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芳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572-573
目的了解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螺内酯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螺内酯20mg/d,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Tei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螺内酯组患者治疗前Tei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内酯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Tei指数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3年11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内服小剂量螺内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S)、左室等容松弛时间(LVRI)]、血流动力学超声指标[舒张期左室血流传播速度(V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VO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LVDD、LVS、LVRI相较对照组显著较优(P0.05);观察组VP、VOP相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内酯(安体舒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螺内酯(安体舒通)20 mg,每日2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除未服用螺内酯外,其他治疗包括溶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阿斯匹林等药物的应用,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观察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指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和12个月时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LVEDD、LVESD均有明显降低(P<0.05和P<0.01),LVEF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螺内酯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在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基础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采用卡托普利及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上,将48例未经静脉溶栓治疗及溶栓失败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螺内酯(20 mg/d,n=26),对照组未给予螺内酯(n=22),坚持用药1年后对比观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血钾平均值及高钾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用药前后各自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防治心功能不全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钾平均值及高钾血症发生率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有显著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ACEI类药物可有效减少左室重构的发生,然而最近研究发现,ACEI类药物长期应用所产生的醛固酮逃逸现象以及心脏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产生的局部醛固酮对心脏的直接损害,促使学者们去探索新的防治左室重构的药物,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Modena等和Hayashi等对此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发病1周、3个月、6个月干预期内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时螺内酯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1.1&#177;4.3)mm和(54.4&#177;4.8)mm,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37.3&#177;4.6)mm和(41.8&#177;4.9)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分别为(52.6&#177;4.6)%和(47.2&#177;4.9)%,P〈0.05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后可抑制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防止发生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螺内酯组56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螺内酯20mg,1次/d。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脑钠肽(BNP)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螺内酯组IL-6、TNF、PIIINP、BN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LVDD、LVEF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螺内酯是安全有效的,能进一步抑制左室扩张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陈心涛  朱新峰  杨毅博 《中外医疗》2012,31(28):104-105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螺内酯组(n=56)、对照组(n=52)。螺内酯组给予螺内酯20mg,qd。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INF)、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脑钠肽(BNP)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螺内酯组IL-6、TNF、PIIINP、BN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LVDD、LVEF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螺内酯是安全有效的,能进一步抑制左室扩张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临床路径给予再灌注和/或常规药物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mg/d,观察心肌梗死后1天、7天静脉血BNP水平,1天、7天和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LVDD及LVEF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7天螺内酯组BN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心肌梗死后1天、7天两组LVDD、LVEF均无明显差异(P〉0.05),3个月时螺内酯组LVDD扩大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心肌梗死后3个月两组LVEF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螺内酯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BNP水平,并改善远期(3个月)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螺内酯,通过观察窦性心律震荡指标TO(震荡初始)、TS(震荡斜率),探讨其对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常规治疗(对照组),第二组加螺内酯20mg,1次/d口服(螺内酯组).治疗前后测定TO、TS.结果 螺内酯组TO下降(P<0.01),TS升高(P<0.01).结论 螺内酯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趋于正常化,有效恢复心脏节律.  相似文献   

11.
