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星  左丽  舒丽萍  韦隆华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85-1187
目的利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白纹伊蚊贵州省贵阳、兴义、毕节株对1—4型登革病毒(DEN1—4)的垂直传递能力。方法采集贵州省贵阳、兴义、毕节市市郊自然界白纹伊蚊,驯化3代。分别取羽化后3~5d龄成蚊为实验组,白纹伊蚊海南株为对照组;用DEN1—4国际参考株分别感染各组蚊虫,将感染后亲代及子1~3代成蚊制备蚊悬液,接种C6/36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常规方法提取总RNA。利用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型。结果白纹伊蚊贵阳、兴义、毕节、海南株亲代蚊虫均对DEN易感;白纹伊蚊兴义株与海南株均能垂直传递DEN-1、4到子3代。传递DEN-3到子2代,白纹伊蚊兴义株能垂直传递DEN-2到子3代,白纹伊蚊贵阳.株能垂直传递DEN-1到子3代,传递DEN-2、3、4到子2代,白纹伊蚊毕节株能垂直传递DEN-1到子2代,DEN-4至子3代,未发现能垂直传递DEN-2、3。结论对DEN1—4易感的白纹伊蚊贵阳、兴义、毕节株能垂直传递DEN,且对DEN的垂直传递能力与其地理来源有关;贵州省3个地方株的白纹伊蚊卵可在干燥室温条件下越冬保存DEN。  相似文献   

2.
我国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棉球病毒悬液法感染白纹伊蚊,比较了我国9个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对经口感染登革病毒Ⅰ、Ⅱ和Ⅳ型的易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对经口感染登革病毒的易感性有差别。海口株对三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均较易感,北京株和成都株分别对登革病毒Ⅰ型和Ⅱ型较易感,各地理株白纹伊蚊对登革病毒Ⅱ型的易感性普遍较高。本文还用蚊胸内病毒接种技术,比较了我国9个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对胸内接种感染登革病毒Ⅰ、Ⅱ和Ⅳ型的易感性,结果胸内接种各型登革病毒的易感性未见明显差异,提示经口感染易感性的差别是中肠屏障的作用。本文所采用的蚊脑涂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蚊脑内登革病毒抗原的方法,蚊脑组织在玻片上分布较均匀,可避免蚊头外骨骼对脑组织的遮盖,似比蚊头压片法易于观察结果,有利于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白纹伊蚊经交配传递登革1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登革病毒在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间经交配传递的可能性。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与携带登革病毒蚊虫交配后的异性不带病毒蚊虫及其子代,观察它们是否获得病毒。结果 与垂直感染获得病毒的雄蚊交配后的不带病毒雌蚊及其子代检测结果出现阳性,而与垂直感染获得病毒的雌蚊交配后的不带病毒雄蚊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雌性白纹伊蚊能够通过交配获得病毒,并传给子代;而雄性白纹伊蚊通过交配没有获得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成蚊携带登革病毒状况与健康人群登革病毒抗体水平,为登革热的流行风险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于2009-2011年对龙岗区10个街道和21个大运场馆进行蚊种构成及密度监测,检测成蚊携带登革病毒和健康人群的登革病毒IgG抗体水平.结果 2009-2011年龙岗区共捕获25 556只成蚊,其中东乡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2.45%与1.60%;学校和工地的诱蚊诱卵指数均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18.34%和11.29%;不同生境成蚊密度以医院最高,达27.67只/灯;从2批伊蚊标本中检测有登革病毒,其中1批标本经测序分析与登革病毒Ⅱ型流行株同源性最高,达98%;检测884名健康人群中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4.20%(37/884).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伊蚊密度较低,但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效能较高,登革病毒已经在龙岗区自然界中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经卵传递基孔肯雅病毒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这两种蚊虫通过叮咬敏感宿主动物能感染和传播基孔肯雅病毒。对感染雌蚊的子1代分55批(3070只)进行基孔肯雅病毒检查,白纹伊蚊的批阳性率:幼虫为46.15%(6/13),雌性成虫为33.33%(4/12),雄性成虫为62.50%(5/8)埃及伊蚊幼虫和雌性成虫的批阳性率分别为18.18%(2/11)和22.22%(2/9)。此外,从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子2代和子3代成虫中亦检查出病毒,认为这两种感染雌蚊均具有将基孔肯雅病毒垂  相似文献   

6.
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效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白纹伊蚊在登革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6/36细胞培养病毒结合RFPCR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饱吸感染发病乳鼠血的白纹伊蚊,对DEN1~4型有较高的感染率(50%~58%),通过叮咬敏感动物(乳鼠)也能传播这4个型的DEN。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1代卵、幼虫及雌、雄成虫,证实白纹伊蚊能经卵传递DEN,至少可舒心代以上。结论:该地DEN有较大的媒介效能,且  相似文献   

