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缺血后适应(IPC)对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和机制以及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CCU住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160例,入选患者均在起病12 h以内接受直接PCI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PC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按常规直接PCI操作,IPC组在直接PCI中实施IPC操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STR);校正TIMI帧计数(CTFC)以及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PCI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 IPC组STEMI患者术后STR比例、CTFC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NO及ET-1优于对照组[84.62%vs.67.10%,P<0.05;(27.94±4.36)帧vs.(30.17±4.52)帧,P<0.05;(52.37±3.84)μmol/L vs.(50.95±3.85)μmol/L,P<0.05;(75.47±3.47)ng/L vs.(76.60±3.72)ng/L,P<0.05],且PCI术中应用IPC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PC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无MACE事件发生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vs.86.6%,Log rank=4.581,P=0.032)。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实施IPC能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相关。并且IPC应用能降低STEM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联合高剂量腺苷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接受PCI的88例STEMI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将10μg/kg替罗非班经抽吸导管于罪犯病变远端推注3 min,同时持续静脉滴注0.15 μg/(kg· min) 24 h.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推注腺苷(2mg,10 ml0.9%氯化钠)2次,对照组推注10 ml 0.9%氯化钠2次.评估术后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指标,随访术后患者的心肌Blush分级(MBG)、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总ST段抬高回落(STR)、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腺苷引发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TIMI血流分级、ST抬高完全回落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CTFC[(21.9±3.7)帧与(24.4±4.9)帧,t=2.701,P<0.01]、MBG 3级的例数分布(24/44与14/44,x2=4.632、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1、12个月时的死亡人数、MACE、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NYH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血压下降≥10mm Hg(15.9%与2.3%,x2=4.950,P=0.026)、新发二度以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20.5%与15.9%,x2=7.221,P=0.007)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腺苷引发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结论 在STEMI患者治疗中,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联合高剂量腺苷的应用对其PCI术后的心肌灌注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对再灌注冠脉血流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187例,根据PCI术前负荷抗血小板药物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T组)和氯吡格雷组(C组),各组再根据患者总缺血时间中位数分为T1组(180 min)和T2组(≥180 min)、C1组(180 min)和C2组(≥180min)。将T1和C1组合并为D1组(180 min,90例),将T2、C2组合并为D2组(≥180 min,97例),比较各组TIMI血流变化情况、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数帧数(CTFC)、急诊PCI术后2小时内的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等心肌血流灌注指标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T2、C2、D2组比较,T1、C1、D1组在直接PCI术后STR50%较高,CTF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1和C2组比较,T1、T2组在直接PCI术后STR50%较高,CTFC较低(P 0. 05)。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月随访时D1组LVEF均高于D2组,LVEDD低于D2组; D1组MACE发生率低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延长会增加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并影响心功能和短期预后,早期负荷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能显著减少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入院时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入院时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第1次随机血糖分为A、B 2组,A组血糖<11.0 mmoL/L,B组血糖≥11.0 mmol/L.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情况,并在发病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灌注TIMI分级0、1级患者B组较A组比例明显增多(28.6%与10.9%,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14.3%与2.2%)和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49.8±6.3)%与(57.7±7.7)%]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可以影响AMI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降低心功能及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AMI经急诊PCI治疗患者54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27例和硝酸甘油组27例.两组分别于PCI治疗前或后,梗塞相关血管出现TIMI血流l级或以上时,冠状动脉内注射乌拉地尔12.5 mg、硝酸甘油0.2 mg,之后根据情况进行支架置入.观察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后TIMI血流,无复流/慢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eTFC),心肌充血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STR),肌酸激酶(CK)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峰值,术后24、30 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 结果 乌拉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相比,PCI后cTFC降低(18.38±3.30与21.44±4.26,P=0.005)、MBG增加(P=0.040);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93%与70%,P=0.038),CK峰值(1895.26±1239.02与1269.96±515.84,P=0.021)和cTnT峰值(5.81±5.27与3.64±2.35,P=0.050)均有降低;24 h和30 d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分别为0.55±0.05与0.52±0.06,P=0.021;0.58±0.06与0.54±0.06,P=0.041).