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双向转诊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重点随访观察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50例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伴有精神障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针对精神障碍进行治疗,精神障碍症状于用药后30天内逐渐减轻或消失.结论: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比单纯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急性期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类型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精神障碍表现类型分裂样精神病症状、兴奋燥狂症状、抑郁状态、血管性痴呆.结论重视脑血管病的预防,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疾病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江华  杜晋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666-667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类型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精神障碍表现类型:分裂样精神病症状、兴奋燥狂症状、抑郁状态、血管性痴呆。结论:重视脑血管病的预防,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疾病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灵芝  付兴武 《医学综述》2001,7(8):484-485
精神障碍是脑血管疾病伴发的症状之一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 ,它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生命 ,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它的研究 ,有助于引起患者、家属及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对其早期诊治起到积极的作用。1 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国内 12城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时患病率为 0 5 0‰ ,其中 6 0岁以上患病率达 3 4 3‰[1 ] ,占老年精神残疾的第 3位。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智力残疾 ,在 4 5~ 5 9岁组为 4 5 5 % ,占首位 ;在 6 0岁以上年龄组为3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5例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原发病治疗以及必要的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患者原发病缓解,精神障碍症状消失。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适当处理伴发精神障碍症状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和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期间诊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抽取49例作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方式、治疗效果以及精神障碍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治疗情况。结果本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神经症样综合征发病率最高(P0.05),其次是智能障碍;经对症治疗后,48例患者在治疗后3~10 d痊愈出院,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痊愈率是98.00%。结论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医师应给予对症治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即由于脑血管疾病影响脑部血液的正常供应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由于躯体疾病合并精神障碍 ,且精神障碍的程度与脑血管疾病相关 ,最终常发展为痴呆 ,故增加了治疗和护理难度 ,为此 ,我们运用护理程度对该患实施整体护理 ,收到了预期效果。1 病历摘要患者 ,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我院2005年~2007年诊断为病毒性脑炎156例住院患者中,对伴有精神障碍的98例(62.82%)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病毒性脑炎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中,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45例.98例患者全部应用抗病毒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论:病毒性脑炎伴发精神障碍,是介于神经科和精神科的跨学科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因此完整认识和全面掌握该病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及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马弋 《当代医学》2014,(25):52-5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疗效。方法 临床资料为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2例,其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意识障碍治疗有效率为68.75%,4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意识障碍治疗有效率为77.08%。结论 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对脑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部分精神障碍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但也有一部分精神障碍,有确切的病因,有明确的发病时间,即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是原发的躯体疾病的全部症状中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精神障碍是在原发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产生的以急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多见。我院自2000年共收治43例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就其预防、诊断及治疗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终末期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住院的45例出现精神异常尿毒症透析患者的资料。结果药物所致23例,脑血管意外15例,尿毒症脑病1例,高血压脑病1例,电解质紊乱1例,失衡综合症2例,心理障碍1例,低血糖1例,每例患者甲状腺激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有3例自动出院,8例临床死亡。其余34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结论终末期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出现神经精神异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寻找原因,对已知因素进行分析,逐一加以预防纠正,心脑血管疾病因素的预防尤为重要。治疗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并发症,选择适当的透析方式和透析频率,并特别注意药物使用时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许俊  朱洪  唐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49-750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2005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29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种多、诊断难、病情重,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相对差,社会危害大。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多方协作,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老年神经科患者由于受疾病本身和全身状况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有别于普通年龄组患者。作者就常见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65例产褥期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褥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归类。方法:对20年间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16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植物神经系统障碍、情感障碍、行为紊乱多见,思维障碍和感和障碍少见。临床诊断以情感性精神障碍多见,其次为神经症、癔症等。患病年龄较集中,发病急骤,经治后复发性小。结论:产褥期精神障碍与经前期综合征、月经期精神障碍、妊娠期精神障碍为同类疾病性腺机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和运动功能的临床特点.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因脑血管病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26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睡眠障碍分为脑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组(研究组)和脑血管病未合并睡眠障碍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认知、行为和运动功能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得分在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上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合并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日间嗜睡和夜间失眠,同时此类患者认知、运动功能丧失较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质量较同类型疾病患者下降明显,临床治疗和护理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或131I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经手术或131I治疗后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生化指标。结果: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ree triiodothyronine,FT3)、 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 降低,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升高,临床症状主要为懒散、乏力、情绪不稳,常伴有记忆智能障碍、行为障碍及幻觉妄想,严重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具有临床症状的丰富性、多变性,重视既往病史的询问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对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并不难,但此病易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方法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有适应证者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作出明确病因诊断;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3例脑AVM、40例脑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依据临床表现及造影结果,全面评估后行药物治疗或支架置入术。结果:40例脑动脉瘤31例获得治愈,7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2例死亡;3例脑AVM畸形团近完全栓塞;11例颈动脉狭窄经血管内及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其提供了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方法,并逐渐成为某些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瘤、颈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治疗观念的改进、新型设备材料的研制和核心技术的普及,血管内治疗必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 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居住地、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规律体育锻炼)、心理社会问题(是否存在群体支持问题、住房问题、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以满足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将其分为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和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85例(2.32%),其中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56例(11.55%)、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429例(88.4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精神疾病家族史构成、家庭年收入分布、饮酒比例、饮茶比例、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比例高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0.177(0.061,0.520)〕、经济问题〔OR(95%CI)=0.184(0.093,0.365)〕、卫生保健服务问题〔OR(95%CI)=0.194(0.087,0.432)〕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可能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病因、危险因素与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改善母儿预后.方法 对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的10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妊娠合并脑血管病的病例,确诊脑出血5例,上矢状窦血栓3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羊水栓塞致脑栓塞1例.脑出血患者中重度子痫前期(子痫)3例,脑血管畸形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孕妇死亡2例,其余保守治疗好转出院.8例围生儿全部存活.结论 妊娠合并脑血管病好发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脑血管畸形,血液高凝状态与上矢状窦血栓有关.当出现神经症状及体征时,临床医生应考虑到脑血管病的可能,及时诊治,多数孕产妇可取得较好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CPB术后精神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CPB术后精神障碍表现为抑郁状态16例,谵妄状态8例、精神分裂样状态2例、神经衰弱综合征10例。CPB术后脑损害、躯体性因素及精神因素是引起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经过治疗和护理,34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CPB术后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进行精神障碍的病因分析及综合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