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耐药结核病产生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药结核病是引起全球结核病第三次回升的重大原因,是控制结核病的严重障碍,是研究结核病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全球5000万人感染的耐药菌中20%为耐多药结核菌。全球2000万肺结核病人中至少有2/3发展为耐多药肺结核。我国2000年全国结核病调查总耐药率为27.8%,异烟肼、利福平(HR)的耐药率为10.7%,我国是高耐药国家。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治愈率仅为敏感病例的50%-60%,治疗失败率为敏感病例的80倍,治疗费用为敏感病例的10—100倍,死亡率高达37%-89%。  相似文献   

2.
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7.8%,耐多药(MDR-TB)率为10.7%。耐药结核治疗困难、费用高、治愈率低、复发率及病死率高,正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探索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法,提高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含微卡化疗方案对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省1985年、1990年、2000年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以掌握我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病流行状况,为我省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制定和研究其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三次流调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247株,药敏试验药物有:INH、SM、RFP、EMB、PAS—Na、TBI,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结果不同年度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总耐药率、初始耐药率、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985年47.2%(50/106)、31.4%(16/51)、61.8%(34/55);1990年52.2%(36/69)、32.3%(10/31)、68.4%(26/38);2000年29.2%(21/72)、25.6%(10/39)、33.3%(11/33),不同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占前三位的1985年INH、SM、RFP;1990年SM、INH、TBI;2000年RFP、INH、SM;不同耐药种类的百分比1985年耐1种药物的占48.0%、耐两种以上药物的占52.0%;1990年耐1种药物的占47.3%、耐两种以上药物的占52.7%;2000年耐1种药物的占28.6%、耐两种以上药物的占71.4%结论1985年总耐药率为47.2%,已显示我省耐药结核病感染相当严重,至1990年五年间呈上升趋势为52.2%,到2000年耐药率有所下降为29.2%,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27.8%偏高.1985年与1990年单耐药与多耐药比值为48.0/52.0和47.3/52.7;2000年比值差别较显著为28.6/71.4;提示我省耐药结核病疫情相当严重,而耐多种药结核病例占总耐药的70.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河北省廊坊地区流动人口结核病耐药状况,为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2013年流动人口中新发现的肺结核病人涂阳痰标本,经培养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采用比例法测定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6种药物敏感性,并将分离自流动人口的菌株耐药性与常住人口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共1764株,耐药菌株819株,总耐药率为46.4%(819/1764),耐多药率为11.5%(203/1764),广泛耐药率为1.1%(20/1764);其中流动人口总耐药率为55.1%(205/372),耐多药率为15.1%(56/372),广泛耐药率为1.9%(7/372);常住人口总耐药率为44.1%(614/1392),耐多药率为10.6%(147/1392),广泛耐药率为0.9%(13/1392)。流动人口组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均高于常住人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3、5.8和2.4,P均〈0.05)。结论廊坊市流动人口的结核耐药率显著高于该地区常住人口的结核耐药率,应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加强结核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戴元荣  许瑞玉  吴立琴 《浙江医学》2011,33(6):789-790,799
2010年欧洲呼吸学会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杂志上颁布了2010年欧洲结核病治疗指南更新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就结核病的标准短程化疗方案、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化疗方案、治疗MDR—TB和XDR—TB的新药以及肺结核的手术、免疫辅助治疗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新观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 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 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流行与传播引起了全球学者的极大关注。世界各国结核病防治专家正在追寻其产生的根源,寻找控制其发生与发展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7.
耐多药结核病耐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耐药状况。方法:对136例痰培养阳性的标本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试验进行耐药性测定,筛选出57例耐多药性肺结核病例,结合病例分析其耐药种类及意义。结果:57例MDR—TB患者中,获得性耐多药率为72%,青年组最多:原发性耐多药率为28%,以老年组为主。耐药原因以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规则用药为主,占80.5%。耐药组合中以同时耐H、R、S三种药物为主,占40.4%。结论:本组病例获得性耐多药率高于原发性耐多药率,并以青年组为高,提示过去一段时间本地的结核病治疗上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耐多药的原因主要为不规则治疗所致,今后应加强宣教,加强督导管理。  相似文献   

8.
耐药肺结核病已成为全球结核病急剧上升的4大原因之一,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发生对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实施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耐多药肺结核病是家庭、社会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方案乃当务之急。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选择61例MDR—TB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2644例住院病人中960例痰培阳中379例作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以了解我院住院病人耐药情况并指导用药。方法 根据1984年《全国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痰结核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 耐药率为29.02%,药敏试验示H、R、S、P、E耐药率分别是59.09%、47.27%、16.36%、30%、29.09%。多耐率27.27%,耐一种药47.27%,二种药21.82%,耐三种药10.91%,耐四种药15.45%,耐五种药4.55%。结论 此期住院病人为高耐药人群,这与对结核病认识不足,化疗方案不合理,单用药,不规则,不合理联用药,结核杆菌敏感的利,类不够,疗程不够有关,因此,必须加强结核病防治的卫生宣教,搞好结核病人的归口治疗。  相似文献   

