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2(IL-12)能促进Th1细胞分化,抑制Th2细胞分化,纠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Th1/Th2失衡。但长期体内直接应用IL-12重组蛋白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将IL-12基因以质粒为载体导人体内,使之产生内源性的IL-12而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在哮喘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小鼠IL-12质粒(mIL-12质粒)对哮喘气道炎症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已经获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
魏燕  向旭东 《国际呼吸杂志》2014,(23):1803-180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经典的Th1/Th2细胞失衡被认为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Th17/IL-17轴被证实与重症哮喘、激素抵抗型哮喘、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存在一种不同于目前已知的Thl、Th2、Thl7、Th9等的新型CD4+T细胞,被称为Th2/Th17双表型记忆性CD4+T细胞群(简称Th2/Th17细胞群)。在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中发现,Th2/Th17细胞群既能分泌Th2表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也可以分泌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8、IL-22等;且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发生不一样的生物学效应,这显示了Th2/Th17细胞群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特别是重症哮喘)及各亚型相互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就Th2/Th17细胞群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12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吴峰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1):851-85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作为Thl型细胞因子,IL-12能促进Th0向Thl分化,抑制Th2型炎症反应。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IL-12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作为免疫佐剂,均可逆转哮喘动物体内Th2/Th1失衡和抑制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同时,IL-12基因治疗在动物实验中也显示了哮喘治疗作用。虽然临床研究显示外源性IL-12治疗哮喘会伴有严重细胞因子毒性作用,但随着用药方式的更新,IL-12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抗哮喘药物。  相似文献   

4.
银杏内酯对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25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经银杏内酯干预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及Th1/Th2比值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增高(P〈0.01),哮喘组Th1/Th2比值显著减低(P〈0.01)。哮喘组银杏内酯体外干预后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减低(P〈0.01),Th1/Th2比值较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银杏内酯具有抑制哮喘Th2细胞亚群优势反应和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靳妮娜  吴斌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2):1696-1699
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的重要基础是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两种亚型Th1和Th2细胞组成的比例及功能失衡。CpG DNA能抑制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气道浸润,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使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产生减少,并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2(IL-12)和7干扰素(IFN-γ)产生,诱导Th1反应,下调Th2反应,使Th2反应向Thl反应转变,进而使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达到平衡的状态,在哮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T细胞在哮喘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是由T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形成.其中Th2细胞通过分泌IL-4、IL-5、IL-9、IL-13等多种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起主要作用,而Th1分泌的IFN-γ抑制Th2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CD4^+T细胞还包括多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细胞群体并参与哮喘的免疫调节.另外,NKT细胞和CD8^+T细胞在哮喘免疫调节中亦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Th2细胞被认为是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主要效应细胞。长期以来,白介素9(IL-9)都被认为是Th2类细胞因子,在变应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等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群新型的不同于目前已知Th1、Th2及Th17等效应细胞,被称之为"Th9"细胞。Th9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及IL-4联合刺激下分化而来,具有分泌IL-9和IL-10的能力。Th9细胞作为效应性T细胞,在促进组织炎症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Th9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哮喘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免疫因素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认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比例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近年发现了一种以产生IL-17为主要细胞因子的Th17细胞,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IL-17对于中性粒细胞参与的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均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哮喘的有意义的靶目标[1-3]。对支气管  相似文献   

9.