屠洪  陈海波 《河北医学》2003,9(10):908-910
目的 :评价螺内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 3例 ,加用螺内酯 2 0mgqd ;对照组 4 2例 ,加用安慰剂。平均随访时间 1年。主要观察终点是总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再次入院率。结果 :螺内酯治疗组死亡 1例 (2 .3% ) ,4例需再次入院 (9.3% ) ;对照组死亡 7例 (1 6 .7% ) ,1 1例需再次入院 (2 6 .2 % )。治疗组 1例 (2 .3% )和对照组 6例 (1 4 .3% )分别因心源性原因死亡。两组总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再次入院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治疗组 1例 (3.7% )有男性乳房增生症 ,两组无 1例发生高钾血症。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螺内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HF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使用卡托普利〉5年。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心衰药(卡托普利,袢利尿剂,洋地黄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螺内酯20mg,1次/日,疗程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心脏的形态学参数,比较其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为67.74%,两组经过治疗IVST、PWT、LVMI、LVEF、CI、CO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中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CHF可提高疗效,改善左室重构,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内酯80mg/(d·kg)和氯沙坦10mg/(d·k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早期根四周围侧枝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er健康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n=12)与心肌梗死(MI)组(n=48)。将建立MI模型术后72小时存活大鼠随机分为AMI组(n=12),AMI 氯沙坦组(n=12),AMI 螺内酯组(n=12)AMI 螺内酯 氯沙坦组(n= 12)。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方法,测定AMI早期大鼠MI周围非梗死区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其抑制物-1(Timp-1)蛋白的表达,并对各组梗死周围非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进行比较。结果:MI组及MI用药组在MI后1周和2周时,梗死周围区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假手术组;MI用药组在MI后1周和2周时,梗死周围区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MI组。与MI组相比,螺内酯,氯沙坦及二者合用时mmps/timp-1比值先高而后趋于平衡。结论:螺内酯80mg/(d·kg)、氯沙坦80mg/(d·kg)及二者合用时,通过mmp-2,-9及其Timp-1起作用,促进梗死周围非梗死区侧枝循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介素-1 β(1 L-1β)水平的变化.方法 AMI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对照纽(n=23)和治疗组(n=25).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口服.分别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第1周、第6周血清MCP-1和IL-1β水平的变化,用心脏超声学检测两组第1周、第6周左室形态学参数和舒缩功能.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AMI后各组血清MCP-1和IL-1 β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第6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MCP-1水平降低21.7%(P<0.01),血清IL-1 β水平降低28.1%(P<0.01),LVEDVI明显减少(P<0.05)、VE/VA明显增加(P<0.01).结论 螺内酯可减轻AMI炎症反应过程,阻抑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刘强  张永飞 《吉林医学》2012,33(23):4990-499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被诊断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螺内酯剂量≤40 mg/d治疗,大剂量组加用螺内酯剂量≥60 mg/d治疗。结果:经过观察,治疗组的Pd、QT间期及离散度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中与治疗后都无明显不良反应,无心、肝、肾等不适,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剂量相比,大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左心室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心肌梗死后心脏保护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螺内酯组手术后直接灌胃给药(40mg/d),心梗组及假手术组均喂等量自来水。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取7~12只大鼠,分别行左室重量(LVAW)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计算左室相对重量(LVRW)、左室截面直径和球形指数。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3%~35%。手术1周后,心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LVAW、LVRW、左室截面直径增大,球形指数缩小,2~4周最明显,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用螺内酯4周时,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1周后即发生左心室重塑改变;心肌梗死后早期使用螺内酯,对大鼠左心室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年龄43~82岁,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螺内酯组),对照组(n=44)常规治疗。在6个月干预期内检测两组24h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时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明显降低。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后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8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治疗,螺内酯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在治疗6个月内检测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血清透明质酸(HA)及心脏核磁共振,以评价左室纤维化和左室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螺内酯组PⅢNP、H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延迟强化灶体积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安静 《当代医学》2010,16(30):142-143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联合螺内酯对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得安和螺内酯。结果治疗组门脉高压及高动力循环得到纠正,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得到改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螺内酯长期口服可降低门脉压力、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NIZ)胶原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术后24 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7~12只大鼠,分别行NIZ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醛固酮水平(Aldo)的检测.结果 心梗组NIZ心肌的CVF于2周开始升高(P<0.05).用螺内酯后4周时开始明显下降(P<0.05),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组NIZ心肌的Aldo于术后2周开始明显升高(P<0.01).也于用药2周开始回落(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大鼠心梗2周后NIZ发生胶原增生,且与同期升高的醛固酮水平一致.心梗后早期使用螺内酯,可明显降低醛固酮水平,长期使用可能对NIZ心肌胶原的增生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