两组PCI后30 d MACE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乌拉地尔可改善AMI急诊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梗死面积,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伴随阿司匹林抵抗患者88例,均行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术前均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照组术后给予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用药7 d后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治疗期间出血及药物副作用;术后电话和门诊随访6个月,记录2组心血管事件及PCI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DA、ET-1、CK、CK-MB显著低于对照组,SOD、FMD、NO、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术后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急性心急梗死患者PCI术后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保护心肌,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静脉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对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系诊断为NSTEMI并接受择期PCI治疗的患者共117例,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治疗组(62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他汀降血脂,低分子肝素抗凝,硝酸酯药物扩血管等)的前提下,治疗组患者在PCI术前接受丹参川芎嗪治疗3~7d。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及术后罪犯血管TIMI及TMP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入院时心肌标志物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术前罪犯血管基础TIMI血流3级及TMP血流3级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7.7%vs.47.3%,P=0.025,50.0%vs.30.9%,P=0.036。治疗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及TMP血流3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83.9%vs.65.5%,P=0.021,79.0%vs.52.7%,P=0.003。治疗组术后Tpn-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86±0.24)μg/Lvs.(2.04±0.33)μg/L,P=0.006]。结论 NSTEMI患者在接受PCI术前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能有效改善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术中对心肌的损伤,从而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回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共110 例接受急诊直接PCI 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6 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以及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IRA 的TIMI 3 级血流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 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30.24 ±8.32) 帧vs.(37.72 ±17.68)帧,P <0.05],而TIMI 心肌灌注(TMPG)分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2% vs.77.8%,P <0.05),90 min ST 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mSTR%)快于对照组[(73 ±15)% vs.(61 ±2)%,P <0.05],术后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51.30 ±6.63)% vs.(48.02 ±9.98)%,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 急性STEMI 患者急诊PCI 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常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段下降幅度(STR)及血浆N末端利钠肤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 入选发病12小时内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195例.PCI术前、术后2小时分别记录18导联心电图,PCI术后12小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T-proBNP水平检测,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根据其中性粒细胞水平分为3组:A组(中性粒细胞<4.78×109/L)32例;B组[中性粒细胞(4.78~8.79)×109/L]118例;C组(中性粒细胞>8.79×109/L)45例.结果 C组PCI术后2小时STR>70%所占比率较A组明显减少(17.8%vs 43.8%,P<0.05);STR<30%组高中性粒细胞(>8.79×109/L)血症、高血浆NT-proBNP(>600 pmo/L)比率均明显高于STR>70%组(33.3%vs 13.8%、34.9%vs 12.3%,P<0.05或<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组中性粒细胞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01,P<0.01);随访6个月,3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R和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PCI后中性粒细胞数早期监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临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心电图3级缺血(G3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 (pPCI)术后ST段回落(ST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82例STEMI患者,依据术后STR程度将其分为STR组(n=234)和non-STR组(n=48),随访12个月,记录院内和出院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82.9%)pPCI术后ST段回落良好,回落不良者为48(17.1%).non-STR组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及G3I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TR组,LVEF低于STR组,两组间Kil-lip分级差异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3I是pPCI术后non-STR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18).non-STR组患者pPCI术后的平均住院日长(P=0.011),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P =0.026).[结论]G3I可预测STEMI患者pPCI后non-STR,non-STR患者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明显减少(31.4±5.8)帧vs(22.9±7.3)帧(P0.05),术后TMPG 3级比例增高(87.5%vs 62.5%,P0.05);观察组LVEF和LVEDD均好于对照组(58.62±7.13)%vs(45.38±5.28)%;(47.52±3.12)mm vs(57.56±2.68)mm(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可显著增加老年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iury,MIRI)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58例,随机(随机数字法)按PCI术前是否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76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PCI术中MIRI发生情况、术后的心肌灌注水平、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脉造影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的MI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4%vs.26.83%,P<0.05),而在反映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校正TIMI帧计数、术后2 h ST段回落、CK-MB峰值、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等方面,替罗非班组均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是MIR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子.结论 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术中MIRI的发生率,减轻心肌损伤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是否增加不同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置入支架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据血栓分级是否≥4级分为血栓负荷高、低2组,然后每组据是否应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治疗随机再分为2组,共4亚组.