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博罗县妇幼保健院妊娠的孕妇按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妊娠组、糖耐量受损组和妊娠糖尿病组,每组分别选取75名孕妇,统计比较3组孕妇的糖耐量,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所有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组中,2h 75 g糖耐量试验的血糖平均水平为(8.97±0.31)mmol·L~(-1),糖化血清(GSP)平均水平为(3.51±0.17)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平均水平为(9.17±0.31)%,与糖耐量受损组及正常妊娠组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GSP异常率为89.33%,HbA1c异常率为81.33%,糖耐量受损组GSP异常率为46.67%,HbA1c异常率为4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P的灵敏度、特异度、可靠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bAlc。结论:联合应用GSP及HbA1c检测能提高妊娠糖尿病诊断的可靠性,可作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FPG).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准确反映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蝇蛆壳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测定糖尿病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清蛋白。分析蝇蛆壳聚糖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耐量中的作用。结果31d时蝇蛆壳聚糖高剂量组的血糖为19.99±2.10与对照组24.97±6.02相比,差异显著(P〈0.01)。糖耐量蝇蛆壳聚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组效果最好。血清糖化蛋白高剂量组2.37±0.35与对照组2.64±0.15相比有显著性(P〈0.05)。结论蝇蛆壳聚糖可降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含量的含量,改善糖耐量。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州市分界镇中心卫生院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分别对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后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测后腹血糖水平(10.64±3.94)mmol·L~(-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97±1.53)mmol·L~(-1)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体检者空腹血糖水平(6.25±1.24)mmol·L~(-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33±1.23)mmol·L~(-1)(P0.05)。结论:糖尿病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具有较高的运用意义,通过采用两种检测方式能有效诊断糖尿病,从而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治疗,促进患者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管理情况,寻找最适合的护理、管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只接受普通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系统性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出院时空腹血糖平均下降(2.21±0.49)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下降(4.32±1.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为48例(80%),与对照组相比以上指标下降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未出现新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结论:通过给予糖尿病患者的系统护理管理措施,能够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骨钙素(BG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39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服用中药糖骨康汤剂,对照组服用盖天力片,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BMD、FBG、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BG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MD和血清BGP含量显著上升(P〈0.05或P〈0.01),FBG、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在升高BM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骨康通过调节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清BGP含量,降低血糖,抑制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刘彩玲  马凯 《河南中医》2011,31(10):1188-1188
目的:观察十二味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十二味降糖胶囊与化学药品同用)与对照组(单用化学药品)各140例。治疗12周,随访6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12周后,各种检查指标较基线值,治疗组比对照组:空腹血糖多下降0.7 mmol/L(P〈0.01);餐后血糖多下降了1.2 mmol/L(P〈0.01);糖化血红蛋白多下降了0.3%(P〈0.01)。结论:十二味降糖胶囊,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的功效,与化学药品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血糖值的联系。方法:选取按WHO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采用美国津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和空腹血糖(FPG),取HbA1C=10%,小于10%为A组;大于与等于10%为B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HbA1C水平与FPG关系。结果:B组HbA1C值(13.4±2.5)%较B组HbA1C值(7.3±1.3)%明显高(P〈0.05);A组患者FPG(12.23±3.1)mmol/L比B组FPG(8.78±2.5)mmol/L明显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2型糖尿病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葛根芩连汤。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5.7±1.4)、(7.3±1.1)、(7.2±1.6)]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2±1.1)%均低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对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改善口干口渴、怕热多汗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观察我院诊治的高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按病例尾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教育、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3粒/次,3次/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肌酐比值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较: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肌酐比值[治疗组分别为(24.5±9.1)mg/L、(2.39±1.6)mg/mmol,对照组分别为(85.9±8.6)mg/L、(5.6±2.1)mg/mmol]均较同组治疗前[治疗组为(142.5±20.8)mg/L、(27.1±5.3)mg/mmol,对照组为(141.6±21.6)mg/L、(26.3±5.6)mg/mmol]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FBG、2 hBG、HbA1c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FBG、2 