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春松 《新中医》2015,47(7):310-311
<正>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1]。鼻鼽最早的记载,始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鼻鼽与气候、环境的异常有关。鼻鼽一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鼽者,鼻出清涕也。"鼻鼽  相似文献   

2.
鼻鼽是中医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以脾肺虚损为本,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熊大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立足脾肺辨证论治,运用炙黄芪扶助正气,治疗肺脾虚损型鼻鼽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炎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围。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寒气乘虚而入,正邪相争,营卫失和而致鼻鼽。然肺气充沛,有赖于脾气输布气血以充养,肾阳温煦摄纳以固本,若脾虚、或肾虚、或脾肾同虚,影响及肺,则肺气弱而表不固,风冷邪气入于鼻,寒凝气滞,湿浊内阻而致鼻鼽,故本病肺脾肾三脏密  相似文献   

4.
戴明  贾春华 《中医杂志》2022,(6):530-533
通过分析古代鼻鼽相关文献,认为鼻鼽生于风的这一认识可能与风的形成原理密切相关.古人认为"风"的形成原理为"冷热交通",而风的特点与鼻鼽的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因此,立足于风形成的原理与特征,从隐喻认知的角度,通过分析自然界中"风"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鼻鼽的病因病机与辨治.提出"寒热对立"是鼻鼽发病之根本病机...  相似文献   

5.
马岩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32-133
鼻鼽,又称"鼽嚏",为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在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后,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刻,尤其在临证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导师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规律,首次提出"以饮论治"鼻鼽的学术观点,是对中医论治鼻鼽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延展。笔者试从理、法、方、药角度,来浅述中医"以饮论治"鼻鼽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6.
浅析古代医家以热论治鼻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文静  熊永伟  田理 《光明中医》2010,25(7):1156-1157
<正>有关鼻鼽的记载,最早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先见于《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此后对鼻鼽的病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诊疗过程中注重望闻问切,鼻鼽望诊中的望神往往不为人重视,是导致鼻鼽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及跟师从医过程中的思考,发现鼻鼽患者多伴有"神志"的变化,临床遣方用药如能注重调"神",疗效会有所提高。1鼻鼽望神重在望"肺藏魄"鼻鼽患者多肺虚或肺脾肾气虚,肺主气在志为悲忧,气以养魄,故魄藏于肺。故鼻鼽神志变化多在肺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西方生燥,在志为忧",《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  相似文献   

8.
正鼻鼽,古代又称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1]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礼记·月令》言:"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此是关于鼻鼽最早的记载。《素问·脉解》[2]:"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  相似文献   

9.
正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1]。鼻鼽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中医学早在西周的《礼记·月令》中就有了对本病的记载:"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2]随着工业化进展,现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鼻鼽是指鼻出清涕之外,亦有"鼽嚏"之称。"嚏"是指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所以中医称鼻出清涕、鼻痒、打喷嚏为鼻鼽,其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的鼻痒、鼻涕多为清水涕、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相似。1病因病机西医认为,该病系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特异性Ig E结合在鼻粘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此时鼻粘膜便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次吸入鼻腔时,变应  相似文献   

11.
鼻鼽为中医病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传统名称为"鼽嚏".鼽,见于<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历代医家对鼻鼽均有论述,但将鼻鼽作为专病进行论述且较全面的,当数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此病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发、流清涕不止、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病,应包括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  相似文献   

12.
鼻鼽属祖国医学"鼽窒"、"鼽嚏"等范畴,为儿科常见难治病,现代医学多采用免疫疗法、激素吸入、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方法,多伴有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且远期疗效不佳。中医治疗小儿鼻鼽有独特优势,但文献研究多以腑脏虚损、寒热等观点立论。根据本病发病特点,提出"伏风"理论,并从消风论鼻鼽辨证治疗,在发作期、缓解期分别治以疏风宣肺化痰通窍、扶正治本消风,颇有收效。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学有关鼻鼽的记载最早见于西周的《礼记·月令》,即:"李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见于《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1],指出鼻鼽是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本病以肺气虚寒型为多见[2-4]。早  相似文献   

14.
正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围,《素问·脉解篇》中最早提出了"鼻鼽"的病名:"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礼记·月令》中提出"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对"鼽  相似文献   

15.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脾胃肝胆病方面建树颇深。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鼻鼽的病机为肺脾虚损,其中脾虚是关键。李郑生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鼻鼽以培土生金为法,方选自拟益脾固金汤,药证相合,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分析鼻的生理功能,指出鼻鼽的病机是玄府郁结、气液代谢失常、郁而化热,并结合临床验案探讨了鼻鼽反复发作的根源在于玄府郁闭和"误治兼化",并论治了相关治疗策略,这将有助于鼻鼽的治疗和控制复发,提高鼻鼽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1关于鼻鼽病名的认识严老师认为,"鼽"字有三种含义:一是人体解剖部位名称,系指面颊、颧骨处。《素问.气府论篇》:"面鼽骨空各一"。二是指鼻塞不通,《释名.释疾病》:"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解释《内经》时多将鼽解释"鼻  相似文献   

18.
"三层次学说"与鼻高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验证"三层次学说"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按中医的肺虚、脾虚、肾虚,分为三组即三层次.肺虚组43例、脾虚组36例、肾虚组22例,正常组96例.用组胺检测鼻高反应性和检测鼻分泌物中NO含量.结果鼻高反应性肾虚组>脾虚组(P<0.001)>肺虚组(P<0.001)>正常组(P<0.001),组胺剂量在各组均数分别是0.020.030.05;0.34.鼻分泌物中NO含量脾虚组(83.8±1.32)>肺虚组(80.2±2.66)(P<0.01)>正常组(75.1±1.85)(P<0.001),肾虚组与脾虚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医将"鼻鼽"分为肺虚、脾虚、肾虚三个不同阶段(或不同类型)随病变上、中、下三焦深入,有其更深更广的病理生理损害,研究结果在临床分型和辨证论治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鼻鼽作为现代中医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关于其文献可考的治疗历史已有上千年。"鼽"的释义,现代医学多解释为"鼻流清涕";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则以虚证为主。然而追溯其沿革,发现唐宋以前,并无"鼻鼽"作为单独病名的记载,各代医家对其释义及病因病机认识亦不尽相同。为探其究竟,遂决定查阅古籍,追本溯源,以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20.
周小军 《世界中医药》2014,9(2):204-206
王士贞为当代中医耳鼻咽喉科著名教授,本文阐述了中医鼻鼽病定义,分析了鼻鼽病寒热病因病机的历史沿革及相应的治疗方法,重点介绍了王士贞教授对岭南地区鼻鼽病的独到认识,及运用五指毛桃四君子汤及泻白散合辛夷清肺饮治疗鼻鼽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