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64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12625围产儿中664例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WeightInfant,LBWI)的出生体重及产妇情况。  相似文献   

2.
665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12625例围产儿中664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重及产妇情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5例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儿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00例足月分娩儿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观察组患儿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出生缺陷、死胎及死产发生率分别是19.04%、10.40%、5.12%、4.16%、5.76%,对照组分别是12.00%、8.00%、3.00%、1.00%、1.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中早产儿体重、胎龄、身长与Apgar评分分别是(2 629.3±649.8)g、(33.7±3.4)周、(48.9±4.6)cm、(8.26±2.05)分,低出生体重儿分别是(2 005.8±360.3)g、(37.2±2.4)周、(46.5±5.3)cm、(7.90±2.08)分,对照组分别是(3 858±522.3)g、(41.0±0.8)周、(50.5±3.5)cm、(8.84±0.81)分,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孕妇的孕期产检、是否流动人口、孕周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孕产史、孕期贫血、子宫发育畸形、宫内感染、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肾炎、胎儿发育异常等影响因素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与孕妇及其父亲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因此需积极开展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定时产检率。  相似文献   

5.
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较高,是新生儿的主要死因之一,而且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在宫内遇到有害因素,因而发育迟缓,尤其是足月低体重儿,出生后容易出现智力发育滞后现象,影响出生质量,因此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对提高人口质量及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都有重要作用。为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我们对哈尔滨市道里区1997—2005年815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助产单位及乡镇医院接产登记记录,以出生1小时内测量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结果1997—2005年出生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的低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术后管理策略及转归。方法 2000年至2004年,新生儿期手术术后监护的低出生体重儿18例,均为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极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儿3例(16.67%)。对本组患儿术后呼吸、循环、水电解质平衡、营养、预防感染等进行综合管理。结果本组18例患儿中,10例(55.56%)术后进行了机械通气,8例(80%)上机时间为1d~3d。18例中,3例术后出现低血容量表现,经扩容、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好转。2例发生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tc hormone secretion,SIADH),经限制液体量好转。本组病例术后均使用静脉营养,时间为4d~20d。其中7例术后发生感染;死亡3例(2例为ELBW儿)。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手术后管理需兼顾其未成熟的特点,对各器官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以降低术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目的 调查全国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中国 11个省的 16个市、2 8个县 ,1998年 7~ 10月出生的孕周≥ 2 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出生体重测查。结果 共测查活产儿 2 2 35 0人 (男 115 84人、女 10 76 6人 )。多胎率和早产率分别为 1 8%和 3 5 %。城市、农村和全国加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 4 2 0 %、6 2 6 %和 5 87%。低出生体重儿中 6 1 2 %为足月儿 (≥ 37周 ) ,在农村则占 71 6 %。城市和农村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30 1g和 32 2 5g,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男婴和女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2 80g、3173g ,接近WHO推荐的出生体重均值。沿海、内地、边远地区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呈逐渐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在城市为 5 0 0‰ ,农村为 179 4‰ ,全国为 15 1 5‰ ,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婴儿。结论中国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但地区间差异有显著性。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是宫内发育迟缓 ,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 ,应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低出生体重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出生体重儿及其影响因素张扬,王爱英,郑戈在1976年WHO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weightinfant以下简称LBWI)被定义为,凡出生时体重不满2500g的活产新生儿。其中包括了早儿(体重<2500g,胎龄<37周)和...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出生体重儿(LBWI)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均属高危儿,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部分LBWI日后可出现智力与体格发育障碍。本文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783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143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表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患病后预后严重,病死率17.4%,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感染,呼吸障碍,低体温症和硬肿症,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生活能力低下,脑病,直接死亡原因肺出血和呼吸衰竭,减少和防止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围产儿窒息,积极有效地处理上述临床问题,将会降低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LBW)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LBW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台式婴儿体重磅秤测量3360例单胎活产儿的生后体重。结果:3360例活产儿中LBW发生率为4.46%,早产、女婴、产妇低龄和高龄均为LBW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和预防早产是降低LBW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230例低出生体重儿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艳婷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31-2031
低出生体重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是围产期保健的重点人群,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死亡率较正常儿高8倍,且活婴日后常有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发达国家的低出生体重儿以早产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以宫内发育迟缓为主。为了解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变化,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笔者对本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出生的230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运用1:2配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韶关市辖区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76个有关因素的分析,探讨低出生体重的相关危害因素。1资料来源和方法1.1调查对象对1995年韶关市区医院的全部产科纪录作查阅、登记,收生出生低体重(妊娠>37周,体重<2500克)病例共3O例,按照1:2配比原则选取对照,条件是产妇职业、居住地点、民族人致相同,年龄相差不足2岁。1.2调查方法和内容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贝对所有病例和对照以统一力法.严格地按调查表人厂’询问填写。参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表.制订本编码调查表,凋查内容包括新生儿出生*期…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低出生体重儿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省于1998年8月1日~10月31日,在抽样点监测活产儿2426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117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82%。现将我省监测点的低出生体重儿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抽样方法 以《中国卫生状况分类》为基础,按随机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省大城市(武汉市)、中等城市(襄樊市)、二类县(红安县)、三类县(房县)共4个抽样点。各抽样点按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分层抽取监测单元,大、中城市抽取2~3个具备接产条件的医院为监测单元,农村抽取2~3个为监测单元。  相似文献   

16.
17.
为做好低出生体重的转归工作,我所对1995~1997年38例低出生体重儿的转归了作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儿的检出率5.48%,最佳转归年龄在6个月内,因此,做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收案专案管理,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早结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探讨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产生原因和孕期保健现状。方法:对该院1999~2003年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对11 473例婴儿进行调查,发现低出生体重儿491例,其中流动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1.78%,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47%,两者经2χ检验差异显著。流动人口中低出生体重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妊娠后期的体力劳动引起早产占67.39%,孕期营养不良引起足月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于低龄儿)占66.25%,孕期保健覆盖率19.1%。结论:制定有效的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增强整个人群的孕期保健意识,防止和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低出生体重儿是围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尽早发现其高危症状,以便及时处理,现将我院近年来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原因及其高危症状报告如下。对象本组调查对象系1986年1月~1996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活产婴儿,共计5204例。低出生体重儿542例,占10.4%。结果1.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5204例中,低出生体重儿542例,其中早产低体重儿374例,占活产婴儿7.2%,IUGR168例,占3.2%。总共死亡61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死亡4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宫内生产迟缓(IUGR)的死亡率分别为8.6%和4.8%。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7.4%(40/542),与正常体重儿病死率(0.5%)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x~2=109.5P<0.0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