10.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结核杆菌至少同时耐异烟肼(H)和利福平(R)两种以上药物的结核病。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7.8%,MDRTB耐药率为10.7%。由于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治愈率低,复发率及病死率高,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耐药肺结核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结核病化疗时代的到来,90%以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获得了治愈,但与此同时,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结核菌耐药率达27.8%,其中耐多药率为10.7%。我省是全国12个结核病高负担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2.
耐药结核病是当今全球结核病控制领域中的迫切课题。肺结核病初始耐药性监测是结核病流行病学和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耐药性结核病(DR—TB),特别是耐多药性结核病(MDR—TB)的有效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是检验一个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对我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初始耐药情况进行监测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曾德贵  林世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688-688,702
目的分析2005年以来我中心肺科就诊的肺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趋势,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改良罗氏培养基间接药敏实验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核菌的耐药性情况。结果1754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713株,总耐药率为41.0%;耐多药(MDR)111株,耐多药率为6.3%。耐单药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SM(26.1%)。RFP(25.3%),INH(14.1%),EMB(10.3%)。各年龄组耐药及耐多药均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结论结核分枝菌抗药性呈增强趋势,应加强监测,指导防控工作和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曹培明  杨梅  沈明 《重庆医学》2016,(19):2703-2705
中国是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XDR‐TB),是目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挑战和主要障碍。2010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例新发MDR‐TB患者,XDR‐TB更是占据所有菌株的2.1%[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交通越来越便捷,人口流动加速,加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率升高,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传播更快更广,MDR‐TB和XDR‐TB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2]。有学者提出老药再用,并发现一些古老的抗菌药物在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疾病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3]。本文对复方磺胺甲噁唑(SMZ .Co )治疗MDR‐TB和 XDR‐TB 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旨为MDR‐TB和XDR‐TB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滨州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滨州市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2004年2月~2005年1月诊治的流动人口中所有新发及复治的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及乙胺丁醇敏感性测试,分析流动人口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入组493例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最后获得431例(占87.4%)患者的菌型鉴定及药敏结果,其中结核分枝杆菌427例(占99.1%),非结核分枝杆菌4例(占0.9%)。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为18.3(78/427),耐多药率为5.9%(25/427);新发患者的耐药率为16.0%(62/387),耐多药率为4.1%(16/387);复治患者的耐药率为40.0%(16/40),耐多药率为22.5%(9/40)。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45~60岁及复治病例是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相关因素.结论:滨州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率较高,今后要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防控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依然是三大传染病之一,每年有近150万人感染结核病。近年来,由于防范控制的松懈与药物使用监督机制等的缺陷,出现了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和严重耐多药结核病(XDR—TB)的流行与传播,各地结核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六安市某县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全市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市辖区1县(区),将2013年1月至12月所有登记肺结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痰涂片镜检、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及菌种鉴定,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单耐药率)为25%(37/148),耐多药率为8.1%(12/148),广泛耐药率为2.03%(3/148);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单耐药率)为100%(5/5)耐多药率为80%(4/5),广泛耐药率为80%(4/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治是单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20~50岁年龄是耐多药结核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涂片阳性率为16.27%(95/584),痰培养阳性率为26.20%(153/584)。结论六安市某县结核病耐药疫情形势严峻,需加强对初治病例及青壮年病例的管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成功率,减少耐药结核发生。同时需加强结核病的细菌学检测工作,提高菌阳肺结核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8.
李凫坚  李锋  陈凌燕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125-125,113
肺结核是硅沉着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约在20%~50%之间。随着耐药结核病的增多,硅沉着病合并耐药肺结核也逐渐涌现。重视硅沉着病结核病人中存在耐多药结核病问题,对延缓硅沉着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寿命,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我们对近几年来在临床中碰到的21例硅沉着病合并耐药肺结核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耐药结核病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流行与传播引起了全球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世界各国结核病防治专家正在追寻其产生的根源,认识其对人类的危害,并寻找控制其发生与发展的可能对策。目前,耐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临床医师达成了不少的共识,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对耐药结核病诊治的认识与思维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20.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13-113
耐药结核病已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们该如何应对这一危机?4月1日,30多个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卫生部长齐聚北京,联合倡议“立即行动,加强对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M/XDR—TB)的预防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