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QCT检查在诊断、治疗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波  沈宁江  陈文清  陈建 《海南医学》2010,21(17):124-127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病,其并发的脆性骨折以及其他并发症可致残甚至致死。本文通过对定量CT(QCT)在诊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推广QCT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定锥体骨密度(BMD)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方法纳入86例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93例临床拟诊断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由2名检测者、2次检测所有对象L1~L4椎体BMD,对比组间差异并评价QCT对BMD的检测重复性。结果观察组各年龄段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一检测者不同时间、不同检测者同一时间所测定BMD无明显差异(P>0.05,ICC>0.9)。结论 QCT骨密度仪可反映对象骨密度,且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对诊断骨质疏松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QCT(定量CT)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正常人骨密度差异,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旨在研究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定量CT技术测量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椎骨密度,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骨密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的骨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骨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未见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不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腰椎骨密度变化——445例QCT测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445例正常人骨密度测量值,其中男性190人、女,255人,年龄为10~80岁。结果表明:男、女腰椎松质骨骨密度的峰值均在10~19岁年龄组,女性峰值不低于男性,并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减少;女性骨密度变化情况不同于美国女性;女性骨丢失在40~49岁年龄组后较为显著。认为在诸多影响骨丢失因素中,雌激素变化可能是我国妇女骨量明显丢失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行腰椎QCT检查的中老年人433例,按照年龄段分为男性中年组,男性老年组,女性中年组,女性老年组.按照骨密度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骨质密度测量.比较中年组、老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女性骨密度差异,对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性别中年组较老年组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二者成负相关(r=-0.510,P<0.05).结论 QCT能够较准确测量中老年骨密度,诊断低骨量及骨质疏松,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行腰椎QCT检查的中老年人433例,按照年龄段分为男性中年组,男性老年组,女性中年组,女性老年组.按照骨密度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骨质密度测量.比较中年组、老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女性骨密度差异,对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性别中年组较老年组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二者成负相关(r=-0.510,P<0.05).结论 QCT能够较准确测量中老年骨密度,诊断低骨量及骨质疏松,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 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 法对527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 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 腰椎BMD与年龄(r=-0.531,P < 0.01)?体重(r=-0.098,P < 0.05)?BMI(r=-0.142,P < 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 < 0.001),而体重(P > 0.05)和BMI(P > 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 ± 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 ± 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9.
成旭东  李吉华  王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52-4153
目的:观察降钙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降钙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与单纯使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经EXPERT-XL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观察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降钙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与单纯使用降钙素治疗相比骨密度显著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降钙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是一种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密度的测量及骨质疏松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卫 《当代医学》2001,7(6):76-82
许多骨密度测量方法已广泛地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骨折危险性的预测和骨质变化的监测。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骨质疏松专题工作组就全球范围骨质疏松防治问题进一步开展工作。本文介绍由该专题工作组起草的工作报告中有关骨质疏松的测量及诊断内容,具体包括:测量方法、骨质疏松的诊断、骨折危险性的评估和骨质疏松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量北京顺义区正常成年人群腰椎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了解人群BMD规律及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情况,为我国北方地区正常人群BMD数据库的确立提供数据;探讨容积性定量CT ( volumet-ric QCT,vQCT)在椎体BMD测定及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价值。方法采用vQCT测量835例正常人腰椎1~3 BMD,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腰椎BMD峰值在18~30岁年龄组,男性为(165.22±26.97)mg/cm3,女性为(175.01±28.47)mg/cm3;男女两组各年龄段间3个腰椎BMD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腰椎1~3 BMD值呈现递减趋势,各椎体间BMD差异只有女性40~49岁组及50~59岁组有显著性( F值、P值分别为5.377,0.005;7.429,0.001)。男、女组BMD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5(P<0.001)、-0.604(P<0.001)。男性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增高,到≥70岁组达64.81%(35/54);女性40~49岁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仅3.33%(3/90),50岁以后,骨质疏松患病率迅速增高,到≥70岁组骨质疏松患病率达82.14%(23/28)。结论掌握了本地区正常成年人群BMD特点及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情况,vQCT椎体BMD测定诊断骨质疏松敏感性高,女性近50岁、男性近60岁就应该预防性检查BMD,腰椎vQCT 测量BMD对老年人群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
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人种特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武汉市区的50-91岁居民820例为研究对象,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骨密度(BMD),分别以低于峰值BMD2.0s和2,5s为OP的诊断标准统计各年龄段OP的检出率;问卷结合X摄片调查骨折发生情况。结果:Ward's为OP检出的敏感部位。OP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如果采用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则OP的诊断界限在60~69岁年龄段,与骨折高发的年龄段相一致;而采用低于峰值骨量2.0s为诊断标准,则OP的诊断界限在50-59岁年龄段,不符合妇女骨衰老的生理特征,且较骨折高发的年龄段提前10年。结论:进行OP的流行病学筛选及临床诊断时。依据WHO的推荐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即低于峰值骨量2.5S是适合我国人群特征的。  相似文献   

13.