7.
贵州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带毒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贵州省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DEN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8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登革病毒(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PCR产物并分型;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结果 从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DEN-2型病毒,从凯里、黄果树和镇远3处地方株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DEN核酸,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分别为登革病毒2型、4型。结论 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评价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媒介的监测情况。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等方法监测和调查白纹伊蚊密度,同时对监测和调查所采集的白纹伊蚊样本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结果反应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呈下降趋势。布雷图指数从2002年的11.99降到2008年的4.59,标准间指数从2003年的4.45降到2008年的0.73。但在登革热高发季节,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指数仍处于危险的阈值范围;流行年份白纹伊蚊密度高于非流行年份,且密度高峰提前。从采自多个地点的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登革病毒核酸,经分型鉴定为登革病毒1型。结论采用多种方法和密度指标,有利于客观地评估白纹伊蚊的密度及其防治效果,而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监测则有助于对登革热流行趋势的评估和防控策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诱蚊诱卵器在登革热媒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诱蚊诱卵器在登革热暴发流行中的监测效果;分析登革热流行与诱蚊诱卵阳性指数的关系.方法按登革热诊断标准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应用诱蚊诱卵器在疫点疫区布放监测蚊虫密度并诱集成蚊,应用TaqMan MGB Real-time PCR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结果确认登革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登革热综合控制措施,成蚊密度即诱蚊诱卵指数控制在4.5~10.3,捕获雌白纹伊蚊未检测出登革病毒;布雷图指数从原来65.2降到10以下,1周后降到5以下.本次流行在应急控制后21d结束,共34例病例.结论登革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可作为应急灭蚊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当诱蚊诱卵阳性指数低于5,是否作为登革热流行控制的域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诱蚊诱卵器在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时水质对该蚊诱蚊诱卵的影响,同时评价该监测方法的实用效果.方法 在2012年7-8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深圳市某医院花园作为试验现场,用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进行诱蚊诱卵试验,比较评价其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 共布放240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230个,诱卵阳性率为37.39%,诱蚊阳性率为18.26%,成蚊逃逸率为51.16%;试验发现生态水(自然环境积水)对白纹伊蚊诱卵率显著高于瓶装矿泉水(x2=13.79,P<0.01);以是否有幼虫孵化作为衡量诱卵阳性结局的金指标,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观察的白纹伊蚊产卵阳性率与实际产卵阳性率一致性较高(Kappa=0.828,P<0.01),该法监测白纹伊蚊产卵灵敏度为82.56%,特异度为97.92%,试验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0.853~0.952).结论 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诱卵效果较佳,但捕蚊效果不甚理想;不同水质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不同;诱蚊诱卵器监测伊蚊产卵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卵器投放后2、3、5、7 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χ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最高,达到了50.21%,χ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χ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入,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佛山市城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白纹伊蚊的种群动态,孳生习性及药物防治效果等,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城区不同方位,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设置人工诱卵器,检测并调查人工诱卵器和自然容器孳生白纹伊蚊幼虫情况;用人诱法监测伊蚊成虫的叮刺率;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病毒并用免疫荧光或RT-PCR法鉴定病毒;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两种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结果发现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建筑工地和废品收购站等行业孳生率较高;孳生类型多以轮胎、竹筒、缸罐、养花容器等为主;其幼虫密度:BI>20,成虫1~22只/人工小时,均高于临界值;全年从4~9月为高峰期,冬季仍有成蚊活动和幼虫存在,其季节消长与雨量相关;虽然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密度值很高,但未检出体内有感染登革病毒现象;药物试验观察,证明双硫磷硬脂酸缓释剂和灭蚊幼油膜剂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结论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全年均可监测到,季节高峰为4~9月;与降雨量密切相关,蚊体内未检出登革病毒,药物试验证明两种灭蚊幼缓释剂对蚊幼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白纹伊蚊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乙脑的重要传播媒介 ,在长江以南多见。该蚊种在 1981年通过进口的旧轮胎输入大连市 ,1990、1993年相继在三橡胶厂、东海头地段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白纹伊蚊不仅经旧轮胎 ,也随集装箱输入进来。为摸清白纹伊蚊在大连市的分布情况 ,近几年 ,我们对本地区白纹伊蚊的滋生、活动场所进行了初步调查。1 调查方法 从各种不同的滋生场所采集蚊卵及幼虫 ,带回实验室 ,待羽化为成蚊后鉴定蚊种 ;在各种滋生场所及周围直接捕捉成蚊带回实验室鉴定蚊种。2 结果 2 .1 滋生地调查 调查废旧轮胎、水缸等各种可能蓄水的…  相似文献   

