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陆伟萍  章红燕 《现代护理》2005,11(11):873-87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检测对重型肝炎患者护理观察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0例重型肝炎患者采血专项检查白细胞介素-18,即IL-18。结果发现IL-18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有显著性差异。存活组IL-18在重症期与康复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IL-18在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指导临床护士观察病情变化,预测转归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修正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8(IL -18)、白细胞介素4(IL- 4)、γ干扰素(IFN- γ)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5 例正常人,35 例慢性乙型肝炎,45 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8、IL- 4、IFN-γ的水平。结果 IL- 18、IL- 4 在3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 -γ在慢性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 -18、IL -4 生存组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IFN -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肝炎重症期与康复期比较,IL -18、IL- 4、IFN -γ康复后均显著性下降(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IL 4与IL- 18呈正相关( r=0.6,P<0.01);IL- 4 与IFN -γ呈正相关( r=0.54, P<0.01)。结论 IL- 18、IL- 4、IFN -γ参与了重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过程,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卢林  曾令伟  秦波  兰淑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667-2668,2670
目的通过检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重型肝炎早期组17例、重型肝炎中晚期组9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 TLRs mRNA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早期组、重型肝炎中晚期组TLRs mR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中晚期组低于早期组。血清TNF-α及IL-10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重型肝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持续上升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免疫缺陷,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52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5岁。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者。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分型诊断。用ELISA法测定5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血清中IL-4、IL-18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结果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血清中IL-4、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血清IL-4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8水平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组IL-4/IL-18比慢性肝炎组降低更明显(P<0.05)。高病毒组与低病毒组比较血清IL-18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IL-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IL-18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在清除感染的HBV的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6例乙型重型肝炎血浆置换前后血清IL-15、IL-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进行血清IL-15、IL-18的检测,并观察其预后。结果:血浆置换前后病情加重及好转组血清IL-15、IL-18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后IL-15、IL-18血清水平对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在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1例,重型肝炎患者101例,分别计算Child-Pugh、MELD及MELD联合IL-15评分,分析其对肝病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各评分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评分、MELD和Child-Pugh对住院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14,0.779,MELD评分和联合评分的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P<0.05),MELD评分和联合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评分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组的预后预测准确率均优于失代偿性肝硬化组,而在重型肝炎组中,联合评分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结论 MELD联合IL-15评分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彭晓明  王煜  刘娅  向洪涛  王海燕 《临床荟萃》2011,26(12):1073-1075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白细胞介素18(IL-18)、一氧化氮(NO)等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18、NO及生化、病毒学指标的变化,探讨恩替卡韦对二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前蛋白及甲胎蛋白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8例。自患者入院后观察3个月后根据患者是否生存再分为重型肝炎成存活组和重型肝炎死亡组。收集患者及健康人的空腹不抗凝静脉血,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含量。结果住院保守治疗3个月后,48例重型肝炎患者中28例死亡,占58.33%;20例存活,占41.67%。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健康对照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与重型肝炎组及重型肝炎死亡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前白蛋白重型肝炎死亡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甲胎蛋白重型肝炎死亡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清甲胎蛋白含量<100 ng/mL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尤以<25 ng/ml为著。血清前白蛋白含量<100 mg/L的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越低重型肝炎的预后越差,反之则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何姗  冯冰  罗清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1503-150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它们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活动期及缓解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无症状携带者、1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8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与缓解期患者、无症状携带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缓解期患者、无症状携带者、正常对照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8水平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0.498,P=0.026)。结论:IL-18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致病过程,与肝炎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0.
HA型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HA型血液灌流器及单泵对2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糖、血常规及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后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血糖(B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常规治疗前后明显变化(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应用单泵行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毒素(LPS)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冶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LPS的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30例(C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前TNF-α、IL-6、IL-8及LPS浓度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B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下降尤为显著(P<0.0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并有纠正患者TNF-α、IL-6、IL-8及LPS紊乱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IL-8、动脉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水平,以及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复苏后15min及30min观察组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5min及30min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调节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水平,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2例(观察组),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1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IL-6、IL-8,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6,IL-17)检测,比较各组IL-6、IL-8水平差异,并分析IL-6、IL-8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L-6、IL-8及IL-17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血清IL-6、IL-8及IL-17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病情加重,血清IL-6、IL-8及IL-17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发现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晚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及γ-干扰素在肝脏炎性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L-18、IFN-γ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它们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受损的关系,以便为临床诊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白细胞介素 8( IL - 8)含量。方法 :采用 ELISA方法测定 30例正常人对照、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中 IL-6和 IL - 8含量。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 IL- 6和 IL- 8的含量在病程监测各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进行血清中 IL- 6和 IL- 8含量的测定 ,对病情监测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对43例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系统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统计患者治疗前后效果,记录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72.0%,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情重,治疗中系统地采用针对性护理,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所造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3种.其中,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如何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及认知行为、饮食等护理干预,及早发现重型肝炎病人的病情变化,改善重型肝炎病人的预后、提高治愈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2例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92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观察一组)55例,腔隙性脑梗死(观察二组)37例;同时选取92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全部观察对象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同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观察一组HP阳性率(89.09%)高于对照组(54.34%),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二组HP阳性率(7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一组的血清HP-IgG、IL-6、IL-8和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二组的血清HP-IgG、IL-6、IL-8和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8例,其中48例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4例、女14例,年龄19 ̄58岁;52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41例、女11例,年龄23 ̄69岁;38例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21 ̄70岁。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三组IL-6、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急性及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IL-6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及重型乙型肝炎组比较,IL-12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20.
陈秋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108-4108
重型肝炎是由于广泛范围的肝细胞死亡或急剧严重的肝功能破坏而致凶险的临床综合征[1].重型肝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达70%[2].正确及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改善病情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我们护理的5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