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2010年127例有完整资料鼻咽癌患者总结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27例患者中放疗后116例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91.3%(116/127);放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1.8%(15/127)、29.1%(37/127)、46.5%(59/127)及3.9%(5/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3,P<0.001)。中晚期患者( T3+T4)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96.2%(76/79),而早期患者( T1+T2)为83.3%(40/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 P=0.030);鼻咽照射剂量≤70Gy的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86.5%(64/74),当鼻咽照射剂量>70Gy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98.1%(52/5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48);当咽鼓管咽口被侵犯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98.2%(56/57),而未向咽鼓管咽口侵犯的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85.7%(60/7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29)。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在放疗后12个月达最高峰;咽鼓管咽口有无侵犯、鼻咽照射剂量和T分期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CT扫描对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鼻咽癌(NPC)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观察127例NPC放疗前、后患者的鼻咽、乳突CT片。结果:发现在不分期的情况下,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59%,T1 ̄4期,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渐次增高;且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者,放疗后70%的耳可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3 ̄6个月是发生分泌性中耳为的高峰期。结论:CT扫描有助于NPC患者放疗前后并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生机制,依据循证医学(EBM)的原则,探索一种有效的、针对其发病机制各个环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6例(112耳)NPC放疗后SOM患者,采用全身和局部抗炎、神经营养、扩张血管及激素治疗;加强鼻腔、鼻咽局部清理,治疗鼻腔鼻窦疾病;采用咽鼓管置管、冲洗及注药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有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鼓室导抗图均为B型。经综合治疗后,耳鸣:消失81耳(72.32%),好转25耳(22.32%),无效6耳(5.36%),总有效率为94.64%耳闷塞感:消失92耳(82.14%),好转18耳(16.07%),无效2耳(1.79%),总有效率为98.21%。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A型56耳(50.00%),As型42耳(37.50%),B型2耳(1.79%),C型12耳(10.71%)。治疗后0.5、1.02.0kHz气导听阈均值为(28.5±3.0)dBHL,而治疗前为(47.0±5.0)dBH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据EBM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NPC放疗后SOM的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对因治疗,是非常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对提高NPC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6年来采用中耳正压治疗仪先行咽鼓管吹张或导管打气,再行鼓膜穿刺抽液,后经鼓膜穿刺孔向中耳加正压并导入药物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咽清毒剂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服鼻咽清毒剂结合耳咽管吹张·1%地塞米松麻黄素液点鼻(A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18例,同时观察不用鼻咽清毒剂组(B组)病例32例。二组比较结果显示鼻咽清毒剂能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缩短疗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选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的门诊病员,依照《耳鼻咽喉科诊断学功‘诊断标准,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2病员构成A组118例,其中双耳发病42例,共160耳;男性78例,女性40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3天~3年不等,平均2.4月。B组32例,双耳发病12例,共44耳;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6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鼓室置管;B组在鼻内镜下行鼻腔鼻咽部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加鼓室给药沐舒坦。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0个月,60例中存活4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有效率A组为52.6%,B组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23.7%,B组为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后伴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鼻腔鼻咽部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加鼓室给药沐舒坦优于单纯鼓室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88耳)因鼻咽癌行放射治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包括激素、神经营养和血管扩张剂,并适当应用广谱抗生素)、鼻腔及鼻咽局部定期清理、盐酸氨溴索与曲安奈德鼓室注射、鼓膜置管等综合治疗后的疗效。结果78例(88耳)鼻咽癌放疗后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71耳治愈,6耳好转,总有效率87.5%(77/88),无效11耳(12.5%,11/88)。结论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全身及局部综合治疗,尤其是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或鼓膜置管,可改善患者听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9.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儿童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且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有感冒病史,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延误病情。孙海波教授善于从中医角度治疗一些疑难病症,临床经验丰富,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更是有其独到见解,孙教授从"疏风宣肺,健脾利湿通窍"论治,随证加减,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对32例(51耳) NPC放疗后经鼓膜切开抽液冲洗治疗无效的SOM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 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5年,治愈8耳,治愈率为15.7%,有效41耳,总有效率为96.1%。 7耳(13.7%)咽鼓管功能好转,所有重复置管耳的耳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置管后耳漏发生率为25.5%, 鼓膜穿孔发生率为9.8%。结论:鼓膜置管治疗SOM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对于咽鼓管功能已经严重损害 的患耳,重复鼓膜置管是维持耳功能的可靠手段;鼓膜置管的并发症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1.