hBG、HbA1c水平[治疗组分别为(5.58±1.57)mmol/L、(7.82±2.43)mmol/L、(7.01±1.22)%,对照组分别为(5.67±1.46)mmol/L、(7.71±2.59)mmol/L、(6.83±2.31)%]均较同组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8.69±1.59)mmol/L、(12.79±2.50)mmol/L、(9.91±1.98)%,对照组分别为(8.72±1.56)mmol/L、(12.86±2.25)mmol/L、(9.89±2.03)%]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阻止肾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酸腰痛、疲乏无力、肢体浮肿、口干咽燥症状积分分别为(1.12±0.73)分、(1.02±0.52)分、(0.83±0.70)分、(0.44±0.42)分,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为(1.54±0.69)分、(1.44±0.79)分、(1.25±0.84)分、(0.66±0.36)分;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别为(6.56±1.37)mmol·L^-1、(8.01±1.36)mmol·L^-1、(1.14±1.06)g·24 h^-1,对照组分别为(7.60±2.34)mmol·L^-1、(8.78±1.44)mmol·L^-1、(2.18±1.39)g·24 h^-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通络方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血及收集尿液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CRP、TNF-α、MCP-1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CRP、TNF-α、MCP-1等指标分别由1564.6±45.8,2.35±0.43,8.86±1.31,22.36±2.13,14.32±4.35下降至170.8±24.8,1.25±0.36,4.12±2.18,14.45±3.56,10.56±3.4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50例孕8~12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单胎妊娠妇女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的50例孕8~12周的健康单胎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两组妊娠妇女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GLU)和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水平,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法分析两组妊娠妇女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比较FPG、2 hPG和Hb A1c三项指标的诊断效能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GLU水平分别为(7.48±0.56)mmol/L、(4.71±0.39)mmol/L,2 hPG水平分别为(10.97±0.96)mmol/L、(6.35±0.5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6.28±1.22)%、(5.13±1.05)%,观察组的GLU、2 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PG、2 hPG和HbA1c三项指标早期诊断GDM的灵敏度分别为67.5%、72.5%和85.0%,特异度分别为65.75%、75.21%和90.25%,HbA1c早期诊断GD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预测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丁曦  姚定国 《中医药学刊》2010,(9):1963-19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特征及中医的病机关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00例2型糖尿病(T2DM)肥胖和非肥胖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PBG),以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肥胖T2DM辨证分型统计。结果:肥胖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程、F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BMI(26.0±3.67)kg/m2、PBG(15.17±3.79)mmol/L、FINS(10.77±7.93)μU/mL及HOMA-IR(3.64±3.27),与对组BMI(22.8±3.12)kg/m2、PBG(13.77±4.11)mmol/L、FINS(8.97±9.03)μU/mL及HOMA-IR(2.29±1.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肥胖组患者更易出现湿热困脾证。结论:肥胖的T2DM患者中存在高胰岛素血症、IR以及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湿热困脾是肥胖的T2DM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翻白草及复方翻白草汤剂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翻白草汤剂及复方翻白草汤剂浓缩后,分别以4.1ml·kg-1(1ml含生药1g)和5.8ml·kg-1(1ml含生药2g)对两组家兔灌胃给药7d,同时与美吡哒和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观察正常家兔的血糖变化。结果:翻白草汤剂及复方翻白草汤剂,对正常家兔血糖有明显影响。正常对照组为(0.50±0.32)mmol·L-1,翻白草汤剂组为(3.58±1.48)mmol·L-1(P0.01),复方翻白草汤剂组为(4.29±2.21)mmol·L-1(P0.01)。结论:翻白草汤剂及复方翻白草汤剂对正常家兔均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检测后有效率为95.45%、中医证候分析后有效率为96.97%、低密度脂蛋白(LDL)为(2.23±0.42)mmol·L^-1、载脂蛋白A—I(ApoA—I)为(1.25±0.17)g·L^-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01±0.63)min、发作频率每周(1.23±0.44)次、三酰甘油(TG)为(2.16±0.58)mmol·L^-1、胆固醇(TC)为(1.14±0.27)mmol·L^-1、载脂蛋白B(ApoB)为(1.28±0.45)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有效缩短发作时间及频率,优化心电图表现及血脂指标,改善中医证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抵抗患者低血糖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所采用治疗方法分为金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泵组(联合组)与单纯胰岛素泵组(单药组),每组各50例。结果:联合组患者的HbAlC、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2hPBG、MAGE及治疗结束时胰岛素用量(胰岛素/体质量)分别是(5.7±0.7)%、(1.6±0.3)mlU·L^-1、(0.27±0.04)mmol·L^-1、(8.6±1.9)mmol·L^-1、(2.8±0.6)mmol·L^-1、(0.14±0.03)u·kg^-1,均小于单药纽(6.3±1.1)%、(2.1±0.6)mlU·L^-1、(0.31±0.05)mmol·L^-1、(9.4±2.1)mmol·L^-1、(3.1±0.8)mmol·L^-1、(0.17±0.05)u·kg^-1,与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与MBG在联合组中虽与单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共发作低血糖4例,单药组出现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运用金芪降糖片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有效改善血糖的波动,减少低血糖的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按其体重和活动消耗计算所需热量进食,于三餐前后及晚0点和3点监测血糖,以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为基础,观察组使用韩国进口的胰岛素泵,对照组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为12.00%(6/50) 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天数为(6.32±1.94)天,对照组为(11.56±3.42)天(P〈0.01).观察组治疗15天后每日维持胰岛素量为(38.89±8.45)IU,对照组为(56.45±10.34)IU(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但胰岛素泵具有快速稳定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