14.
白纹伊蚊经滞育卵传递登革Ⅱ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证明登革Ⅱ型病毒能否在白纹伊蚊滞育卵内存活并传至子代。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 ,C6 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果 能在白纹伊蚊滞育卵内检测到病毒 ,且滞育卵解除滞育后 ,子 1代幼虫和成蚊中均检测到病毒 ,总的批阳性率为 9.6 % ,子代最低感染率为 1∶2 94.3 ;第一个生殖营养周环子代未分离到病毒 ;第二、三生殖营养周环子代间最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0 1,P >0 .0 5 )。结论 试验证明登革Ⅱ型病毒能在白纹伊蚊滞育卵内存活并传至子代。  相似文献   

15.
白纹伊蚊细胞C6/36纯系对登革病毒敏感性高,是分离登革病毒的一种简易快速的方法,但有些登革病毒在该细胞系中不生长。因此,作者加用另外两种蚊细胞系即:假盾斑伊蚊AP—61和安波巨蚊TRA—284,用常规方法对登革病毒分离、生长的敏感性以及免疫荧光试验的特性等与白纹伊蚊C6/36细胞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越河口-老街双边口岸地区伊蚊及人群登革病毒抗体水平进行调查,预测双边登革热流行趋势。方法2016年4-10月,在云南省河口和越南老街口岸采用人工诱蚊法、幼蚊指数调查法、集卵器法监测伊蚊;用RT-PCR检测伊蚊携带黄病毒属病毒情况;用ELISA法检测出入境体检人群登革病毒Ig G抗体。结果人工诱蚊法捕获的成蚊均为白纹伊蚊,河口口岸平均蚊密度为9.9只/(人·h),老街口岸平均蚊密度为14.5只/(人·h)。河口4-5月布雷图指数BI5,其他监测月份中越双边BI均5。河口6、10月,越南老街5、6、10月的诱蚊诱卵指数MOI=10~20;7-9月,双边MOI20。伊蚊样本的黄病毒属检测为阴性。从203份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样本中检出登革病毒Ig G阳性9份,阳性率4.43%。结论越南老街口岸登革热流行风险高于河口口岸,登革热从河口口岸输入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密度情况及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用杀虫剂,有效防治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成蚊接触筒法进行白纹伊蚊成蚊抗药性监测.结果 2019年5-7月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在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内;8月布雷图指数为14.70,有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云浮口岸地区白纹伊蚊孳生地类型和季节消长变化,观察诱蚊诱卵器在口岸地区的应用效果.方法 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仔细检查环境中的各种积水容器,记录容器类型及是否有白纹伊蚊幼虫孳生;白纹伊蚊季节消长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生境,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容器指数消长变化.结果 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中,查获积水容器569个,积水容器类型12种,平均容器指数13.36%,云浮口岸积水容器主要是旧轮胎,居民家中积水容器主要是废旧桶、瓦罐和蓄水池;白纹伊蚊高峰期从5月中旬持续至8月,时间较长;2011年6-11月共布放诱蚊诱卵器1620个,诱卵阳性容器数为151个,平均诱卵指数为9.41%,6-9月为白纹伊蚊诱卵指数高峰期.结论 本次调查获得云浮口岸地区白纹伊蚊孳生、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白纹伊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诱蚊诱卵器在口岸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登革热蚊媒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本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的生态习性,为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监测点,观察白纹伊蚊幼虫的生态习性,调查与记录其生活史、季节消长和孳生场所。[结果]白纹伊蚊生活史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蚊期,其中卵、幼虫和蛹多生活在小型容器的水体中,成蚊多栖息在居民生活区。幼虫3月上旬开始出现,下旬羽化成蚊,4至5月密度逐渐上升,6月和9月为吸血高峰。伊蚊主要以卵越冬,也存在以幼虫和残存成蚊越冬的形式。[结论]白纹伊蚊幼虫主要孳生在积水小容器内,生活周期随气温而变化,呈半越冬形式,幼虫密度以夏秋为高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白纹伊蚊在陕西省分布的西北边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结果白纹伊蚊在宝鸡、韩城市广泛分布于各类生态环境,在陇县、铜川市主要分布于废旧轮胎堆放处等特殊场所,宜君、黄陵、宜川等县未发现白纹伊蚊。该蚊活动高峰宝鸡市在8月,韩城市在9月。温度可能是决定白纹伊蚊分布北界稳定的限制气候因子。结论白纹伊蚊在陕西省分布的西部边界到宝鸡市,北部边界到陇县、铜川市(王益区)、韩城市连线地带。白纹伊蚊监测采用帐诱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可获得可靠结果,诱蚊灯法不适宜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本调查也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