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是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本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未发病之前又多有先兆,因此,预防中风病,应及早认识、预防和诊治中风先兆证,从而减少、控制中风病的发生。笔者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先兆,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病例均符合《实用中风防治手册》[1]及“中风先兆证中医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2],排除耳源性眩晕、颈椎病、腰椎病、脊髓病及周围性神经炎者。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峰  彭美玉 《河北中医》2000,22(6):467-46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另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48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0你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瓜萎蕴白半夏汤。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明显低于对照组(68.75%),经统计学处理,P〈0.01,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确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80例,单采用西医治疗。[结果]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汤与盐酸美金刚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痰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美金刚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益肾化浊汤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经过12周用药后,2组分别进行用药前后量表评分统计学处理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结果用药后量表评分组间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00%。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痰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涤痰祛瘀汤。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一;显效1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6.05%。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1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秀香 《北京中医》1998,17(6):16-16
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134例轻、中度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5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  相似文献   

7.
将122例单纯运动性中风患者随梵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例和西医对照组72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自拟益气活血汤的基础上,再随中医辩证分型和加药施治。两组颅脑CT、血流学得棵,基本正常,临床以症状消失,改变为主。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拟“宁风汤”(黄芪、赤芍药、防风、沉香、牛膝,胆星,远志,首乌,桃仁,全蝎等)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38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30天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对高血压的疗效分别为85.7%和80%(P〉0.05);对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者有降低血脂,血糖的疗效(P〈0.05)。提示加用宁风汤能促进缺血性中风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有明显降血脂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痰热内闭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痰热内闭清窍证主要表现为神昏、半身不遂、鼻鼾、痰鸣、项强身热、躁扰不宁[1],是中风的急重症.属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急性脑血管病的缺血、水肿、坏死期治疗,仍然缺乏非常有效的脑保护性药物或其他有效方法. 醒脑静作为一种复方中药制剂,是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潜力的中药类脑保护剂[2], 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严格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醒脑静对中风痰热内闭清窍证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辨证分型后使用中药汤剂合氟西汀,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氟西汀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25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从1993年开始自拟洋参蛭蝎片治疗缺血中风,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按《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明确诊断.为观察之便,按肌力六级分类法将病情分成轻、中、重三型.轻型仅有口舌歪斜,或偏身麻木,患侧肌力在4级以上(含4级);中型口舌歪斜,伴语言蹇涩,患侧肢体肌力在2~3级(含2级);重型口舌歪斜,语言蹇涩,甚至失语,患侧肌力为0~1级(含1级). 排除标准为:神志昏迷,不能自行口服药物者;有严重合并症者,如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原有肢体运动障碍者;发病已超过4个月以上者.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1997年6月~2000年6月的门诊或住院病人.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两组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4.
王金光  卜凤真 《中医研究》2006,19(11):43-44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配合颈总动脉加压滴注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50岁以下4例,50~59岁32例,60~69岁10例,69岁以上4例;证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6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13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8例;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急性期5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86-1991年,共收治500例中风急危患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中药、西药)使患者的存活率达到61.8%,在深昏迷的53例患者中,其存活率达到18.86%,此结果较其它文献报告的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3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合参,治疗112例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病人,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2例病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限歪斜、语言不利。男79例,女33例;年龄最大的幻岁,最小的38岁。头颅CT检查其中脑血栓79例,脑梗死13例,腔隙性脑梗死20例。病程在15天以内者85例,16天~6个月者2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5例,脑血管病史者15例,冠心病史者26例,糖尿病史者19例。初次中风者89例,再次中风者23例。住院时间最短者14天,最长者12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8天。1.2…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46例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830000)海那尔,王兆黎[关键词]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中风”“卒中”范畴,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我科自1988年7月至1994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73例临床体会李晓青(江西省公费医疗门诊部南昌330006)关键词急性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体会中风,即卒中,又名偏枯、薄厥等。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为主要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亦脑血管意...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近4年来,自拟熄风通络化瘀汤配合西药治疗中风先兆84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72例作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4例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52~79岁,平均62.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73例,有高脂血症病史者75例。对照组72例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51~78岁,平均63岁;有高血压病史者65例,有高脂血症病史者63例。血液流变学中风预报:治疗组中轻度异常24例,中度异常43例,重度异常17例;对照组中轻度异常23例,中度异常35例,重度异常1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