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关正骨协定处方治疗老年骨科术后非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对应服用西关正骨协定处方;对照组40例仅冰敷头部或酒精拭浴处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发热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2天治疗组体温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使用西关正骨协定处方辨证治疗老年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可降低术后发热程度,减少发热天数,有利于病人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2.
骨科术后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发热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非感染性发热一般都不超过39℃,原因有术后吸收热、排异反应等,一般通过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疗效.有部分患者排除感染可能,术后5 d仍然发热患者,依照中医辨证多属于气阴两虚发热的类型,应用西药多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非感染性发热是骨科术后常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特色及优势[1]。笔者自2009年8月-2011年6月采用中药辨证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2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无菌术后2-4天常见症状,一般为中度发热(38℃),笔者用辨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发热一般在术后 1~ 4天 ,多数为中度发热 (38℃左右 ) ,少数表现为高热或低热。近 2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骨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 45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全部为骨科四肢闭合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热病人 ,排除了使用激素及其他可影响体温的药物者 ,并排除了术后伤口感染者。如有下述条件之一者即作伤口感染处理 ,予以排除。 1伤口疼痛持续加重 ,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 2术后 4天复查血常规 ,提示有感染迹象者。由于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理中汤加味治疗骨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理中汤加味,对照组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结果:治疗组骨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体温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理中汤加味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健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08-1209
发热是骨科术后常见的症状,根据病原学检查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本案患者腰椎间盘术后第10天出现发热,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感染,初以头孢他啶治疗无效,之后联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治疗亦无效,中医依据患者舌淡、苔滑、脉弦滑辨证为水饮内停、阳气郁遏,以温阳化饮为法,予以真武汤加茜草治疗,3剂热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法治疗术后非感染性发热9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发热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发热西医多针对病因,采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发热认为是术后自身所产生的一系列应激性反应,轻者无需处理,重者多采用物理疗法对症处理,但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采用补中益气法为主治疗该症,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强 《中医药信息》2002,19(4):10-11
对近年中药辨证治疗非感染性术后发热 ,尤其对妇产科、颅脑、心脏等术后发热的病机、辨证、治法进行总结 ,指出运用中药辨证治疗术后发热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清解合剂治疗骨科术后发热42例临床观察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3)蔡忠新关键词术后发热,清解合剂发热有内外虚实之分,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无菌术后病人的常见症状,一般为中度发热(38℃左右),亦有高热出现,然均属于中医内伤虚热范畴。临床上多给予抗感染输...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采用经方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辨证方法。认为可从抓主证、辨病机、循经络三方面辨证选方。在运用经方的实践中熟读条文,把握方证、理解病机、谙熟经络循行途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全国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寿山教授在40余年临床实践中,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独到的见解及经验。文章从刘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辨证论治的经验及用药特点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供同道探讨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规范艾滋病发热中医诊疗行为和提高艾滋病发热中医临床水平,构建艾滋病发热中医诊疗标准规程。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中英文文献和专家论证,结合临床,制订艾滋病发热中医诊疗专家调查问卷并进行专家咨询,用德尔菲法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验证。结果艾滋病发热的中医检查内容、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外感和内伤发热)、中医治疗和调护满分比为100%,均值、等级和等统计数值最高,变异系数为0.00,专家协调程度高,可以纳入诊疗标准规程。中医概述、病因病机和辨证标准等的满分比、均值等较低,变异系数较大,专家的协调程度较差。结论初步形成了艾滋病发热中医诊疗标准规程,对艾滋病发热中医概述、病因病机、辨证标准等做进一步专家咨询和论证后,有望形成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中医诊疗标准规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热清口服液对胶质瘤、脑膜瘤手术后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手术后按自然病区分脑热清组(中药组)、脑热清配合常规西药组(中西药组)和常规西药组(西药组),连续用药7天,对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的药前体温、发热天数,药后体温、退热度数、退热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中西药组治疗后胶质瘤及脑膜瘤手术后发热患者体温明显降低,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脑热清口服液具有显著降低脑瘤手术后发热患者的体温的作用,其退热作用与胶质瘤或脑膜瘤无关。  相似文献   

15.
骨科中成药多含有毒性中药饮片,且使用量大、用药人群特殊,一直是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切入医院药学工作实际和中医药基本理论,提出骨科中成药"辨证辨量辨毒"的合理用药模式,拟定相关参考规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首先,梳理骨科中成药临床应用特点,提出"证"、"量"、"毒"三位一体的用药核心监护点;接着,以常见81个同类品种为示例,建立说明书信息库,并以2 000张回顾性处方点评分析结果圈定高频药物和常见不合理因素;同时,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系统搜集汇总不良反应案例文献,辅以问卷调研形式,明确了各药品的核心监护点信息。整合以上信息,拟定《骨科中成药临床用药参考》并经专家讨论后完善修订。初步预实践2个月后效果显示,该模式符合临床用药实际,能够提供实用有效的合理用药信息,效果良好。综上,"辨证辨量辨毒"是骨科中成药临床用药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监护点,该模式立足临床实际,为合理用药研究提供思路创新、理论保障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颅脑术后发热中湿热的成因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颅脑术后发热病因分类属不内外因 ;研究证实湿热是颅脑术后发热的核心病机 ,湿热内蕴是主要证型 :颅脑术后湿热的成因与术前肝气不达 ,脾胃纳运受困 ,术中直接损伤脾胃 ,和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及连续大量的补液有关 ;颅脑术后湿热虽然与明清温热病中外感湿热不同 ,无白痞等症状表现 ,但湿热的病位在脾胃则一致 ,临床辨证强调辨证与辨舌结合 ;证型以湿热并重为主 ,同时不同时期的病机特点不同及湿热病机的转化 ;治疗提倡以恢复和保护脾胃功能为核心 ,湿热分消 ,配合随证加减 ,使邪有出路 ;生活调摄也是防止术后湿热发热再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其中术后3个月内并发VTE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VTE患者11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分析。结果:22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中,平和质64例(29.09%),偏颇体质156例(70.91%)。骨科大手术患者最常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血瘀质、平和质。观察组最常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血瘀质,对照组最常见体质类型为平和质、气虚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虚质、血瘀质与VTE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偏颇体质是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征;气虚质、血瘀质是骨科大手术并发VTE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圆  马融 《天津中医药》2015,32(7):393-396
发热为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马融教授在辨治小儿长期发热方面经验丰富,笔者通过典型验案3则体会其辨治特点:治疗应以证为纲,不因炎症而滥施寒凉;辨证及调护重视脾胃;组方注重气机升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及影像特征,以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2019年12月19日至2020年2月2日收治的1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影像特征等。结果 18例患者中,发病前14 d内与疫区相关人员有密切接触史者15例,1例来自武汉;18例中发热15例,以中、低热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湿邪郁肺证和邪热壅肺证为主,分别为8例和7例;16例为双肺受累,以多个肺段受累为主要表现,18例患者共计91个肺段受累,主要位于肺段外带或内、外带同时受累,无单独肺段内带受累患者;CT上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共67个肺段(73.63%),辅以间质改变和实变。结论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等特点,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加矫形垫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跟痛症行中药外用加矫形垫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9例患者中,优71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98.8%。结论:中药外用加矫形垫治疗治疗跟痛症,疗效确切,方法简便,费用低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跟痛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