测定术后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心电图ST段回落以及术后5~7 d射血分数,观察住院期间和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高血栓负荷的靶病变长度和植入支架数量高于低血栓负荷组[分别为(36.4±15.1)、(31.4±13.7)mm(t=-2.16,P<0.05);45、30例(χ~2=5.9221,P<0.05)];高血栓负荷最终TIMI血流≥3级(分别为32、23例,χ~2=5.3299,P<0.05)、心肌显影≥3级(分别为30、19例,χ~2=6.9509,P<0.05)、ST段回落百分比≥50%(分别为31、18例,χ~2=9.7082,P<0.05)血栓抽吸者多于未行血栓抽吸者.但在低血栓负荷亚组除ST段回落百分比≥>50%外(χ~2=4.6590,P<0.05),TIMI血流和心肌显影分级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水准.高负荷组左室射血分数抽吸血栓组高于未抽吸血栓组[分别为(58.7±7.8)%、(52.3 ±8.9)%,t=3.23,P<0.05],低负荷组左室射血分数抽吸血栓组高于未抽吸血栓组[分别为(59.1 ±7.6)%、(55.1 ±9.8)%,t=2.07,P<0.05];住院期间抽吸血栓组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未抽吸血栓组(χ~2=4.0332,P=0.0446),且仅高负荷亚组显示统计学差异趋势(χ~2=3.5625,P=0.0591).结论 血栓抽吸提高高血栓负荷患者冠脉血流灌注,改善术后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武汉市一医院心内科2004年7月~2007年7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常规PCI治疗(PCI组),45例患者行常规PCI+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一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即刻结果分析和30天内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G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术后一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I帧计数示血流快于PCI组(P<0.05),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和组织灌注,进一步改善围术期心功能,并明显减少AMI患者30天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NR)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直接支架组)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组(预扩张组),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50%)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峰值时间来评价两种方法对AMI患者NR的影响。结果两组虽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直接支架组与预扩张组比较,术后即刻CTFC显著减少[(23.10±4.51)帧vs.(25.53±5.09)帧,P〈0.05)]、MBG 2~3级显著增高(90%vs.74%,P〈0.05)、NR发生率显著减少(10%vs.26%,P〈0.05);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显著增加(88%vs.70%,P〈0.05),直接支架组CK-MB峰值显著减少[(217.2±96.86)U/Lvs.(260.22±97.78)U/L,P〈0.05]、CK-MB峰值时间显著提前[(11.72±2.67)hvs.(13.7±2.06)h,P〈0.05]。结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AMI血管再通后心肌NR的发生,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6.
李磊  李会晓 《临床荟萃》2020,35(8):693-69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 2019年10月就诊于巩义市人民医院STEMI患者61例,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对照组(直接PCI)、治疗组(溶栓+PCI),纳入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冠状动脉血管TIMI血流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 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再梗死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溶栓后介入治疗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更能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减少无复流的发生率,且同样能改善心功能和未增加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选择124例AMI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成替罗非班组(68例)和常规组(56例)。两组PCI围手术期均予常规抗血栓治疗,替罗非班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另予替罗非班应用。比较两组PCI术中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情况、术后ST段回落程度、出血并发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等情况。对替罗非班组做好药物维持期间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P〈0.05);ST段回落不良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比16.1%,)(2=4.78,P〈0.05);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比16.1%,X2=5.03,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6±2.3)%比(55.3±1.9)%,t=5.99,P〈0.01];轻微出血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PCI患者在常规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左心功能,减少PCI术后MACE的发生,疗效确切,但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在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益并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DIVER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组织灌注、心脏功能及9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8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血管完全闭塞。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的43例患者为抽吸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PCI的43例患者为非抽吸组,比较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血B型钠尿肽原(Pro-BNP)水平、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功能以及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95.35%(41/43)与79.07%(34/43),χ^2=11.862,P=0.0006];抽吸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抽吸组[93.02%(40/43)与81.40%(35/43),χ^2=6.06,P=0.0335];抽吸组TIMI 2级血流(慢血流)、TIM10—1级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抽吸组[分别为6.98%(3/43)与13.95%(6/43),χ^2=3.12,P=0.0495,及0与6.98%(3/43),χ^2=5.29,P=0.0352];抽吸组术后1d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20±0.054)%与(0.408±0.052)%,t=1.0496,P=0.766;(56.5±4.5)mm与(57.6±4.4)mm,t=1.0419,P:0.7832);抽吸组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52±0.050)%与(0.432±0.049)%,t=3.3957,P=0.0482;(0.469±0.053)%与(0.413±0.052)%,t=4.9457,P=0.0336];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非抽吸组[(49.6±5.1)mm与(53.4±4.6)mm,t=3.4548,P=0.0473,(46.5±4.4)mm与(50.2±4.8)1/1/13,t=3.7260,P=0.0421]。随访9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0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抽吸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非抽吸组(2.33%与6.98%,χ^2=4.4351,P=0.0463)。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应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于梗死动脉的远端通过靶向灌注导管注入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后实施PCI治疗.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