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静  刘玲玲  程敏  常芸 《护理学杂志》2002,17(4):275-276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HOCM)以心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 ,病人生活质量差 ,常于 30岁前发生心脏性猝死 [1] 。目前常用负性肌力药物、房室全能型永久起搏、手术等治疗方法。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手术风险高 ,起搏治疗无效等问题。化学消融疗法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种新途径。我科 2 0 0 0~ 2 0 0 1年对 8例 HOCM病人施行经导管化学消融心肌术( PTSMA) ,获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8例中 ,男 3例、女 5例 ,年龄 1 7~ 5 8岁。有活动后呼吸困难、胸痛史 2~ 2 0年 ,…  相似文献   

4.
<正>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早前的数据认为人群中发病率为1/500,近年来由于基因检测和高敏感度心脏影像检查手段的大规模应用,估计HCM的发病率可能高达近1/200[1-2]。约75%的HCM病人会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LVOTO会导致活动能力下降、黑矇、晕厥、心衰甚至猝死,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产生不良影响[3]。流出道梗阻的发生机制曾经被认为单纯是由室间隔肥厚引起,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更多的解剖学因素参与到这个病理过程[4]。目前普遍认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在基因变异、解剖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采用经典Morow术与改良Morrow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Morrow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49±15)岁;改良Morrow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40±18)岁。改良Morrow术是在经典Morrow手术的基础上,扩大室间隔的切除范围,切除范围由经典的2~3cm扩大达到5~6cm,向下切除范围由经典的单纯室间隔基底部扩大到心尖部;同时根据二尖瓣的结构情况,进行二尖瓣乳头肌松解、二尖瓣前叶横向折叠成形、“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或瓣膜置换。术前术后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差异。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通过经典Morrow术与改良Morrow术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显著降低。经典Morrow术患者的室间隔厚度[(23.10±3.64)mm vs.(17.38±4.39)mm]、左心室流出道流速[(433.08±101.68)mm/s vs.(248.46±101.88)mm/s]、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8.57±40.16)mmHg vs.(4.29±21.52)mmHg]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orrow术患者的室间隔厚度[(25.04±7.05)mm vs.(18.38±6.55)mm,P〈0.05]、左心室流出道流速[(414.83±83.33)mm/s vs.(159.72±60.84)mm/s,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7.94±29.16)mmHg vs.(17.56±9.39)mmHg,P〈0.05]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orrow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变化程度较经典Morrow患者更明显[(74.25±27.91)mmHg vs.(34.63±30.66)mmHg,P〈0.05]。结论改良Morrow术可明显减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效果优于经典Morrow术。  相似文献   

7.
他克莫司致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48岁,于1995年成功地进行了再次同种肾移植术,术后长期应用环孢素A 泼尼松抗排斥治疗,血压控制良好,肾功能正常;1999年起,除应用原免疫抑制剂外,加用霉酚酸酯。2002年10月起血清肌酐进行性升高至180~200μmol/L,考虑存在感染后慢性排斥反应。于2003年7月起改用霉酚酸酯 他克莫司(FK506) 泼尼松抗排斥治疗,血清肌酐稳定在180μmol/L左右。FK506剂量为1~2mg,每天2次。平时血药浓度控制在3-5μg/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术前超声心动图三维测量指导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及其长期随访效果。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2022年术前对每例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舒张期肥厚室间隔在长轴、短轴、四腔心切面的长度、宽度、厚度,建立心肌肥厚三维测量数据,量化预估需要切除心肌的部位、深度和范围。手术中根据量化的数据切除室间隔肥厚心肌以疏通左室流出道。结果 共纳入43例患者,男22例、女21例,年龄18~78(49.2±15.1)岁,同期行二尖瓣手术18例。全组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解除满意,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下降[(94.2±28.1)mm Hg vs.(6.7±4.7)mm Hg, P<0.05]。手术中没有发生室间隔穿孔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需二次阻断主动脉进行再次疏通手术。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二尖瓣关闭良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基本消失。随访1.0~8.5年,患者左室流出道平均压力阶差维持在10 mm Hg以下,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二次谐波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对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检查,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47例。采用美国HP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该仪器配有二次谐波超声显像功能,在标准的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室短轴、心尖四腔及二腔切面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壁各节段的厚度。结果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在17例(36.17%)的常规二维超声图像不佳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图像,所有患者获得了准确的测量结果并明确了诊断。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尤其对非梗阻性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杨慧敏  陈莹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72-873
对2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心肌声学造影下化学消融治疗,术前熟悉病情,予以心理支持及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中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并发症等;术后置CCU,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胸痛、胸闷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结果消融后静息时病人左室-主动脉压力阶差消除;术后1个月随访,病人胸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术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对22例合并有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OHCM患者实施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28~51岁,平均(36±5)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55~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88.0±15.8)mm Hg.分析比较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术中经食管心脏超声,以及术后10 d,6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结果 术后因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术中经食管超声示所有患者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消失.存活的21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和室间隔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1).结论 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近中期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以左心室流出道动态性梗阻为特征,可引起心源性猝死;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PIMSRA)为室间隔减容治疗HOCM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围绕PIMSRA治疗HOCM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5岁。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年。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查体:血压(BP):170/110mmHg,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4/6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左心室壁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最宽处31mm,心尖部增厚(19mm),左室侧壁增厚(15mm),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G),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冠心病(CHD),不稳定型心绞痛。于2005年4月18日行左心室测压 冠状动脉造影(CAG) 经皮腔内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心室腔狭小,左心室…  相似文献   

14.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eardiomyopthy)又称原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麻醉处理有一定特殊性。本文报告我院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主动脉联合心尖切口心肌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的357例HOCM患者资料,其中接受经主动脉联合心尖切口心肌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HOCM共20例。将此2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评价经主动脉联合心尖切口心肌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比正中开胸改良Morrow手术,探索全胸腔镜下经左房二尖瓣入路心肌切除术(totally endoscopic transmitral myectomy,TETM)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有效性、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病人,从而进行重点监护。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102例HCM病人(观察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进行分析,并与98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分析观察组ACE基因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两组经电泳得到ACE基因的DD、ID、Ⅱ3种基因图谱,观察组ACE基因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相似文献   

18.
19.
<正>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见的以左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在成年人群中HCM的发病率在0.2%左右,约70%的HCM会发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进展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1-3]。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是HOCM病人的典型血流动力学表现[4-5]。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室间隔心肌切除术(Morrow手术)是目前治疗的金标准[6-9]。然而,大多数HOCM病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MR),单纯应用Morrow手术是否可以同时消除合并的MR,目前仍存在争议[10-12]。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Cox-mazeⅣ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房颤(AF)患者43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超声心动图显示生存患者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降低(P<0.01),SAM征均消失。随访6~60个月,平均(21.88±12.09)个月,期间无死亡,无再次手术患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随访终点时窦性心律维持率75.61%(31/41),经药物控制后窦性心律维持率87.80%(36/41)。Morrow/Cox-mazeⅣ术后1年AF免于复发率(82.1±6.2)%,3年免于复发率(71.8±7.7)%。应用药物控制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89.7±4.9)%,3年AF免于复发率(83.3±7.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Cox-mazeⅣ手术治疗HOCM合并AF安全有效。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可维持在满意水平,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用药物控制可提高Morrow/Cox-mazeⅣ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