高国一  汪建 《医学综述》2009,15(22):3382-3385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它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是一个复杂的多因子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的遗传决定性。复杂的遗传学体系还未完全清楚,所以骨质疏松基因的相关研究是当今分子遗传学的最大挑战之一。对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几种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这些基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0只3月龄未经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运动三个组。去卵巢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min、坡度5°的跑台训练。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清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钙素(BGP)水平以及右侧游离股骨和胫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同时观察左侧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静止组大鼠血清ALP活性和BG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RAP活性和E2含量显著下降,股骨近段和远端以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下降,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小梁断裂增加、数目减少;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血清E2和BGP含量显著上升,股骨三个部位以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增加,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小梁断裂减少、数目增加。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增加去卵巢大鼠血清E2和BGP含量,改善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学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潍坊地区健康妇女腰椎骨小梁的骨密度值,建立正常骨密度定量CT参考值,并探讨骨密度的定量CT的应用价值,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干预及骨折危险性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在医院体检的潍坊地区健康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69岁.将研究对象分成5个年龄组,每组30例.利用定量CT软件测量研究对象L1,L2,L3椎体小梁的骨密度,确定潍坊地区健康妇女骨密度参考值.结果 潍坊地区~29岁的健康受试妇女L1~L3平均骨密度值为(168.86±17.34)mg/cm3,~39岁组妇女骨密度值为(160.36±18.59)mg/cm3,~49年龄段妇女的骨密度值为(143.35±19.56)mg/cm3,50~59岁年龄段妇女的骨密度值为(120.31±18.36)mg/cm3,60~69岁年龄段妇女骨密度值为(99.66±15.64)mg/cm3,~59岁绝经前妇女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绝经后妇女(P<0.01).骨质疏松的骨密度临界值为112.26mg/cm3;骨密度年丢失百分率为1.58%;平均年丢失量为2.40mg/cm3.结论 使用定量CT可测量并建立该地区健康妇女的骨密度值,明确骨质疏松的临界骨密度值,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干预、预后和骨折危险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可影响钙的吸收,从而加重或导致骨质疏松。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50例长期(大于3个月)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于服药前、服药1年后、服药2年后测定其骨密度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所调查患者服药2年后骨密度明显低于服药前及服药1年后( P<0.05),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及服药1年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1年后与服药前骨密度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时间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加重或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柯兴氏综合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分析皮质醇增多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骨痛、骨折为首发表现的柯兴氏综合症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近10 a来收治的柯兴氏综合症患者28例,总结其首发症状以及主要临床特点;对28例患者的腰椎、股骨颈进行X线测定,用双能X线吸收仪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不同类型的柯兴氏综合症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结果 (1)无论哪种类型的柯兴氏综合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32.1%(9/28),骨折、骨痛占25%(7/28);(2)28例患者行X线检查,其中10例骨质疏松,6例肾上腺腺瘤,3例椎体或髋部骨折;对7例有骨折或骨痛症状的患者行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结论柯兴氏综合症所致骨质疏松症与病因相关,肾上腺肿瘤引起的肾上腺依赖性柯兴氏综合症较垂体分泌ACTH肿瘤引起的柯兴病更易引起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骨质疏松人群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江苏省淮安地区884名人群进行骨密度检测和分析,并详细记录每位受检人员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运动情况、烟酒和饮食习惯、骨折史、女性生育史和绝经情况等。结果在被调查的884名中,共有骨质疏松171名,其中男57名,女114名,男女性骨质疏松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运动情况、饮食状况及有无骨折史有明显的相关性,女性还与生育情况及闭经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职业、吸烟、饮酒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对骨质疏松的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众多领域,其通过对骨组织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的骨质疏松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