Th17细胞是一种独立的Th细胞亚群.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系列细胞因子参与了针对Th17细胞的调控.这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白介素6(IL-6)是Th 17细胞分化的启动因子;IL-23是分化的促进因子;γ干扰素、IL-4则是分化的抑制因子.Th17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加重了气道炎症,参与了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用ELISA法对IBS患者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D-4、IL-10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IBS患者体内免疫应答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 1.同正常组比较,腹泻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的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5);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5)。2.同正常组比较,便秘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PBMC体外培养时Th1、Th2细胞因子产生了失衡,Th1/Th2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呈Th1优势反应。便秘型IBS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便秘型IBS患者Th1/Th2反应仍趋于平衡状态,Th1/Th2反应可能对其发病并无重要影响,亦进一步说明不同分型的IBS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9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糖尿病造模组(A组,7只),糖尿病模型组(B组,6只)和正常对照组(C组,6只)。A组每只小鼠感染2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后9周,与B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动态观察血糖变化。至12周末剖杀小鼠,留取血清,取胰腺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胰岛炎评分,用ELISA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给药后,小鼠血糖逐渐升高,在第21d、28d两个时间点B组显著高于A组(P〈O.05);A组〈40%的胰岛可见淋巴细胞浸润,B组有80%的胰岛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至感染12周末,A组小鼠血清IL一4水平显著高于B组(P〈O.01);B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A组(P〈O.05)和C组(P〈O.01)。结论 慢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实验性1型糖尿病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与Thl/Th2免疫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Th1/Th2平衡消长是机体免疫反应调节的基本方式,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主要肺部疾病中Th1/Th2反应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免疫学致病机理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亚单位(heat-labile enterotoxin subunit A,LTA)基因减毒突变体LTKA63及其原核表达系统,探讨重组LTKA63(rLTKA63)粘膜免疫佐剂活性的机制。方法采用高保真PCR从大肠杆菌44815株基因组DNA中扩增LTA基因,利用定位突变技术构建LTKA63突变体,T-A克隆后测序。采用无His-tag的原核表达载体pET-15b,构建LTKA63原核表达系统,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确定rLTKA63激活T细胞途径。结果从大肠杆菌44815株DNA模板中扩增获得预期大小的LTA基因条带。与报道的LTA序列比较,所克隆的LT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03%~99.61%和98.33%~99.22%。LTA基因定位突变后获得序列正确的LT-KA63突变体。rLTKA63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5%左右。rLTKA63作用后Th1和Th2细胞较阴性对照组分别增加21.9%和36.2%。结论本文成功地构建了LTKA63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rLTKA能同时激活Th1和Th2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IFN)-γ/IL-4的表达情况,探讨LN患者体内Th1/Th2型细胞的平衡情况以及IL-18与Th1/Th2型免疫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8的表达: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联合刺激培养,流式细胞术从单个核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内IFN-γ/IL-4的表达情况。结果LN患者血清IL-18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Th1型(IFN—γ^+)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9),Th1/Th2型细胞的比率(IFN-γ/IL-4^+)明显增高(P=0.005);Th1/Th2型细胞比率与尿蛋白定量(24h)呈明显正相关;Th1型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L-18的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LN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并与Th1/Th2型免疫反应失衡有关,IL-18可以促进LN患者体内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从而加重蛋白尿的发展。削弱Th1型免疫反应重建Th1/Th2型免疫反应的平衡,理论上可能会阻止狼疮肾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近来研究发现Th1/Th2失衡是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Th1/Th2失衡与哮喘的关系,Th1/Th2平衡的调节及其在哮喘治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分泌模式的关系。方法检测40例SLE患者血清催乳素(RPL)、IL-2、IFN-γ、IL-4、血沉(ESR)、抗核抗体(ANA)及抗ds—DNA。结果1.SLE病情活动组血清高催乳素率明显高于病情稳定组;2.SLE高RPL组IL-4水平高于正常催乳素组,而IFN-γ、IFN-γ/IL-4水平低于正常催乳素组,两组间IL-2水平无显著差异;3.SLE高RPL组DAI、ESR、ANA滴度及抗ds—DNA高于正常催乳素组,且催乳素水平与SLE患者病情活动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呈Th2优势状态,高催乳素血症与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机体免疫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采集感染前、感染后第1、3、7、18d的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以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亚类水平。结果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小鼠血清中IL-2的水平较感染前呈逐渐下降趋势,IL-4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先下降后呈升高趋势。抗体IgG1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明显升高,IgG2a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小鼠Th1型免疫应答较弱,Th2型免疫应答增强。表明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机体细胞免疫较弱,体液免疫较强。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中Th1/Th2模型漂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Th1/Th2模型漂移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Th1占优势者感局限,预后良好;Th2占优势者感染扩散,预后不良。而哪种T辅助细胞占优势取决于多种因素。有利于Th2占优势的因素有树突状细胞、B7/CD28协同刺激信号、转录因子GATA-3等;有利于Th1占优势的因素有CD8^ T淋巴细胞,CpG DNA,白介素-12、Zn^2 、一氧化氮及一些基础营养素等。本文就以上各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调节Jurkat T细胞分泌为Th1/Th2型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受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Jurkat T细胞,于不同时间点分别用ELISA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RT-PCR法检测T-bet和GATA-3 mRNA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作用后IFN-γ、IL-10及T-bet mRNA、GATA-3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对受PHA刺激的JurcatT细胞由Th0向Th1、Th2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弓形虫Prugniaud成囊株感染ICR小鼠后脾脏单个核细胞中不同T细胞亚群的比例在感染后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用10个Prugniaud株弓形虫包囊以腹腔接种方式感染ICR小鼠,在小鼠感染前及感染后的1W,2W,3W,5W随机取6只小鼠,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Th1型和Th2型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型细胞比例在感染后第1W一过性降低,后急剧升高,进入慢性感染期后又有所下降。Th2型细胞整个试验过程中呈现和Th1型细胞大致相反的变化趋势。CD4^+CD25^+T细胞在急性感染期,呈现和Th1型细胞相反的比例变化。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弓形虫急性感染期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