程度大于中药组(P〈0.05);(3)两组TXB2水平、T/K比值治疗后均较前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相对于中药治疗,手术治疗治愈率明显增高,且能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疼痛程度;而中药在改善微循环和活血化瘀方面疗效明显优于手术.两种疗法均能调节激素失衡状态.因此,临床上建议手术与中药少腹逐瘀汤联合的综合疗法将对子宫腺肌病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为妇科常见病 ,好发于生育年龄 ,绝经后则较为罕见。现将我院 5年间收治的 2 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作一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6~ 2 0 0 1年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2 9例 ,同期住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14 71例 ,占 2 0 %。年龄 4 9~ 72岁 ,平均 5 7岁 ,绝经年龄 4 5~ 5 8岁 ,平均 5 2岁 ,绝经年限 1~ 2 0年 ,平均 7 2年。 2 1例术前行内分泌检查 ,其中 12例血雌二醇 <7…  相似文献   

19.
孔小娟 《现代保健》2012,(28):116-117
目的:探讨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29例,随访手术前后月经量、妊娠情况、痛经改善情况。结果:29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高。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富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8-1030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基底膜及其下方部分肌层组织,研究组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12个月。两组术后均随访24个月,观察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血CA125、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研究组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CA125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P<0.01)。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孕三烯酮所致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宫腔镜子宫肌腺病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保守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