双管置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88耳)患者随机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 每组30例(44耳)。单管组行常规鼓膜置管,双管组在置管引流的同时,在哑铃管上方置入直管(微)型预防插管,起通气作用。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10个月,两组有效率、6个月内堵管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伴发的分泌性中耳炎,双管置入鼓膜引流、通气优于单纯鼓膜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3例(72耳)NPC放疗后SOM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全身和局部抗炎,神经营养,扩张血管,激素治疗;加强鼻腔、鼻咽局部清理,治疗鼻腔鼻窦疾病;咽鼓管置管、冲洗并向鼓室注入麻黄碱、氧氟沙星、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混合药液。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有耳鸣、耳闷塞感、听力下降等症状,鼓室导抗图均为“B”型。经综合治疗后,耳鸣消失45耳(62.50%),好转17耳(23.61%),无效10耳(13.89%),总有效率86.11%;耳闷塞感消失57耳(79.17%),好转11耳(15.28%),无效4耳(5.55%),总有效率94.45%;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A”型38耳(52.78%),“As”型25耳(34.72%),“B”型4耳(5.56%),“C”型5耳(6.94%);0.5、1.0、2.0kHz气导听阈均值从治疗前的(46.0&#177;5.0)dBHL提高到治疗后的(25.8&#177;3.5)dBH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分析NPC放疗后SOM的发病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对因治疗,是非常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对提高NPC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58耳)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者行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逆行插管并注药治疗。结果45例(58耳)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治愈42耳(72.42%),好转13耳(22.41%),无效3耳(5.17%),总有效率94.83%。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另外80例患者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一2006年我院经治的27例鼻咽癌患者,将其放疗前、放疗后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21例(32耳)中耳炎患者被分为鼓膜穿刺组与鼓膜置管组。结果27例患者放疗前有14例(17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增至21例(32耳),双耳发病11例,6例未发生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组12例(19耳),显效率为78.9%(15/19),1例患者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置管组9例(13耳),有5例(7耳)疗效显著,显效率为54%(7/13),有2例患者鼓膜穿孔。MRI检查显示,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19例有明显咽鼓管挤压和腭帆张肌肿胀。结论MRI检查有助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评估;鼓膜穿刺抽吸是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和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及局部应用氨溴索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112例、145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及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A组(鼓膜置管+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52耳,治愈45耳(86.5%),好转5耳(9.6%),无效2耳,有效率为96.1%;B组(鼓膜置管)53耳,治愈32耳(60.3%),好转14耳(26.4%),无效7耳,有效率为86.7%;C组(鼓膜穿刺+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40耳,治愈20耳(50%),好转12耳(30%),无效8耳,有效率为80%。经Ridit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A、B两组疗程经t检验,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结合鼓膜置管治疗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咽鼓管置管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价值。方法:分析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治疗106例(112耳) NPC放疗后SOM的疗效。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耳鸣消失81耳(72.32%) ,好转 25耳(22.32%), 无效6耳(5.36%) ,总有效率94.64%。耳闷塞感消失 92耳(82.14%) ,好转18耳(16.07%),无效2耳(1.79%),总有效率98.21%。无1例发生耳漏。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A型56耳(50.00%),As型42耳(37.50%),B型2耳(1.79%),C型12耳(10.71%)。治疗前后0.5、1.0、2.0?kHz气导听阈均值分别为(47.0±5.0)dBHL和(28.5±3.0)dBHL,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咽鼓管置管治疗NPC放疗后SOM,对咽鼓管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能有效地避免耳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