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新  刘良 《右江医学》2009,37(3):286-288
目的探讨结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来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优越性。方法根据糖尿病、放射性、烧伤瘢痕溃疡、褥疮等引起难愈性创面的性质、部位、大小,将其溃疡创面的基底部以及边缘0.5~1cm正常组织切除,彻底清创;再根据其组织缺损的部位和面积,选取邻近筋膜皮瓣、带神经血管营养蒂的筋膜皮瓣、臀大肌肌皮瓣、小腿内/外侧筋膜皮瓣等修复。结果所修复的35例的皮瓣完全成活,术后全部病例均随访6~12个月,修复创面的皮瓣质地柔软,与周围皮肤的颜色一致,功能和外形满意,伤口完全愈合。结论将整形外科技术结合应用于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术后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得到更好恢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4例电烧伤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结果4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顺利成活,头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供瓣区损伤小,无需损伤主干血管,组织块合适,无需二期修薄,缩短治疗周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本院采用筋膜皮瓣修复电烧伤所致关节部位损伤20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30~45岁,平均35岁.患者均为电烧伤所致关节部位开放性损伤,其中高压电烧伤15例,低压电烧伤5例.创面最大8 cm×15 crm,最小4 cm×5 cm.腋部5例,肘部5例,膝部7例,踝部3例.肩胛区最大筋膜皮瓣8 cm× 24 cm,供区能直接缝合,小腿最大筋膜皮瓣5 cm× 15 cm,采用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踝关节,顺行筋膜皮瓣修复膝关节,前臂最大皮瓣6 cm×20 cm修复肘关节.急诊入院者伤后3~5 d手术,术中切取筋膜皮瓣时,必需将深筋膜包括在皮瓣内,在深筋膜深层与肌肉之间掀起皮瓣,肩胛区供区可直接缝合.前臂小腿部位需用皮片修复,植皮能一期愈合,所制作皮瓣全部成活,无其它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谭红枫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35-135
目的探讨部分保留深筋膜血管网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针对皮瓣臃肿患者,部分保存深筋膜血管和脂肪。结果本组29例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8例患者部分保留深筋膜血管网,患者术后血运良好,无术后感染。结论部分保留深筋膜血管网修复股前外侧皮瓣手部软组织临床效果良好,术后手部皮肤外观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侧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膝关节外露创面效果。方法:采用外侧腓肠浅动脉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外露创面6例,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6个月随访,膝关节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外侧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膝关节外露创面,不损伤知名血管,取得了修复区和供皮区一期修复的良好效果,并保证了术后修复区的良好功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股前外侧筋膜(皮)瓣在Ⅳ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Ⅳ度烧伤患者为本次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对其展开股前外侧筋膜(皮)瓣术进行治疗,观察其对于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经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其修复创面愈合成功38例(95.0%),有36例患者均在Ⅰ、Ⅱ期愈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对Ⅳ度烧伤患者行股前外侧筋膜(皮)瓣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烧伤受损创面快速修复,其在临床中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何建国 《农垦医学》2012,34(4):336-337
目的:总结深度烧伤创面皮瓣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利用轴型皮瓣、肌皮瓣、局部邻近皮瓣等修复21例电烧伤、热压伤等所致的深度烧伤创面.结果:21例移植的皮瓣中除3例皮瓣尖端坏死,其他均成活,随访6~12个月后,患者深度烧伤创面外观满意,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早期清创后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促进了修复后创面外观及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提高了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尺神经腕背支、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足部位烧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 10例。皮瓣面积最大 11cm× 10cm ,最小 5cm× 4cm。结果  9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部分成活。随访 6~ 17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此类皮瓣血供充分 ,不牺牲主干血管 ,切取容易 ,旋转弧度大 ,能够满意地修复手足附近烧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应用4种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结果本组共15例,其中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即外踝上筋膜皮瓣4例;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辨,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6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即内踝上筋膜皮瓣3例;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2例。本组患者移位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l~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足踝部及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选取邻近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具有不牺牲胫后动脉、腓动脉等主要血管,对足部的血供与功能无明显影响;供区损害少,不破坏供区外形与功能;皮肤质地好,皮下脂肪少,弹性及皮色与足部近似;不需要吻合血管,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翻转修复24例28指指端皮肤缺损创面,并在上臂或腹部切取相应面积的全厚皮片于供皮区游离植皮。结果24例28指皮瓣均全部成活,指端创面及供皮区愈合良好。指体功能及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成活率高,对手指功能影响小,指端外观感觉恢复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毛正德 《中外医疗》2013,32(9):18+20
目的 探讨研究应用联合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烧伤患者58例,该组有2例患者需行截肢手术,均为极度严重的烧伤患者,其余56例患者采用了皮瓣或肌皮瓣的方法修复肢体的创面.结果 该组56例进行皮瓣移植患者中,52例患者创面修复痊愈出院,有4例皮瓣部分失活,需要进一步植皮修复.4例中,有1例是因为皮瓣面积过大,远端出现坏死,还有2例是因为创面感染,导致皮瓣部分坏死,一例术后随访失去联系,将不算在治疗最后的调查结果中.结论 采取早期局部彻底清创、轴型皮瓣修复的方法对烧伤创面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部烧伤患者创面岛状皮瓣修复情况. 方法 本组患者32例,共36只手.应用手部带蒂岛状皮瓣修复40块创面.早期行局部减张术,术前、术后采用小分子右旋糖酐及血管活性药物处理.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大部分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且转移灵活,外观好,优于其他皮瓣.结论 手部应用岛状皮瓣,具有皮瓣薄、血运好、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早期清创及改善血运,是确保皮瓣转移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足趾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由我科采用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足趾电烧伤4例。其中皮瓣修复大趾刨面2例,修复小趾刨面2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存活情况。结果4例患者中均有轻度的皮瓣肿胀,其中,1例皮瓣远端少量水泡,1例皮瓣远侧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愈合;伤口I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1例。所有病例经1~3个月随访,刨面修复,外形满意。结论足背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修复足趾电烧伤刨面,具有手术简便,不损害主十动脉以及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21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为主配合植皮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创面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 cm×10 cm,最小8 cm×6 cm.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未见血管危象,19例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伴水泡形成,经清创换药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肌腱、骨骼外露均覆盖.随访3个月-3年,转移后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踝部、足跟部、足背侧中部近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10例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5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进行治疗,对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患者皮瓣色泽、外形和成活率,以及术后手部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回复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发现两组患者的皮瓣移植成活率均高达100%,且创面1期愈合情况均较好,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皮瓣外形和色泽,以及手部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回复情况上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没有出现伤口感染、骨头坏死以及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皮瓣成活率相近且均较高,并且在手术均没有出现并发症,但是前者的远期移植效果相对于后者更优,更有助于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27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 ×15cm.术前、术中受区创面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常规三抗治疗,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出现血管危象2例,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恢复血液循环1例,1例探查失败,皮瓣修薄成游离全厚皮移植全部成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成活率高,皮瓣质地优良,特别适合足底、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肌腱、骨外露患者,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拟行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术的患者术前采用PHILIPS IU22高分辨率彩超仪检测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支点、管径、出筋膜后轴向、血流速度,并对其定位。应用第8~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皮瓣对其缺损创面进行修复,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检测出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在肋间肌穿出深筋膜位于腋中线前后;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72条,未见缺如及变异现象,穿支动脉起始部管腔内径(1.67±0.14) mm,血流峰值流速18~32 cm/s;所有患者采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蒂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满意。结论高分辨率彩超能简便、直观地定位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出点、管径、出筋膜后轴向、血流速度,其对术前设计皮瓣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韦善  陈宇斐 《广西医学》2006,28(5):676-677
目的总结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前臂烧伤创面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4年12月,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烧伤创面17例,其中热力烧伤11例,电烧伤3例,强酸烧伤2例,强碱烧伤1例,均于伤后1~5 d手术,依创面于下腹部切取皮瓣,然后将远端2/3处修薄,皮下脂肪保留2~4mm,移位覆盖手及前臂创面.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16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受区皮瓣平整,色泽好,质地软,断蒂后不需再修整,外形美观,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3~6个月有触觉及痛温觉恢复.结论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前臂烧伤创面具有疗程短,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较理想的一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前臂桡侧逆行筋膜皮瓣和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对侧肢体创面。结果临床应用 11例 12个皮瓣 ,7例完全成活 ,2例皮瓣远端坏死 ,2例皮瓣出现散在水泡 ,轻度肿胀 ,换药处理后痊愈。经半年~ 1年的随访 ,创面无复发 ,皮瓣外观及功能均获满意疗效。认为交臂交腿逆行筋膜皮瓣可取皮瓣面积大 ,不损伤主干血管 ,为对侧肢体创面修复提供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接触性电烧伤的致伤机理和急诊治疗的原则。方法 依据我院烧伤科25年统计资料中8%的电烧伤患者不同程度的病例,分别采用现场急救治疗、全身治疗和早期创面修复治疗的方法,即肌皮瓣、筋膜皮瓣、岛状皮瓣、带血管皮瓣和大网膜移植等治疗手术治疗。结果 伤后24h内创面修复治疗,能保护重要组织器官的功能,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早期治疗后,患者治愈率较高,减少截肢率和截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